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证史”:从图像看清代画家华冠之交游

欢迎戳右上方加关注!每天上午准时与您分享优质文章~本文共计2370字,阅读仅需5分钟~

根据记载,华冠主要活动于18世纪。华氏原名华庆冠,初名点,字庆吉,号吉崖,江苏无锡人。“官广西同知,工写照,擅长白描。乾隆帝南巡,写御容称赏,旋征召入都,供绘事,为藩邸所赏,声溢公卿,归里后求画者麇至。年七十余尝画邑庙径丈仙像壁画,兼工山水、木石、花卉”。概而言之,华冠在绘画上,主要长于“人物写照”,即人物写生、写真,主宗明代曾鲸的“波臣派”,强调中国画用笔用墨的特点,坚持以墨线和墨晕为骨,并适度借鉴西画技法。由于华冠籍贯无锡,且其祖上本为江南望族华家一脉,在江南一隅颇有盛名,由是华氏的许多作品迄今依旧广泛散布在江南地区的各家博物馆中,它们以实物图像的形式勾画出华氏作品的面貌,更有一些题跋较多的作品,以文字的形式映现出华冠在京师的交游圈子,这些作品尤以台湾华绎之(1893—1956)家族旧藏的《秋林待月图》和《晋川先生遗像》最有代表性。

“图像证史”:从图像看清代画家华冠之交游

清 华冠 秋林待月图 纸本水墨

《秋林待月图》,纸本墨笔,纵42厘米,横46.5厘米。画作诗塘处有嵇璜楷书题识:“秋林待月图,嵇璜谨书。”后钤朱文“璜印”,白文“拙修”。嵇璜(1711—1794),字尚佐,晚号拙修,江苏无锡人。清朝政治人物,水利专家。嵇曾筠之子,父子皆长于治河。画幅裱边右侧有钱樾小楷题签:“秋林待月图,钱樾谨题。”钤白文“钱樾之印”。钱樾(1743—1815),字黼棠,浙江嘉善人,清朝大臣。乾隆三十七年(1772)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是图绘丛林中一贵族模样的文人抱膝端坐,人物神态凝然,造型精谨,技法上多用白描。石头的处理主要来自倪瓒,林木则形体俊秀,勾皴点染并用,整体画风秀雅恬淡。画心右上方有清宗室爱新觉罗·绵志题识:“画中秋气入杉楠,点缀亭皋夜色添。露下声初闻惊鹤,林疏影未逗凉蟾。拄看峰缺停琴轸,坐觉楼明报漏签。清境倘教吟梦到,西堂谢句欲同拈。辛亥七月,弟绵志题。”后无钤印。爱新觉罗·绵志(1768—1834),乾隆帝第八子爱新觉罗·永璇长子,封仪顺郡王。

“图像证史”:从图像看清代画家华冠之交游

清 华冠 秋林待月图 纸本水墨 局部

画心左上方处有爱新觉罗·绵总题识:“气爽高秋,看黛色,正当平远。更略把,云萝点缀,亭林萧散,雁阵自摹黄绢迹,虬枝不隔苍崖面。有清光,顿豁碧霄东,霞千片。蒹葭渚,图谁展,广寒府,音谁擅。只金徽,一拨凉飔递遍。蟋蟀俄闻幽苑扰,蟾蜍又向秋空现,算有情,延佇历多时,传更箭。调寄满江红,甲寅十月弟绵总题”。后无钤印。

“图像证史”:从图像看清代画家华冠之交游

清 华冠 秋林待月图 纸本水墨 局部

左侧裱边有题识二,其一为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题跋:“闲居鲜所营,揽衣见秋气。苍苍阶庭阴,寥寥古今思。起步嘉树闲,复席寒苔地。明月来有时,清光浴沧涓。畸人儗载魄,达士娱含晖。晖光满园象,岂在浮云飞。迅晷无淹驾,徘徊零露下。凉飚袭罗襦,蟋蟀在退野。幽悁谅无寐,廊独怀风雅。乾隆辛亥孟冬,叔瑆题。”钤朱文印“听雨屋”。爱新觉罗·永瑆(1752—1823),乾隆帝第十一子,号少庵、饴晋斋主等,封成亲王。自幼善书,主要宗法赵孟、欧阳询两家,擅长行、楷书。其二为乾隆帝孙爱新觉罗·绵亿的题跋,其文如下:“商飙涤炎氛,凉雨洗丛木。云罗曳汉轻,山髻妆秋肃。静趣托疏树,遐心寄空谷。寒惊雁阵横,晚听蛩声戏。想见天宇澄,圆规出溟轴。一年秋月夜,肯任流光逐。维月有盈亏,于人识通复。眷此瑶华琴,清辉伴幽独。辛亥八月朔自题于南韵斋,皇三孙。”钤朱文“皇三孙印”,白文“南韵斋印”。这些跋文的题写时间多集中在乾隆辛亥年,题者也多以清宗室为主,按常理推断,此时的华冠应该是名满京城,以至于贵族官宦都与之结交。据题识者的身份和言辞语气,另再结合画面人物的神态与气质综合推断,《秋林待月图》中的人物当是清室宗亲无疑。

“图像证史”:从图像看清代画家华冠之交游

清 华冠 晋川先生遗像 局部

另一《晋川先生遗像》的手卷,水墨淡设色,纵42厘米,横46.5厘米。该图画无锡名士王会汾正襟危坐于湖边小亭之中,小像全部用细笔淡墨勾勒,造型准确而又极为传神,树石则用简练的粗笔,整个画面简洁明快,灵秀之气溢于楮墨,突出表现了画中主人公高洁的精神气质。王会汾(1704—1764),字荪服,号晋川,江苏无锡人。乾隆二年进士,殿试二甲御试一等一名,历官吏部侍郎、大理寺卿,充英武殿经史馆总裁,著有《梁溪诗抄》等。王会汾能文擅诗,为人温醇谦谨,不露锋锷。清代文人杜诏给予高度评价,将其诗文风格与唐代韩愈相比拟。手卷的引首处为邵涵初所作篆书:“晋川先生遗像。”字体结构谨严,风格疏朗雅秀,款署:“道光戊申秋九月,门下晚学生邵涵初敬题。”邵涵初,字吟泉,江苏无锡人。道光五年拔贡,官阜宁训导,擢直隶南和知县,以疾不赴归无锡。与辑锡金县志。书工大小古篆,见于《清朝书画家笔录》。闵鹗元的跋文字体为小楷,内容以七律诗的形式歌颂王会汾,行文较长,兹不录。

“图像证史”:从图像看清代画家华冠之交游

清 华冠 晋川先生遗像 局部

英和题跋:“波分太液鉴光明,冉冉荷香隔水生。料得藤厅休沐暇,侍臣心迹本双清。蓬山旧望有谁同,咏遍微凉殿阁风。此日陂塘闲意好,更吟暗绿写酣红。骑鲸缥缈隔云天,遗迹披寻一惘然。我是通门雀孔旧,典型惜不见前贤。二泉林影映朝暾,老辈风流百世存。莫怆乌衣门巷改,宝田珍重付文孙。敬题晋川年伯大人遗照。侄英和。”后钤白文“英和私印”,朱文“别字煦斋”。英和(1771—1840),幼名石桐,字树琴,一字定圃,号煦斋,索绰络氏,满洲正白旗人,隶内务府。其子奎照为道光帝时的尚书。英和为乾隆五十八年(1793)癸丑科二甲二十五名进士,官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图像证史”:从图像看清代画家华冠之交游

清 华冠 晋川先生遗像 局部

邵涵初的题识当是华冠殁后而作,其余如闵鹗元、冯光熊、顾光旭、秦瀛等人,多为无锡名士,而英和则为清乾隆朝重臣,这些题识反映出华冠交游的另一个群体,即文人学士。而《秋林待月图》则反映出华冠交游的清朝宗室群体,此二图以图像为核心,和着诸多清朝宗室、文人学士以及官僚贵族等的题识,显示了无锡籍画家华冠在乾隆时期(1735—1795)活跃于朝堂的史实。华冠在京的交游向无文献记载,这两幅绘画某种程度上以图像的形式提供了华冠在京交游的一些概况,堪为“图像证史”的一个案例。

“图像证史”:从图像看清代画家华冠之交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