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經濟學:鮮為人知的反常經濟學知識

思維導圖

魔鬼經濟學:鮮為人知的反常經濟學知識

點擊查看大圖,保存到手機,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關於本書

《魔鬼經濟學1》主要收錄了一些廣義經濟學範圍的一些研究,為我們展現了4個內容:一、人們作弊的動機;二、信息的力量;三、傳統看法通常是錯誤的;四、父母其實並不重要。在這本書中,作者還告訴我們一些令人震驚的說法,比如“信息可以製造恐懼”“毒販其實很窮”“犯罪和墮胎有關聯”以及“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並不大”這樣的觀點。

關於作者

本書的作者有兩個,分別是美國經濟學家史蒂芬·列維特和美國作家史蒂芬·都伯納。作為經濟學家的列維特喜歡研究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都伯納則是作家兼記者,喜歡體育和看報紙。因為列維特只想一心一意做研究,不願意花時間寫作。於是他向出版商提議,如果和都伯納合作,他就願意出書。因此兩人便共同創作了《魔鬼經濟學》。

本書金句

1.轟動性事件常常起因於風馬牛不相及甚至微不足道的事情。

2.專家利用手中的信息資源優勢謀取私利。

3.任何專家如何待你,取決於其動機如何。

4.傳統觀念通常是錯誤的。

核心內容

一、信息不對稱可以製造恐懼

1.信息不對稱

指交流的雙方信息量不一樣,一個人知道的東西多,另一個人知道的東西少,然後產生了不對稱。簡而言之,信息不對稱就是“信息量不對等”。

2. 恐怖組織利用信息不對稱恐嚇大眾

3K黨崛起,變得越來越神秘,最後甚至和政府勾結,人們拿他毫無辦法。史丹森·肯尼迪發現問題,收集情報,然後把3K黨信息公之於眾。信息不對稱消除了,人們就不再害怕3K黨。對付信息不對稱的最好辦法:把信息公之於眾。

3. 專家利用信息不對稱謀取私利

房地產中介利用信息不對稱來讓賣房子的人產生恐懼,草率做出決定。醫生利用信息不對稱給病人多開藥,讓其做不必要的手術,多收錢。

二、傳統看法通常是錯誤的

1.美國20世紀90年代的全國性犯罪率下降的原因

外界傳言犯罪率下降是新治安政策、入獄率、死刑的執行率、毒品市場的波動、人口老齡化以及經濟繁榮等原因引起的。

可事實上並不是如此,而是由於20世界70年代“羅訴韋德案”引起的墮胎合法化導致的。想要墮胎的婦女經濟情況不好,墮胎合法化讓容易犯罪的青少年沒有出生。

2. 毒販子並不富有

在電視裡,我們看到的毒品走私者通常是這樣的:他們住著豪宅、戴著金項鍊以及喝著頂級紅酒,非常有錢。

事實卻不是這樣。販毒集團的運作方式其實和麥當勞很像。他們有一個集團總部,在各個地方有類似“分店長”這樣的管理者。管理者掙的錢比較多,但是他們的手下掙的錢其實非常少。一名店長的月收入,幾乎是53名手下的月收入之和,店長手下的普通員工,時薪甚至還不如法定底薪標準。對他們來說,想要成為一名保安都很難,只能選擇去販毒。

三、育兒經驗沒什麼用處

1. 專家給的育兒經驗不靠譜

因為他們只是喜歡選擇一個立場進行炒作,博得公眾的關注,提出的觀點很片面。比如,說到嬰兒哭泣,有的專家說應該把孩子抱起來哄一鬨。可是另一些專家卻說,應該任由孩子哭,讓孩子明白,哭泣是沒有獎勵的,只有停止哭泣才能獲得擁抱。同樣,兩邊都是專家,但是觀點截然相反,我們不知道該聽誰的。

父母憑直覺來選擇引導孩子的方法,其實也不可靠。因為父母對風險的判斷通常不準確。比如大家經常聽見溺水的事情,就會麻痺大意。可是槍擊則比較罕見,人們會在心中不自覺地誇大它的傷害率。而事實是,孩子溺水的概率遠遠高於被槍擊的概率。

2.同齡人對孩子的潛移默化影響很大

有的父母天天教育孩子“不要吸菸,因為吸菸有害健康”,孩子偏偏不聽。班級裡的人都不抽菸,孩子則不需要父母教導,自然而然也不會抽菸,因為不想被當成異類。

與其每天說教,還不如像孟母三遷那般,直接給孩子換一個學校環境,因為同齡人的影響比父母說教管用得多。

3.父母本身的特點對孩子影響巨大

“家庭完整”“定期跟隨父母去博物館”“經常看電視”以及“每天聽父母讀書”等等這些行為也是一樣的,對孩子的影響並不大。

“父母學歷高”“父母的經濟地位高”“家中藏書多”以及“父母經常參加家長教師聯誼會”等這些因素,都會對孩子的成績產生一定的影響。

對孩子的成長真正有影響的是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具有的特點。而孩子出生後,父母的特定行為改變則對孩子沒什麼影響。

撰稿:茁壯的貓

講述:楊槍槍

繪圖:小蜜蜂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