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是竞争最激烈最充分的行业之一,你觉得未来零售业会怎么发展?

终南海护卫队


从目前几家零售头部公司发布的2018年财报来看,阿里和苏宁算是其中少有的亮点。首先,目前阿里还在继续的以各种注资参股的方式一点点把触角往各领域的零售方向做试探,这可算做是稳妥又安全的打法,毕竟对于阿里这般的体量来说,以部分资金进行投资扶持与该领域的潜力公司进行合作,既不费力也没有太大的翻车风险——即使翻车了影响也不会多疼。继续强化海外市场扩大支付宝的合作地区应该还是阿里今年目标的重点。

而苏宁今年重点发力的目标估计还是苏宁小店和零售云了:按苏宁去年的财报来说,苏宁零售云的成绩还是颇为亮眼的,稳扎稳打三四线的定调可以说非常精准有效,第一波红利已经到了收割期;而苏宁小店明显开始进入疯狂落地扩张时期,虽说可能部分超一线、一线城市的便利店零售目前的市场领头位置还在全家FamilyMart手里,但全家在全国各地的扩张速度还是没有本土品牌更“吃得开”。这点上也是苏宁的优势所在——自身原本的全国线下渠道+自身完善的物流供应链,目前一二线城市里,苏宁小店的市场份额占有率在快速提升中,已是来势汹汹杀入格局奋力抢蛋糕了。便利店领域本就是先期投入较大,然而市场格局一旦形成,后续只要在供应链和服务上保持持续的优化跟上市场需求,则会成为非常稳固的零售业态来源。


AI快讯


简要的说几个大的方面,

一、零售不再只是零售。

零售不再只是零售,那是个啥?

不再更多的是卖东西,而更多的是卖服务;不再只是经营商品和服务,落脚商业根本经营用户。

二、线上下零售的区分消失。

我在三、四年前就这样判断了。这两年,新零售的到来与线上下的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彼此融合共生少对立,让线上下零售的区分界限加速淡化。

三、还会发生两波消费迁移趋势,零售走向无处不在。

这两波迁移趋势就是向直接掌握了终端用户/消费者资源及数据之企业的自有平台迁移,因为它们可以用这些资源及数据开展去渠道化、去终端化的直接性的用户经营了;向无处不在发展,解决无时无处不可购买与获得的问题(见李政权头条号主页专栏《用户重组》或者是《新零售8大进化趋势》)。

四、全场景覆盖,全业态渗透。

既然零售在走向无处不在,那么满足这种无处不在的一个基本零售设施就是,零售业的全场景、全业态覆盖与渗透,换句话讲未来更多样化的业态创新将会是零售业发展中的一个亮点。

请注意,这里的全场景、全业态,不仅仅针对的是线下实体店的场景与业态创新,同样还包括线上的业态创新,比如产业互联网、物联网,甚至是一些智慧家庭入口、可穿戴及虚拟现实技术等都可能成为改变传统线上零售范式新线上零售业态。

五、信用消费大行其道。

随着消费个体的底层消费信用技术的建立与走向成熟,支付宝、京东等平台的所谓“白条”,将会在线上下无差别化使用,也就是说不仅是无现金消费,还是有账期的信用消费。

六、寡头主导。

阿里系、腾讯/京东系等寡头主导中国零售业,尤其主导零售业中的线上下主流业态。而那些细分的、辅助的非主流的主要创新零售业态的背后,背后同样会充斥着它们的身影。

七、零售更多拼的是数据、技术、供应链和消费生态。

拼地段、价格……的传统拼法,让位于数据的预测与应用能力;更着重于后端的供应链体系的整合、建设甚至是控盘能力——也就是说零售业一定会从消费零售端向终端渠道、生产制造的上游走;以及更依赖于解决与满足消费者/用户需求的泛零售即消费生态。

比如,一个有关个性化定制、周边服务、供应链及消费金融、全商品与服务品类的大生态。

更多有关零售业的未来 发展,见李政权头条号主页新零售、新制造专栏。


李政权


体育方面的布局版图

现在零售业各势力的布局已经逐步的向体育板块在渗透。2015年,阿里巴巴出资12亿买下了恒大50%的股份,正式的成为恒大集团之外的第一大股东,风头一时无人之及啊。不止阿里巴巴,最早入主足坛的企业还有万达,1994时万达集团入主大连足球,不过后续因各种原因,2000年初大连万达将球队转让给大连实德。而在2018年,大连万达集团入主大连一方集团足球俱乐部,可以说也没有放弃体育板块。但这两年在体育板块上布局动作最多的好像还是苏宁,并购了PP体育的苏宁在体育板块上的扩张和发展还是很不错的。苏宁现在手里有国际米兰、江苏苏宁两个球队,国米从收购开始到去年的欧冠好成绩一直很受人瞩目,苏宁也算是背负压力交出了一张好成绩单。去年财报的情况看苏宁应该在这部分的投资还是颇有回报的,年终大会上负责国米管理的张康阳还拿了董事长特别奖,也可以说是侧面印证了苏宁体育这块上的布局还是会继续获得支持和扩张的。

在体育IP上的深度挖掘,已经成为零售业界大佬们下一步抢占市场的重点之一。


壹运动


与品牌方的合作渠道

在谈论电商零售行业时,总离不开阿里、京东、苏宁这几家。我们都知道阿里旗下天猫和淘宝这两个线上平台,虽然与众多海外品牌都有合作,但合作的模式都基本是国内代理的方式;线下平台例如盒马这样的生鲜超市,但门店数量的增长还是较为缓慢。京东的线上平台基本也都是和品牌商合作进行代理,虽说京东也一直在尝试向线下发展,可惜大部分店铺并没有做起来就夭折。苏宁在转型的过程中以线上和线下的融合作为思路,这样也因此成了苏宁最大的胜算。苏宁在品牌合作方面的表现也尤为突出,不断的引进新品牌并与海外知名品牌进行合作,去年借着进博会的契机也跟澳大利亚、意大利这些参展国的众多品牌直接进行了合作签约。这些品牌在引进之后也能借苏宁的线下渠道优势让消费者更容易买到。其实我们作为消费者,无非就是希望能享受到更好的服务与体验。但在这条路上,电商大佬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啊,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越做越好!


硅谷信息网


低线城市才是未来决战的主战场

目前三四线城市的零售业存在巨大的升级改造空间,这块市场的蛋糕巨大,但怎么啃就得很有耐心。拼多多、快手、抖音……都是这个市场潜力巨大的证明。

但拼多多的崛起饱含争议,靠“低价”还能走多远?“低质”的标签一旦形成也很难抹去。拼多多财报后的股价表现就很能说明问题了——资本市场是用脚投票的。

农村淘宝是最早发现低线市场价值的电商企业,也走在全行业的最前列。全国上千个淘宝村的覆盖足以说明问题。毫无疑问,阿里是带领低线市场零售业走到线上的引领者,其最大优势仍在线上。

与之相对的是苏宁,这两年苏宁可以说是大力的集火发力线下三四线城市的市场。零售云加盟商大会轰轰烈烈地召开,三四线市场一路星火燎原。有些地方可以说是“村里通了零售云”,起码能“亲眼看着摸着”来花钱买好货大牌了,何况苏宁零售云还有个大件只出样,可线上订购全平台的商品送货上门的附加优势。在实体零售这块,苏宁打造渠道脉络的意识算是走在了各家的前头,苏宁2018的年报上也能体现出这部分的布局已经渐渐成型,收获期已指日可待。


聚焦互联圈


未来零售业一定是线上+线下的全场景覆盖

现在的零售业早就不是以前的玩法了,大头的都是做电商的,还在专心做传统线下零售商的越来越少。淘宝去年的年报业绩虽然盈利挺好看,但是它线下这块还是薄弱,近两年开始发力布局但总归是起步晚。京东更不用说,去年年报都是亏钱的,要做线下实体零售持续性投入就很成问题。就剩个苏宁了,一边线上电商跟其他几个抗衡,一边线下还铺得很广,业态也全。苏宁去年财报在净利润上就133.28亿,年初还买了万达百货,之前收购了迪亚天天,还将产品进驻到大润发等卖场,自己原本的产业业态布局就做得很大,现在算是线上+线下齐头并进。

所以以我个人的观点,未来零售业就是谁能把线上线下的联合做到最好,谁就能走得更远。


互联网大嘴


一、渠道越来越扁平化。

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越来越少,导致了很多厂家直接可以找到终端的店铺甚至是消费者,以前的多层分销不复存在,大量的中间商转型关闭,商品的流通成本越来越低。

二、零售业慢慢向服务业转型。

传统的实体店,在原有的渠道作用的基础上,增加了服务的业务,标准化的产品越来越难在实体店中生存,取而代之的是产品加服务升级。

三、零售业的渠道下沉。

以前消费主力是一二线城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的发展,零售业慢慢的下沉到了3、4、5线城市,以城镇为中心零售业也慢慢开始兴旺。打个比方,以前在城镇中很少看到连锁便利店,现在已经很普遍。

四、社交电商、内容电商、视频电商的融入。

以微博媒体电商、以微信为中心的社交电商、以抖音等视频平台代表的视频社交电商等,慢慢的改变了零售业,零售业的消费场景越来越丰富。

我是 ,关注新经济,新零售,每天会给大家分享关于创业、营销的心得。大家可以多多关注,多多交流。


老余新零售


未来的零售格局与各自现有物流时效不无关系。

京东物流正式推出“闪电送”时效产品,实现1小时内即时配送。这么刺激的事情阿里肯定也要搞一下了,阿里推出的盒马鲜生物流形式相较其他店铺,效率更高。它利用独创的悬挂链形式的传送带,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送货效率;并且店内提供“同城3KM半小时送达”的服务。再说说苏宁,这两年苏宁在物流配送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比如推出“苏宁秒达”物流体系,为3公里社区生活圈提供最快30分钟到达的极速配送服务,以及预约时间精准送达的定时达服务。加上苏宁小店现在全国也有5000多家, 通过自有物流提供配送服务,店内货架上的商品都可以线上下单,享受线下1小时达的即时配送服务,有的甚至最快十几分钟送达。通过接入这种即时配送系统,让消费者也有了更好的服务体验。

所以说,零售企业进军即时配送既存优势,也是必然。


互联网分析中心


零售业本质上是 将厂家产品分发到客户,也帮助客户寻找商品,是经济活动中的中介。

电商经济的崛起,将贸易的中间环节大大减少了,但是不可能消除中间商。零售商也会一直存在。因为厂家 和消费者之间的 信息鸿沟需要零售商来对接。

商品经济进入了推荐经济时代,也是一种消费者信息集群,使产品生产更加快速迭代的机制。零售商是推荐经济的重要力量。

未来的零售商,将会是线上线下结合的,向消费者推荐商品,向厂家定制商品的 重要枢纽。



令虎冲593


无人零售的朝阳期延后100年,其他新零售的公司也是数不胜数。

无人货架啦,以企业为消费场景的供给方式啦,代表企业:每日优鲜

社区团购啦,以小区为单位,找小区楼下便利店或者宝妈作为团长,进行拼团配送生鲜用品。代表企业:美菜社区团购部 松鼠拼拼

最后说一下大东刘强东的京东到家,是以跟沃尔玛华润万家这些大型超市合作,京东到家来配送的方式进行新零售。几年来效果并不显著,不怎么看好。没有特别的买点,无法继续发展。

再最后说一下,老马jack马马云马总的盒马鲜生,以自身的实体店为主,加上线上的购物平台,现在在大城市已经做出一定的成绩,个人看好。

总得来说,除了新的创业人想去攻破未来新零售行业,各大互联网大佬也虎视眈眈。照这么看,我敢大胆的假设,10年后,很大一批小超市(主要是一线城市)即将面临业绩亏损,甚至倒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