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戶如何合理選擇消毒藥?使用碘製劑消毒要注意哪些細節?

養殖戶如何合理選擇消毒藥?使用碘製劑消毒要注意哪些細節?

出差時拜訪經銷商都喜歡看下他的庫房,看下老闆銷售的產品結構比例,調水產品佔到幾成,消毒藥都搭配使用了哪些品種,大體上都能判斷出老闆在當地賣得好不好。因為細菌類疾病在魚病中在佔到一半以上,可以作為一項重要的參考點。

消毒劑的作用機理無非就是三點,一是使菌體蛋白質變性和沉澱;二是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三是干擾或損害細菌的酶系統。大多數消毒劑都是通過使菌體的蛋白質變性和沉澱產生作用了,如碘製劑、戊二醛、生石灰、硫酸銅,但所有這些消毒劑,在消毒時都是沒有選擇性的,對魚有一定的副作用。當濃度使用過大,務必要進行解毒處理。

每一種消毒劑都有自身的特點,應結合魚病去選擇。如苯酚在高濃度時,可使蛋白質變性,低濃度時可與細菌的酶結合,抑制酶的活性,達到殺菌的目的。對於一些水體無法精確計算可以選用。有些時候,魚發病死亡量大,即要給魚體消毒,還要給環境消毒,所以不是單一的選用一種藥物,往往會選擇兩種或是以上的藥物搭配使用。這其中有些來自於科學實踐,但有些卻完全來自於生產中的實踐經驗。比如苯扎溴氨加戊二醛,辛硫磷加苯扎溴氨、二硫氫基甲烷加苯扎溴氨等。其目的就是利用每種藥物的不同作用機理,從多個角度去達到抑菌或殺菌的目的。


在選擇使用消毒劑時,考慮最大的就是水環境對藥物濃度的影響。如有機物的吸附,酸鹼的中和等。在用藥上都會根據這些情況去選擇一些適合的消毒藥,或是增減藥物的劑量。如水質偏酸,要達到殺菌效果最大化,無疑二氧化氯是首選。假如選擇了戊二醛,此時的殺菌能力是比較弱的。還有就是硬度高的水體,由於鈣、鎂離子的影響,不宜選用季銨鹽類、碘等消毒劑。

水產養殖戶什麼時候適合用碘消毒?要注意哪些細節?


人打針常會用到碘酒,其實就是碘的醇溶液。在水產上,也會大量的使用到碘,像碘的水溶液碘酊,PVP-碘,又稱聚乙烯吡咯烷酮碘,複合碘等。那麼這麼多種類的碘,具體有什麼樣的用途,什麼時候最宜使用碘,碘有什麼優勢,下面就個人這些年的用藥體會,總結後分享給大家,可能也有不全的地方,請大家指正。

首先,碘是很好的浸泡消毒藥品。如魚卵浸泡,器具消毒,都常會用到碘製劑。這是由於碘是活性很強的元素,對細菌、病毒、黴菌、原生動物、芽孢、孢子蟲、線蟲均有抑制和殺滅的作用。所以當魚塘有新魚放入時,常會用到碘製劑,按正常劑量的十倍進行浸泡,時間大約在15-20分鐘。經常有養殖戶放魚時,不知如何計算用量,打電話來問。因為曾有的人因為使用劑量過大,最後引死魚的;也有養殖戶擔心用量不夠,最後又達不到預防效果的。這裡我計算出一個公式,供大家參考,以成都魚康的純碘計,浸泡時按每方水60毫升,如果是200斤水,則只需6毫升。也就是大約塑料瓶蓋一瓶蓋多一點的量。浸泡時隨時觀察魚的反應。

其次,就是在無鱗魚的用藥上,常會用到碘製劑。雖然說無鱗魚也是有鱗的,但其鱗片相對細小的多,常會因其鱗片細小,呈現出對許多消毒藥具有很強的敏感性。像江團、泥鰍、斑點叉尾鮰等。另外小龍蝦養殖中,即要防治細菌,還要防治黴菌,同時還要預防病毒,同時還要減少對水草的影響,像蝦的白體病、白斑病、紅體病、黑鰓等,通過對比,碘製劑在小龍蝦養殖上應用有許多優勢。尤其是聚維銅碘,快速殺菌,快速失效,即達到殺菌的目的,又能減小的對環境的副作用。

最後,就是碘在治療細菌性或病毒性疾病上,有其非常獨等的療效。比如一些頑固性的爛鰓 ,常和中藥的水劑混在一起使用。而且對腸炎、癤瘡、赤皮、水黴、堅鱗也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有時還將殺孢子蟲的藥和聚維酮碘混在一起使用,一方面利用PVP對細胞膜的親和作用,增加藥物的滲透性,二一方面,碘對孢子蟲也有一定的輔助殺滅作用。另外碘的濃度達到50ppm,對魚類有毒,所以器具消毒的水體應避免直接倒入養殖魚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