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年拿出2萬來銀行定期理財,15年以後是不是比社保合算?

理財迦


還真不一定!得分不同的情況來看,有穩定的工作、由單位繳納社保最合算;而自由職業者,個人全額繳納社保,最不划算!

每年2萬元,平均每月繳納社保1667元,15年後,能領取多少養老金

養老金計算公式

  • 每月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

  •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月平均工資+個人繳費基數工資)÷2×繳費年限×1%;

  •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餘額÷計發月數(60週歲為139)。

第一種情況,公司繳納社保

按個人社保繳存比例10%(其中養老8%)來算,月繳費基數工資為16670元,個人養老賬戶每月繳納1333.6元,其他條件保持不變!

  • 基礎養老金=(16670元+16670元)÷2×15年×1%=2500.50元;
  • 個人賬戶養老金=(1333.6元×12月×15年)÷139=1726.96元。

兩者相加,則每月能領取4227.46元的養老金。

第二種情況,個人全額繳納社保

如果是個人全額繳納社保,那麼資金一小部分劃入個人賬戶,一大部分屬於統籌基金(和你沒有直接關聯),兩者比例大致為3:1。

也就是說,每月1667元的社保繳費,直接劃入個人社保賬戶的只有1667元×25%=416.75元,月繳費基數工資為4167.5元,而個人養老每月繳納333.40元。則:

  • 基礎養老金=(4167.5元+4167.5元)÷2×15年×1%=626.25元;

  • 個人賬戶養老金=(333.4元×12月×15年)÷139=431.74元。

每月養老金可領取1057.99元。

每年2萬元理財,連續15年

如果理財產品年收益保持4%(複利)不變的話,則15年後,賬戶本息一共為416490.62元,按60週歲領取139個月養老金來算,則每月為2996.33元。

總之,連續15年,每年2萬元,暫不考慮其他因素,公司繳納社保、購買理財產品、個人全額繳納社保,單從收益角度來看,公司繳納社保最合算,拿到的養老金最多!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財經者思】,記得多多點贊哦!!!


財經者思


沒有單位幫忙繳納社保的人士如果拿著2萬元來銀行定期理財,15年後有很大概率比社保合算。


按照當下的社保水平,每年交2萬元社保,由於各地平均工資水平不一樣,15年後每個月的養老金大約是在1500-2000元每個月。不算利息的話,即使按每月2000元也要12.5年才能拿回全部本金。也就是說假如60歲退休,起碼要活到72.5歲才能拿回本金。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病毒在進化,疾病很可怕。隨著癌症發病越來越年輕化,相當比例的人活不到60歲就去世了。相對於退休之前離世能拿回30%左右的養老金,如果退休後四五年就去世,一半的本金也拿不回來。


社保當前是少數人拿得多,多數人拿得少,活得久拿得多,壽命短拿得少的。我們不必諱疾忌醫,在死亡年齡問題上規避。


銀行理財產品的年均收益率在4%左右。到了2020年保本理財產品將徹底退出市場,隨著理財資金大量進入股市,理財風險將會加大,因此今後理財的風險會向基金定投靠攏,沒那麼大,但是虧損的概率也不小。


假如按照4%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來計算,每年2萬元,連續15年,則到第15年年末的時候本息總和能達到41.6萬元。依然按照理財收益4%來計算,每年能拿到16640元理財收益,也就是每個月1386元。看著比養老金可能少一點,但是要注意無論什麼時間,都還有41.6萬元的本金。


還有一點至關重要,那就是交完15年社保後不是說能立即領養老金的,也許過5年,也許過10年,最長也許20年。那麼在這個時間段內,理財收益還會繼續滾雪球般增大。以10年為例,41.6萬元按照4%的年化收益率,即使不考慮複利,也能變成61.6萬元。


如果拿著61.6萬元再去理財,依然按照4%的年化收益率,每年能有24640元收益,平均每月2000元,一定不比社保低了。


如果考慮到理財風險,那麼今後可以選擇五年期國債,或者是保本的結構性存款,當然還可以選擇利率較高的銀行的五年期存款作為替代選擇。以民營銀行為例,五年期存款年利率最高達到5.45%,比理財產品收益更穩定更安全。當資金積累到比較多的時候,完全可以選擇按月付息的三年期大額存單,或者銀行五年期存款,這樣有穩定並且較高的收益,比不保本的銀行理財產品更穩健。


最後我們以理財收益最少的15年來做對比,也就是說交完15年就開始領養老金,按比較高的每個月2000元(忽略養老金上漲),對比每年2萬元積累的41.6萬元,看看什麼時候養老金收益能跑贏理財。


設領取年限為X,列出公式:

X × 12 × 2000= 416000+(416000×4%)×X


最終得出 X=56.5年,也就是說至少領56.5年才能跑贏理財收益。從60歲退休的話,起碼要活到116.5歲才行。


即便是按照養老金3000元來計算,再列一個公式:

X × 12 × 3000= 416000+(416000×4%)×X

X=21.5年

也就是說,起碼領21.5年才能有望跑贏理財收入,起碼要活到81.5歲,依然要大大超過平均壽命才行。3000元的養老金水平,已經充分考慮到了養老金上漲,以及各種補貼,喪葬費等項目了。


顯然,可以肯定的說,絕大多數自由職業者自己繳納社保是不可能跑贏理財收益的,關鍵在於壽命達不到,而普通人的養老金水平實在偏低。


財智成功


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每年拿出多少錢來去投資理財,關鍵在於投資理財能力和水平有多高,是是不是能夠長期穩賺不賠,以及年收益率能夠達到多少。

從長期來看,股神巴菲特1965-2018年投資複合年增長率為18.7%,而且這期間只有1974年、2008年出現了虧損。如果有巴菲特的水平,去投資理財肯定比中國的養老保險強很多。

顏開財經根據歷史數據進行推算,參保人以不超過100%社平工資的基數投保養老保險,實際上可以獲得長期穩定的年回報率8~10%以上。這個水平是巴菲特的一半,但是絕對碾壓中國絕大多數個人投資者。

下面,顏開為大家進行一下推演計算。

一、社平工資。

我們假設兩種情況,①是社平工資不增長,②是社平工資年增長6%。

在第②中情況下,如果以2018年社平工資6000元/月為基礎,15年之後社平工資就可以達到14000元/月以上。

二、個人投保指數。

參保人每年投保2萬元,這種說法是不符合現實情況的,因為個人參保是按照固定繳費基數,比如選擇60%、80%或者100%中任意一檔。

但是,參保人15年投入30萬元本金,這是確定的成本。如果把這30萬本金按照固定係數折算,可以在理論上計算出參保人的投保指數:在①情況下投保指數為1.39,在②情況下投保指數為0.95。

三、個人賬戶金額。

參保人個人投保,繳費的40%即12萬元計入個人賬戶,國家每年按照規定的利率計入利息,估計15年後本息合計會達到18.6萬元。

四、計發月數。

15年之後也就是2034年,不出意外的話退休年齡會提高到65歲,那麼計發月數就是101個月。

根據標準公式,把以上信息套進去,就可以計算出來退休養老金,結果見下表。

也就是說,不計算資金的時間價值,收回本金的時間為76~103個月。

假如計算投資收益,按照銀行存款利率4%計算,最多也不超過12年就可以收回本息。而15年之後人的平均壽命達到80歲,應該是大概率事件,那就還可以多領3年以上的養老金,直到去世為止。


顏開財經


難說,但多半是不划算。

有些人會覺得社保不划算,交哪個錢不如自己存款或者理財,具體哪個合算,未來的事情無法準確預測,但是我覺得你至少要考慮一下幾件事。

社保的繳存和領取

首先,社保理論上並不是你想交或者不想交的,如果你是公司職員,那麼公司有義務給你繳納社保,同時你也相應的繳納個人繳存部分,至於個人繳存部分能拿到多少錢,我們來算算這個賬吧。

我們退休時的養老金是由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的。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儲蓄額÷計發月數

基礎賬戶養老金=(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n%(n為繳費年限)

個人社保繳費比例是月工資的8%,假設你月工資25000元,每月你只需要繳納2000元的養老保險,假定你現在45歲,等到15年後你60歲退休時,個人賬戶養老金累計金額為25000×8%×12×15=360000元,計發月數就是139,288000÷139=2589元,假定這15年工資一直不變都是25000,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也是25000元,那麼基礎賬戶養老金=(25000+25000)÷2×30%=7500元

那麼你退休後每月能領取的養老金就是2589+7500=10089元,可以領取139個月。

自己理財能獲得多少

每年投入20000元,假設收益率是5%,手頭沒有理財計算器,大致給你算一下。

15年總計投入30萬元,如果一次性算15年複利,總計32萬元利息,由於逐年投入,大致算16萬元利息吧,也就是本息合計48萬元。480000/139=3453元。

社保往往伴隨著醫保

一般很少有單獨繳納社保的,交社保也有醫保,醫保住院、看病、開藥都能用,自己理財能有這待遇?可能一場大病,積累的財富就沒了。


所以,我認為,繳納社保的待遇,比自己理財的收益高的多。


鑫財經


定期理財肯定不如社保,但是社保又不如商業的養老險。

這個很簡單,他們寫的很複雜。

這個我還真研究過。

你拿的養老金分為2塊,

一個是月基礎養老金,一個是個人養老金。

月基礎養老金他們的公式是對的,但是他們沒有講明白。

月基礎養老金=(當時平均工資+你繳納社保基數)除以2*繳費年限(最低15年)*1%

嗯,個人養老金就是你個人賬戶的餘額除以139

為什麼÷139,因為現在都是60歲退休,當年制定這個社保政策的時候,當時的平均年齡大概是71.6歲。139月大概就是11年多!

我計算過大概是現在就是一個月交1000塊錢,公司承擔百分之19,武漢是19%,然後個人承擔8%。按照靜態來算的話,到時候一個月的養老金也是1000多。

但是商業的養老險,就比較客觀。

因為有利息,月複利年化利率大概5個點。

時間加複利的原子彈。

我為例,我29歲,一款商業養老險。一年三萬交10年,嗯,我從65歲開始領,未來就是65歲退休吧。

一年可以領64,000 領到92歲。

同樣的錢,社保按照進度來算,一年就是也就是2萬多塊錢。

社保也有好處,就是如果的社保中的醫療險交25年之後的話是伴隨終生的,所以建議交最低基數的社保,然後附加一份商業養老險。








風險財務顧問劉欽


錢存銀行有利息,存社保就沒有利息。這應該是你僅有的論據吧。實際上,作為銀行從業者,我並不贊同你的觀點。至少你忽略了社保的其他優點。

一、社保的保險屬性

社保包含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等。既然是保險,就一定具有保險“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退休時有養老金可以領,住院時可以報銷部分住院費,生孩子還可以領取生育津貼。這些錢,不是你把社保裡的錢存入銀行獲取的那點利息可以覆蓋得了的。

二、社保的強制儲蓄功能

把錢存銀行,存成定期,雖然也是儲蓄的一種,但不是強制儲蓄。在家裡遇到大額開銷時,或者可做可不做的享受型消費時,你很有可能會拿出原本應該是社保現在是銀行存款的那一部分錢。

這些錢本應用作養老或醫療,卻被你揮霍掉。真正退休了,沒有收入了,你可能就會過的很窮苦。如果存入社保,你取不出來,就不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三、社保的增值特點

繳納社保的規則是,個人拿出工資中一定比例的資金繳納,單位也會拿出相應比例幫員工繳納社保。換句話說就是,員工繳納社保是出一份錢,得兩份利。

你如果不交,就會失去單位幫忙繳納的一部分,這樣算下來,你握著手中那可憐的一小部分存入銀行,是遠遠追不上繳納社保的人。

繳納社保,功在當下,利在以後!


銀行研究僧


銀行存錢不能和社保相提並論,而且,銀行存儲利益那麼低,說實話,真的是都跑不贏通貨膨脹,但是社保不一樣。

我們從兩點進行分析:

第一,哪個更保值?

假設你每年存一萬,存30年,就是30萬。別談什麼利息,利息都跑不過通貨膨脹。然而, 養老保險本身也有利率,而且和當地的生活水平掛鉤。再說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已經“十一連漲”,而且是以每年至少10%的增幅上調。

第二,哪個福利多?

錢存銀行除了有點安全感,哪有什麼福利。 而社保可不一樣:養老保險除了有利息,還可以看病報銷,還包括喪葬補助和死亡撫卹金等。


莀唐姐姐


如果公司繳社保,你還是把社保買上,光當今這個社會,得病真的是得不起,至少社保能給你補助一部分,再說現在的銀行利息那麼低,存錢也不划算,社保是根據平均工資來的,以後誰也不知道以後的平均工資是多少,物價是否會貶值


xiaoyangjack


基本上是肯定不會!

因為國家√養老保險有優惠和補貼~


海闊天豐3


長話短說,優先社保,社保是福利。不是銀行理財可以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