比特币看涨论(一)

创始和货币的起源

随着比特币的价格,在2017年飙升至新高,似乎看涨比特币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完全不需要任何特别的解释。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比特币既没有任何商品为其担保,亦没有任何政府为其背书,甚至因为价格的快速上涨,还被比拟于郁金香狂热,或网络泡沫。投资这样的一个数字资产,又似乎是一件愚蠢的行为。以上两种看法都不尽然;比特币看涨论非常引人注目,但是理由并不明显。当然,投资比特币仍有很大的风险,但是以作者看来,它仍然带来一个巨大的机会。

创始

有史以来,当人们需要传送财产给远方时,都是经由双方信任的中介机构(如银行或政府)来处理。 2008年,至今真实身份尚未知的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 发表了一篇长达9页的方案,他解决了一个困扰电脑界许久的拜占庭将军问题。中本聪的解决方案以及他所的创造的 — 比特币系统 — 让人们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不需要信任任何机构或任何个人的状况下,迅速地传送财产到远方。比特币的创建对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影响之深远,作者认为中本聪应该成为第一个同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和图灵奖的人。

对于投资者而言,比特币系统的发明主要在于它创造了一项崭新而稀有的数字商品 — 比特币。比特币是可转让的数字代币,它是在比特币网络中以“采矿”过程产生的。比特币采矿大致类似于黄金开采,但是比特币的生产是遵循着一个特意设计并可以预测的时间表。根据设计,只有2100万比特币将会被开采出来,其中大部分已经被开采 — 在撰写本文时大约1680万比特币已被开采出来。每隔四年,采矿生产的比特币数量将会减半,比特币的开采将在2140年前完全结束。

比特币看涨论(一)

既然没有任何实体商品可以担保比特币,也没有任何政府或公司给予它保证,那新来的比特币投资者一定会问:为什么比特币还有任何价值?与股票,债券,房地产,甚至大宗商品如石油和小麦不同,比特币不能通过标准贴现现金流量分析,或用于生产高端商品的需求进行估价。比特币属于完全不同的商品类别,被称为货币商品,其价值在理论上被设定为游戏。也就是说,每个市场参与者都会根据他们本身对其他参与者是否会在意去评估,以及他们可能的评估价值来评估该商品。要理解货币商品的博弈论性质,我们需要探索货币的起源。

货币的起源

在最早的人类社会中,人群之间的贸易是通过易货贸易发生。易货贸易之刻板且令人难以置信的低效率,严重限制了贸易可能发生的规模和地理范围。以易货贸易为基础的贸易有一个主要的缺点,就是需求问题一定要能双重巧合。例如,苹果种植者可能希望与渔民进行贸易,但是如果渔民在同一时刻不需要这么多的苹果,交易将无法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养成了收藏具稀有性和象征性价值物品的一种渴望(例子包括收藏贝壳,动物牙齿和燧石)。事实上,正如尼克·萨博(Nick Szabo)在他那关于金钱起源的杰出论文中所论述的那样,相对于早期人类最近的生物竞争者- 尼安德特人,对收藏品的渴望提供了人类明显的进化优势。

收藏品的主要和最终演变功能是作为储存和转移财富的媒介。

收藏品成为了一种“原始货币”,因为它的存在,相互对立的部落之间可以进行交易,财富也可以在不同世代之间转移。在旧石器时代的社会中,收藏品的交易和转让并不多见,这些商品更多地被视为“保值储存(store of value)”,而不是我们对现代货币所认知的“交易媒介( medium of exchange)” 这个功能。萨博解释说:

与现代货币相比,原始货币的流通速度非常低 — 在一般人的一生中可能只有少数几次转移。尽管如此,持久的收藏品,今天我们称之为传家之宝,可以持续数代,并在每次转让中增加了实质价值 — 而经常是因此而使转让变成可能。

在决定要收集或创造什么样的收藏品时,早期人类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博弈理论困境:哪些物品会被其他人所需要?只要能够正确地预测,并收藏这些物品,占有者便可以经由保存以及贸易获得巨大的财富。有一些美洲原住民部落,如纳拉甘西特族(Narragansetts),会特别制造一些并不实用的收藏品,因为这些收藏品在贸易中是有其价值的。值得注意的是,能够越早预期到大众在未来对某收藏品的需求,其早期拥有者具有的优势就越大; 不但可以在大众还不熟悉的时候,能以较廉价的方式收购这个收藏品,而且这个收藏品的价值,会随着需求的人数扩大而升值。此外,当人们因为,希望这个收藏品的价值,可以作为未来的价值储存,而收藏它的同时,也促进了实现这个收藏品,会成为价值储存的这个目标。这样的循环,实际上是一个反馈回路,它会使社会迅速凝聚到一个单一的价值储存上。在博弈论里,这种情况被称为“ 纳什均衡 (Nash Equalibrium)”。对任何社会而言,当一个保值储存实现了纳什均衡,便是这个社会的一大福音,因为它会强大地促进了贸易和分工,也为文明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比特币看涨论(一)

数千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展,和贸易路线的发展,各个社会出现的不同的保值储存,也开始了相互竞争。商人和交易者,面临是否将交易的收益,存入自己社会的本地储存价值,或存入外地储存价值,或者在这两种储存价值里,取求某种平衡。持有外地储存价值的好处,是增强了他们在相关外地社会里,进行贸易的能力。持有外地储存价值的商家,也有动机去鼓励外地储存价值,在其本地社会中运用,因为这会增加,他们持有的外地储存价值的购买能力。进口外地储存价值的好处,不仅体现在进口商人身上,也体现在社会本身。当两个社会不同的保值储存汇合成同一个保值储存时,这两个社会,不但互相进行贸易的成本,会大幅下降,而且会带动以贸易为基础财富的增加。

事实上,19世纪,是首次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保值储存共同汇合在同一个价值 — 黄金 — 上,而这个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出现了最大的贸易爆炸式成长。在这个宁静的时期,凯恩斯勋爵写道:

那个年代,是人类经济进步中的一个非凡的章节…… 只要是任何有能力或进取的人,都能超越平均水平,进入中等和上层阶级;那个时代为他们的生活,提供的方便和舒适,不但费用低,而且麻烦少,当时的设施甚至超越了其他时代最富有和最强大的君主所能享受。伦敦的居民可以一面在床上啜饮早茶,一面通过电话订购地球各地的各种产品,而他所需要的数量,便会在合理于他期望的时间,来到他家的门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