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当年是三岁的溥仪继位,而不是载沣?

齐得隆咚呛20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满清自同治与其早殇弟弟后,再无皇子出。同治作为咸丰独苗继承。再之后,也是年轻轻就绝后而死,慈禧说动慈安,选咸丰弟弟,醇亲王之子光绪继承皇位,已经违背了满清禁止兄终弟及的传统。

慈禧将死,光绪也活不长,是不是慈禧杀了光绪就不讨论了。

这就得为无子的光绪找继承人。

以礼法当然是载沣父子优先。但选溥仪比选载沣好,至少同治光绪都可以有嗣子,慈禧的侄女也可以安居太后,避免再来个兄终弟及。而同时让载沣以宣统本生父名义担任摄政王,不至于大权旁落再出现一个鳌拜,更不会出现老子抢儿子皇位的事,毕竟载沣正常死亡后肯定会被追封一个皇位。


四川達州


清朝后期,皇室子嗣稀薄,到了咸丰皇帝时仅有慈禧生下的载淳顺利长大,也因为独生子的尊贵,慈禧才能子凭母贵,在同治登基后以圣母皇太后身份,与慈安太后一起垂帘听政。也因为肚皮争气,慈禧才能尝到权利的滋味,并为之痴迷,开始了她的弄权生涯。

可惜的是,同治皇帝十九岁便驾崩了,英年早逝也没能留下子嗣。

国不可一日无君,按照祖制,皇帝无子,应从同治子侄辈的宗室子弟中挑选一位,过继给同治为子,继承皇位。

作为同治生母的慈禧,理应按照祖制,给儿子选个继子,也算儿子没绝后,可是慈禧不愿意,因为清朝还有一祖制就是皇帝年幼,太后可垂帘听政,要是选个孙子辈的过继给同治当皇帝,自己就是太皇太后了,要垂帘听政也得是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沉迷于权利乐趣中的慈禧怎么甘心大权旁落呢?

于是慈禧力排众议,选了咸丰异母弟醇亲王奕譞的长子载湉,过继给咸丰皇帝,继承大统,是为光绪皇帝。

(同治皇帝)

慈禧选择载湉,除了醇亲王奕譞位高权重外,更重要的是载湉的生母是慈禧的亲妹妹,慈禧觉得,亲上加亲,大权不算旁落,光绪也会和自己一条心。

可惜事与愿违,慈禧光绪母子两一辈子失和,明争暗斗不断,早年间慈禧曾经想废了光绪,另立新帝,选了载漪的儿子溥儁做“大阿哥”,后来由于宗室的阻力才作罢。

两人恨透了彼此,黄泉路上还得拉扯上对方,光绪前脚崩了,慈禧后脚就薨了。

(光绪与珍妃)

光绪虽然活到37岁,但也没有子嗣,在光绪重病时,慈禧又开始物色接班人,这次她选择了醇亲王载沣的儿子,年仅三岁的溥仪。

光绪皇帝载湉与醇亲王载沣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当年慈禧为了掌握大权选择了亲外甥载湉,那为什么后来不选择位高权重的载沣继位,而是要选载沣幼子溥仪继位,让载沣以摄政王身份辅政呢?

(幼年溥仪)

光绪病重时,慈禧身体也是江河日下,已然时日无多,不可能再养个小皇帝,自己垂帘听政了,但是自己经营一生的权利不能便宜了别人,她选择了自己的亲侄女,也就是光绪的皇后继承自己的衣钵。

为了隆裕皇后能名正言顺的当太后垂帘听政,得给光绪过继个儿子当皇帝,载沣的辈分显然不合适,三岁的溥仪辈分合适,年纪小便于隆裕太后掌权,且亲爹载沣当摄政王,也会尽心辅佐,也不会起谋权篡位的野心。

再者,慈禧亲儿子同治去世时,为了施展自己政治抱负,没能给同治过继个子嗣,让儿子绝了后,慈禧心里还是对同治很愧疚的。

慈禧在临终前,选了溥仪过继给同治和光绪,一子祧两房,也算对儿子有个交代了。


史论纵横


首先,在严格意义上来讲,载沣已经没有资格当皇帝了,因为溥仪在当时已经被过继给同治和光绪皇帝为嗣了,所以在清朝宗法上在载沣已经不是溥仪的父亲。并且载沣在见了宣统皇帝溥仪还要下跪喊万岁呢。

从血缘关系来讲,慈禧太后此举也是在为同治皇帝着想,因为同治帝载淳是慈禧太后和咸丰皇帝的唯一儿子,而没有子嗣的同治帝死后,不得已的慈禧太后只能选择咸丰帝弟弟醇亲王的儿子做为自己的嗣子,载湉即为光绪皇帝,世事无常,随着没有子嗣的光绪帝也死了后,慈禧选择了溥仪为新皇帝,若是慈禧选择载沣的话,则前两位皇帝从血缘和宗法上来讲都绝后了。

慈禧立溥仪而不立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为自己。慈禧太后属于清朝大族那拉氏中的叶赫那拉氏。养育载沣的嫡母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这样一来溥仪就是慈禧妹妹的孙子,血缘上对上了。再一来,虽说溥仪继位后载沣为摄政王,但是当时真正掌权大清朝的是隆裕太后,隆裕太后是光绪帝的皇后,更重要的她还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所以说慈禧太后权衡之下,既没有将全力分化出去,而且新皇帝溥仪又于叶赫那拉氏的血缘相近,所以只能是溥仪。

而若是慈禧想要立载沣为帝的话,就要将载沣过继给自己,但是当时载沣贵为醇亲王,并且是清朝皇室的正宗传人,名下还有溥仪和溥杰等多个子女,若是将载沣过继给慈禧,那就是乱了爱新觉罗家族的纲常。慈禧也断然不会这样做。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有没有对小编想说的,无论有没有,小编都希望您发表一下你的观点再走,欢迎吐槽点评点赞都是对小编的支持与厚爱!


天象历史图文


汉族传统社会是宗法社会,所以非常重视正统观点,不论是帝王的继承,还是一般家族的继承,都是由嫡长子继承,就是正妻的第一个儿子,哪怕这儿子生理有毛病,甚至智商有问题,也必须是他。

而北方民族,包括建立清朝的满族,家庭继承制度有幼子守业,兄终弟继的制度。汉族家族的继承,一般要维持一个大家族,嫡长子也就是大家族的继承人。而北方民族,是孩子结婚后就分家单过,父母把最小的儿子留身边,并会在去世后,把自己存留的多数财产全给幼子。再就是如果大家族不分家,兄长去世后,弟弟继承。

但就建立国家制度,就不一样了。金朝的时候,金太祖去世后,就是弟弟金太宗继承,但其后就没有再实行兄终弟继,而是由选先帝其中一个儿子继承,不要求像汉族那样必须是嫡长子。

就清朝的皇位继承,有一个变化。就是开始实行的民主推举制度,清太祖去世后,是众贝勒开会推选太宗继位。太宗去世后,也是众旗主、王爷经过反复协商后推举顺治为帝。

但自顺治给改变了,他破坏了民主推举制度,而是自己生前选定继承人。并为突出皇权,打击王权,在新皇帝年幼的时候,指定鳌拜等四大辅政大臣,后来咸丰指定的八位顾命大臣,也是此思路。

康熙以后也都是生前指定,雍正完善为秘密立储制度,但其政策都是立贤不立长,就是在皇帝的几位儿子中选择最有才能的为继承人,而不必是嫡长子作为继承人。

一直到同治,都是这样执行。但同治去世,却出现了以前没有的局面,就是同治没有自己儿子。这样,按汉族宗法思想,是应该从同族近亲属中过继一个儿子。但主政的慈禧太后没有采纳这个汉族宗法制度的继承办法,而是选了即是咸丰的弟弟和慈禧妹妹的儿子光绪为继承人,应该说光绪从父系和母系来说都是同治帝最近的人。这样选择继承人,也算是符合北方民族的兄终弟继的制度。

现在一般人分析,是慈禧要把握权利,如从同治下一辈的人选为同治的过继子兼皇位继承人,那么慈禧就是太皇太后,不方便执政。这说法有一定道理。

但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因同治去世的时候只有十九岁,那么选过继子肯定要比同治年龄小,这样也不可能马上执政,小皇帝也不可能有皇后,所以慈禧太后依然可以执政。要说是否有先例,不论是太后的垂帘听政,还是太皇太后垂帘听政,这之前清朝也无先例,但慈禧也这么做了。所以她以太皇太后身份执政,也没人有意见。

对于史学家的传统说法,我个人感觉说不通。我认为慈禧之所以选中光绪,是认为光绪是自己最亲近的后人。因为自己痛失儿子,而想再有一个儿子,也是非常合乎情理的。而且按一些人观点,慈禧当时对同治的成长就太宽松,太溺爱,而对光绪,慈禧就改变的育儿方法,改为严厉。这也说明,慈禧是真心把光绪当儿子看待。

至于光绪病危,慈禧也病情严重,慈禧选定溥仪,而不是载沣,也是非常合乎继承制度。因为同治的时候,就没选过继子,这次如果不选溥仪,而是选他爸载沣,也就是说依然是载字辈,就太说不过去了。连三代都是载字辈做皇帝是说不通的,而正常的确实是应该选溥字辈继承,作为同治和光绪共同的过继子。

从醇亲王家中选择继承人,估计慈禧还是认为这支和自己或是清朝皇统最近。

但我个人认为,慈禧选定的政治格局,幼子溥仪,加上并不十分优秀的载沣摄政,再加上隆裕太后,是个比较平庸的政治格局,事实证明,遇到危机,他们就难以驾驶。所以慈禧对清朝结束的最大责任,我认为就是慈禧太后选定了不合格的政治格局。


满族文化网原创出品,欢迎大家关注我,我们可以就历史问题经常讨论。


满族文化网


首先给大家说下溥仪和载沣的关系,是父子关系,溥仪是儿子,载沣是爹!那么问题就来了,慈禧为啥在弥留之际不选载沣,而且选择了年仅三岁的娃娃溥仪呢!我个人分析认为有4方面主要原因!

原因一:慈禧还对自己的生命抱有一线希望,想继续掌权

慈禧这个人确实厉害,垂帘听政达半个世纪之久,对权力和地位着了迷,她可不想轻易地放弃,她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万一要是挺过这一关就继续可以垂帘听政了,所以她得选择一个小皇帝,说白了就是傀儡皇帝!如果选载沣,慈禧可是心里没有底的,毕竟自己已经老弱多病,,一旦做了皇上,不好掌控!

原因二:慈禧还得为自己的家族考虑

虽然慈禧还对自己抱有希望,但还是说不准,万一真的死了,这权力也不能让别人捞着,而慈禧晚年身边的家人或者血缘关系特别近的人不多了,隆裕皇太后就是为数不多的人之一,隆裕何许人也,慈禧亲弟弟的女儿,自己的亲侄女,同时又是皇后,万一自己死了,怎么也得让自己亲侄女掌权,也想让隆裕像自己一样垂帘听政,所以还是要选一个傀儡皇帝,为日后亲侄女隆裕的掌权铺好道路!所以不能选载沣,载沣可不是那么容易成为傀儡皇帝的,因为隆裕皇后可不像慈禧那样能左右逢源掌控大局的,隆裕的能力真的太差,自己的亲侄女慈禧心里肯定清楚的很,所以选溥仪相对说好点,毕竟一个娃娃嘛!同时隆裕掌权后对慈禧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后人不会轻易地为光绪翻案,因为光绪皇帝是被慈禧用砒霜毒死的,只要自己的亲侄女掌权,后人就不敢为光绪翻案,慈禧的名声和威望就可以继续保存和流传!

原因三:因为溥仪的生母是苏完瓜尔佳-幼兰,幼兰又是荣禄的女儿

荣禄是谁?荣禄可是慈禧最重要的心腹大臣,最信任的一个大臣,关系非同一般,当初对慈禧甚至有救命之恩啊,这样一来,选溥仪当皇上于情于理都是非常合适的,所以这时选载沣就不合适了,载沣也就只能当个摄政王,监下国而已。由此可见慈禧在选接班人时心思是多么的缜密和自私!

原因四:如果选载沣历史上就会出现一个现象,那就是三兄弟依次做皇帝,不符合规矩

给大家捋一下人物关系,咸丰皇帝死后同治做皇帝,同治死后是光绪做皇帝,现在如果选载沣,载沣就是皇帝!可是同治、光绪和载沣都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三个兄弟一个个的如果都都做了次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可是头一回,慈禧也不想或是不敢开这个先河!一般历代皇位禅让制都是后裔嫡长子继位,无后裔的近亲继位,比如兄死弟继,叔死侄继!

其实慈禧真的是欲望太强了,将死之人还要为自己和后世着想!好了本期分享就到这里了,有不同看法的点击关注,欢迎留言!!


舞动的史者


当时大清朝已经百疮千孔,何况溥仪已经过继给光绪,载沣已经没有了继位的资格。从血缘关系来讲,慈禧也是为同治皇帝着想。


如果慈禧太后选择了载沣,那么前两位皇帝从血缘和宗法上来讲,就绝后了。其次就是为自己,一个三岁的顽童,相对于一个处事圆滑的成年人,那就好控制多了。一个视权如命的巅峰女人,怎么会给自己培养一个政敌呢?
当时的清朝,弊端百出,作为那么精明能干的慈禧太后,不是看不出来,但是,她也深知,每一个王朝,都会从昌盛走向衰落,并不是我们后人认为的那样,慈禧如何如何昏庸,如果慈禧真的那么昏庸,她怎么会统治清朝几十年呢?看待历史,必须一分为二,每一个掌权的成功人士,自然会有她的过人之处,不要片面狭隘的看待历史!现代人总是过高估价自己,这是不对的,试想一下,你这么聪明,能力这么强,那你现在的生活状况怎么样呢?


思雨小子


光绪虽然活到37岁,但也没有子嗣,在光绪重病时,慈禧身体也是江河日下,已然时日无多,不可能再养个小皇帝,垂帘听政了。

但自己经营了一生的权利,不能便宜给别人,她就选择了自己的亲侄女,也就是光绪的皇后隆裕继承自己的衣钵。

为了能让隆裕皇后名正言顺的当太后垂帘听政,要给光绪过继个儿子当皇帝,载沣的辈分显然是不合适的,三岁的溥仪辈分合适,年纪又小便于隆裕掌权,而且溥仪的亲爹载沣当摄政王,也会尽心辅佐,也不会起谋权篡位的野心。

再者,慈禧亲儿子同治去世时,为了施展自己政治抱负,没能给同治过继个子嗣,让儿子绝了后,慈禧心里还是对同治很愧疚的。

慈禧在临终前,选了溥仪过继给同治和光绪,一子祧两房,也算对儿子有个交代了。

一子祧两房:一子兼承同父兄弟两房或多房宗祀的特殊继承方式。是清朝的礼制规定






超越爱影视


其实慈禧之所以立溥仪为皇帝,而不立载沣,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与她的家族叶赫那拉氏有关。载沣的嫡母(不是生母)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也就是说溥仪是慈禧太后妹妹的嫡孙子。再有当溥仪继位后,虽然摄政王是载沣,但宫中实际权力在隆裕太后手中,隆裕太后是谁?她是光绪的皇后,但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她的父亲是慈禧太后的亲弟弟,也是属于叶赫那拉氏家族的人。说句实话,慈禧太后其实不愿意将权力交给任何人,但能立的人必须得是爱新觉罗氏,这个她改变不了,同时又得是与叶赫那拉氏很亲近的人,那就只有载沣和溥仪两人。

相比于已经成年的载沣,三岁的溥仪当然更好控制,也更容易为隆裕太后掌政奠定基础,试想一下,如果是载沣继位的话,那么就没有隆裕太后什么事了,换句话说,也就没有叶赫那拉家族什么事了。




农村小伙淘淘


我已经回答过“光绪突然去世,慈禧为何让3岁的溥仪继承皇位?”这个问题。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671187733852979470/

在那篇回答里面,并没有涉及载沣。这里简单分析下。

首先我们都知道一句慈禧的名言:“宁与洋人不与家奴”。并且也在上面的回答里说明了慈禧从来也不是一个政治家,更没有政治意识,也没有政治素养。

慈禧她只是一个强势、聪明、具有组织才能的一个大家族地老母祖宗而已。就好比红楼梦贾宝玉他祖母。

慈禧和贾母这样的老而不死占据生殖高位的人,没有国家民族政治概念的,在她们心中只有“家庭“。

毛主席说,红楼梦是讲的政治。然也!

贾母不会让”贾家政治家“王熙凤掌权的,也不会让贾珍、贾琏、贾蓉等人掌权的。他选择掌权人只会依着她自己的好恶和出于动物本能的所谓爱 ,把一切所有给予贾宝玉,那怕他也知道贾宝玉作为领导人不可靠。

但是她也会自作聪明的替贾宝玉安排好一切的,比如让贾政们辅佐贾宝玉,父辈辅佐子辈。

让载沣辅佐溥仪,父亲辅佐儿子,慈禧她一定自认为安全,也一定认为这个“政治手法”高明的很。她死的很瞑目哦!

至于朝堂之上衮衮诸公,咦!就算不似袁世凯狼子野心。也被几千年的君臣思想束缚住了,心中都暗想:”皇家家事,管我屁事“。

国家不幸!


张李化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慈禧太后在临终之前选择了溥仪作为清朝的继承人呢?是法统。所谓的法统就是过去清朝的继承法,说明白点就是血缘。清朝的宗法比较复杂,简单来说就是要看谁的血缘关系离上一代君主最近,这个叫做近派宗支。可是每一个朝代的近派宗支都不太相同,清朝晚期由于皇族后裔的大规模减少,所以清末一直讲究仁宣二脉,这又是啥?就是嘉庆和咸丰两个皇帝的后代,从名字上就有特点,什么载沣啊,溥仪啊,溥杰啊。如果你不是载字辈或者溥字辈,那么你就离皇位远了。如果说血缘上符合皇位的继承人,还需要几个条件。第一,如果已经袭承爵位,那就不再考虑,除非万不得已。第二,如果你是家里独子,就往后排吧。第三,还要看家庭婚姻方面,毕竟不能乱辈分瞎过继。这三点,溥仪都符合,首先他没有袭承王位,第二,他还有弟弟,继承王位,不至于给他老爹绝后。 所以年仅三岁的溥仪就当上了晚清的末代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