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宣紙,你知道麼?

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文書工具,即筆、墨、紙、硯

。文房四寶之名,起源於南北朝時期。

紙,也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這才是宣紙,你知道麼?


而且這個“紙”說的就是安徽宣城涇縣的宣紙。宣紙有易於保存,經久不脆不會褪色等特點,擁有“紙壽千年”的美譽。

據中國國家圖書館的統計:我國現存的紙質古籍約有3000萬冊(卷),所採取的形式多為宣紙線裝書。為什麼是宣紙?因為宣紙的壽命,可以達到1050年,所以有“紙壽千年”一說。在1050年之內,宣紙的質地不會發生絲毫變化,單純地講保存,能達到2000年。

而現代的一些常用紙,如銅版紙、道林紙、新聞紙、包裝紙等等,其壽命不過200年。


這才是宣紙,你知道麼?

北宋·蔡襄《澄心堂帖》

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繪製於宣紙之上,歷經660餘年的世事沉浮,至今仍然基本保存完整


這才是宣紙,你知道麼?


《富春山居圖》(局部)元代·黃公望

1886年,宣紙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獎章。

即使在機制紙盛行的今天, 某些傳統的手工紙依然體現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煥發著獨有的光彩。

以前很多人以為宣紙只是一種紙的名稱,後來經過了解才知道,宣紙之所以叫宣紙,是因為這是一種只產於涇縣的紙

有關宣紙的起源:

東漢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蔡倫的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紙,一天,孔丹徘徊於峽谷溪邊,偶見一棵古老的青檀樹,橫臥溪上,由於流水終年沖洗,樹皮腐爛變白,露出一縷縷修長而潔淨的纖維。孔丹取以造紙,經過反覆試驗,終於大功告成。

宣紙一出便成為當時的稀罕之物,“有錢莫買金,但買江東紙,江東紙白如春雲”。涇縣屬於宣州府,而宣州地處江東,所以被稱為江東紙

宣紙從原料製作到成紙需經100多道傳統手工工序,歷時3年左右。

作為傳統手工造紙的傑出代表,宣紙生產選用涇縣及其周邊地區的青檀樹韌皮沙田稻草,不摻雜其他原材料。

這才是宣紙,你知道麼?

這才是宣紙,你知道麼?

晾曬中的青檀樹韌皮和沙田稻草

青檀皮和沙田稻草需反覆浸泡、清洗、蒸煮、攤曬,以日曬雨淋方式進行自然漂白。然後還要經過選檢——碓皮——切皮——踏料等過程,製成皮料漿和草料漿。

這才是宣紙,你知道麼?

這才是宣紙,你知道麼?


這才是宣紙,你知道麼?


然後就是進入公認的技術難度最大也最為關鍵的環節——撈紙

所謂“撈紙”,就是兩個人抬著紙簾,在水槽中左右晃動,一張溼潤的宣紙便有了雛形。整個過程不過十幾秒鐘,但是宣紙的好壞、厚薄、紋理和絲絡,全在這一“撈”上。


這才是宣紙,你知道麼?


雙手要擺到水面上,不能動,像繩子一樣吊著,然後整個手抬起到45度角,直到齊肩高,在抬手、彎腰、轉步中,將遊離在槽裡的紙漿抄撈出有形的紙張來。而且紙張厚度均勻,每刀紙(100張)的重量誤差僅為±2克,並無瑕疵。在不同的光線下,不同的季節中,將宣紙的厚薄掌握得如此精到,需要極其深厚的眼力和紮實的基本功。

——撈紙大師周東紅


“一簾水靠身,二簾水破心”

第一次看到這麼大張宣紙的製作過程

場面宏大、操作默契、氣勢磅礴!

均勻地將紙撈出來,紙疊堆在一起,平均每天一千張紙左右。

這才是宣紙,你知道麼?

初步晾乾後,放入烘房,用松毛刷將紙刷到烘壁上,一定時間後,再揭下來,重複這一流程幾次。

這才是宣紙,你知道麼?


這才是宣紙,你知道麼?


最後,工人師傅將烘乾的紙,按尺寸裁剪,用磅秤稱重,整齊碼放。


這才是宣紙,你知道麼?


至此一張被讚譽“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

的宣紙才算是製作完成。

這才是宣紙,你知道麼?

李可染是當代著名畫家,他是齊白石的弟子,他的代表作《萬山紅遍》拍出近3億人民幣的價格。

李可染曾三次造訪位於宣城地區的涇縣造紙廠,對工人三鞠躬:“沒有你們就沒有我”。


這才是宣紙,你知道麼?


《萬山紅遍》(局部)李可染

這才是宣紙,你知道麼?

為宣紙製作提供原料的青檀樹

2006年5月,宣紙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編號Ⅷ-65。

現在國家已對宣紙進行了嚴格的“原產地保護”,對宣紙的定義為“利用產自安徽涇縣及周邊地區的沙田稻草和青檀皮,在涇縣範圍內,用涇縣特有的山泉水以及傳統工藝精製而成”。

除了涇縣,中國其它地區也造不出來。中國雖然很多地區長有青檀木,但適宜造出宣紙的只有涇縣的青檀木。其次,用於造紙的水,其微量元素的含量也不一樣,再加上工藝,這三個條件,都限制了其它地區造出宣紙。

據說在中國近代史上還有著這樣一段關於宣紙的故事。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日本利用侵略中國的機會,派遣特務到涇縣,蒐集了大量青檀樹籽,運回日本精心種植。最終因氣候和土質條件不同,長出的青檀樹質量低劣,用之造出的所謂宣紙潤墨性極差,根本不能與中國的宣紙相比。

新中國建立後至20世紀70年代以前,日本只能在內地和香港等地購買宣紙,然後用現代科學手段化驗出了宣紙所含的各種成分。隨著中外交流的頻繁,日本為了能製造出真正的宣紙,加大了對宣紙情報的蒐集力度,千方百計地套取有關信息和資料。

曾於1986年派了一個“造紙工業考察團”前往涇縣有關廠家參觀考察,其中有人順手牽羊地“牽”走了一些生產原料,帶回國反覆研究,用各種成分配比,意欲造出宣紙真紙。

《“沒有你們就沒有我”—李可染 為什麼宣紙具有收藏價值?》

目前中國的宣紙有50%要出口日本,以前是80%。上百年來,日本人曾一直想得到宣紙的工藝但最終還是放棄了。

雖然現在涇縣書畫紙生產及加工企業已經超過了200多家。但實際上,現在涇縣的宣紙生產企業卻只有14家,這14家企業的宣紙年產量不到800噸

所以如果大家去一些古文化商業街或者書畫用品商店購買宣紙,一定要注意,因為有些宣紙可能只是普通的“書畫紙”。

在幾年前,真正的宣紙,一刀(100張)的價格已經不會低於700元的標準了。宣紙的價格年年在漲,每年的漲幅都在30%左右。畢竟原料有限、產量有限,而需求大增,自然紙價上漲。現在宣紙也已然成了收藏市場的新貴。

這才是宣紙,你知道麼?

宣紙製作技藝在以代一代的製作師手中已經傳承了一個相當漫長的時期,在人們的摸索和實踐中,其技藝日臻完善。

2015年,經過近4年時間的建設,投資1億多元、坐落於涇縣的中國宣 紙博物館於12月6日正式建成對外開放。

其中包括宣紙博物館、宣紙技藝展示與體驗區、宣紙原料觀賞與 加工區、書畫家創作中心四部分,是全國首個系統性綜合宣紙博物館。

這才是宣紙,你知道麼?

這才是宣紙,你知道麼?

這才是宣紙,你知道麼?

安徽省宣城市涇縣的中國宣紙博物館

博物館所在的宣紙文化園內,至今仍沿用著明清繁盛時期生產宣紙的全部108道純手工工序,來觀光的遊客既可以領略到宣紙生產境內那種神秘而獨特的自然風光,還可以參觀傳承千年的“古法宣紙”製作工藝流程,親手製作一張印有自己屬相的宣紙,經快速烘乾並予以精美包裝後可留作永久的紀念。


對於這種珍寶一般的傳統紙而言,人工製作的程序大多仍不能被機器製作所取代,這其中承載的珍貴文化價值和歷史積澱也必將被一代代製作者和使用者傳承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