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漢宣帝劉病已(劉詢)的成就並不弱於漢武帝?

用戶5960306082


方圓論壇觀點!

漢武帝劉徹主要貢獻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一了國家治國思想。其次北擊匈奴,打破了匈奴不可戰勝的說法,並且開創了漢族騎兵作戰的體系。從而使得漢族第一次戰勝匈奴,使的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馬。


漢宣帝劉詢,原名劉病已,是衛太子劉據的孫子(也就是因為巫蠱案被冤殺的劉徹兒子劉據)。漢武帝劉徹的曾孫。而劉病已的主要成就有降服匈奴,平定西羌。建立西域都護府等。並且劉病已反對專尊儒術。劉病已認為應該以“王道”和“霸道”之術來綜合治理國家。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漢宣帝劉病已的成就不僅不比漢武帝劉徹弱,反而有些青出藍而勝於藍的意思。而且劉病已的皇位得來的比漢武帝劉徹還不容易。而且劉病已能繼位,他的漢武帝曾孫的頭銜也起了很大作用。而且霍光對於劉病已也有大恩。否則的話劉病已也沒有繼承皇位的機會。漢昭帝去世後沒有子嗣,大臣霍光在漢室選擇賢良繼承皇位,第一個選擇的是漢廢帝劉賀,而劉賀繼位不過27天變被霍光廢掉,因為劉賀繼位之後不思進取整天飲酒作樂,霍光覺得這不是明君的樣子。所以廢掉了劉賀。而劉賀也僅僅在皇位呆了27天。在這個期間霍光幾乎掌握了整個大漢是實際權利,整個大漢沒人敢得最霍光。後來霍光聽人說劉病已為人賢良,在民間頗有聲望。所以選擇了劉病已繼承皇位。而霍光依舊把握大漢權利,劉病已也很聰明,沒有直接和霍光對立,反而處處尊敬霍光。也打消了霍光的不少疑慮。直到漢宣帝劉病已成年之後,霍光才還權於漢宣帝劉病已。



漢宣帝劉病已繼位之後匈奴捲土重來,並且還攻打了烏孫國,烏孫國向大漢求救,漢宣帝派兵出擊匈奴,結果再次擊敗匈奴,匈奴派遣使者朝拜漢朝,表示願意臣服於大漢,之後漢宣帝派兵掃平西域,開疆拓土100多萬平方公里,並設立西域都護府。評定西羌地區,使得大漢周邊各族無不臣服於大漢。

治理國家方面,由於漢宣帝劉病已年少的時候流落於民間,所以對於民間百姓疾苦十分了解。在他繼位之後,漢宣帝劉病已勵精圖治,選賢任能,所以劉病已時期漢朝能臣干將輩出。而且劉病已還十分重視農業,致力於減輕人民負擔恢復農業生產。因為他吸取了當年漢武帝重武輕農的害處,所以在農業方面做的更加完美。



劉詢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君,在位期間,全國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四夷賓服,史稱“孝宣之治”,又稱“孝宣中興”,史家稱西漢國力在其治下最為強盛。史學家對其的評價甚至超過了漢武帝,在以制定廟號、諡號嚴格而著稱的西漢一朝,劉詢是四位擁有正式廟號的皇帝之一。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方圓論壇


公元前74年,漢昭帝劉弗陵駕崩,因無子,霍光擁昌邑王劉賀即位,這哥們是麻繩提豆腐,僅在位27天就被霍光趕下臺,此時一位皇室成員印入霍光眼簾,他就是劉病已。當年巫蠱之禍,太子劉據一家皆被殺,僅留一位孫子劉病已在襁褓中,被廷尉監邴吉強力保下,在民間撫養長大,對於霍光來說,這位沒有任何背景的皇子登位,自己權勢才能繼續掌控,於是擁立劉病已即皇帝位,而這位蹲過監獄,遊歷民間的皇帝也註定不同凡響。

圖為航拍漢宣帝劉詢的杜陵。

西漢末期文學家劉向曾評價劉病已,稱他的智慧和眼光超過先祖漢文帝。即位2年後,劉病已就為曾祖漢武帝上尊號和廟號,他向世人展示自己就是漢武帝的嫡系遺脈,來爭取最大的政治資本,然後與已把權多年的霍光展開爭鬥,培養一批忠信大臣,只待時機成熟。公元前68年霍光病逝,霍氏子弟以霍顯、霍禹、霍山、霍云為首,企圖推翻劉病已,立霍禹為帝,劉病已立馬鎮壓,並剷除了霍氏集團,自此政權收歸劉病已,公元前65年,劉病已改名劉詢,並改元元康,以嶄新的姿態君臨天下。

圖為漢宣帝劉詢時期,西域都護範圍。

劉詢在位26年,吸取漢武帝經濟教訓,大力進行與民休養,輕徭薄賦,制止土地兼併,積極懲治官吏徇私枉法,使得經濟發展超過了漢武帝時期,達到了西漢的頂峰,社會繁榮穩定,百姓富足安居,實現了“孝宣之治”,其中一點是劉詢在地方政治管理很有成效,史書稱價“漢世良吏,於是為盛”就是這個意思,而且整個漢朝論地方官的執政能力,劉詢時期是最強的。

漢宣帝劉詢,劉徹雖有殺父之仇仍歌頌,為其上尊號選廟樂,霍光雖有弄權之嫌仍肯定,為其厚葬位列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有此胸懷終成千秋大業,圖為霍光畫像。

漢武帝時期雖然把匈奴趕到了偏遠的漠北,匈奴不敢來犯,但匈奴並未臣服,只有漢宣帝劉詢時期,再對匈奴用兵,並大敗匈奴,呼韓邪單于帶著數萬人卸甲,來長安投降並稱臣,此行不僅是大漢王朝、更是華夏史上一大壯舉;此後正式設立西域都護府,囊括西域為大漢領土,漢武帝時期僅是開闢了溝通西域的絲綢之路,而漢宣帝劉詢時期可是將西域諸國盡歸大漢版圖,此舉在華夏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其它的不說了,就憑孝宣之治、匈奴稱臣、西域都護三件大事,其成就已遠遠超過了他曾祖漢武帝了。


圖文繪歷史


漢宣帝名叫劉詢,漢武帝劉徹的嫡曾孫、衛太子劉據的孫子,西漢王朝的第七位皇帝。他統治期間,奪回了被霍光霸佔的皇權,大力整頓吏治,勤於發展生產,使西漢歷史上出現了著名的昭宣中興的局面。他的一生,既坎坷又傳奇,他是西漢中期著名的中興之君。


勵精圖治中興盛世,整頓吏治肅清司法

劉詢奪權之後首先針對中央到地方的政策都逐一進行了有效的部署,措施得當、很有成效。

第一件事;強化君權。鑑於霍光專政的活生生的例子,劉詢實行中書制,即擴大了由宦官掌控的中書的職權,所有上書下達,都由中書經手,在呈送皇帝手中,尚書省的力量就消弱了,從制度上鞏固了君權的地位。


第二件事;整頓吏治。啟用刺史監督郡縣官員的制度。劉詢在民間生活十幾年,對百姓疾苦深有體會。民間百姓安穩幸福的生活,關鍵在於吏治。而地方官員大肆貪汙受賄,營私舞弊,草菅人命,都是百姓疾苦的根源。第三件事;肅清司法。平反冤獄,強調嚴明執法,加大懲治不法官吏和惡霸豪強。廢除酷法,力主寬刑,平反民間冤獄,緩解民間矛盾,曾大赦天下十餘次。第三件事;經濟部署。繼續遵循文帝、景帝和昭帝時期的輕徭薄賦政策方針。憐憫體恤百姓,平抑物價,懲治奸商,鼓勵生產發展。

聯盟聯姻瓦解匈奴,設立都護延伸疆域

宣帝劉詢在對待周邊少數民族和匈奴的問題上採取了軟硬兼施的戰略方針。


第一;他重兵屯駐西域邊疆,震懾匈奴不敢貿然侵犯。


第二;他聯合邊北的少數民族部落,聯合圍殲匈奴,逼迫匈奴沒有地方可逃。


第三,他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將匈奴趕出西域之後,著手籌建了都護府。西域都護府的設立,也標誌著西域廣袤的地域,正式納入漢朝的管轄。西域都護不僅是漢朝,更是華夏史上一個偉大之舉。第四;保留和親政策,對各少數民族部落逐一安撫懷柔。一系列的措施出臺,迫使匈奴單于親自前往長安朝見漢宣帝。從此以後,匈奴就成為了大漢的附屬小國。大漢建國150餘年前所未有之舉,曾是漢武帝傾全國之兵都尚未達成的願望。自此之後,東自車師、鄯善;西抵烏孫、大宛,西域等邊疆小國全部納入漢朝疆土之列,而張騫之始,鄭吉之終,漢武帝畢生的願望,在漢宣帝時期實現了。
至此以後;大漢和匈奴之間廝殺近200年的曠世戰爭就徹底結束了。大漢與各少數民族的外交也由此上升了一個層面,華夏各民族也由此加快了相互融合的良好開端。總結髮言;就漢宣帝即位期間在經濟上,調整經濟策略,整肅工商,抑制兼容,輕徭薄賦等等而言。漢宣帝劉詢的成績並不弱於漢武帝劉徹,又或者說更強於漢武帝。因劉詢和劉徹相比他更能隨心所欲地掌控住戰爭步伐與和平的節奏。
劉詢在位期間曾征戰多年,尚對民間百姓沒有產生什麼影響,因為當時部隊每次戰爭都是勝利多敗仗少,所以死的人就少。而征戰的成績又是非常驚人,所以深受百姓擁護、愛戴、非常團結。


站在女性的觀點追憶歷史、瞭解歷史,感受截然不同的一種歷史解讀情懷。


每天和你分享有價值的歷史觀點!請你留步給予關注,點贊,點評,轉發,您的支持就是我的原始動力!愛你們……


歷史中簡堂趙劉果兒


漢宣帝劉詢,原名劉病己,有兩個名字並不奇怪,漢武帝劉徹之前也有一個名字,叫劉彘。劉詢是漢武帝的曾孫,戾太子劉據的孫子。他在位期間,一般認為是漢朝最強盛或者說鼎盛時期,只是因為漢武帝在他的前面,光環太大,創舉太多,千年一遇的文臣武將太多,所以才降低了人們對他的“熱度”。那我們就來看看漢宣帝的文治武功:

一、迫使匈奴降漢稱臣

這是漢武帝想實現而沒有實現的願望,儘管武帝時期積漢朝60年之國力與志氣,化被動為主動,自“馬邑之圍”開始主動向匈奴出擊,不斷進攻,衛青、霍去病等名將輩出,實現了“直搗龍城”、“封狼居胥”、“收復河套”、“漠南無王庭”、“置敦煌、酒泉、武威、張掖‘河西四郡’”等重大戰績,打出了漢朝的君威、國威,血洗了漢朝開國以來的恥辱。但匈奴後來只向漢朝議和或者不敢侵犯邊境,卻從沒有向漢朝稱臣。而宣帝於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聯合烏孫大破匈奴,而後匈奴呼韓邪單于率眾來朝稱臣,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


二、將西域各國納入漢朝版圖

漢武帝時代,雖然派張騫出使西域,掌握並瞭解了西域情況,後又因衛青出奇兵大迂迴收復了河套平原,在河西地區置敦煌等四郡,打通了河西走廊,連通了與西域各國的通道,但卻從來沒有將西域各國納入漢朝版圖。漢宣帝於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平定了西羌,並置金城安置了投降過來的羌族人,同年設西域都護府監護西域各國,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這在西漢歷史上是曠世奇功。


三、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四夷賓服

1.政治上寬容仁恕。相比漢武帝后期的“巫蠱之禍”,漢宣帝劉詢在政治上一直被奉為明君、賢君,一方面嚴懲貪汙腐敗,另一方面又濟以為政寬簡,對待宗室、民都很寬仁,沒有重大失誤,深受百姓愛戴。如本始四年(公元前70年)正月,下詔減少宮廷膳食、屠工和樂工等從業人員,讓他們歸田參加農業生產,官員都要上報捐助穀物數字,輸入長安倉,以幫助朝廷賑濟貧民。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五月,為讓百姓避諱更容易,改名劉詢,之前因沒有避諱而犯罪的人全部赦免。


2.經濟上國富民安。他認真總結了漢武帝時期推行經濟政策的經驗教訓,大刀闊斧地進行調整政策,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收到了顯著成效。在劉詢的大力倡導下,各級官員都將勸科農桑、發展生產作為第一要務。劉詢還派出農技專家巡視全國,指導農業生產。在漢宣帝統治後期,大漢國內經濟繁榮,農業連年豐收,谷價創漢朝歷史新低。他還設立“常平倉”以調節糧價、儲糧備荒以供應官需民食,運用價值規律來統籌糧食供應,把漢朝人的飯碗端牢了,從而實現了經濟上的穩定繁榮。


3.外交上四方臣服。由於軍事上的強大,他先後聯合烏孫大破匈奴,從此讓匈奴臣服於漢朝,匈奴人迫於壓力,多次派谷蠡王等重要人物到長安朝賀,尤其是在黃龍元年(公元前49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親自到長安來朝,這在漢武帝時期是不可想象的。西域都護府設置後,西域諸國納入漢朝版圖,為了表示尊敬,這些國家也定期到長安向漢宣帝朝賀。大破西羌後,羌族人也臣服於漢朝。攝於漢朝的強大,周邊國家都很友好。

漢宣帝在歷史上名氣沒有漢武帝大,主要因為漢武帝是開創之君,而他是繼承和發展之君,他的文治武功裡也有漢武帝打下的基礎,他的功績被漢武帝的光環所蓋。可惜的是,他的壽命遠沒有漢武帝活的時間長,漢武帝活了68歲,而漢宣帝在42歲那年英年早逝,不然,漢朝將會更加強大。


亮話歷史


秦皇漢武,向來並稱,說明這兩位帝王在某些地方很是相像。確實,這兩位帝王倒真是有很多共同點,比如說過度壓榨民力。

秦始皇不說了,就說漢武帝,青年即位,一心的雄心壯志,拿著祖、父兩代“文景之治”攢下的家底,不知珍惜,大肆揮霍。對外大殺四方,北邊戰匈奴,南邊平南越,東邊滅朝鮮,西邊開西域,還有懟西南諸夷、閩粵諸小國。對內呢,則是橫徵暴斂,重用酷吏,嚴刑峻法治國,在位期間換了十多位丞相,善終的不多,被逼自殺的、被砍頭的、被腰斬的,屢見不鮮。

結果到了晚年,已然天下戶口減半,民生凋敝,漢初幾十年攢下的家底差點敗光。

這時換了昭帝上臺,霍光等四大臣輔政,互相之間鬥爭激烈,也是屢興大獄,而昭帝壽年不永,二十一歲便英年早逝;緊接著又來了位昌邑王登基,可惜位子都沒坐熱乎,二十來天就被趕下了臺,成了廢帝海昏侯。

終於到了題中所說的這位主角登場:當時還是皇曾孫劉病已的漢中宗孝宣皇帝劉詢。

劉詢廟號為“中”,有“中”作廟號的還有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以及從老媽武則天手裡奪回唐朝正統的唐中宗李顯,這個“中”顯然是中興之意;諡號為“宣”,按《諡法》,聖善周聞曰宣,自然是上等的美諡。

西漢十二帝,擁有廟號的惟有高帝(太祖)、文帝(太宗)、武帝(世宗)、宣帝(中宗)四人,看看並列的其他三人,足以說明漢宣帝的成就了。

那麼就來看看這個“中宗孝宣皇帝”稱號背後所包含的功績。

內政

宣帝起於民間,因祖父衛太子劉據巫蠱之亂的緣由,童年是在監獄裡度過的。武帝死前,追悔前過,建“思子臺”,給太子平反,大赦天下,那時還叫劉病已的宣帝被從牢中放出,先由丙吉撫養,後來又被送到了祖母史良娣的兄長史恭家,然後又被召入掖庭,入宗室譜牒,而在各種機緣之下,最後成了皇帝。

可以說宣帝完全是一個在民間長大的皇帝,對民間疾苦十分熟稔。故而在他當政後,便竭力安定社會,整飭吏治。

武帝時期長期興師動眾,導致流民四起,據說光在關東就有兩百萬流民。宣帝登基後,多方舉措,用“假民公田”、減免田租、“政平訟理”、廢除酷法、任用能吏等等措施,終於使得流民“安土樂業”,不止為朝廷增加了賦稅和兵源,更是解決了可能危及政權的潛在的流民動亂。

而在這個過程中,宣帝也發掘出了一批“循吏”,如文翁、王成、黃霸等。所謂循吏,按百科的解釋,大抵是那些重農宣教、清正廉潔、所居民富、所去見思的官員,簡單點說,就是那種大眾心目中的好官。(如果我們去看《漢書》,會發現《循吏列傳》中的循吏大抵是在宣帝朝,而《酷吏列傳》裡的諸位酷吏大抵是在武帝朝,兩朝的吏治特點可見一斑。)

循吏在宣帝朝的集中出現,正是宣帝整飭吏治的結果。

當然,宣帝也不是那種柔弱之主,他在治國上執行“王、霸道雜之”,儒、法並用,雖是提倡為政寬和,但同時也要求官吏以法治國,不得“以不禁奸邪為寬大,縱釋有罪為不苛”,對那些敗壞法紀、危機秩序的人也是毫不留情的。

經過宣帝的整頓,漢朝終於又迎來了一番“民安其業”的盛世景象:

孝宣之治,信賞必罰,綜核名實,政事、文學、法理之士鹹精其能,至於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間鮮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稱其職,民安其業也。

軍事

武帝東征西討,立下了赫赫武功,也給他的子孫們在對外作戰上打了一個很好的基礎。但宣帝的武功也不遜色,在位二十五年,期間降服匈奴,平定羌亂,設西域都護府管轄西域三十六國,天山南北納入中央政權,也是盡顯大漢天威。

在宣帝即位不久,便有匈奴犯邊,朝廷當即“五將軍師髮長安”:

御史大夫田廣明為祁連將軍,後將軍趙充國為蒲類將軍,雲中太守田順為虎牙將軍,及度遼將軍範明友、前將軍韓增,凡五將軍,兵十五萬騎,校尉常惠持節護烏孫兵,鹹擊匈奴。

這場戰爭以“入匈奴右地,大克獲”的結局,大敗匈奴,“匈奴民眾死傷而去者,及畜產遠移死亡不可勝數。”

後來由來西羌作亂,宣帝發刑徒,募“佽飛射士、羽林孤兒”、及“胡、越騎”,並各郡騎士,集合各路人馬,派趙充國、許延壽領軍討伐:

遣後將軍趙充國、強弩將軍許延壽擊西羌。

一場大戰,西羌被平定,造亂者被斬,這大概就是“雖遠必誅”吧。

羌虜降服,斬其首惡大豪楊玉、酋非首。置金城屬國以處降羌。

此後匈奴日逐王率人來降,宣帝派鄭吉擊破車師國,迎接日逐王,便在烏壘城設西域都護府,管轄西域諸國。至此,漢朝詔令頒行於西域。

吉於是中西或則立莫府(鄭吉於是在西域各國中心地帶設立幕府),治烏壘城,鎮撫諸國,誅伐懷集之。漢之號令班西域矣。

後來匈奴內亂,各部爭權,一時竟有五單于並立,互相攻擊,一通亂打,匈奴因之國力大損。呼韓邪單于為求自保,來朝稱臣,匈奴徹底降服。

匈奴呼韓邪單于稽侯狦來朝,贊謁稱藩臣而不名。

至此,這場始於武帝朝,延續了八十多年的漢匈戰爭,終以大漢的完勝作結。

除了內政與軍事,宣帝的功績還有還有經濟上的整頓工商、抑制兼併、設立長平倉等等。在這些施政上,宣帝的作為都可圈可點。此外,從個人方面來說,相較於武帝的冷酷無情,宣帝有“故劍情深”的典故,連最後的陵墓都選在了少時與許平君遊玩的地方;霍光家族謀反被誅,他卻依舊把霍光放在旌表功臣的麒麟閣首位。這一類的事例足以說明這是一個在皇帝裡難得一見的既多情又寬大的好人。

總之吧,經過宣帝一番作為,有了漢朝的“孝宣中興”,而宣帝朝也成了兩漢之中政治清明、經濟富足、軍事強盛的一個時期,而且可以說是良吏最多、疆土最廣的一段盛世。從這些方面看,宣帝當然不弱於武帝了。

功光祖宗,業垂後嗣,可謂中興,侔德殷宗、周宣矣!

耳食記


劉詢諡號孝宣皇帝,廟號中宗,是西漢有廟號的四位皇帝之一。在漢朝,並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廟號,就是他曾祖父漢武帝的廟號也都是他給立的。當時,由於漢武帝的窮兵黷武,西漢在文景之治打下的基礎,已經讓漢武帝敗了個精光。朝廷的國庫沒有錢了,就開始想辦法向老百姓們徵收各種各樣的稅。一些老百姓交不起稅,就變成了地主家的徒附和奴婢了。還有一些人,不願意變成地主家的徒附和奴婢,就選擇了舉家流浪他鄉。到漢武帝末年的時候,全國人口減半,漢武帝不得不下發了輪臺罪已詔。為了替漢武帝立廟號,遭到了諸多大臣的反對,為此,漢宣帝不得不將為首者夏侯勝、黃霸打入了詔獄。由此可見,漢武帝在當時的老百姓與朝廷官員當中口碑是不行的。他的成功,只是建立在擴大大漢的疆土之上的,是建立在老百姓的白骨之上的。

反觀劉病已,他在位其間被稱為“宣帝中興”,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君,文治武功一點也不低於武帝!

在對外作戰上,宣帝於本始二年(前72年)聯合烏孫大破匈奴 ,而後匈奴呼韓邪單于率眾來朝稱臣 。神爵二年(前60年)平定西羌,並置金城安置降羌 ,同年設西域都護府監護西域各國,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 ,大漢的領土從此多了二百多萬平方公里。

在內政治理上,他比漢武帝好的不是一點點。他這個人很聰明,知道自己上臺根基不穩,就吸取了劉賀的教訓,韜光養晦,一切聽從霍光的安排,直到熬死霍光之後,才開始掌大權,施展自己的宏圖偉業。他從小就受巫蠱之禍的牽連,生長在詔獄與民間,因此深知老百姓的疾苦。掌權後,勵精圖治,選賢任能,賢臣循吏輩出,著名的有麒麟閣十一功臣。據史書記載,宣帝末年(前49年),全國人口由漢武帝末年的1800萬增長到5000萬左右 。漢宣帝視察上林苑林時,打開上林苑的國庫,上林苑庫房存八十億錢,錢印出去又收回來了。穿錢的繩子都爛了。老百姓們都豐衣足食,全國出現了一派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四夷賓服的景象。

就是《史記》這部歷史鉅著,也是因他得以保全。當初司馬遷寫完之後,不敢公佈於世,就交給了他的女兒保管。她的女兒又轉給了自己的小兒子楊惲。因書中有對漢武帝及漢高祖不敬的言論,當時有人要將它燒燬,劉病已看後不僅沒有燒燬,反而大加讚賞,從此《史記》得已流傳於世。

至於其它體貼老百姓的故事,更是數不勝數。他在走訪民間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名字太普遍,有老百姓因名字沒有避諱而入獄,就主動將自己的名字改名為劉詢。

劉病已在治理國家上強於漢武帝,在感情方面,更是勝過漢武帝。漢武帝是金屋藏嬌這一成語的擁有者,劉病已也毫不遜色,是故劍情深的創造者。霍光把劉病已扶上天子之位後,想把自己的女兒霍成君送進宮中當皇后。

如果得罪霍光,他可能也面臨著與劉賀同樣的命運。許平君當時也勸他萬萬不可意氣用事,不要因一個皇后的虛位便誤了自己的宏圖偉業。

面對美人與江山,他毫不猶豫地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他感恩許平君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義無反顧地嫁給了自己,一定要給她一個皇后的名份。他冒著巨大的風險,用一封尋找舊時故劍的詔書,十分巧妙的把許平君推上了皇后的寶座,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最濃厚的一筆,也書寫了中國古代愛情史上一個皇帝與平民百姓之間最為浪漫的愛情故事。本人不才,根據史書上的有關記載,將這一故事還原如下:

戴長樂穿著一身官服,駕著施轓車,意氣風發地來上朝。他萬萬沒有想到,這日子就如同做夢一般,自己搖身一變,就成了秩一千石的大官,而且還成了皇上身邊的紅人。這真是好運來了,拿門框擋都擋不住的啊!

馬車在宮門外停住了,他剛繫好馬,就看到有同僚走了過來,便笑著點了點頭,算是打了個招呼。

來人正是楊惲,他出身於官宦之家,他的爹爹是丞相楊敞,他的外公就是司馬遷。因為他很有才能,被擢升為左曹。他起初沒有注意,只是覺得來人有些眼熟,猛然憶起,便又回過頭來問道: “你這不是長樂軒的戴掌櫃的嗎?什麼時候穿上官服了?”

“喲,是楊大人啊,早。” 戴長樂還了一禮,不無得意地道:“你還不知道吧?皇上把我調進宮裡來了。讓我當他的車伕,秩一千石。”

楊惲更加驚訝了,問道:“你怎麼會跟皇上認識?”

戴長樂道:“說起我跟皇上的關係,這時間可就久了。我們在七、八歲的時候就認識了,經常在一起玩的。就是我那長樂軒,其實當初就還有皇上的股份在裡面的呢!”

楊惲這會兒開始羨慕起來了,“我剛才見穿上了這一身官服,還當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呢!差點不敢相認!原來你與皇上竟然還有這一層關係在裡面,怪不得!戴兄,以前我們有得罪的地方,你可千萬別見怪。”

戴長樂聽到以前高高在上的楊惲這會兒跟自己稱兄道弟起來,心裡不禁十分的得意。“放心吧,楊兄弟。你我的交情,那還用說的嗎?以後啊,遇著好的差事,我一定替你在皇上面前多美言幾句。”

楊惲連忙道:“那小弟這就先行謝過戴兄的了。”

戴長樂笑道:“你我既然是兄弟,還提什麼謝不謝的?多沒勁!咦,你這身上揣的是什麼?”

楊惲道:“哦,這是杜延年大人寫的摺子,想要皇上冊立霍大將軍的女兒霍成君為新的皇后,大臣們都在上面署名,你來得正好,也在上面署個名吧。將來論功行賞的時候,也有你的一份。” 楊惲與霍光的兒子霍禹玩得很要好的,也是屬於霍家一派的人馬。他既然與戴長樂交了朋友,自然也想讓自己的朋友有好處別落下,畢竟冊立新的皇后上位後,這功勞是跑不了的。

“哦?還有這種大事?可是,這皇后也不是他杜延年大人想立誰就立誰的吧?” 戴長樂心中一驚,問道。

“這就要看是立的是誰了!要不是霍大將軍廢了昌邑王,皇上今天的這位子可還是劉賀坐著的。選他的女兒為新的皇后,不應該嗎?況且,霍大將軍的女兒霍成君可是京城裡有名的大美女。”

“楊兄要是不說,我還真不知道有這一層關係在裡頭。多謝了!”他可是與許平君相熟悉的,也明白劉病已的心意是要讓許平君當皇后的,如今冒出來一個霍成君要搶走許平君的皇后之位,能如何不著急?他得趕緊報告劉病已才是。說完,他拔腿就跑。

“喂,戴兄,你這是要幹嘛去?等等我!” 楊惲喊道。

“楊兄弟,我還有點事,要先行一步了。” 戴長樂道。

“那你還署名不署名?”楊惲問道。

“署名,當然署名啊,麻煩你幫我代寫一下吧。”戴長樂甩下一句話,一溜煙的功夫就不見了蹤影。

戴長樂心急火燎地來到劉病已的寢宮。黃門弘恭攔住了他,“戴大人,皇上與娘娘正在用膳。你得等會兒。”

“你讓我進去吧。我有很緊急的事要稟報皇上。” 戴長樂道。

“不行。皇上與娘娘用膳的時候,任何人不得打擾。” 黃門弘恭才不管那麼多呢!

“皇上,皇上。” 戴長樂只好跳起腳來叫道。

劉病已正與許平君正在用著膳,忽然聽到了外面有戴長樂的聲音。他一大早的就來找自己,一定有事。於是便對一個宮女道:“你去跟弘恭講一下,讓他進來吧。”

於是,那宮女便趕緊到門口說道:“皇上有旨,請戴大人進去。”

宮女領了戴長樂,來到劉病已跟前。

“臣戴長樂叩見陛下、娘娘。” 戴長樂跪地行禮道。

“起來吧。”劉病已看他跑得滿頭是汗的,把一塊手帕遞給他,“拿著,擦擦汗吧。你這麼早就急著來見朕,有什麼事嗎?”

戴長樂起來,見有宮女在房間裡,欲言又止。劉病已會意,揮了一下手,“你們都退下去吧。”

戴長樂見殿中再無外人,這才道:“陛下,臣剛剛得到一個消息。太僕杜延年正在聯名上書,說是要冊立霍光大將軍之女霍成君為新任皇后。朝廷中已有好多的大臣都簽了,估計今天上朝就要提這件事。”

劉病已一聽,很是震驚。 “此事當真?”

“千真萬確!是左曹楊惲告訴我的。他出身於官宦之家,他的爹爹是丞相楊敞,一向與霍府的人也走得近。在臣來的路上,他還讓俺也署名呢!” 戴長樂答道。

劉病已聽後,急了!昨天朝會中,光祿大夫邴吉提議更立皇后,他就有了主意,準備冊立許平君為皇后。昨天晚上的時候,還跟許平君許諾了的呢,沒想到又殺出一匹黑馬來。而且這人來頭可不小,還是霍光的千金。雖然他跟霍成君也認識,也知道她長得不錯,可她也不能把皇后的位子給搶了去啊!

他焦急地在屋子裡轉來轉去。怎麼辦呢?這霍光又不能得罪的。朝中的許多事情還得倚仗他才行,但自己又不想受他們擺佈,得想一個兩全之策才行啊!

“陛下,您快想想辦法吧!這皇后本就應屬於許娘娘的,可不能讓其它的人搶了去啊!”戴長樂見劉病已不吱聲,不識時務地催促著劉病已快拿主意。

許平君看出了劉病已的難處,她不想讓劉病已為難,便善解人意地說道:“陛下,您不用為難了。這皇后之位,他們霍家的人想要,就給霍府的千金吧!臣妾能當一個婕妤,已是臣妾莫大的福分了!”

“不行。朕別的事都可以依,唯獨這一件事不行!朕永遠不會忘記,朕在卑微之時,有人連借點錢給朕都怕扯上大禍,只有你,義無反顧地嫁給了朕!古人也有云‘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朕也親口答應過你要封你為皇后的,要是朕連這一點都做不到,朕還算是個人嗎?朕當這個皇上又有什麼意思?”劉病已終於打定了主意。

“陛下,您萬萬不可因臣妾而意氣用事啊!臣妾不想連累陛下。臣妾更不想因一個皇后的虛位便誤了陛下的宏圖偉業!”許平君一聽,很是感動,繼而又大急,勸慰道。

劉病已笑了,道:“放心吧。沒事的。朕有主意了。你快去給朕磨墨,朕要寫朕即位以來的第一封詔書。”

許平君一聽原來劉病已有主意了,這才趕緊收拾好桌子上的東西,又叫宮女取來筆墨和帛書。不一會兒,宮女便將筆墨和帛書拿來了,許平君親自磨墨。

劉病已將帛書攤開,略微思索了一會兒,便提筆開始在帛書上寫了起來。只見他走筆如龍蛇飛舞,一份詔書一會兒便一氣呵成。

許平君拿起來,仔細讀了一遍:“朕微眇時,無所怙也。嘗伴朕者,唯一寶劍,今竟遺落。雖古語有云“物不如新,人不如故。”,但朕仍甚思之。有知之者,勿使匿焉,朕必嘉賞!”她有些不解,問道:“陛下,您要尋找一柄丟失的寶劍,這管用嗎?”

劉病已道:“這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管不管用,那就得看天意了!快,去把玉璽拿來!”

許平君取不國璽,在詔書上蓋上鮮紅的大紅印章。

戴長樂聽他們兩口子說話,一臉的懵懂。“這寫的是什麼意思啊?陛下要尋找一柄丟失的寶劍?臣以前怎麼沒有聽說過陛下還有一把寶劍,又什麼時候把它丟失了啊?”

許平君莞爾一笑,不作答。

劉病已笑道:“你啊,你這腦袋就是榆木疙瘩。你過來,朕跟你說幾句。”

戴長樂把腦袋伸了過去,劉病已在他耳朵邊耳語了一番,戴長樂這才恍然大悟。“放心吧,陛下,這事就交給臣了。”

“長樂,我們走,上朝去!”劉病已呵呵一笑,收起了詔書,站起身來準備上朝。

“皇上駕到!” 黃門弘恭唱道。

本來正在交頭接耳的文武大臣馬上安靜了下來。在黃門令的引導下,劉病已登上了龍椅坐下。

眾大臣參拜完畢,黃門弘恭唱道:“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這時,杜延年兩眼瞅了瞅朝堂之上的眾人,準備出來交上聯名冊立大將軍霍光的小女兒霍成君當皇后的摺子。

劉病已得了戴長樂的消息,豈有不明之理?他見杜延年有異動,馬上來了個先發制人,大聲道:“諸位愛卿,朕這兒有一封詔書要宣佈。”

眾大臣一聽,很是驚訝。這劉病已登基也有三個多月的了,這還是他的第一次說要頒佈詔書,都很是好奇他的第一份詔書是關於哪個方面的。

霍光、張安世等人聽了,也是大出意外,以前,第一次上朝的時候,這劉病已有什麼事情無論大小都是找他們商量的啊,怎麼他今天居然一反常態忽然就弄出一個什麼詔書出來了呢?

霍光的臉色頓時有些異樣。不過,他很快就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他也想聽聽這劉病已所發出的第一封詔書會是什麼樣的。

只見劉病已不慌不忙的從懷裡掏出一份帛書來,朗聲念道:“朕微眇時,無所怙也。嘗伴朕者,唯一寶劍,今竟遺落。雖古語有云‘物不如新,人不如故。’,但朕仍甚思之。有知之者,勿使匿焉,朕必嘉賞!”

眾大臣一聽,頓時就愣住了。他們沒想到皇上發出的第一封詔書居然是尋找一把他在貧寒微薄之時陪伴在他身邊的一把舊劍,而且詔書情真意切,字字句句表達的都是對舊時寶劍的思念之情。

大臣們紛紛面面相覷,劉病已在民間的時候,他們沒有幾個認識他的啊,也不知道他的寶劍長得是什麼模樣。於是紛紛把目光投向了張安世、戴長樂、趙廣漢等人。

就是見過他次數比較多的張安世也是一臉的懵逼,這小子玩的什麼花樣啊?我從小到大就除了看到他佩戴有他祖父衛太子傳下來的一枚寶鏡外,從來就沒有看到過他佩帶有什麼寶劍的啊?

霍光也就站在張安世的旁邊,他低頭悄悄地問了一下,“車騎將軍,你可知道陛下的寶劍是什麼樣子的?”

張安世搖搖頭,“沒見過。我就沒見他陛下曾經佩帶有什麼寶劍的啊?”

群臣一聽,更是納悶了。這沒有寶劍,又何來丟劍尋劍一說啊?這皇上心裡打的究竟是什麼主意?

這時,戴長樂跟楊惲悄悄地議論道:“皇上對在貧寒微薄之時陪伴在他身邊的一把舊劍都這麼情深,還頒佈詔書出來尋找,真的是用心良苦啊!”

楊惲心裡暗暗一笑,你這小子這點小心思瞞得了別人還瞞得過我嗎?他早就看穿了皇上的用意,只不過,他是屬於霍府一派的人,也知道霍家的行動,自然不方便第一個站出來。

他明白這肯定是皇上要戴長樂提醒的自己,但是,這也不能得罪霍府的人啊。於是便悄悄提醒身邊的其它大臣道:“也許皇上的用意並不真的在於尋劍,而是在於那一句‘物不如新,人不如故’裡面。”

戴長樂假裝驚訝地道:“你這一說,我想起來了。前些天,光祿大夫邴大人上奏說要冊立新的皇后,後來因為要充實後宮這事就落下了,莫非皇上的意思就是……”戴長樂說了半句之後就不說了,這是劉病已交待過的。朝堂之中的聰明人多的是,肯定有人能明白的。

果然,這戴長樂的話一出口,旁邊的幾個大臣就恍然大悟。“連一把舊劍都如此情深,何況人乎?明白了,一定是的。”

“啟奏陛下。臣尋到了陛下要找的寶劍。”諫大夫嚴延年第一個站出來說道。

“哦?那你們說說朕的寶劍在哪兒?”劉病已自然心領神會,但仍臉不改色地問道。

“陛下對一把舊劍都如此情深,何況人乎?臣等願意冊立許婕妤為新的皇后。” 諫大夫嚴延年奏道。

光祿大夫邴吉一聽,這正是自己以前所奏請的啊,這頭功竟然讓嚴延年搶去了,馬上站出來道:“稟陛下。許婕妤溫慧秉心,品行端正,久昭淑德,又生皇子奭。如果說要在後宮中冊立一位皇后來執掌後宮,臣以為非許婕妤莫屬。”

諫大夫嚴延年這一帶頭,好幾個大臣馬上跟著站了出來。朝中眾大臣大都是見風使舵之人,紛紛站了出來邀功請賞。

看到有這麼多的大臣附和,劉病已很是開心。“難得眾愛卿能如此用心,又如此一致。朕就準了,冊立許婕妤為皇后,不知道諸位愛卿還有什麼其它不同意見的嗎?”

杜延年一看,頓時大吃一驚,再抬頭看霍光的臉時,已是一臉的鐵青。沒想到朝中的局勢發展得這麼快,一下子就打亂了他們所有的佈局。他們都是聰明人,這會兒誰都知道要冊立許婕妤為新的皇后是皇帝的意思了,就看霍光如何接招的了。

霍光雖然心裡不願意,但這是初詔,是新皇帝登基之後的首個詔書,怎能上書請求駁回?而且,群臣中大部份人都站出來擁立許婕妤為新的皇后,皇上也親口答應了。自己再反對,那不是擺明了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嗎?既沒理由也沒必要啊!何況現在自己的女兒還仍在家裡,連個美人都不是。但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必須要有個態度的啊,自己的那幫人都在看著自己的呢!

無奈之下,他只好也站出來,“許婕妤聰明賢惠,臣願意冊立許婕妤為新的皇后。”

連老大都這麼說了,其它的人還有什麼好說的?於是一起站出來聯名上書,請立許平君為新的皇后。 

從此,許平君就登上了皇后之位。

綜上所述,劉詢除了在用兵方面,稍遜於漢武帝之外,其它方面都是要強過他的。雖然劉詢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君,但由於上有漢武帝的光環,下有東漢漢光帝劉秀的中興,再加上有關他的文學作品與影視劇很少,所以,一直不怎麼被後人所熟知。


葡萄寫歷史


從中學學習歷史時,我們就接觸到了漢武帝。“秦皇漢武”,這是我們熟悉的說法。因為為政得當,漢武帝對內平定了諸侯,鞏固了統治,對外溝通了西域,打通了影響中國千年的絲綢之路。而漢武帝本人,也被認為是中國封建時期最傑出的君主之一。而漢宣帝劉詢,名氣則比漢武帝略遜一籌。

但名氣能很客觀的反映一位帝王的成就嗎?只能說,部分反映是有的,但真要比較二者的成就,還是得看他們的具體政績。

先回到“秦皇漢武”這個說法來。對於秦始皇,我們往往更容易看到他的過錯。而對於漢武帝,我們更容易看到他的成就。但他們之所以會被放在一起,就是因為他們在位時期,有功有過。

早年的漢武帝確實是位賢明君主。政治上通過頒佈推恩令等,削弱諸侯國勢力;改革中央制度,建立內外朝制度;設立刺史,加強對地方的管控;不拘泥於出身和民族,選用賢人。

通過一系列政治手段,漢武帝穩定了國內秩序,使中央集權在此時期迎來巨大發展。而軍事上,漢武帝大破匈奴,征服朝鮮、開拓閩越、西南和西域。使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在此時期被打通,鹽鐵也收歸官營,貨幣迎來改革,漢經貿進入新發展階段。漢武帝時期我們最熟悉的,還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政策。正是漢武帝的首肯,讓儒學作為正統學說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從今開始。

我們不得不承認,漢武帝的這些功績已經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事實上,漢代的不少政策,只是在漢武帝時期開了頭。而很多政策的真正實行或有所成效,則是在漢宣帝時期。

武帝時,匈奴大敗。但他們並未因此放棄侵擾漢朝,而是企圖與西羌、西域聯合,共同對抗漢朝。

而到了漢宣帝時期,漢聯合位於西域的烏孫國,一同攻打匈奴。劉詢還派七十餘歲的趙充國專程督兵西陲,平定西羌。也正是在漢宣帝時期,建立了西域都護府,西域正式劃入中國版圖。

而漢武帝時期頒佈的的獨尊儒術的政策,在漢宣帝時得到了更具特色的發展。針對漢武帝的治國之道,漢宣帝曾說:“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他曾創造性地將王道和霸道融合,開創出這種影響其後幾千年的治國方針。

而在鹽鐵官營上,漢武帝做到的是更多的考慮國家利益。而劉詢則是站在了普通百姓的立場。這種差別的產生,其實來自劉詢早年曲折的成長經歷。

漢武帝晚年時,變得迷信而多疑。在霍光的權臣的策劃下,發生了“巫蠱之禍”。劉詢的爺爺太子劉據被誣陷,捲入事件,受到漢武帝追殺。劉據和劉詢的父親劉進皆遇害,唯有尚在襁褓的劉詢活了下來,被關進牢獄,由獄中女囚照料。直到漢武帝即將離世,劉詢才被寫進皇家宗譜。但此後他由掖庭撫養,因而有機會時常去到宮外,四處遊歷。

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遊歷中,劉詢看到了民間疾苦,知道了百姓真的期望的,也深刻的影響了他的執政。降鹽價,減輕徭役賦稅,廢除嚴厲刑法,嚴治貪官……劉詢甚至為了減輕民眾避諱負擔,將“病己”改為“詢”,赦免因未避諱而判罪的人。

劉詢的從政生涯,和漢武帝相比,是極其“乾淨”而正面的。漢朝,在劉詢的治理下,迎來了“孝宣中興”。即使是今天,我們看劉詢的功績,都會對他讚歎不已,就更別說在他統治下的百姓。那時,他們是該多慶幸。


鄧海春



傻的有點壞


前74年漢昭帝駕崩,昌邑王劉賀被擁為帝,後被霍光廢掉,霍光立時年19歲的劉病已為帝,前68年霍光病逝,宣帝正式親政,後把霍光滅族。


宣帝在位時,勤儉治國,反對專任儒術,認為治國應以霸道王道雜治,他重於整肅吏治,加強皇權,後聯合烏孫大破匈奴,後匈奴呼韓邪單于率眾來朝稱臣,實現漢武帝未完心願,並設置西域都護府監護西域諸國,正式使天山南北地區歸屬西漢中央政權,這是漢宣帝了不起的功績!

前49年12月劉詢因病死於長安未央宮,諡號孝宣皇帝,廟號中宗,他在位其間被稱為“宣帝中興”,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君,宣帝成就並不低於武帝!



曉麗心


不是不弱與,而是強過漢武帝。

兩個人的成就不通,一個是偏向於對外,讓壓抑百年的民族感情得到釋放。一個是對內,讓已經開始落寞的大漢朝廷重新崛起。

真要是比起來,一個是拿著文景攢下來的家底,結果花了個精光,在平常百姓家就是典型的敗家子,所以他才晚年寫了罪己詔。

另一個主導了漢朝中興,“孝宣中興”,我們知道,將一個家敗光容易,將一個走下坡路的朝廷扶正,重新開始走上坡路,非常難,再加上漢武帝整得大將軍職位,做皇帝都不穩當,還能做到這些,十分珍貴。

漢武帝,確切的將是一個時代選擇了他,沒有他也會有其他武帝,匈奴錯過了滅亡漢朝的時間,滅亡是早晚得事,加上民族感情壓抑到一定程度了。

歷史上武帝很多,但是中興之主卻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