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勿點透,責人勿需說盡(好文)


知人勿點透,責人勿需說盡(好文)


知人勿點透,責人勿需說盡(好文)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意思是能夠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夠戰勝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夠戰勝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強者。知道滿足而不妄想的人是富有的,努力不懈地去奮鬥的人是有志氣的。言行不離道之規律中的人能夠活得長久。軀體雖死而精神仍然存在於世的人才是真正的長壽。

  知道看人背後的是智者,習慣從背後看人的是小人。看清楚一個人,心中有數就好了,也不必非點透不可。

  “看清”和“看透”是一種能力,“不看破”是一種智慧。

  “看清”和“看透”能夠讓我們活得更理性、更透徹,不看破才能讓我們活得更快樂、更平和!

  一個人將這個世界的爾虞我詐、艱難險阻都看清楚、看透徹了,仍能對生活和未來充滿熱情與期待,充滿積極的進取之心,可以說是修煉到了不看破的境界了。


知人勿點透,責人勿需說盡(好文)


  我們不妨睜一隻眼看世界,閉一隻眼做智者。

  智慧與聰明僅一步之遙,看清世態而不看破,才是智者所為。

  口是傷人斧,言是割舌刀,出言有尺,戲謔有度。

  知人不必言盡,留些口德;責人不必苛盡,留些肚量。得理不必爭盡,留些寬容;凡事不必做盡,留些餘德。

  口,不能隨心,得有尺度;欲,不能隨性,得有節制。

  塵世的喧囂,皆因人心;世間的浮躁,皆因人言。

  眼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尺;心是一杆秤,稱人先稱己。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做事要留有餘地,說話要留些口德。

  惡語出口不足以喪身,卻足以喪德,言語之惡,莫大於造誣。

  王陽明說:“學須反己,若徒責人,只見得人不是,不見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見自己有許多未盡處,奚暇責人?”

  學問必須落實到自身實修上,如果只是責備別人,就會只看見別人的不對,看不到自己的錯誤;如果自身踐履,會發現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哪有工夫去責備別人?


知人勿點透,責人勿需說盡(好文)


  看人如看己,責人先問心。他人是己心的一面鏡子,世人是自己的一個比照。

  長於自檢,短於責人。

  凡事要留有餘地,話不說絕,事不做絕 。

  笑話別人之前,先檢查自己,人人都有可笑之處。

  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

  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有境界,能看遠;有肚量,能看寬;有涵養,能自持;有鋒芒,能內斂。

  多一些捫心自問,少一些爭執指責。多一些觀心自省,少一些挑剔苛責。

  與人為善,於己為善;與人有路,於己有退。

  他人有過不究,於人有恩莫念。愛人先愛己,責人先問心。


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

閱讀是一種修養,分享是一種美德!

聲明:本文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包括圖片)。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請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繫我們,【魅力霍山縣】在後續文章聲明中標明。若涉及版權,也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等處理。【魅力霍山縣,巍巍大別山,主峰在霍山,許多故事從霍山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