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砸缸 欧 不对 郭德纲写文章

一直以为,把文章写好了,话自然说得溜。看领导在台上发言,哪个不是把稿子写得贼亮。大领导更是有专业文案抄刀。发言自然滴水不透。当然,也有例外,北大校长校庆时读错了“鸿鹄”的发音,笑掉了一帮子人的大牙。看来有人写稿也还是要做足功课,不然,文章好也不一定讲得好。

有时试着想想,这要是反过来,能说会道者文章如何?这个江湖里最能忽悠人的当属郭德纲啦。你别说,近期他还真出了本书,叫《郭论》。郭德纲写文章,让我想起了司马缸砸光。哈哈,你没看错,我也没写错,就是司马缸砸光。反了,对头。郭德纲写文章给我的感觉就是搞反了,说相声的都开始写书啦!

我二话没说,把这本书扛回家,看看能言者文章如何?

郭德纲砸缸 欧 不对 郭德纲写文章

写自己熟悉的,再错也错不到哪去

郭德纲还是很聪明。首先,写自己熟悉的东西。郭德纲这辈子也简单,唱过戏、演过相声。混过北京、上海。最后自创德云社红透大江南北。他最熟悉的莫过于戏里戏外的人生。那就写写这些吧。就当看看名人轶事,行业八卦。写这些十拿九稳,稳妥。

明清野史

讲讲李师师的刚烈,朱棣的“清君侧”上位成功,窃玉偷香的四大才子。历史本来就是前人编给后人看的故事会。与其看正史涩涩无味,听郭德纲吹下牛逼感觉也不错。郭德纲吹牛逼还是很认真的,引用之处均注明出处,很是严谨呀。

郭德纲砸缸 欧 不对 郭德纲写文章

讲一讲老祖宗的礼

筷子怎么用,不一定人人都会;当时节吃海货借钱也要吃;饺子就酒,这才叫会吃。听着故事时不时给穿插一篇文化课,当然文化课里讲的大多都跟吃有关。这就像过去看大戏,桌上摆盘油酥花生米,时不时嗑上两颗,看书也不觉无趣。

郭式幽默

郭德纲砸缸 欧 不对 郭德纲写文章

郭德纲就没想正而八紧写书。每一篇文章开个头,和你唠嗑唠上半天:今儿个天气怎么样呀,吃了什么呀,吃饱了我今儿个就给大家讲讲这个……这完全是文字版的德云社大舞台。你别说,说野史讲小故事的书多了去了。能把书写得这么有相声舞台画面感的还真只此一家啦。

看完了《郭论》,老实讲,还行呀。没想像中老火,比小说耐看,看完还学到点传统知识文化。想想,这写字的初衷是什么?无非是把自己的意思给别人讲明白,能达到这个目的也就可以啦。

写文章总是强调书面语言、格式、甚至套路,想想这是否偏离了写文章的初衷。非要规定用一种定式才能更容易的告诉别人自己想说的话吗,我看未必吧。郭德纲真好用自己口语式的文字给我上了一课。这样的写法的确很少看到,从中得到的思考也不少,想想自己过去写文章是否算是误入歧途。

一个人能成名成家想想也是不易,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坚持,同时敢于挑战自己,也是挺有意思的事。《郭论》看似给别人笑话郭德纲留了个把柄,实则给予笑话他的人更多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