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俄罗斯很多名人都是“斯基”,为什么现在很少“斯基”了呢?

Kino维克多


我以前的历史老师说,俄罗斯人喜欢用“斯基”,而德国人喜欢用“堡”。后来,我仔细看了看,还真的是这样子!比如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特洛夫斯基、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病毒学之父伊万诺夫斯基,还有高尔基和俄罗斯杀毒软件卡巴斯基等。比如德国喜欢用“堡”,什么汉堡(德国城市)、纽伦堡、勃兰登堡、马格德堡等。

很早以前我听到一个关于高尔基的笑话,大意是这样子的!沙俄时期,高尔基被沙俄政府通缉,高尔基为了逃避追捕,曾过着一段流浪生活。有一次,他流落到西伯利亚。外面大学纷纷,到了野外他想找一户人家借宿!好不容易找了一户人家,敲门。不一会儿一个老人探出头,看着高尔基!高尔基自报姓名,说:“我是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还没等高尔基说完,老人就关门说:“人太多,住不下!”所以,俄罗斯人的姓名普遍性都很长!

我们再说说俄罗斯语当中的“斯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19世纪的时候很常见,现在很少人用!其实,“斯基-ski”是汉语音译过来的,据说是形容词!最常见的是姓名后缀用词比如“地名+ski”,意思是“从某某地来的”,而“斯基”最开始在俄罗斯神职人员当中很常见,地位低一点的人不常用,不知道最后为什么这么普及!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比如在建国之初,很多人用建国或者建军,多半是一个道理!随着时代的发展,用“斯基”的也少了,就好像现在,你取个建军或者红军,显得很土!所以,意思大致也差不多,所以在俄罗斯现代人民当中很少见“斯基”的音译!

其实,俄罗斯人除了用“斯基”还喜欢用“夫”来结尾!尤其在苏联的领导人当中非常的常见,几乎超过了“斯基”!比如列宁的全名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戈尔巴乔夫、库兹涅佐夫、朱可夫、李可夫。在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当中,7个主席当中有6个人带有“夫”字!出现这种情况,一个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不同,现在时代改变了,所以取名也在不断改变!


谋士说


俄罗斯人确实很多名字都是“斯基”结尾的,比如我们熟知的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个习惯在19世纪前的俄罗斯很常见,为什么现在少了呢?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解释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斯基”到底是什么意思。斯基这个词一般都是连在姓氏的后面,在俄语里“斯基”其实是来自哪里、从哪里来的意思。比如我们前面说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它的含义就是从奥斯特洛夫而来,这个奥斯特洛夫以前是个地名,这个姓氏的含义就是他们家族以前居住在这个地区。

这么一解释大家应该就理解了,比如:马兰坡斯基意思就是祖先住在马兰坡,叫靠山屯斯基就代表着他们家族是从靠山屯来的,叫驻马店斯基意思就是说他们老家是驻马店的。一般来说斯基前面以前都是个地名。

因为俄罗斯以及附近的大部分国家,比如波兰、乌克兰等等,他们的语言都属于斯拉夫语系,里面很多内容都大同小异。所以这种情况不光在俄罗斯有,东欧的很多国家也都有。

而最早使用这种起名方法的,大部分是俄国的贵族,他们用自己的领地作为姓氏。有点类似我国秦朝以前,诸侯国君们很多也是以封地作为姓氏。

所以说名字带斯基的人,祖上有很大的可能都是贵族。

后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沙皇被推翻,新掌权的人基本都是平民阶级出身,大部分人都受到过贵族阶层的压迫,所以一个个都苦大仇深的。他们跟贵族阶级势同水火,一上台就对他们进行了大清洗。

当时大量的贵族要么被抓被杀,要么逃亡国外,说一句题外话,我国东北之所以有很多俄罗斯人,很多都是那个时期逃亡过来的,当时有超过50万俄国人逃到哈尔滨。

而有些没能逃走的贵族,为了避免惹祸上身也都选择保持低调,甚至隐姓埋名。而名字中的斯基就太惹眼了,很容易受到关注被人查出也是贵族出身,所以很多人纷纷改名,把名字里的斯基给去掉,或者干脆改成其他姓,这就是19世纪后俄国的“斯基”们变少的原因。



漂浮菌


这题有意思,福垊不请自来。要想彻底明白这个问题,福垊先带您熟悉俄国姓名的那些事。然后我们再剥丝抽茧,风趣而又深入地解决问题。

俄国姓名

举个两个姓名栗子:

伊万(也可以翻译成伊凡).伊万诺维奇.伊万诺夫(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 Иванов)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Путин)



解释如下:伊万是名,伊万诺维奇是父称,伊万诺夫是姓,若为女生姓则为伊万诺娃(Иванова)。在国内我们称呼一般都是姓名,而在国外都是称呼姓。像特朗普、马杜罗、普京这些都是姓。

在欧洲有父子同名的现象,在唐朝、明朝等也有父子同名的现象,现在基本不存在。而俄国父子同名也不少,前面的父称就是父亲的名字加各种”维奇“,上面这个栗子就是伊万的儿子是伊万。普京的名字也跟他父亲的一样哦。不过19世纪,伊万诺夫的姓可能就是伊万诺夫斯基(Ивановский )、伊万诺夫斯卡娅(Ивановская)了。可不是伊万诺娃斯卡娅(Ивановаская)哦!因为阴性后缀在最后面。

举个栗子:列宁(乌里扬诺夫)的夫人娜杰日达·康斯坦丁诺夫娜·克鲁普斯卡娅(Надежда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на Крупуская)就是出身贵族,虽然家道中落,但斯卡娅的后缀就是铁证。

揭秘斯基

斯基俄语为ский,福垊直译为斯尅(kei),也有戏称为司机的。其实在俄国等东欧国家里跟斯基类似的还有就是茨基。茨基的俄语为цкий,福垊直译为茨尅,福垊戏称为吃鸡。阴性(女性的姓)的后缀是цкая,翻译为茨卡娅。

在包括俄国在内的东欧,斯基(斯卡娅)数量要大于茨基(茨卡娅)。一谈到茨基,福垊立即想到托洛茨基,然而托洛茨基不过是化姓,本姓为勃朗施坦,是个犹太人。福垊怀疑斯基(斯卡娅)和茨基(茨卡娅)应该同源,它的源头应该是基(кий )甚至是伊(ий)。那么这个基(或者伊)是什么意思呢?茨基和斯基的具体区别是什么呢?福垊查了很多俄语资料,费了很大功夫也没弄明白,还请明白的朋友评论区里指教。下面福垊着重说斯基。

东欧人的“斯基”,跟法国人的“德”,德国人的“冯”,荷兰人的“范”,中国人姓的偏旁是“女”一样,都是贵族姓氏,那可都是名门望族,所不同的是东欧的“斯基”、“茨基”跟乌克兰、白俄罗斯的教堂神父也有关系、跟希腊名(多是跟上帝有关的名字)也有关系。福垊认为“斯基”、“茨基”的关系大概跟我们的“姜”姓、“姬”姓一样厉害。要知道“姜”姓、“姬”姓可是典型的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别提多自豪,多高贵了。这“斯基”也跟战国六国的姓氏相似吧。



俄国带斯基的名人:陀思妥耶夫斯基(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柴可夫斯基(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等。

那为什么这些象征祖先荣光的“老““司机”姓氏的后缀,怎么在今天俄国很少了呢?

20世纪的1917年沙(帝)俄爆发了十月革命,这些名门望族的贵族名流,为了保命甚至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不少人纷纷改名换姓,融入民众了。还有的贵族,直接脚底抹油,三十六计走为上了。从此“老司机”没了高贵的“斯基”后缀;再也不能愉快地“吃鸡”了,也就去掉了茨基。

今天俄国出现的斯基后缀,福垊猜想应该是那些混得好的贵族、神父后裔们,感觉对得起这个后缀,从而证明自己出身高贵。有的是加上后缀,大概跟我们家谱上攀附名流祖先的心理差不多。

至于题主描述中提到为什么波兰斯基多?福垊认为原因有二:


上图是波兰前总统卡钦斯基和他的双胞胎兄弟。

第一、十月革命没有波及到波兰,自然贵族们不会去掉高贵的后缀。

第二、前面提到脚底抹油的俄国贵族有些跑到波兰了。

谢谢大家阅读,喜欢请关注,期待您的点评指教。


福垊


大家好,我是锬锬,本文984个字,阅读时间大约3分钟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为什么在俄罗斯的人名当中以前有很多都带有“斯基”,而现在为什么越来越少。

说到俄罗斯人名啊,不得不说有很多名字都带有“斯基”的后缀,比如我们谁熟知的柴可夫斯基(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但是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斯基”这两个字都是在最后一个小节的名字中的最后两个字。可以说明一定有它的规律所在。那是什么规律呢?让锬锬给你一一讲解。

1.三节式

俄罗斯人的名字一般都会分为三个小节。第一部分是本人的名字,中间的部分作为父辈的名字,而最后一个小节则是姓氏。而女性在结婚之后,其姓氏要改为和丈夫一样,并且“斯基”会变为“斯卡亚”

2.阴阳性

要知道,俄罗斯人和波兰人都是属于斯拉夫人。而他们所说的语言也是同属于斯拉夫语系。而其中我们所说的“斯基”这个结尾,这个是属于阳性词通常也用于男性。其含义有点像我们的“她”和“他”的区分,所以男生就会用单人旁的他,如果是女生就用女字旁的她。同样,“斯基”适用于男性,而“斯卡亚”适用于女性。

3.贵族适用

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俄罗斯人当中使用“斯基”的人越来越少,而波兰人却还有呢?就和我们刚才所说的一样,首先俄罗斯和波兰,他们的语系都同属于斯拉夫语系。而“斯基”的含义和“什么什么的”有异曲同工之妙。打个简单的比方,“安德烈-乌里扬诺夫斯基”其中“安德烈”是名字,“乌里扬诺夫”是地名,所以就可以理解为这是来自乌里扬诺夫的安德烈,而且乌里扬诺夫斯基是贵族的称呼。所以在苏联时代之前,贵族们都是喜欢让别人称呼自己的姓氏,这样就可以凸显出自己的贵族身份。可到了苏联时代,很多贵族不是给杀掉就是在逃亡,所以很多贵族都不敢直接使用“斯基”,生怕被发现。可是波兰和俄罗斯就完全不一样,首先波兰的贵族就非常多,多得来搞不清东南西北。是个人都想和贵族的名称沾点边。再加上波兰没有像俄罗斯一样受到迫害,所以在波兰街头“斯基”这个词一直沿用至今。


你有什么有趣的见解,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如果喜欢锬锬的文章请点个赞,如果对锬锬其它的文章感兴趣请关注锬锬,有什么想问的历史问题可以在评论区提问哦,您的鼓励是锬锬继续码字的动力!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LongTime常锬


查了点相关材料,这个题目真的巨有趣:)

先说为什么感觉俄罗斯在20世纪以前有很多XX斯基——这个感觉本身非常准,事实就是这样。20世纪以前俄罗斯的姓氏的确非常多是以斯基结尾,20世纪以来这个比例严重下降。转折点在1897年,十九世纪的倒数第三年,这一年沙皇俄国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普查中发现75%的人口是没有姓的,从这次普查开始,为了填表,才有了普遍的“姓”的概念,也就是说,在1897年俄罗斯突然多出了占人口四分之三以上的数量庞大的新的姓氏,而且它们不写成XX斯基。

这些新姓氏几乎全部以ov或ev或in结尾,在俄语里是复数二格后缀,字面上可以理解为“XX家的”,中文就是比如XX科夫、XX耶夫、XX诺夫或者XX金之类的,这也是现在俄罗斯最普遍的姓的格式。这些姓是怎么定下来的呢?最主要的一种方式是看这个人的爸爸叫什么,俄罗斯男人的名字本身可选项就很有限,所以这些用普通男名改的姓立刻全部成了全国性的大姓,比如这个人的爸爸叫彼得(Petr),那么这个人在登记表上就把姓氏写成彼得罗夫(Petrov),类似的还有瓦西里耶夫、伊万诺夫、叶戈罗夫、阿列克谢耶夫,等等等等。

当然也有其他方式,比如用这个人的外号(没有姓的时候这些人一辈子就是用外号来标记的),或者职业(最著名的例子可能是库兹涅佐夫,俄罗斯现在唯一的航母叫这个,词源是铁匠),或者他家旁边的某个地标,但是加到一起以后,比例远远不如用爸爸名字的:现在光是普京政府里重要到经常上新闻的大官,就有至少三到四个人姓伊万诺夫,他们互相没有关系,只不过一百多年前他们各自都有某个直系祖先名叫伊万。

这些没有姓的人口基本上是原先的农奴,那么1897年以前有姓的这四分之一不到的人口是哪里来的呢?跟任何国家的情况一样,这批人大体上是贵族或没落贵族。其中一个重要来源是诺夫哥罗德公民的后代,中世纪的时候诺夫哥罗德曾经是一个民主制小国,制度和文化都和其他罗斯地区(当时还没有俄罗斯概念)不一样,他们是罗斯地区第一批确定姓氏规则的(父传子)。后来诺夫哥罗德被莫斯科公国吞并,原公民流落各地,但传统还在,所以俄罗斯各地都出现了有姓的家族,虽然人数很少(补充一下,当时意义上的公民不是指全部人口,说是公民,实际上也就相当于贵族了)。

大致也在十四到十五世纪,吞并诺夫哥罗德前后,莫斯科贵族也发展出了确定的姓氏,不过参见末代沙皇的姓氏罗曼诺夫,就算贵族姓氏也不经常以XX斯基结尾。

所以现在进入第二个问题,姓XX斯基的这些人到底是谁。

问题里的描述真的是非常精准,完全没错,现在最多的XX斯基在波兰,因为这原本就是波兰姓氏的一个典型命名法——比较具体地说,是在历史上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时代固定下来的一个命名法,历史上沙俄国内的这些XX斯基们,很大概率是波兰-立陶宛联邦的旧贵族。-ski这个后缀意思也是“XX的”,俄语和波兰语都有,在俄语里是个形容词词尾,在中世纪波兰则用作姓氏的固定后缀之一,最常见的是“地名+ski”,意思是“从某某地来的”。

波兰-立陶宛联邦后来解体,然后波兰王国被前后三次瓜分,导致大量波兰知识分子和立陶宛贵族变成了沙俄帝国国境内的居民。这里面有一个比较微妙的背景,那个年代的波兰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中心,虽然武力不行,但文化上极为强势,对现在的立陶宛地区、乌克兰地区、白俄罗斯地区都有非常明显的文化输出(三块地方都曾经被波兰-立陶宛联邦长期统治,以及当时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民族都还没有分化出来)。莫斯科则正好相反,文化影响力很差但积极武力扩张,一步一步把这些地方全都吞进来了。

这二者的相遇导致当时出现了一种文化上的逆殖民,来自前波兰领土的这些文化人很容易进入沙俄体制内任职。十九世纪的俄罗斯文化巨擘们绝大多数出自至少中上层家庭,也就是说有很高概率会跟前波兰文化圈有点关系,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个姓氏就是完全按照波兰习惯造出来的“地名+ski”,他的其中一位祖先在波兰-立陶宛联邦有一块封邑,封邑内的一个村子叫做陀思妥耶沃。

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另一种刻板印象,有些材料专门提到对于俄罗斯人来说姓XX斯基感觉是挺体面时髦的。

当然俄罗斯姓氏其实很杂,并不是只有波兰一个外来源头,德国法国都有痕迹,到当代因为经过苏联时候的大杂烩,前苏联国家的姓氏几乎都能在现在的俄罗斯找到,比如姓氏以-yan结尾的一般有亚美尼亚背景,叫XX什维利的是格鲁吉亚人。而斯拉夫世界文化和民族交流情况又特别复杂,以上也只是一个大的概况,不排除个别姓氏有例外。

最后补充一下霍多尔科夫斯基,他的父系祖先是波兰-乌克兰那一带迁移过来的东欧犹太人:P


路尘


这个说法是错的!名人的多与少主要取决于我们对名人的定义。整体来说,名字后面有加斯基或者夫的是俄罗斯国的姓(男的),名字后面加娅或者娃的同样是俄罗斯的姓(女的)反过来没有加斯基或者夫的则是名字,这不是人家的错,只是我们翻译人名时的译音。俄罗斯是斯拉夫人,俄语是斯拉夫语的一个语种,波兰语也是,这也就不奇怪波兰人也有斯基了。

我们早期能够认识的苏联名人主要是他们的文学作家,历史把他们归类到文明导师里,我们对这些人称呼的时候出于尊重,自然是将他们的全称都称呼出来。比如《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的作者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而我们现在认识的俄罗斯名人则大部分是通过电视,奥运会等等比较很平常的渠道来认识的,这种来认识的肯定会从尊重程度不如前者。比如德米特里·阿纳托利耶维奇·梅德韦杰夫,我们在翻译他的名字的时候太长了,我们往往就不会称呼他的全称,或者拿他的名字一部分来称呼,比如德米特里或者梅德韦杰夫来(出于尊重普遍称呼后者),这两种称呼就足以造成一个人两种称呼,一个是有带夫,一个是没有带夫。这就会显得俄罗斯称呼斯基的人少了。

按着现在俄罗斯本国的统计,名字后面有带斯基/娅的占到俄国总人口的40%,名字后面有带夫/娃的则是有50%左右。而剩下的10%的人是没有姓氏的,他们的是沙俄时代的被俄罗斯沙皇贬为庶民的俄罗斯贵族,这就是类似于我们古代的抄家灭族,沙皇俄国对待贵族的态度就是流放西伯利亚,这类人即便是全称也不会带夫或者斯基。


优己


看到这个题目,有书君不禁莞尔一笑,确实是这样呦。



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奥斯托夫斯基、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什么现在很少“斯基”了呢?


有书君认为,姓名后缀“斯基”是沙俄时代的贵族烙印,随着时代的变迁,贵族身份已不再重要,有时反而引火烧身,所以“斯基”后缀大多弃之不用了。


且听有书君梳理分解。


俄罗斯人名包括名字.父称.姓,“斯基”是姓的一种后缀,代表着来源于谁家的,或是来源于某地名。


其实在古俄罗斯时代,俄罗斯人没有姓,随便一个词就可以当名字。出生的地方、面貌特征还有父母的希望都可以当名字。


甚至有的父母给孩子取个贬义的名字,希望恶神不喜欢这样名字的孩子,保佑孩子平安成长。应该和中国过去给孩子取名“狗蛋”、“猫蛋”差不多,贱名好养活吧。


十世纪末,东正教成为俄罗斯的国教,教会洗礼时取教名就成了俄罗斯人的规矩,教名逐渐取代了古俄罗斯名。


这时的俄罗斯依旧没有姓氏,直到彼得大帝学习欧洲,姓氏才传到俄罗斯。当时应该是中国清朝的康熙年间。


最初拥有姓氏的都是大公贵族,他们以自己的封地庄园名后缀“斯基”,以彰显自己的显赫身份。


后来“斯基”也成了俄罗斯神职人员典型的姓氏后缀。


一些孩子进入教会学校,有姓的会在原姓后加“斯基”后缀,没姓的就在父名后加“斯基”后缀。



起初,姓氏只是代表家庭,直到十九世纪,才成为可以继承的家族姓氏,与名字相结合。


由此可见,“斯基”后缀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沙俄时期上层贵族的特权。不同的姓名也代表着不同的阶层。农奴没有权利拥有姓氏,多用邻里亲朋之间互取的俗名或绰号称呼。


十九世纪时的文化精英大多出身贵族阶层,所以姓氏后缀多用“斯基”。他们多以姓氏相称,以显示其高贵的家族门庭。


比如我们熟知的柴科夫斯基,他的名字全称是“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我们惯用的只是他的姓而已。


直到十九世纪后期,沙皇进行人口普查时,农奴才开始正式有姓氏,还多数用前地主的姓氏。十月革命以后,农奴才全部有了姓氏。


十月革命以后,教会和国家民众已经分离,父母有了给孩子取名字的自由权。他们多取一些美丽动人的,或是代表父母希冀,或是代表新思想的名字。



俄罗斯进入苏联时期后,沙俄贵族大多逃亡或是被杀。谁也不敢再彰显贵族身份,毕竟生命最重要啊。“斯基”后缀也就大多弃之不用了。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少“斯基”后缀的原因了。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诚邀,如题。沙俄近代虽然落后,但是名人也不少,著名的有像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亚诺夫斯基、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那么为何19世纪的沙俄有如此之多的名人“斯基”,而苏联后,乃至于今天的俄罗斯却没有普京“斯基”了呢?其实这原因与十月革命有关。



实际上,俄罗斯的“斯基”是他们的姓氏

俄罗斯人的姓名全称由名字、父称和姓三部分组成。在十月革命以前,以“斯基”为姓多是沙俄时代神职人员以及沙俄贵族,这些人代表着沙俄的地主阶级势力。

所以大家明白为何苏联时代没有“斯基”的原因了吧。

就像辛亥革命后满清贵族大量改“爱新觉罗”为金姓,苏俄十月革命对付的是资产阶级以及地主阶级,苏俄都已经把伤口对准了“斯基”,老司机们还不躲啊?于是很多“斯基”就变成了其他的叫法。而且苏俄建立后,俄罗斯国内掀起了一场类似“破四旧”的运动,大量的苏俄人把姓氏改成了具有新时代意义的词语,比如“尼古拉”等等,“斯基”越来越不受欢迎,自然叫这个的人也很少了。



以前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斯基在斯拉夫语中是所属格的意思,放在人名中的意思就是来自XX地的XXX。比如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名字的意思其实就是来自柴可夫的伊里奇之子彼得。

这种以斯基结尾的姓,基本都是贵族的姓氏,斯基和法语中的“德”,德语中的“冯”,荷兰语中的“范”其实是以一个意思,都是表明该贵族家族来自于哪个封地。

为什么波兰能见到斯基,因为波兰人是西斯拉夫人,俄罗斯人是东斯拉夫人,都是斯拉夫人的一支,语言是很相近的。

为啥19世纪能见到很多斯基,而现在斯基反而不多见了,因为十月革命嘛。十月革命之后的国内战争中布尔什维克杀了很多贵族,剩下的贵族也多逃离俄国了,贵族都没几个了,带斯基的贵族姓氏自然也会少很多。剩下的斯基们要么是投奔了布尔什维克的贵族,要么就是祖上是贵族但革命时已经沦为平民百姓了。波兰在十月革命之后就脱离俄国独立了,所以没有收到影响,叫斯基的贵族后裔还是很多。


三只脚的大大乌鸦


看了那么多回答,五花八门精彩纷呈,但是都没有切中要害。

19世纪俄罗斯人都是赶马车的司机,即使喝得大醉也能凭借老马识途躺车上回家。第二天醒酒继续赶车出门,一辈子老司机。

当然了,俄罗斯天气寒冷,四轮马车只是夏天开的。冬天只能换成马拉雪橇,东北话叫爬犁子。

而现在,特别是20世纪晚期至今,汽车取代了马车。俄罗斯的老司机们鸟枪换炮,开着前苏联的日本的欧洲的汽车满世界跑,一手方向盘一手伏特加……慢慢地,有的出事故死了残了,大部分都被吊销驾照了!所以,“斯基”就越来越少了。

让俄罗斯人“喝酒不开车”可以,但是想让他们“开车不喝酒”是万万不能的!于是老司机越来越少,就酱紫咯!像普京这样的老司机着实不容易,当年邀请小布什一起开伏尔加兜风,如今伏尔加已经破产了。。。

这是真事儿,请相信小童,欢迎补充印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