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像‘制錢’那樣‘內方外圓’,既講原則性,又講靈魂性

只要我們立志做一個成功,做一個最偉大的人,最好的事情就會發生在我們的身上。所以說,我們要想自己傑出,我們必須把自己變成最好的人。相信自己一定是最好的人;

“今天你看見我還在這家公司,那是因為我曾經遇見一位智者,他在我最彷徨的時候,告訴我一個職場真理--在職場中,要把自己變成水,可以被裝進任何的容器。”說這番話的是曉峰,他在一家名氣較大的公司工作,論學歷他有碩士文憑,論才幹他的設計能力突出,可是卻總得不到公司領導的提拔和重用。因為他只專注於技術,不肯花時間搞人際關係。最後,在無法忍受主管的反覆無常,看不慣主管的假公濟私時,他決定辭職。

遞交辭職信時,在樓梯間遇見一位相鄰部門的經理,因為與他僅有數面之緣,兩人互相微微一笑,點頭招呼。經理看見曉峰手上的辭職信,一臉的驚訝,對她說:“如果你另有高就,那恭喜你,如果是為了你們部門的主管而辭職,那你可要考慮一下,你一定要學會如何與不同的人相處,不然你永遠都會遇到這種人,然後手足無措。”

這位經理的一席話,一下子就說到了點子上,曉峰被震動了。之後,他撕掉了那封辭職信,重新回到崗位上,學習著如何與看不慣的主管相處,雖然他仍然不認同一些違反他的做人原則的事情,但他開始不去較真,儘量去看事情好的一面,和主管之間也從對立變得平和。

一年後,曉峰因為業務突出,被總公司調去組建分公司,並擔任負責人。

雖然曉峰從沒有開口向那位點撥他的經理說聲謝謝,但他永遠記得那一天,曾在樓梯間遇見的這位智者,幾句話就開解了一顆原本冷凍又充滿稜角的石頭般的心。

曉峰的經歷可以讓我們明白:在職場中,當你沒有辦法改變別人的時候,只有嘗試改變自己,儘管很難,但一定要嘗試,只有這樣,才能將自己打造得像水一樣隨方就圓,使自己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不管你從事什麼行業、什麼職業,你都要有一顆平常心來對待自己的職業生涯。首先要磨練自己去適應各種環境,比如人人都說不好,但它依然蓬勃發展的公司;再比如領導不斷調來換去;以及人人都覺得很難配合的領導。

如果你能適應這樣的公司、這樣的團隊、這樣的上司,其實無形中,你就比別人多一份歷練、多一份成功的砝碼。在職場,歸根結底,你要去適應一個團隊,並且要在這個團隊中找到屬於你與團隊合拍的節奏。這就要求你必須以冷靜的、理性的態度來對待職場中的人、事、物、看待你的工作和周邊的關係,並分析出這樣的格局對你的影響及處理方式,從而使你不被不好的因素所影響。

細化來看,在職場中,你需要搞清楚,自己在一個團隊中一年或者兩年的時間所要達到一個怎樣的結果,你需要一個清楚的預設並且堅定地去執行、冷靜、理智地對待身邊的一切,那麼你也就能很好地理解這個團隊,而不會被這個團隊的負面言論影響。這樣你也就擁有了最基本的平常心,能使你更好地在這個團隊中去學習、服務和提升了。

一位哲人說過:“做人要像‘制錢’那樣‘內方外圓’,既講原則性,又講靈魂性。”真正懂得方圓之道的人是大智慧與大包容的結合體,無論是前進,還是退止,都能泰然自若,不為世人的眼光和評論所左右。掌握方圓之道,贏得良好人脈,為自己營造一個和諧的職場環境,從而享受愜意快樂的職場生涯,這樣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所以有一個道理就是先學會做人,做人是一定的學問的。

做人要像‘制錢’那樣‘內方外圓’,既講原則性,又講靈魂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