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叫了100多年的“日本鬼子”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

鬼子"是骂人的话,以前是我们对外国人的鄙称,近代以来被专用于东洋人身上,曰:日本鬼子。其实,鬼子这个词在中国出现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

我们叫了100多年的“日本鬼子”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士衡(陆机)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内,宁有不知,鬼子敢尔!'这里的鬼子是指鬼东西。鸦片战争后,鬼子成了受尽欺负的国人对洋人的蔑称。洪琛《赵阎王》第三节第七幕:"那鬼子尽教着村里人吃洋教,说鬼子话,拜洋菩萨。"后来随着抗日战争爆发,鬼子成了对日本军队的专称,倭寇一称逐渐退居二线。

我们叫了100多年的“日本鬼子”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

那么鬼子最早是什么时候用来称呼日本人的呢?是在日本第一次侵略中国的时候。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李鸿章前往日本,谈判结束后双方举行联合记者会,日本人不但要在世人面前炫耀武力,还想在文化上玷污清国。记者聚集后,日方突然提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我们日本有上联对不出下联,只好求于汉字发源地的人了。"日本人亮出上联,联曰:"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

我们叫了100多年的“日本鬼子”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

这副上联的意思是说:我大日本兵强马壮,驾驭的是奇异的千里马,张的是长弓:文的也不简单,光"大王"就有八个,他们都有雄才大略。示之以文德,陈之于武功,日本"单戈独战"可踏平中国。谁知,李鸿章也不示弱,然后大笔一挥写下联:

我们叫了100多年的“日本鬼子”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

曰:"倭人委,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众多记者看了,个个叫好。下联的意思是:倭就是倭寇,来偷大清龙衣,"八大王"变成"四小鬼","琴瑟琵琶"变成"魑魅魍魉","并肩居头上"变成"屈膝跪身旁","单戈独战"变成"合手擒拿"。从此大家不再称日本侵略者为"倭寇",改而称为"鬼子"了。

我们叫了100多年的“日本鬼子”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