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农村过年时,大年初一在门口挂青,有醒狮上门拜年,不知现在有没有?

心想事成274505743


醒狮这是南方的习俗,意思是向上天和各路神仙祈福,辞旧迎新,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为人们带来好运。我有幸前些年在福建石狮呆的时候在平常和过年的时候都见过。醒狮龙腾虎跃带头前行,长长的人数众多的队伍十分庞大,锣鼓喧天地,还有奏乐队。也许是与这一带地方华侨多的缘故有关,在这儿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西洋的中式的乐队都有,几个方队你吹你的洋乐器,我奏我的唢呐歌,服饰也是中西方各具特色,很是鲜明,另有一种韵味。在队伍行进的过程中鞭炮一直不停地放,到了某一个地方,单位或是住宅就停下,主人家早早地就摆好祭祀的案桌恭候着,并大小鞭炮齐鸣震的天响地来热情迎接。当然了这都是要想祈福的主人家事先约请定好了的。祈福完毕,主人家会送上大大的红包,听朋友讲最少都有几万块钱,这是因为他们那边经济条件没的说地好。他们在给老人祝寿,孩子满月,婚礼时也都会举行这样的活动的。我想这些年来人们都更加怀旧了,这种习俗应该还在吧?也希望还在。



在我们西北这儿,过年时类似于南方的这种活动叫做“耍社火”,也是为了辞旧迎新,也是为了祈福来年五谷丰登,同样的也是锣鼓喧天地。但不同于南方舞狮的是我们以舞龙、划旱船、扭秧歌、走高跷、翻跟头为主,乐队以将军鼓领衔,唢呐和腰鼓助阵,清一色的民乐伴奏,也同样是队伍庞大没的说,鞭炮齐鸣,气势恢宏。在单位和个人请的祈福活动完成后,主人家也会发红包,只不过没有他们南方洋气,红包多半都在几千块钱,上万的很少,这也是因为北方的社火队都是乡镇组织的,政府会有补贴,也多多少少会发给参与者一定的报酬,不象南方的舞狮民间组织的很多,需要花费。不同于南方的是“耍社火”的活动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街上,或者是宽阔的地方和居民多的广场,同时会有好几个“社火队”轮番进行表演,这又是不同于南方的另一种豪气。


春节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的传统节日,不管是南方的舞狮,还是北方的社火、秧歌,过年时基本上都是在正月初十到十五举行,也有初三过后就有的。我认为所有的这些形式迥异实质相同的祈福活动,能够从古老的时候一直发展并且流传到现在,在东西南北中祖国广袤的土地上得到共同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它所反映出的是华夏民族同根同源,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全国人民一家亲的道理,我们都应该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感到光荣和自豪!


另外据我所知,挂青活动是在清明节举行的祭祀先祖和亡人的一种活动,是清明节最主要的活动之一,春节的时候是没有的。有道是“有儿坟上挂白纸,无儿坟上屙狗屎”,“有儿坟上飘白纸,无儿坟上草树青”。一座坟头在清明节的时候是否挂青以及挂青的多少,成为一个家族是否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父慈子孝的象征。“挂青”越多,说明墓主家族后辈人丁越是兴旺。


冬青里的骆驼草


挂青和醒狮是之前农村过年到了大年初一到习俗,不过到了现在随着春联和年画的多样性,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变和生产方式与技术的改进,使得过年的时候有些习俗也就渐渐的消失了。


先来说说“挂青”,大年初一在家门口“挂青”是一种习俗,是家里面和村子里面一种对于大年的期盼与庆祝。不过到了现在似乎这种“挂青”的习俗似乎渐渐的没有了。

就拿我们甘肃农村来说吧,大年初一到习俗就是“迎喜声”,村子里面这种习俗的方位是变化的,一共是八个方位,每一年轮流变化,到了大年初一中午快十一点多时候村子里面的老少就会到指定的方位来进行“迎喜声”的习俗活动,敲锣打鼓的,好不热闹。


至于“醒狮”上门拜年,那就是舞狮了吧 这种习俗在南方的农村是很常见的。大家都知道“舞狮”的高手,黄飞鸿就是南方人,可见这种习俗的重要性。

不过这种“醒狮”的习俗随着时间段流逝也就渐渐的消失了,毕竟这是一门手艺,现在都年轻人也闲枯燥乏味不爱学习与传承,导致现在会这种行当技艺的人也越来越少,导致难以传承。

对于“醒狮”现在是有 不过在大年初一到时候似乎是很少的,因为大部分已经是舞狮了,只在庆祝活动上面有。


这是我的回答!我是万宁宁,喜欢和大家一起说说三农的那些事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宁宁说的话


在门口挂青的习俗还是有,可是醒狮上门就比较难了。因为舞醒狮一般都是青壮年,今天的青壮年哪有空去那里摆弄这个东西呢?除非是在南方那些习俗浓郁的地段。

记得很小的时候,太爷爷带着一帮青壮年指挥他们在那里搬弄醒狮,然后讲解醒狮舞动的时候要遵守的一些习俗。那时候觉得十分的有趣,可是今天到哪里去凑足那么些个舞弄醒狮的青年人呢?另外懂得舞醒狮的行家里手也越来越少了。所以有这个想法,也需要有机缘巧合才能促成的。

其实挺羡慕南方那些年味浓的地方,仿佛南北都有很重的过年氛围,好像中部地区反而越来越冷清了。



郭青松老师


在我们家乡这一带,再以前过年时不知道大门上有挂过青的习俗,反正是从我记事起,家庭院落中的口上贴的是对联。

我永远记得老人们给我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那是和我们相离不远的小山庄,住着三户人家,一户是外地迁移过外来人,两户是老大老二分门另过的。一个三户人家的山庄总共人口是十几个人,他们没有文化,不会写字。过大年他们到城里边买回红纸,割成对联样,把锅底下的黑粉刮下来,用水调和成泥状,再用吃饭用的碗,用手拿碗的底部粘上墨汁,印上六七个圆圈圈就代表字了。反正村里都是自家人,没别人看和说三道四的,图个红火就行了,这也是过年的滋味啊!


大叔147409271


在我江西农村大年初一没有挂青的传统。但醒狮拜年的机会很多,都是别地的醒狮会来“窜门”赚红包。不过,家家户户都还是非常欢迎它们的。


敲锣打鼓,喜气洋洋,再加上精湛的表演技艺,导致东家爆竹声不断,再加上烟火的助兴,新年第一天的喜庆就被推向高潮!有的人家为图财运亨通,特邀醒狮进入厅堂,给财神爷作揖拜年。当然,这种“待遇”就得付出更高的“诚意金”,但这都是皆大欢喜,心甘情愿的!东家出钱了却了心愿,向财神表达诚意,希望保佑来年财源滚滚;而醒狮队用辛勤的劳动赚取更多的“利是”!

大年初一,我家乡是不拜年的。基本都呆在家里闲聊,对醒狮的“来访”也就分外热情。一是图个热闹,二是图个好意头,三是用喜庆来开启新年!

在你的家乡有醒狮吗?你们在大年初一会有什么有意义的活动吗?请一起分享吧!


农村里的好些事


听老人说:以前在农村过年初一在门口挂青,醒狮带着钱上门拜年。有孩子穎依在碾子,大树上,大年初一到那里挂青红,早晨第一碗饺子端给它表示敬献!保佑孩子成长。在动工前烧香别青红,表示人间占据,人间涂吉利,没有纠正。

现在看来人们为了能安居乐业生活,保持平安的一种心愿,其实,青红代表着两种颜色,不分青红皂白,皂是黑色,意思是不明是非,糊乱下结论。

现在人们早日去除这种繁文礼仪,过年家家户户门前贴春联,挂红灯,放便炮,红红伙伙迎新春!


shuron邨寨


挂青和醒狮这种活动也有点地域风俗的意思。看你所在的地方有没有这个习惯,当然了,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简便的些。 我家乡,每年的年初一开始就有醒狮的活动,敲锣打鼓的,一边走一边放鞭炮。而且醒狮队大多是私人组成的一支队伍。有些企业或者大家里会自己请醒狮队到工厂公司或者家里走一圈,还会表演些高难度的动作,最后就是重头戏采青。很是热闹,一般都有标准定价的,主人家也会额外包红包给醒狮队,每人一份。 还有就是醒狮队上街去,每个开门的店铺都进去拜年,说些吉祥话,老板家也很大方给个红包讨个好彩头。再就是下村里的醒狮队了,老远就能听到醒狮队的敲锣打鼓声,放着鞭炮,我们小孩子就特别喜欢,赶紧迎上去,凑个热闹。 挂青这种就是我们老人说法就是辟邪讨意头。挂的东西也是各不相同,我家乡就是挂葱蒜芹菜,还会放柚子叶和柏树叶子,意思是聪明伶俐,勤劳会算,柚子叶和柏树叶就是辟邪的说法了。 我也看到好多人家没有挂,都互相尊重习俗吧,因为都是追求好的日子





小不点叮噹


广东地区醒狮还是比较流行的,特别是珠三角一带因为工商业发达,醒狮队比较容易生存下去,毕竟收入来源主要靠节庆、开业等场合舞狮助兴,这些地方也流行请舞狮队讨个好彩头。条件较好的村(比如深圳的一些村)有些有自己的舞狮队,村里能给点补贴,这些就会追求更高的目标,动作追求一定的难度,也能够出去参加些比赛。如果没有商业收入或集体的补贴,纯粹靠比赛奖金,目前国内的情况看是很难支撑起一支醒狮队的。

醒狮在我们家那边,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谁玩过南狮谁知道里面的辛苦,虽然近年来醒狮慢慢向商业化发展,但是,在传统村落里面,过年醒狮拜年仍然是十分受欢迎的,大年初一,狮从祠堂出发,行拜礼,再村里面游走,看看哪家挂青,或者烧炮仗引狮而来,狮自然会过去吃青,青里的红包都是随意,也不记名。我村一般醒狮拜年初一白天都在村里面游走,村民都十分喜爱,好多小朋友也跟着玩,随着狮子去各家各户拿红包,这是意头,并不是贪那红包的钱。


南梁无梦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挂青倒是沒了。酷狮更不必言,农村中,置石狮者无几。

正月十五帖门神一一晚了半月。

红红火火,倒是千家万户。

各式春联,各家大门上,都是吉祥纳福。大红灯笼高高挂。

找拜,农村是不可少的。婆婆领着新儿媳,本族内是要走到的。借年的喜庆,让新人与本族人相互认识。

男的,是要起五更的。

大年初一的饺子一一没有外人。

吃完饺子,男人们按顺序开始找拜。并非完全是封建,体现了尊长爱幼的中华美德。平时,有些磕磕绊绊的,新年伊始,全部化解。

成群结队找完头。又成群结队去上坟祭祖,,,,,

忙了一年,大年初一,臭味相投的,会在一起吃茶聊家长,,,,

大年初一头一天,过了初二是初三。初四过了是破五,到了六月是半年。

很快的!


明德256064257


没有这习俗的表示一脸没见过的样子。

我们这,就是贴春联,赶庙会祈福。

其他人,有什么习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