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身边很多人一辈子的积蓄都被各种网络理财平台骗光了,他们这是什么心态?为什么会这样?

Luck中国人


这是一种焦虑的心态。

我们国家在过去几十年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数量变化不大,大家收入快速提高。

毕竟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的一些财富聚集到了某些领域,比如房地产。再加上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领域物价增长非常快,主要是指跟大家劳动服务相关的行业,比如零工、理发,都会保持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

但是我们的理财收益,却在逐年的下滑,现在银行收益普遍达不到4~5%的程度。人们迫切需要一些高收益产品,一些P2P产品,能够给出10%到20%的收益的时候。

像这样的平台,很难保证本金和收益安全。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18年陆家嘴论坛说过,当收益率达到6%,就应该打问号,当收益率达到8%,就很危险,当收益率达到10%就要抱着损失全部本金的风险。

P2P本身意义上指的就是民间借贷,与其你借给对面不认识的陌生人,相信平台赚收益,为什么不借给认识的人呢?普通的民间借贷收益率也能达到10~20%。而且只要有合法的欠条,24%以下的民间借贷还是可以受到法律保护的。

另外通过P2P平台向外借钱,还要相信他们的运营平台是诚信的,履行了相应义务。但是,平台毕竟是要为了挣钱的,为了促进成交存在的猫腻儿多多,比如制造虚假合同、挪用借款本金、借方资格担保审核不严格。为了挣钱的P2P平台,看着巨大的现金池,就像狼看着羊一样,迟早会有动爪的一天。很多P2P平台的管理人员甚至连投资管理运营的背景和经历都没有,他们最多的是有营销的经历。

电视直销我们也看过,通过狂轰乱炸的广告,煽动性极强的语言,促进成交。成交之后的结果,销售人员是不管的。

确实有一些人,本身对外沟通的能力有限,也没有人会向他们借10~20%的借贷;他们也不相信别人,却相信了P2P平台,最终平台爆雷的时候血本无归,也是很正常的。

人的生命时间虽然很漫长,但是他用心去接触一件事物的时候,只要抱有接受的态度,次数多了慢慢就会相信了。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传销。

即使是传统意义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国家仍然会要求银行打破刚性兑付。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其责,买者责自负”的投资理财观念。

只要是投资,肯定就有亏本的可能,就跟股票市场一样。

所以,树立好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理财观念才是避免上当受骗的最好方法。


暖心人社


我现在也在坑里,有时候心情灰暗,还下着冰雨。

我投p2P是做了一些功课,我是个挣小钱的人,我只想跑赢cpⅠ,我是想着停下我目前的工作开始我想做的事,可这一切一下子没了,没了。

我看了p2p起源于美国,P2p在美国没有出事。而我投的p2p,有三证,有银行存管。而且我也接受有亏损,所以我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看,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分开投。

在温州这个平台,是看到这个公司有新三板,而且省里的某个大人物来到温州视察首站是他们公司。

投理财范是因为平台在京城,平台股东有上市公司,有两个风投,平台的老板是北大毕业的,是律师出身。

温州的这个平台虽然各个绕,绕来绕去,现在是在回款。

而京城的理财范呢?不回款不公告客服电话打不通在线客服永远是等,平台也没雷,而更为恐怖的是平台没有钱给我们出借人,还反而请了许多许多文字打手在各个群里谩骂出借人,我是出借人,我只是在问了一个又一个又一个许多个问题没有得到答案时说报警,平台的文字打手像魔兽一样撕咬我。在那一刻,心情低落到了冷点,而平台的文字杀手还步步紧逼,我报了北京的11o,后来转到居住地,在见到警察时,我泪雨盘陀。

我很迷茫,因为一下子回到了N年前,我站在温州的街上,我一无所有。

以前,一无所有,还有愿望。还有蓝蓝的天,还有一挥手就八千里的云和月。

现在,一无所有,父母正在老去,而自己,还面临身体心理上的变化,还有从来就没有开始的开始。。。



头顶有蓝天123


作为一个受害者我来回答你。

2017年接触到了斐讯产品,进而也接触了连壁金融理财平台。当时只是因为反路由器的钱才下载的联壁app,后来慢慢看到收益决定了解一下。接下来看到的就是,2017年的诚信企业,反正一大堆荣誉,2018年还赞助马拉松,又有斐讯这个国资委投资的公司做担保,上吧。后来的6月19突然爆雷,信息也都暴露出来了。这个运行了6年的理财平台居然没有资质,更好笑的事2017年就有人举报联壁平台,居然没人受理。现在爆雷了,立马就非法集资了。相关的华夏万家金融坚持了几个月,也雷了,有钱的时候,不管,没钱了立马就给立案了。相对于我来说,只是想拿点钱挣点息,没想到本金都没了。事实告诉我,什么都有可能是假的,出了事,也只能自己扛。


妖艳的小妮子


说起网上理财平台,很多人都是一把血泪史。

当年我差点也投了10万“E租宝”,幸亏我当时没钱。

网上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土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股市,屌丝死于P2P。P2P就是网上理财平台。

他们为什么选择网上理财平台?

  1. 选择理财平台的要么是城市白领要么就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这两类都是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对生活有着更高的物质要求,他们的眼光更长远,胆子更大,他们希望把自己的闲钱变得更值钱,不愿意像老一辈一样,把钱存在银行里。

  2. 几千万的信托买不起,上百万的股市也买不起,P2P只需要几千块就可以投,年利率比银行高了四五倍,当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了。

为什么很多人的钱会被骗?

因为网上理财平台是个新生事物,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会有一个野蛮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就会有人赚的盆满钵满,有的人就会亏的倾家荡产。

像刚才说的,买理财平台的人群都是胆子较大的人,但是一方面这个东西是个新东西,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该如何去辨别一个平台的好坏,他们只看哪个平台给的利息高就去投哪个平台。

再加上开理财平台的都是一些人精,老话说得好,买的不如卖的精,真想骗你分分钟的事儿,最出名的就是“E租宝”,一个上央视的平台,让我们普通老百姓怎么能不去相信呢?我当年差点就投10万进去了。

胆大是他们投钱的原因,盲目是他们亏钱原因。


e巴掌说事


这个事情,最近正在发生,不是很多人,是很多很多人,非常多的人。包括我!!

网络理财平台的兴起,是四五年前的事儿,那个时候,所有的媒体和相关部门都是力挺网络理财的,因为这是小微企业的有益补充。很多小微企业,因为资质不够,不能向银行申请到贷款。于是有了网络理财平台的出现,出借人将闲散资金通过平台借给小微企业和个人,收取比银行高得多的利息。平台的功能是负责撮合的。它本身只是一个中介机构。

但是,在发展过程之中,很多网络理财平台通过各种手段,做假标。在明面上钱是借给相关企业和个人了,但是实际上钱流到平台实际控制人手上了。平台控制人将这些钱拿去投资房地产或者炒股以及其它行当。当他的投资出现亏空时,他还不起平台出借人的钱了。这就导致平台周转不过来,宣布倒闭。还有一种,标可能是真实的,但是借款人还不起钱了,这也导致平台流动性缺乏,最后倒闭。

自六月份以来,很多平台纷纷倒闭,涉及到万亿资产和上千万家庭。这绝对不是一件小事。很多人走在维权的路上,举步维艰。也有人选择极端的手段,产生极端的行为。这都对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幸福造成负面作用。

我建议相关部门应该最高度的重视这件事,必须以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为第一要务,给那些恶意跑路的平台法人和股东,给那些借钱不还的老赖以最严厉的惩罚,保证出借人的本金能够收回。这样才能平息民怨、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王可期


财智成功在思考,那些爆雷的P2P和民间借贷们,是不是为蒸发部分货币做出贡献。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三十年间,货币增速远远超出了经济增速,国民工资上涨的同时,物价在以更为激进的速度上涨,尤以房价为最。


面对动辄超过8%甚至10%的真实通货膨胀率,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恐慌,眼睁睁看着存款一天天缩水,地球人希望财富保值增值的愿望是极其强烈的。


股市存在的意义就是融资,而不是分红,因此成为韭菜地,财富效应有限,多数人进去之后都会减肥,鳄鱼进去壁虎出来,超人进去,内裤出来。能容纳天量资金的,放眼全国,就只剩下房地产了,于是资金纷纷进入房地产,打造出了超过二十年的房地产黄金时代,也使得房价一路飞涨,寿与天齐。


手里资金多,胆子大的人炒房发了大财,更多的家庭如今连首付都拿不出来,即便是掏空六个钱包。但是不管是已经发财的还是希望发财的,都看到了货币贬值的威力,担心昨天的存款还能买个鸵鸟蛋,过两天就只能买个鹌鹑蛋了。于是,当收益远超银行存款利率,通过网络投资又非常便利的网络理财平台纷纷涌现时,大家都沉不住气了。

余额宝开启了国民互联网理财的历史,早期时收益率甚至高达7%,如今则随着央行降准下跌到了2.6%左右,对大额资金来说已经失去了吸引力。各种互联网理财平台动辄8%甚至1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显然更加符合国民对于收益的需求,也只有这种利率才有可能跑赢通货膨胀。


互联网理财平台也都很会包装自己,上市公司背景,国资背景,银行背景,土豪背景等等,个个包装的花团锦簇。最为关键的是,这些平台出事之前都是正规注册的公司,拿着各种牌照,甚至还有各种光环加身。


一方面是投资者的恐慌与贪婪,一方面是有意的欺骗,还有宽松的监管,当庞大的资金出借给信用差的人和企业,当老赖们越来越多,坏账不可避免形成并加剧,加上资金被挪用,被以高薪消耗,被用于奢侈性消费,平台的倒闭就成为必然。


步子迈的太大,就容易扯到什么东西。规则没设立好,骗子和坏人就会得利。投资前是金融创新,出事后就是非法集资,这样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


已经跑路的P2P平台涉及资金上万亿,如果这些资金合理利用,不仅仅能够给投资者带来不低于6%的回报,还能给帮助国内数百万民营企业。可惜,都浪费了。除了能够让银行显得更光亮安全一些,对于社会完全没有任何正面帮助。


不要教育投资者理性,如果管理到位,规则严格有效,让坏人无所遁形,让赖账者乖乖还钱没,消费者闭着眼睛也能放心投资。骗子横行并且获利丰厚的市场,只能说明金融市场还处于非常落后的阶段,还需努力完善,管理者需要不间断学习提高才行。


消费者把全部积蓄拿出来投资各种平台,无非是今年这些钱能买10斤鸡蛋,再过三十年还能买10斤鸡蛋,这样的想法有错吗?


财智成功


很多人一辈子的积蓄都被各种网络理财平台骗光,是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特殊经历。

在经济大跨越发展的同时,投机的衍生,以及道德的滑坡也是相依相生。

一方面有大量能干的人获得了财富的成功,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不法分子,在投机与欺骗中,获得了不少非法财富。许多人都有着一夜暴富的思维,这种思维充满着赌性与投机性,而一些网络理财平台正是基于赌性与投机性走上不归路,它们同时令许多投资者血本无归。这就是题中所述现象发生的内因。

再从外部因素看。

在最近20年,国内GDP增长了10倍,但货币却增长了17倍。实际上发行的货币,是远远超过经济实际增长需求的货币。简单地说,就是货币超发很严重。货币超发的情况下,能够容纳货币的资金池其实很有限,除了房地产,就是股市。但房地产价格在过去20年也增长了20倍,这样非常多的普通百姓,其实是买不起房子的,一套房子动辄数百万、上千万,普通上班族一年十来万工资,除去开销,剩下三五万就很了不起了,买不起房子很正常。而股市,在过去10多年,指数几乎是原地踏步,因为制度上的缺陷,得不到投资者的信任。老百姓没办法从股市投资中,实现财富的增长。

这样,有大量的社会资金,变成闲置资金在游荡。

但这些社会闲置资金,也要寻找保值增值的渠道啊,要寻找较高的回报项目!简单说,谁也不嫌弃钱多是吧,要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很难。银行存款利息太低,房地产门槛太高,投资股市收益不稳定。这时候,网络理财横空出世。

网络理财以其高回报的特点,让无数民众趋之若鹜。

高息诱惑是网络诈骗平台最基础的招数。在 “跑路”的平台中,大多标示超过25%高收益。高利率的诱惑之下,一些投资者失去了抵抗力,投机心理陡增。再加上侥幸心理,导致他们频繁“踩雷”。但经济学有一个基本概念,那就是高收益必然是高风险。网络理财没有那么厉害,什么样的项目,能够常年保持10%以上的投资回报?没有!

但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他们对基本的经济学常识,都是不懂得。受到高息诱惑,他们当然愿意将钱放在网络理财项目上,有一小部分人,在平台发展前期,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回报,然后更多的人蜂拥而入,将自己的养老钱、保命钱以及所有的储蓄都放在网络理财平台上。但伴随时间进展,网络理财是没有办法提供那么高的回报,最终只能跑路了事。

避免上当的最终要领就是不要过于贪婪。

网贷精选评价,网络理财骗术虽然很拙劣,但投资者侥幸心理太重,对一些平台的基本信息都不去核对,这是造成他们“踩雷”的主要原因。成功的投资者首先要树立正确投资理念。

其次,国家要加大对资本金融市场的整治,不但要加大对非法网络理财的打击,更要建设一个健康的资本金融市场,比如A股,要将之发展成投资者与融资者共享发展红利的优秀资本平台,这样投资者就有信心进入股市,而大量的实体企业,也能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撑发展壮大,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波士财经


简单来说就是不懂投资而盲目去投资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一,从哪里知道的这些网络理财平台?

广告?业务员?听说身边人赚钱了?

二,这些网络理财平台是什么样的资质?有没有存管?是否透明?

很多投资人可能一问三不知

三,这些网络理财平台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将 P2P网络贷款法律性质被界定为民间借贷,P2P平台被定性为信息中介性质,P2P只是一个中介,而非信用中介.

四,你投资的钱借给了谁?对方是什么资质?用来干什么?利率是多少?

借给了谁?我想平时大家到处都可以看到他们打的广告:缺钱找朋友?NONONO,快来XXX,5分钟到账,利率低至XXX。哪部分群体最容易看到他们打的广告?他们是什么资质?

不可否认,其中也有一部人是用来做生意,毕竟他们的线下业务员挨着小门店推销

利率是多少?借款人最终是以年化率高至30%-60%的综合成本借来的钱,上班族暂且不说,就是生意人拿着这么高利率借来的钱做什么生意能赚回来?

可能又有人会说,明知那么高的利率为什么还要借?这就是另一个套路了,很少有平台会告诉客户真实年化率是多少,都是说日息,月费率。目前我只看到京东金融里边把实际年化率给标了出来

打个比方:直接给客户说我借给你1万块钱,年化率60%,一年后你还给1万6,我想大多数人肯定是拒绝的

如果换一种说法呢:我借给你1万块钱,月利率3%,您只要等额本息分12期还清,每个月归还1130就可以,这样是不是有些人就会接受了呢?啥?接受不了,那月利率1.5%总可以接受了吧?每个月只需还款983即可,很多人可能简单一算,哇,才1分多利息。。。

而实际情况呢?第二种说法和第一种说法的年化率是一样的.即使是降低到他们所谓的1.5%的月费率,年化率也达到了30%以上。

精通数字游戏的毕竟是少数,很多人都是被表面利率所诱骗。

当然了,给投资人所标的年化率可是实打实的。。。。。

而借款人拿着这笔钱只会越借越穷,从而逾期,更有甚者借东墙补西墙,债务越累越高。最终的结局可能就是借款人,投资人,平台三输的局面。


益腾之家


老夫从未被骗过!1.做什么生意才能支付那么高的利息:贩毒吗?违法,50克可判死刑;其它什么渠道,我想不到。

2.这么好的事情,为何能落到我头上,发起者的亲戚朋友呢?

3.那些虚拟平台用什么做保证呢?保险公司设立都有监管机关批准设立的一系列程序、制度,在指定金融机构存入总准备金,每笔业务都提取责任准备金。而这些平台是否在那里存入准备金?受谁监管?资金流向如何?推介的项目真的很假:种树、现代农业?能有那么高收益率?我们都从农村出来不久,基本常识都忘记了?亩产万斤粮,树木年长十丈!傻B们:贪婪的本性迷失了心灵,可悲可怜!


六安州君子


感觉身边很多人一辈子的积蓄都被各种网络理财平台骗光了,他们这是什么心态?为什么会这样?

谁都不想自己的血汗钱被骗光,这样的事情频繁发生,必定有很多因素在里面。

最为在金融领域从业5年的我看来,有几个因素导致这样的现象发生。

  • 第一:国民综合经济输入提升的因素

想一想,理财这个词汇应该出现的时间并不太长,在70、80年代可能根本没有这个词,甚至,我们都不会去想这个事,因为温饱还未解决,人们大多并不富裕,进10年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时代的兴起,很多家庭都过上了小康的生活质量,那面面对着辛苦挣来的血汗钱,他们更知道来之不易,想把积攒点钱利用起来,所以会去理财。但是,毕竟不懂的如何理财,也不懂的辨别真假,只是追求一些高收益,所以会导致最后钱被骗光。

  • 第二:新兴事物的受众面广

跟风是一种我们很常见的行为,因为借助互联网,所以传播速度快,导致接受的人群比例过多,所以大多数人可能更多的是跟随来理财,而不是真正了解理财项目来进行合理理财,一下子琳琅满目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让我们无法甄别。最后,可能导致被骗。

  • 第三:监管的不完善

这个我觉得是最主要的因素,因为我们大部分人还是相信法律的,从而看着理财公司如此规模庞大的在央视打广告,又有营业执照,就意味这些是正规的公司,不会有问题,反而不是这个样子,监管是需要人力物力来完善的,所以肯定没有互联网项目的变化快,而且出台一个法律法规是需要打磨的,这个时间差刚好是漏洞期,很多理财公司打着擦边球就大肆的扩张和集资,最后,监管健全导致被查封,从而我们的钱没有了。

  • 第四:不懂合理分配资产

之所以很多人被骗了之后,倾家荡产甚至自杀,是因为不知道合理的分配自己的资产,多少来生活零用,多少来保本投资,多少来备用急需,多少来高额回报,这个是需要学习和掌控的,没有分配清楚,全盘投资,必然风险就高,最后......可想而知

  • 第五:国内投资渠道少且门槛较高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国内可投资渠道较少,在之前房子是大多数人唯一的投资渠道,所以互联网产品兴起刚好满足了大多数人的需求,门槛低,较灵活。

现在国家监管陆续出台,相对这样的事情已经减少,不过还是存在,那么怎样避免呢?

1.收益不要追高,控制在5·10%是相对稳健的,一般8%是比较合理的收益,当然是年化收益率。

2.合理分配投资比例,一般如果投资相对稳健的产品,根据家庭标准普尔指数来说,拿出30%的闲余资金来进行投资是比较合理的,一定不要全部投入。

3.认清理财产品本质,是银行自行的定期存款业务,还是银行待发行的保险理财产品,还是第三方机构的基金,还是股票,信托等,然后,搞清楚项目标的的真实性,如果是小投资最好是变现灵活,规模不大的小项目,这样更安全,很多人看项目大觉得安全,那不一定,如果真是那么大的项目,难道还需要你这点小资金来进行投资吗?换句话说,真实大的好的项目,根本就轮不到我们普通老板姓手中,所以要认清事实。

好了,就分析这些吧,我觉得任何事物发展都是有过程的,在最初一定会有各种预想不到的灾难,但是,一定会朝着越来越好,越来越完善的趋势来走的,相信一定会有更好的投资环境。

感谢多多关注

你有踩过”雷“,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