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是一種遲早後悔的選擇


逃避,是一種遲早後悔的選擇


逃避這件事,更像是一種本能。

很多人面對危險的第一反應不是應對,而是逃避,因為應對會面臨更大的威脅,而逃避則是減小這種威脅對自己的影響。

在原始社會,面對危險活下來的畢竟是少數,更多的人用逃避的方式延續人類的香火。

人類在不斷進化和發展的過程中,逐步調整自己應對對危機的選擇,

而到了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矛盾叢生的社會,

逃避,再也不是一個“萬全之策”了。


逃避,是一種遲早後悔的選擇


一、時間的教育

沒有人能跑贏因果的循環。

每天付出時間健身減肥的人,堅持過後遲早會在身體上漸有成效。

把零碎時間整理起來讀書的人,半年之後的閱讀量一定會有質的提升。

我為什麼沒有在上面這兩個例子上說明具體的時間?比如每天付出多少時間減肥,零碎時間的整合能具體到幾分鐘?

因為,因果循環的過程,正像是一種習慣養成的過程:

當你一直做一直做某件事的時候,你一定會在潛移默化中習慣這種行為,

雖然有些時候堅持會讓人感到痛苦,感到一種“看不到頭”的絕望感,

但凡是挺過來的人都會習慣這樣的堅持,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看到了效果,

而是他們看到了一種即將發生的可能:

逃避逃的,與其說是擔心堅持是無效的,

更不如說是小看了自己,

不相信自己能處理好這些事情,不相信自己有本事去控制這些事情的發展。

所以從逃避的小處,說到人性的大處,

時間,正在教育著人們應該用怎樣的眼光看待堅持。


逃避,是一種遲早後悔的選擇


二、逃避是另一個結果

我看過一張叫做幸福指數曲線圖的表格,當然,網絡上有不同的版本,不過無論是哪一種版本,這張曲線圖的最低谷都是痛苦,

而上升階段,都有一種情緒叫做麻木。

麻木過後,往往就是領悟,或是走向成功的道路。

那為什麼曲線圖是這樣設計的呢?

在我們面對困難的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顯而易見問題,而且這樣的問題往往是你不解決就無法進入下一環節的“阻路石”:

戀情出現猜疑,要不要逃避這個問題,就當做無事發生?

工作出現瓶頸,要麼要逃避這個問題,大不了得過且過?

逃避是最簡單的選擇,但往往逃避也會讓逃避者付出沉重的代價:

那就是被動的接受逃避帶來的一切後果。

出現猜疑的戀情終究逃不過分手,因為猜疑只會越來越重,不去解決,一點星火便能將經營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感情一“轟”而散。

不重視工作中的瓶頸,意味著自己無法提升,不去解決,不僅晉升無望,還會讓自己用十分消極的態度去選擇“混日子”。

人們用越來越多的時間去強調逃避,去給逃避增加許多看似合理的說辭,比如“真的做不到”又或是“就算做到了能怎麼樣”

諸如此類的說法,雖說是造成了類似洗腦的效果,

但是,

被洗腦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逃避,是一種遲早後悔的選擇


三、我們需要一個可能來激勵自己

很多人對於不能百分之百達成目標的事情,都會以“說不定做不好呢”來搪塞自己,然後選擇逃避,美其名曰:

“反正又不能保證做到,那幹嘛還要費力氣去做呢?”

我們特別希望投入的精力和回報成正比。

我們特別希望我們愛的人也能愛我們。

我們特別希望胡吃海塞之後還不會長胖。

我們特別希望只要上班了工資就能穩步增長。

可能嗎?可能,但是這個可能,你得自己去爭取。

愛對了人,用對了心,你的愛才會有所回報。

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注意鍛鍊很飲食均衡,你的身材才會令你滿意。

上班之後要想辦法晉升,為了更高的薪酬去參加職場充電,我們的收入才會穩步增長。


逃避,是一種遲早後悔的選擇


如果你做到了這一切,但還是沒有期待的效果怎麼辦?

繼續做下去,修整自己,完善自己,然後繼續做下去。

沒有人會跟你的人生討價還價,

但如果你逃避了,這場名為“目標”的交易,就永遠沒有你參與的權利。

逃避,到頭來只剩悔改。

爭取,去做自己的主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