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明明擁有5G驚人的產值和技術,為何造不出華為的通訊基站?

小喵音雪兒~吶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是高通一開始就沒有打算涉及到基站或者是通訊設備這個行業,也不是沒有,就是覺得產值不夠高,直接就賣了。

高通本身依靠通訊的專利出身的,主要的業務是芯片業務和專利收入,但是實際上專利收入更高,比芯片的收入高很多了。

高通是作為上游廠商,它更加想要的涉足到更多利潤的業務,例如專業收費這種。基站建設的業務利潤率不夠高,它作為上游沒有必要搶下游的工作。

而且,高通從開始沒有做基站的業務,5G突然做基站業務,是跟不上華為、諾基亞、愛立信、中興的。

再說,高通的業務專利費吃透了手機廠商、基站、運營商,它當然沒有必要去跟下游搶生意。

華為做基站

華為一開始就是做交換機代理出身的,當時候的通訊設備很是昂貴啊。但是定價權在被人手上沒有辦法,所以華為走上了研發的道路。

剛開始的華為是下游的,都是依靠科研,一步一步走向上游的。可以說基站等基本的通訊設備是華為的本業。

高通本來一開始站在行業的上游,並沒有必要把錢放到下游,利潤率不夠高;華為本身是下游出身的,依靠科研和努力一步一步掌握技術,走向上游,打通產業鏈,獲取更多的利潤和市場。


太平洋電腦網


謝謝您的問題。高通不是造不出華為的通訊基站,而是沒必要要,因為上游企業沒必要搶下游的活。

高通的收入結構要搞清。它的效益主要來自兩部分,一是專利授權。 5G基站通信芯片如果使用高通專利,必須付專利費。二是手機基帶芯片出售。 全球的手機廠家使用高通芯片,就要給高通專利費,實際上是享有使用權付出的費用。可以說高通站在了產業鏈的頂端。最慘的是運營商,處在業務鏈最終端,既要採購手機商家的手機,還需要設備商家的設備,實際間接地為兩份專利使用權買單。所以很多廠家討厭高通,但也拿高通沒有辦法,因為人家有超過13萬多項專利,站在技術的頂端,擁有定價權。


高通為什麼不想基站的生意。第一,技術研發是它的專長,設備製造不是它的專長。第二,高通已經實現了手機商家、設備製造商、運營商的“三家通吃”,收入滾滾來,長期很穩定,而且是輕資產、輕人員,更沒必要擴到一個陌生的、重資產領域。第三,在同一個業務鏈中,上游企業沒必要搶依附於自己的下游企業生意,因為追溯上來,損害的還是自己的利益。

華為為什麼造基站。就是華為極具眼光之處。第一,華為和高通在技術專利上不是一個起跑線,追趕高通是非常艱苦的,但是華為把自己定位成通信製造業廠家,那就不一樣了。第二,全業務鏈打造成本優勢。以用高通專利為例, 5G頻譜高,速度快,需要拋開4G,建設更多新的基站,運營商的成本會大幅增加,再加上高通專利費不降,累計的成本會造成巨大的價格壓力,轉嫁給消費者。但是,華為價格有優勢。在上游,華為有自己的專利,在中游,華為有基站製造能力,而且基站芯片的主處理器用的還是華為海思自研芯片,強大自給的技術、完整互補的鏈條,成本會有很大的優勢,給運營商減輕很大的壓力。價廉物美,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國家、用戶青睞華為。

高通賺的是一個環節的錢,華為賺的是一個生態的錢。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高通不是造不出通信基站,而是它現在不製造通信基站了,這兩個概念是不同的。

在2G時代,高通也是通信製造業企業,當年的高通開發從芯片、終端產品到網絡設備、測試設備等一系列的產品。

在2G時代,CDMA並不被通信業看好,而高通基本上通過授權、收購、研發等一系列手段,基本上集齊了CDMA全部的專利,對於CDMA技術整體壟斷。

高通一致致力於全球推廣CDMA,拓展CDMA。也使用了合作開發、生產等方式和一些通信業企業合作,基本上通過各種努力,讓美國的大部分運營商和製造業企業使用了CDMA技術。

高通在全球推廣CDMA技術中遇到了很多阻力,也在這個背景下,高通放棄了手機生產、以及設備生產,從此不再生產基站設備。

高通在全球推廣CDMA技術,其實並不是很順利。只有韓國是自願的使用了CDMA技術,而中國則是做為加入WTO的條件,在美國政府的強力支持下,CDMA才被聯通接收。但是在歐洲和日本的CDMA推廣中,也是和歐洲的ETSI(歐洲通信標準協會)有一系列的爭鬥的。

而且,在早期的高通公司,各條戰線出擊,高通的系統和手機業務都不怎麼賺錢,在歐洲和歐洲的巨頭愛立信達成了一系列的CDMA協議之後,便把自己的CDMA系統部門賣給了愛立信公司,而且也把自己的手機業務賣給了日本的京瓷公司。

在這之後,高通就開始全力研發和生產CDMA芯片,以及相關的軟件。

當時高通的董事長說過:“現在市場上有很多公司正在發展下一代網絡和手機,但是他們忽略了一點,世界上最賺錢的生意是技術提供者。"

高通不生產設備,也可以把更多的資金和精力放在設計創新上,並可以針對市場的反饋及時的向客戶提供產品。

總而言之,高通不是不能生產基站設備,而是從3G時代開始,高通就堅持不生產設備,只提供芯片和技術的經營模式,而且這樣的模式的利潤還更多一些。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感謝您的閱讀!

任正非說:我們華為小基站一裝,就解決了西方大農村的網絡問題。確實這就是華為的優勢,華為能把5G和微波方面做到世界前列,就不是一般企業可以超越的,這也就是華為基站可以做好的原因。但是,高通為什麼不做基站呢?高通沒有華為這樣的技術?

高通不是不製造?而是即使有這種想法,但是一方面沒有這方面的製造實力,一方面它的盈利點很突出,不需要通過基站獲得利潤。

高通是一家技術授權為主的企業,在它的營收中,主要分為設備和服務收入、專利授權收入、投資收入,在這裡面我們發現,而在高通的主營並沒有基站製造這一塊,事實上,這確實不是高通強項。

另一方面,因為高通本身的技術專利服務,也不需要讓高通在基站上去大有作為,僅專利授權這一塊就夠了。

而且,高通和諾基亞,愛立信不同,它屬於全球3G、4G與5G技術研發的領先企業,向全球多家制造商提供技術使用授權,所以它的利潤點是來自那塊貼著專利的專利牆。

實際上,高通一直在進行小型基站研究,而且這種研究可能也是高通以後發展的一個路徑,不過,至少現在高通還沒有心思,如華為那樣建立基站。


LeoGo科技


其實高通當年也有設備賣的,但他後來發現,還是賣專利更掙錢,就逐漸把設備停了。

做一個不太恰當的類比: 一個優秀的建築設計師,他雖然可能也會建造房子,但他做了一陣子工程之後,發現還是畫圖來錢快,從此就繼續畫圖了。

早年一直有一種說法:一流的企業賣專利,二流的企業賣產品,三流的企業做代工。其實就是拿高通說事。去過高通公司的人都知道,高通公司內有一面巨大無比的牆,上面全是專利。

用經濟學的話說,就是高通做設計,更有比較優勢;而華為做產品,更有比較優勢。

不過,事情都是動態的,華為是個很自律很狼性的公司,一直在向產業鏈的上游邁進,高通如果不夠努力以及不夠幸運的話,那麼華為超過它而躍居產業鏈頂端,是遲早的。


進擊的秦公子


從獲得5G網絡標準到現在,華為累計與25個國家簽下了5G商業合同,5G基站發貨數超1萬個,實力相當驚人。看到華為如此成功,很多人可能會聯想到同樣獲得5G標準的高通,那麼高通也同樣擁有如此強大的5G網絡技術,卻為什麼不和華為一樣製造5G網絡基站呢?

高通不擅長製造

雖然高通5G技術強悍,但也只是侷限於技術研發領域,除了芯片,高通本身的製造實力並不強,尤其是像5G基站這樣需要極其強大的設計製造能力。並且,5G網絡設施的製造和5G專利研發的關聯性並不強,高通如果想要跨界做網絡基站是相當困難的。



靠專利賺錢更快

既然能躺著賺錢,為什麼還要站著呢?雖然製造基站也算是一個高科技行業,但顯然用專利賺錢來的更快一些,高通“專利流氓”的稱號也因此而來。根據高通公司最新發布的5G專利技術收費標準,一不能使用2G到5G網絡的手機高通能收取3%的專利費,這意味著只要使用到了網絡,手機廠商就必須給高通公司繳納一筆專利費。比起製造安裝基站,高通躺著收專利費不要太爽。



不知道各位看官們是如何看待高通這個專利流氓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讓更多人看到您的觀點,謝謝!


科飛貓科技公社


高通有高通的優勢,華為有華為的優勢,二者如果想互相通吃,那麼二者必敗無疑,無論是高通還是華為。

高通的優勢實際上是建立在美國龐大而先進的科技和創新基礎之上,華為的優勢是建立在中國完善而龐大的製造業基礎之上。它們每個公司背後都有一個完善的產業鏈條,而各自居於鏈條的前端。兩家好比兩個頂尖的橋墩,要想架上一座橋,雙方必須通力合作,否則即是獨木難支。

在這個問題上合作共贏是最好的選擇,高通想取代華為,沒有強大完善的製造業支撐,華為想取代高通,也沒有雄厚的科技創新力量支撐。有競爭又有合作,各自向各自的優勢方向發展,而不能取長補短,弄成高不成低不就。

華為是國人的驕傲,是中國製造業的典範,希望在科技創新上繼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引領中國科技發展與製造業發展再上一層樓。


有桃氏


高通的角色。

如同建築師設計了一幢建築卻不親手建設一幢建築一樣,高通在通信領域裡就是一個類似建築師的角色,只提供該建築建成所需要的核心。高通公司於1985年成立之初主要是為無線通訊業提供項目研究、開發服務,同時還涉足有限的產品製造。打個比方,高通就像大學裡的教授,更多帶著的是書卷氣,你要求這些教授們下到工廠裡去管理監督生產所有一切通信設備他們可能會答應嗎?高通企業帝國起始自OmniTRACS系統,如今該系統已成為運輸行業最大商用衛星移動通信系統。1989年,2G時代,電信工業協會(TIA)認可了一項名為時分多址(TDMA)的數字技術。而短短三個月後,當行業還普遍持質疑態度時,高通公司推出了用於無線和數據產品的碼分多址(CDMA)技術——它的出現永久的改變了全球無線通信的面貌。

華為的角色

與高通不一樣,華為一開始就是命途多舛。按任正非的說法,是幾個人累死累活的拼出來的。1987年,創立於廣東深圳的華為先是從代理香港一家生產用戶交換機(PBX)的業務開始起步,兩年後逐步轉向自行研發用戶交換機。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先是在國內,後是在國外,逐步佔領了交換機的市場並從核心網領域向著無線基站端領域發展。在那時,華為楞是把曾經在國內不可一世的思科打的滿地找牙。所以華為的一開始,就是從最基本的通信設備製造開始的,包括軟硬件。

條條大路通羅馬。

通過對比高通與華為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到兩者的發展正好一上一下到最後相互碰面展開了競爭。高通是從高端的技術如2G/3G/4G的通信協議向下衍生各種核心產品,而華為是從下往上,由交換機,路由器,基站一步步走向了4G/5G通信協議的制定。從某種方面來看,在發展路徑上,當今華為似乎是佔了一些便宜。因為它的業務已經涉及了從高(通信協議)到低(基站製造)的方方面面。但至於兩家公司未來如何鬥智鬥勇給我們消費者上演一場什麼樣的大片?讓我們來共同期待!

歡迎大家積極討論。若是喜歡請點贊並關注我哦:)

lovelymanga


高通明明擁有5G驚人的產值和技術,為何造不出像華為一樣的通訊基站呢,其實這就從側面說明了,每家企業的側重點不一樣,高通能做的事情,可能華為做不了,而華為能做的事情,可能高通也沒有辦法完成。

我們先來談談為什麼說,高通沒有辦法完成像華為那樣的通訊基站的建設呢,最主要的原因是,華為能把5G和微波方面做到現在世界的先進前例,簡單的來說,可能在5G方面,華為和高通的實力是差不多的,微波方面的實力也是相差無幾的。



但是,綜合這兩個方面來說,可能華為要遠遠的超過高通了,所以在建設基站方面,華為的實力就是要比高通好很多的,而且高通在建設基站方面,一方面是它自己沒有具備這方面的實力,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高通的側重點不同。




高通是以技術授權為主,主要的收入還是通過設備和服務收入,所以在建設基站上,高通確實不佔優勢,大家對於這件事情,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咱們一起探討!


千帆辰


其實很容易解釋這個問題。因為他們兩個公司的主營業務不一樣。高通是優秀的芯片研發者。華為是全世界知名的通信設備製造商。也是提供端到端業務解決方案的廠商。其實兩者的交集僅在通訊技術上。其實在真正的主營業務上,並沒有任何的競爭關係。我們來看一下兩者的核心業務。



1,高通真正被我們所知的是國內手機廠商大規模採用驍龍系列的芯片。在隨後的時間中,由於採用驍龍800系列處理器的手機性能出色,也讓聯發科逐漸淡出了我們的視線。至此,高通驍龍才奠定了在安卓手機當中的王者處理器地位。因為麒麟處理器仍是華為才可以採用的。所以其他安卓手機廠商在高端旗艦上只有高通一個選擇。在5g時代逐漸來臨的時候。在前段時間的高通和華為的5G之爭中。才讓我們知道高通原來在通信技術上有很多的專利。在我們每購買一部高通芯片的手機時。我們都要向高通支付一定的專利費用。可以說高通除了芯片賺錢之外,專利也是他的利潤之一。

2,高通可以說在通訊方面的代表作就是基帶芯片了。在5G基站上高通也是不會去涉及的。因為這方面並不是自己的主體業務。如果再去涉及的話,已經有像華為,愛立信,諾基亞等這樣的通訊製造巨頭,自己是很難起步的。就像蘋果涉及通訊基帶一樣,自己沒有專利技術,很難再去投入研發的。總是不可能是我想吃個蘋果去種個蘋果樹,我想吃梨去種個梨子那樣。只要在自己的領域將自己的事做好就可以了。

3,我們都知道華為之前是以通信業務起家的。是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和民營通訊科技的公司。既然是通訊設備製造的,自然就少不了基站的建設。所以華為在全球範圍內建設大量的基站用於通訊需求。

簡單來說,華為是提供通訊硬件的廠商。高通則更注重於通信技術的研發。所以高通即便是有技術有實力也不會輕易去觸及其他領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