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万勐:只因缺少专利意识,VCD便被他国夺去!

如今VCD、DVD早已不稀罕,而由VCD发展起来的家庭影院,逐渐成为千家万户的必备家电之一。一个合肥人的小发明,既在中国家电史上为“合肥造”画上了浓重一笔,又为全世界爱好电影音乐的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享受。这位人,现在的年轻人很少知道,但是父母他们那一代,却知道一个名词:“万燕”牌影碟机。当初风迷中国一时的影碟机,便是姜万勐一手发明创立。

姜万勐:只因缺少专利意识,VCD便被他国夺去!

1992年,在美国举办的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展览会上,美国C-CUBE公司展出的一项不起眼的MPEG(图像解压缩)技术引起了时为安徽现代集团总经理姜万勐的兴趣,他凭直觉立刻想到,用这一技术可以把图像和声音同时存储在一张小光盘上。此后,姜万勐先后出资57万美元,于1993年9月,将MPEG技术成功地应用到音像视听产品上,研制出一种物美价廉的视听产品——VCD。同年12月,他又与美籍华人孙燕生共同投资1700万美元成立了万燕公司,各取了姜万勐、孙燕生名字中的一个字作为公司名称。

1993年,这是本世纪末消费类电子领域里,中国可能领先机会的唯一一年。为此,姜万勐进行了一系列的市场调查,得到了一系列的数字:1993年中国市场上组合音响的销售量是142万台,录像机的销售量是170余万台,LD影碟机100万台,CD激光唱机是160余万台。当时的LD光盘是四五百元一张,而VCD机的光盘价格却只有它的10%左右,因此可以预测,VCD机每年的销售量将会达到200万台左右。

姜万勐:只因缺少专利意识,VCD便被他国夺去!

1994年,人们才逐渐认识VCD,在这一年,万燕生产了几万台VCD机。不仅如此,姜万勐还要开发碟片,总不能让老百姓买了枪而没子弹。为此,他又向11家音像出版社购买了版权,推出了97种卡拉OK碟片。在最初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万燕”倾其所有,开创了一个市场,确立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并形成了一整套成型的技术,独霸于VCD天下。

万燕的初创是成功的,也是辉煌的。但是,万燕却为将这项技术和样品去申请专利,以至于为此付出了惨重的后果。因为在万燕推出的第一批1000台VCD机,几乎都被国内外各家电公司买去做了样机,成为解剖的对象。这些样机被这些公司厂家纷纷拆卸,进行探索与改造,使得核心技术遭到窃取,并不断研发出与VCD竞争的产品。这些外国公司和厂家在不断升级技术和改造产品后,对核心技术进行了专利申请,使得万燕无法对自己的产品采用相同的改造和技术升级,甚至还需要向外国的公司付产权费!

姜万勐:只因缺少专利意识,VCD便被他国夺去!

在此之后,人们对VCD的影碟机愈发喜爱,甚至到了每家必备的地步。我家至今仍存放着VCD,但这不是万燕的,而是外国公司的。父亲说当初花了他两三个月的工资大概1600多,我不禁愕然。90年代的一千多,比现在的一万还值钱,不知道我视钱如命的母亲是如何答应我爸的。显然VCD这么贵,是收取了产权费,使得价格上涨到如此地步。

多年后,在记者向他问及此事的时候,他的回答相当坦率:“在当时的情况下,自己认为申请不申请专利似乎意义不大,关键是要让产品尽快占领市场。”但也许正是这一念之差,使姜万勐失去了一次极好的统领市场的机会,同时也使中国在这一产业的发展中失去了本应占有主动权的半壁江山。若是有了这个专利,中国乃至世界的VCD机发展史将是由中国人书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