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概述

衢州,为浙江省地级市。是一座具有18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一直是浙、闽、赣、皖四省边际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素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

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金(华)衢(州)盆地西端,地理坐标为位于东经118°01′一119°20′,北纬28°14′~29°30′。总面积8844.79平方千米[1]。衢州南接福建南平,西连江西上饶、景德镇,北邻安徽黄山,东与省内金华、丽水、杭州三市相交。下辖柯城区、衢江区、江山市、龙游县、常山县和开化县。

衢州旅游资源丰富,有“神奇山水,名城衢州”之称。境内江郎山、烂柯山、龙游石窟等150多处景点。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十大宜居城市。2013年国家首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成为浙江省惟一上榜的地级市。

2019年1月,衢州荣获“2018年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称号。

夏商

属百越之地。《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战国

春秋初为姑篾国,后为越国姑蔑之地,战国时属楚。

秦朝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灭楚,平定江南,于吴越之地置会稽郡,今衢州属会稽郡之太末县(一作大末)。

汉朝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为荆王国地。十二年(前195年),吴国地。景帝四年(前153年),诛吴王刘濞,复属会稽郡。

东汉初平三年(192年),分太末县置新安县。为衢县建县之始,仍属会稽郡。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析新安县置定阳县。

三国

吴国宝鼎元年(226年),新安县改属东阳郡。

晋朝

晋太康元年(280年),因与弘农郡新安县同名,改新安为信安,因信安溪得名,一说溪以县得名,仍隶东阳郡。

南朝

宋、齐、梁三代,信安县隶属不变;陈永定三年(559年),置信安郡,领信安、定阳2县,隶缙州。

隋朝

隋大业三年(607年),太末、定阳2县并入信安,隶东阳郡。

唐朝

唐武德四年(621年),分婺州于信安置衢州,并分置须江(江山)、定阳(常山)2县,衢州州名始于此,以路通三越而得名,信安遂为州治;同时,析太末县之西设白石县并置濲州,州领太末、白石2县,白石为州治之所;七年(624年)废衢州,并定阳,须江、白石、太末4县入信安县,隶婺州;贞观八年(634年),从信安、金华2县析置龙丘县;武后垂拱二年(686年),复置衢州,辖信安、龙丘、常山3县,属江南道,信安为州治;如意元年(692年),分龙丘县之西置盈川县,衢州辖信安、龙丘、须江、常山、盈川5县;证圣元年(695年),分须江、定阳、弋阳3县置玉山县,隶衢州;天宝元年(742年),改衢州为信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衢州,同年,玉山县改隶信州;衢州仍辖信安、龙丘、须江、盈川、常山5个县,信安为州治,隶浙江东道;大历十四年(779年),改隶浙江西道;建中元年(780年),复隶浙江东道;二年(781年),又改隶浙江西道;贞元三年(787年),复隶浙江东道;元和七年(812年),废盈川县入信安;咸通中(860~874年),改信安为西安,因西溪得名,仍隶衢州。

五代十国

衢州属吴越国(907~978年),州治倚西安,辖西安、龙游、常山、江山4县;后唐长兴二年(931年),吴越改龙丘为龙游。

明朝

明太祖己亥年(1359年亦即元至正十九年),改衢州路为龙游府,治所西安;丙午年(1366年亦即元至正二十六年),又改龙游府为衢州府,西安倚廓,隶浙江等处行中书省(洪武九年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金衢道;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建越王府;宣德二年(1427年),越王府除。明成化八年(1472年)龙游洋埠等部分地析出,与遂昌八、九两都,金华汤溪、蒋堂,兰溪游埠等置汤溪县,隶属金华。

清朝

清代沿袭明制,仍为衢州府,隶浙江省金衢严道;顺治八年(1651年),浙闽总督移此;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裁撤,西安县仍为府治外,又为金衢严道治所;宣统三年七月(1911年8月7日),裁西安县并入衢州府,由府兼理县事。

民国

辛亥革命后(1911年11月7日),成立衢州军政分府,兼理县事;五年(1916年),裁道,翌年复设,道尹仍驻衢县;十六年(1927年),设第一特区县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衢县;1948年,衢县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属址移金华,辖衢县、龙游、常山、江山、开化、遂昌、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1949年5月6日,衢县解放,始设军管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浙江“衢州”概述

衢州的地理位置

1949年10月,建衢州专员公署,此时辖衢县、龙游、常山、江山、开化、遂昌,衢州市,专属仍驻衢州,县政府迁至樟潭镇。

1951年,撤销衢州市,县府迁回衢县城区,专署驻衢县。

1955年3月,衢州专员公署撤销,衢县属金华专区。

1958年10月松阳县并入遂昌,改属丽水专区。

1958年11月,常山并入衢县。

1960年1月1日,龙游县并入。

1961年,复置常山县。

1979年9月,恢复衢州市,县、市并存。

1981年4月,撤县并入市。

1983年9月13日,龙游县析出,另立县治。

1984年,辖区不变。

1985年5月,金华地区撤销,衢州市升省辖市,原衢州市分设柯城区与衢县,实行市管县,市辖衢县、江山、常山、开化、龙游五县及柯城区。

1987年12月,江山县改县级市,属衢州市。

2001年升格衢县为衢江区。

位置境域

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金(华)衢(州)盆地西端,南接福建南平,西连江西上饶、景德镇,北邻安徽黄山,东与省内金华、丽水、杭州三市相交。“居浙右之上游,控鄱阳之肘腋,制闽越之喉吭,通宣歙之声势”。川陆所会,四省通衢。地理坐标为位于东经118°01′15″~119°20′20″,北纬28°15′26″~29°30′00″。东西宽127.5千米,南北长140.25千米,总面积8844.6平方千米。[5]

地形地貌

浙江“衢州”概述

大龙岗

衢州市境域为金衢盆地西段,北东向延伸的走廊式盆地奠定了地貌的基本格局,其特征为以衢江为轴心向南北对称展布,海拔高度逐级提升。衢江两侧为河谷,外延为丘陵低山,再扩展上升为低山与中山。东南缘为仙霞岭山脉,有境内最高峰大龙岗,海拔1500.3米。西北及北部边缘为白际山脉南段与千里岗山脉之部分。西部多丘陵低山。中部河谷平原,低丘岗地交错分布。东部以河谷平原为主,地势平缓。境内最低处为龙游县下童村,海拔33米。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丘陵山地面积达7560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85.44%。境内山地面积4336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49%,分布在盆地外侧西北缘和东南缘。其中低山约2400多平方千米,中山约1900多平方千米。其形态较为复杂,流水侵蚀作用显著,加上盆地的分隔,山岭走向复杂多变且延伸短促,坡陡谷陕,岭谷交错,地形破碎。

地质

浙江“衢州”概述

气候

衢州市全境横跨北东一南西向的江山一绍兴深断裂,分属扬子准地台和华南褶皱系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地质环境复杂,构造形态多样,地层及岩浆岩发育良好,是省内最具地质特色的地区。境内地壳,经历了地槽一地台一陆缘活动三大发育阶段,形成了相应的碎屑沉积岩、海底火山喷发岩为主的海相、滨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的陆相火山喷发岩和陆缘粗碎屑堆积三大沉积建造系列。出露有中元古代至第四纪地层,其中除前震旦系、泥盆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第三系部分或全部缺失外,其余各时代地层均有存在,共有12个系27个统58个组。地质构造属江南古陆南侧,华夏古陆北缘,即跨越两个一级构造单元,中部为钱塘江凹陷地带。地势特征为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中部为浙江省最大的内陆盆地-金衢盆地的西半部,自西向东逐渐展宽。

气候

衢州市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光热充足、降水丰沛、气温适中、无霜期长,具有“春早秋短、夏冬长,温适、光足,旱涝明显”的特征。全年冬季风强于夏季风,最多风向市区、常山为东北偏东风向,龙游、江山为东北风,开化为北风。境内地貌多样,春夏之交,复杂的地形条件有助于静止锋的滞留,增加降水机遇。盛夏之际,台风较难深入境内,影响较小,静热天气较多。

衢州市年平均气温为16.3℃(开化)~17.4℃(市区)。1月平均气温4.5℃~5.3℃;7月平均气温27.6℃~29.2℃;>10℃活动积温5152~5508℃,持续时间237~248天,历年平均初霜日期11月19日,终霜日期3月5日,无霜期251~261天。境内极端最高气温41.8℃(常山天马镇),极端最低气温-11.4℃(龙游县龙游镇),海拔440米的梧村,曾记录过-13.9℃。

衢州市降水量从1月份开始逐月增加,春季受华南静止锋影响,各地3月~4月份雨量在395毫米~440毫米,占全年的23%~26%。5月初到6月底,正值春末初夏季节替换,雨量、雨日剧增,总雨量在500毫米~610毫米,是全年降水量最多又最集中的时段,容易引发洪涝灾害。7月上旬开始,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全市进入盛夏高温季节。9月份以后,冬季风势力增强,降水量逐渐减少,10月到翌年2月降水量全市在370毫米~392毫米,为全年的21%~23%。7月、8月、9月三个月的总降水量全市为337毫米~407毫米,占年降水的20%~22%。这时期由于气温高、蒸发大,容易发生旱情,又称为干旱期。[5]

水文

衢州市境域为钱塘江上游。河流为雨源型山溪性河流,源近流短,、过境水量少,天然入境水量26.2亿立方米,出境水量124.77亿立方米。径流受季风控制,季节变化大,水位受降水影响,暴涨暴落。侵蚀切割深。境内河流主要属钱塘江水系。流域面积8332.9平方千米,占全境土地面积的94.2%。与赣、闽交界处,有部分小溪流入长江鄱阳湖水系的乐安江和信江,流域面积515.8平方千米。出境水量119.64亿立方米流入钱塘江水系,5.13亿立方米流往长江鄱阳湖流域。河网结构为羽状。山区性河流河床狭窄,比降大,上游多“V”型峡谷,多瀑布。河流汇入盆地底部,河床展开.渐趋平缓,多浅滩。从开化城关到出境全长170余千米,有浅滩‘198处。衢江上游马金溪比降约1‰,河宽60一120米,衢江下游河床比降为0.5‰,河宽达300米。境内河流水流湍急,侵蚀强烈,自净能力强。受降水控制,径流季节变化大。水位易。涨易落。其流量、水位、泥沙、水质都有季节性变化的特点。境内河流年均流量月分配过程呈单型,汛期大,枯水期小。季峰出现在梅雨期。洪峰流量与枯水流量相差悬殊。

矿产资源

衢州市矿产赋存种类多,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32种,矿产地96处,其中大型矿床5处,中型矿床15处。 已探明矿产中居全省前列的有石煤、石灰岩、黄铁矿、叶蜡石、大理岩、耐火粘土、铀矿等。位居全国前十位的有石煤、石灰岩矿。主要矿产及累计探明储量有:煤813万吨,石煤7.37亿吨(预测总量61亿吨)、石灰岩5.81亿吨(预测总量31.3 亿吨)、黄铁矿3345万吨(有省内最大的硫铁矿生产矿山)、叶蜡石270万吨、莹石301万吨、大理岩1726万立方米,耐火粘土181.9万吨、含钾砂岩702万吨,磷矿494万吨、钒矿(石煤层中伴生五氧化二钒)310 万吨、铀矿4500吨。此外,金属矿产也探明部分储量:铜矿2.22万吨(2处)、铅矿(5处)2.91万吨、锌矿(5处)8.89万吨、钨矿(2处)1842吨、锡矿(2处)1927吨、银矿(伴生)153吨、黄金(2处)84公斤。 天然饮用矿泉水源地3处。[5]

生物资源

境内植物区系兼有南北相承的特征,动植物种类繁多。南部有木本植物87科、634种,蕨类植物9科、22种,草本植物36科、100余种;北部有木本植物91科、610余种。珍稀树种多,南部山区有属国家保护的银杏、金钱松、香果树、厚朴、小叶黄杨、浙江红花油茶等珍贵树种24种,北部还另有莲香树、浙江楠、木荷樟树、水青冈等珍贵树种40多种。野生动物有30多种。

水资源

浙江“衢州”概述

衢江

境内水资源总量98.57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20.59亿立方米,占总量的20.9%,地表水77.98亿立方米,占总量的79.1%。钱塘江水系入境水资源26.1亿立方米,包括马金溪0.96亿立方米,江山港0.24亿立方米,乌溪江24亿立方米,灵山港0.9亿立方米,出境水资源为124.67亿立方米,含流入钱塘江119.5亿立方米(其中有龙游直接流至兰溪市的0.19亿立方米),流入长江鄱阳湖水系的5.1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4347立方米。其中开化县人均占有量最高,为8258立方米,龙游县人均占有量最低,为2836立方米。全市耕地平均每亩占有水资源6482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的地域分布与年降水量基本一致,即南北山区最大,高值中心的年径流深1400塞米。据普查,境内理论水力蕴藏量合计65.57万千瓦。其中,常山港占24.3%,江山港占29.7%,乌溪江古19.2%,灵山港占3.9%,衢江干流占9.7%。全市可开发的小水电装机容量为25.44万千瓦,平均年可发电量为7.65亿度。

截至2017年底,衢州市户籍总人口257.81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31.58万人、女性人口126.22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0%和49.0%。全年出生人口3.41万人,出生率为13.21‰;死亡人口2.47万人,死亡率为9.59‰;全年净增人口0.94万人,自然增长率为3.62‰。根据全市5‰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全市常住人口为218.5万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5.7%。[6]

衢州市人口主要为汉族。衢州是一个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有41个少数民族成份,2.08万人口,散杂居在衢州市120个乡(镇)的山区和边缘地区。在少数民族人口中,畲族群众有1.58万,其次是布依族、苗族和回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