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0點後外資繼續看漲A股:不擔憂經濟基本面和企業盈利

隨著經濟企穩跡象初現、政策支持持續、外部不確定性下降,股市情緒明顯回暖。摩根士丹利A股情緒指數(MSASI)從此前的37回升至51。然而,北上資金近期趨於理性,4月8日A股高開低走,截至收盤,北上資金淨流出近44.4億元。

目前,上證綜指較去年12月低點大漲逾30%,滬深300指數已突破了多數機構3800點的基線預測(目前為4062),而盈利數據和經濟基本面是否企穩還有待未來數據佐證,究竟A股將何去何從?外資如何看待市場發展?

3200点后外资继续看涨A股:不担忧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

頂級投行看漲A股、上調目標價

對此,第一財經梳理了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銀近期的觀點分析,也採訪了多位外資基金經理。

記者發現,摩根士丹利、高盛對滬深300的2019年基準情景目標位為4300點,高盛則於近期將目標位從此前的3800點調至4300點。瑞銀對2019年基準情景目標位為3800點,樂觀情景目標位為4200點。

高盛認為,截至目前2/3的漲幅完全與基本面吻合,1/3則與投資者情緒相關,而風險情緒可能會持續回升。“根據我們的概率模型,由於投資者仍相對輕倉、家庭資產負債表強勁、房地產市場情緒並未提振,未來的股市事件催化劑仍在(科創板、MSCI納入),這也意味著有70%的可能性風險情緒會持續回升。”

在2007年和2015年年中,在風險情緒大幅回升的背景下,實際估值較公允估值超調了近80%~90%。“我們並不認為2015年的行情會重演,但更保守地假設市場情緒迴歸到2015年和2018年的平均巔峰水平,這意味著滬深300指數還將有25%的上行空間,即5000點。”高盛稱。

3200点后外资继续看涨A股:不担忧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

當然,5000點只是一個樂觀情景的假設,基於目前的基本面和預期,究竟如何看市場的走勢?

摩根士丹利中國股票首席策略師王瀅對記者表示,當前投資者的疑問主要聚焦四大方面——盈利能否復甦?估值還是否合理?外資會否持續流入?投資情緒是否支持市場上行?

在其看來,上述四大問題並不值得過度擔憂。王瀅表示,A股在今年二季度可能會出現盈利反彈。該機構對盈利預測的修正幅度分析顯示,中國股票正領跑全球,下修幅度大幅放緩,並可能成為第一批進入正面修正的市場。摩根士丹利對去年四季度業績預告的分析顯示,公司的負面指引相較於三季度時改善,消費者活動也較之復甦。

從去年11月開始,即三季度業績曝出後,整個市場對企業業績的預期都有斷崖式的向下調整。當時,也有機構將此現象作為一個樂觀指標來看待,“往往在市場進入幾乎放棄的狀態時,對預期進行下調反而是市場對未來投資前景趨於理性的一種表現。經過斷崖式的預期下調過程後,進入今年1月、2月,情緒開始出現明顯的改善,向上調整的勢頭已經出現,這也預示未來整個企業盈利進一步下調的空間相對有限。”她稱。

另一個疑問在於,目前A股估值是否已經過高?她表示,滬深300指數12個月遠期市盈率為11.4倍,相較於MSCI新興市場指數(11.7倍)仍呈折價。由於A股相對封閉、境內市場流動性改善、強勁的外資淨流入持續等,機構認為滬深300應享受一定溢價,且2019年市盈率會提升到13倍。

此外,近期外資淨流入的幅度較2月放緩,這又是否值得擔憂?對此,多數觀點認為並無需太過擔心。2018年,北上資金有兩個交易日淨流出超10億美元(去年2月6日為-16億美元,10月8日為-14億美元),但全年仍然錄得550億美元的淨流入。儘管今年3月開始,北上資金多次再現淨流出,但該情況從3月25日後已有所好轉。

至於投資者情緒,此前MSASI一度跌至37,而在積極的PMI數據公佈後,近期該指數又回升至51。王瀅稱,根據歷史數據分析,只要該指數能夠維持在20~70的範圍內,市場上漲的態勢就不會受到情緒拖累。

二季度喧囂後迴歸平靜

儘管外資投行對A股全年預期樂觀,但二季度經濟數據、企業盈利數據將密集發佈,各界認為在年初的喧囂之後,二季度將更關注基本面。同時,機構也普遍認為,二、三季度科創板緊鑼密鼓,全力推進,市場風格將更偏向成長股。

富達國際基金經理周文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投資者對此次業績期的企業盈利預期偏低,但目前看來業績表現相對不錯,優於市場預期。在2018年初,估值反映市場預計經濟將出現衰退,但這個預期並沒有實現,而目前企業業績也反映經濟有好轉跡象。經濟目前雖已接近週期底部,但仍未完全見底,不過市場情緒無疑已有改善。”

周文群表示,正密切留意經濟基本面能否緊貼投資情緒的改善,“定向刺激措施下流入實體經濟的資金,以及近期減稅措施的影響均是值得關注的重點。如果這些政策能促進經濟活動,市場在未來一年將可受惠於穩定的基本面。我對此持樂觀態度,並認為經濟表現有機會在今年下半年好轉。”她還稱,“行業方面,從微觀層面來看,我較關注技術本地化的趨勢,包括集成電路設計。面對貿易摩擦的擔憂,不少企業已轉用本土公司提供的技術,讓本土公司能夠從發展較成熟的外國競爭對手手中贏得市場份額。我也非常看好與中國消費持續升級及高端化相關的消費企業。”

此外,外資瘋狂湧入A股的格局可能在二季度暫歸寧靜。英仕曼GLG股票策略主管科爾(Edward Cole)近期對記者稱,外資長期增持A股的趨勢並不會因A股估值回升就改變,但外資也會關注所持有的具體個股,“通常在3~5年期間,如果個股安全邊際下降,外資也會取利,並非持續長期持有。”

中航信託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告訴記者,此前MSCI宣佈將在5月、8月和11月將中國A股的經自由流通量調整後的納入因子分三個階段從5%提升至20%。MSCI將分階段提高A股納入因子,而不是一步到位。二季度MSCI指數基金配置A股的資金相對有限。而一季度境外資金已經大幅流入A股,提前配置資產。因此,二季度境外資金流入很可能放緩,甚至出現淨流出。

關注中盤股、中週期板塊

目前,外資青睞的板塊仍聚焦在消費、醫療領域。鑑於其對A股的研究覆蓋度有限,因此未來投資焦點仍將聚焦大盤股,不過也並不排除逐步向中盤股過渡。

記者發現,高盛的“外資青睞股票組合”(GARPy foreign favorites)主要包含的也是大盤股,從互聯互通機制建立以來,回報達209%,跑贏滬深300指數近105%,包括:海康威視、洋河股份、青島海爾、巨石集團、五糧液、三一重工、 北新建材、南方航空、 立訊精密、中國平安、萬科、平安銀行、瀘州老窖、華東醫藥、歌爾股份、科倫醫藥、國電南瑞、順鑫農業等。而各界認為類似主題仍可能受到長期強勁外資流入的追捧。

3200点后外资继续看涨A股:不担忧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

“外資對中盤股的覆蓋仍需一定時間,我不認為管理全球多國別投資組合的基金會配置中盤股,因為這需要更多熟知普通話的研究員與當地企業溝通、調研。”科爾對記者稱。

不過,多位基金經理也對記者表示,近期海外投資者對於中國中、小盤股的問詢愈發頻繁。高盛就表示,如果未來的催化劑到位,也不排除中盤股將受到更大關注,而科創板就是近期的催化劑。此外,MSCI A股中盤股指數儘管反彈34%,但其12個月遠期PE和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PEG)分別為16.5和1.2,相較於2015年44.4和1.9的水平仍有較大距離。

高盛還提及,早週期板塊(券商)以及主題性投資(5G和豬肉)都已大幅跑贏,未來進一步從牛市中獲利的中週期板塊就更值得關注。基於過去的經驗(2006~2007,2009,2015年),中週期板塊包括券商、房地產和資本物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