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wojiushiwo080728


安徽六安歷史上名人很多,今天主要介紹從六安走出來的1位開國上將和11位開國中將,中將排名以出生年排序。

洪學智:開國上將

洪學智(1913——2006),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人。

革命戰爭時期,曾任紅4軍政治部主任,新四軍第3師參謀長、副師長,黑龍江軍區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第六縱隊司令員,43軍軍長,第4野戰軍第15兵團第一副司令員等職。

參加過前4次反“圍剿”和長征,參與指揮過解放阜寧、淮陰、淮安等戰鬥,參加過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等戰役,隨後參與指揮廣東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兼志願軍後勤司令部司令員,總後勤部部長等職,參加過解放海南,參與指揮抗美援朝中第一至五次戰役等歷次重大戰役。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80年後,再次出任總後勤部部長,任委副秘書長、總後勤部部長兼政委。1988年再次被授予上將軍銜。曾任第七屆、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梁從學:開國中將

梁從學(1903——1973),安徽省六安市人。革命戰爭時期,曾任紅25軍第74師師長,紅28軍第244團團長,新四軍津浦路西聯防司令部司令員,新四軍新2師副師長兼參謀長,江淮軍區副司令員,皖北軍區副司令員等職。

指揮部隊參加英山陶家河戰鬥、太湖戰鬥、商城飛機山戰鬥、湖北隨縣桃花山伏擊戰、河南光山縣王園殲滅戰、麻城縣段水山阻擊戰、安徽霍山縣花涼亭進攻戰等數十次戰鬥。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皖北軍區司令員,江蘇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楊國夫:開國中將

楊國夫(1905——1982),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人。

革命戰爭時期,曾任紅30軍第90師270團團長,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第,3支隊司令員,山東縱隊第3旅副旅長,渤海軍區司令員兼第7師師長,第,4野戰軍43軍副軍長,江西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參加過反“圍剿”、長征和直羅鎮戰役,參加過四平攻堅戰、四平保衛戰、“三下江南”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

滕海清:開國中將

滕海清(1909——1997),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人。

革命戰爭時期,曾任紅4軍第10師28團政治委員,八路軍第4縱隊第5旅旅長,新四軍4師第11、第9旅旅長,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第2縱隊司令員,第3野戰軍第7兵團21軍軍長等職,參加了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濟南、淮海、渡江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濟南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徐立清:開國中將

徐立清(1910——1983),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人。革命戰爭時期,曾任紅四方面軍總衛生部政委,西北野戰軍軍政委、兵團副政委等職。參加反“圍剿”和長征,參加過延安保衛戰、解放西北等戰役戰鬥。

新中成立後,曾任總政治部副主任、濟南軍區政委、成都軍區第一政治委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李耀:開國中將

李耀(1911——2003),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人。

革命戰爭時期,曾任紅28軍軍部手槍隊隊長兼政治指導員,豫西軍分區政治部主任,陝南軍區副政治委員兼第19軍副政治委員等職。

參加過歷次反“圍剿”和長征,參加過呂梁、晉南、運城、襄樊、淮海、漢中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總後勤部幹部部部長,總後勤部副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陶勇:開國中將

陶勇(1913——1967),安徽省六安市葉集區人,曾任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海軍副司令員兼東海艦隊司令員,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等。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林維先:開國中將

林維先(1912——1985),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人。曾任新四軍第7師19旅旅長,華東野戰軍第七縱隊副司令員,淞滬警備區副司令員,浙江軍區司令員,武漢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張賢約:開國中將

張賢約(1911——2002),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人。曾任第一野戰軍第6軍政治委員兼迪化軍區政治委員,西北軍區空軍副司令,總後勤部副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皮定鈞:開國中將

皮定鈞(1914——1976),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人。革命戰爭時期,曾任八路軍129師特務團團長,八路軍太行軍區第五、第七軍分區司令員,河南人民抗日軍第一支隊司令員,華東野戰軍獨立師師長,縱隊司令員等職。參加過“反圍剿”和長征,參加過孟良崮戰役、萊蕪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第24軍軍長兼政委,志願軍第9兵團第24軍軍長兼政委,福建軍區副司令員、蘭州軍區司令員、福州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曾紹山:開國中將

曾紹山(1914——1995),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人。

曾任八路軍129師旅旅參謀長,太行軍區副旅長兼分區司令員,晉冀魯豫軍區縱隊副司令員,皖西軍區司令員,志願軍兵團副司令員,瀋陽軍區副司令員、政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陳先瑞:開國中將

陳先瑞,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人。

曾任紅74師師長,八路軍115師留守處主任,豫鄂陝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豫西軍區副司令員,第19軍副軍長,陝西省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志願軍等19兵團副政治委員,北京軍區、成都軍區政治委員等職。曾被毛澤東譽為紅軍的“陝南王”。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六安還有哪些名人請補充吧。


趣話歷史那些事


安徽六安自古就是名人輩出之地,三國時期的周瑜,漢初的淮南王英布......,他們都是六安人,今天我們只說為新中國成立,做出貢獻的那些將軍們。

許繼慎(1901-1931年)

安徽六安人,中國著名軍事家,中國工農紅軍早期,最傑出的將領之一。

先後參加過兩次東征,並擔任葉挺獨立團隊長,營長和團參謀長。北伐戰爭時,參加了攻打平江,汀泗橋,賀勝橋等著名的戰役。

土地革命時期,許繼慎指揮部下,取得了英山、光山,金家寨,香火嶺等戰鬥,並且取得了勝利。為鞏固和擴大鄂豫皖蘇區革命根據的,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31年被張國燾逮捕,並且殺害,年僅30歲。

洪學智(1913-2006年)

洪學智安徽六安人,1929年開始參加商南起義,並且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了黨員的一份子。土地革命期間參加了前四次反“圍剿”鬥爭,以及黃安,商潢,潢光等戰役,因其英勇作戰,立有大功,而被評為紅四方面軍3個模範支部之一。


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百團大戰和多次帶領部下,粉碎日偽軍大規模的“掃蕩”戰役。1945年,洪學智參與指揮了解放阜寧、車橋、淮陰、淮安等地區的戰鬥,為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洪學智帶領部下參加了攻打通遼、中長路阻擊戰,四平保衛戰等著名的戰役,為鞏固北滿根據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48年開始,洪學智率領部下參加了平津戰役,渡江戰役,湘贛戰役。指揮了廣州戰役,解放了廣州市。為中國的解放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之後被授予上將軍銜。

皮定鈞(1914-1976年)

安徽六安人,1929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中央蘇區領導的“反圍剿”戰爭和紅軍兩萬五千裡的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129師特務團團長,帶領部下於太行山一代開展敵後革命根據地,在此期間,運用游擊戰,集中我軍優勢兵力,等靈活戰術,取得多次對日偽軍“大掃蕩”的勝利。

皮定鈞還開闢了豫西抗日根據地,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解放戰爭,跟隨劉鄧大軍參加了大別山作戰,中原突圍戰,孟良崮等戰役,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立下了赫赫戰功。

王明(1904-1974年)

安徽劉安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長江局書記等重要職務。

1930年從蘇聯回國,並且靠“反對立三路線”上位,最終在六屆四中全會上奪取了中央領導權。後來因為領導紅軍的時候,犯了冒險教條主義,對革命事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1956年逃亡蘇聯,並且病故在蘇聯。

還有林維先、張震東、梁從學、陳先瑞、徐立清、滕海青、馬琮璜、舒傳賢、楊國夫、陶 勇......

您還知道哪些,歡迎補充。


史學達人


六安雖為安徽的一個地級市,但是人文薈萃,許多歷史上的人物都出於此地。而且這個地方的軍事家自古不少,比如漢初的九江王英布、大名鼎鼎的三國周瑜、明初開國將領朱亮祖等。近代以來也出了幾個非常有名的軍事家,讓我們看看他們的事功:

1.北洋之虎——段祺瑞(1865-1936)

段祺瑞出生於安徽六安,6歲時舉家遷往合肥,因此他以“段合肥”知名,其實他小時候是在六安度過的。段祺瑞是清末民初的北洋三傑之一,北洋之虎啊,皖系軍閥首腦,曾經“三造共何”,四任政府總理,還在1924-1926年出任民國臨時執政府執政,名副其實的民國風雲人物。晚年拒絕日軍拉攏,保持了民族氣節。

2.安徽都督——柏文蔚(1876-1947)

柏文蔚是安徽六安壽縣人,武昌起義後任民軍第一軍軍長,參與攻打清朝南京。1912年任安徽都督,1913年參加“二次革命”討伐袁世凱,宣佈安徽毒立,失敗後逃亡日本。


紅軍將領——許繼慎(1901-1931)

許繼慎是六安市人,紅軍早期傑出將領,黃埔軍校一期生,參加了東征北伐,後到鄂豫皖蘇區任紅一軍軍長(副軍長為徐向前),打了許多大勝仗,為鄂豫皖蘇區的鞏固和擴大做出了突出貢獻。因和掌握大權的張國燾意見不和,在1931年的“白雀園肅反”中被冤殺於河南光山。1945年平反並被追認為烈士。2009被評為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100英模之一。是軍委確認的36位解放軍軍事家之一。



兩授上將——洪學智(1913-2006)

洪學智是六安金寨人,1929年參加革命,1955年和1988年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這在我軍是絕無僅有的,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曾任志願軍副司令兼後勤司令,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等,是我軍後勤工作的傑出領導人。據說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彭總曾說:我打仗靠兩個“大麻子”,高大麻子和洪大麻子。這是因為洪學智將軍臉上有麻點之故,也說明了軍事後勤工作之重要。



磨史作鏡


六安最有名的應該算是洪學智上將了吧,他是六安金寨縣人。在軍事生涯中,從排長一直做到兵團副司令。洪學智將軍先後在1955年和1988年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在我軍歷史上僅此一例,在國外也沒有先例。洪學智將軍一生參加過長征、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解放海南島、萬山群島戰役,抗美援朝,戎馬一生,戰功赫赫。建國後歷任總後勤部部長兼政委、軍委副秘書長等職。彭德懷元帥這樣洪學智將軍:洪大個子,我看你這個人還是個好人啊。洪將軍身高有一米八。


1945年,洪學智將軍領導指揮的阜寧大捷,全殲守敵,是我軍在華中戰場的第一次攻城大捷。1950年,洪學智將軍又領導指揮解放萬山群島戰役,全殲守敵,這是海軍初創時期協同陸軍登陸作戰的首戰,打破了敵人的封鎖,對鞏固華南海防具有重要意義。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洪學智將軍任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協助彭德懷元帥指揮了第一至五次戰役,為抗美援朝幾次戰役戰鬥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2006年,洪學智將軍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4歲。


濟南樓市通


六安,讀作音同潞安,位於安徽西部的大別山北麓,既然提到大別山是我們的革命老區,從大別山中走出很多開國元勳,六安也不例外!

六安走出的開國將軍有:

1,林維先——中將

林維先1912生於金寨,17歲參加紅軍,身為紅二十八軍指揮員之一的林維先,出生入死,8次負傷,毛澤東曾稱讚他為“遊擊專家”。抗日戰爭中,林維先擔任新四軍第三支隊參謀長,長期在大別山區開展抗戰。解放戰爭中,林維先作為華野七縱隊副司令在蘇北魯南作戰,為解放戰爭立下汗馬功勞。

1955年,林維先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2,張震東——少將。

張震東1907年生於六安縣,1927年參加暴動,成為紅軍,他作為紅25軍四個團中的一個團長,作為開路先鋒,為殺出一條血路,突破了敵人封鎖線。解放戰爭中,他擔任華東野戰軍第四縱隊第十師師長,解放華東的多次重要戰役戰鬥。

1955年,張震東被授予少將軍銜。

3,梁從學——中將。

梁從學1903年生於六安縣,參加紅軍時,已經27歲,他從因為作戰勇敢一直做到紅軍的團長。紅軍長征後,他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後來在新四軍中一直做到新四軍第二師四旅旅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皖北軍區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4,陳先瑞——中將

陳先瑞1914年生於金寨縣,15歲參加紅軍,曾任紅七十四師師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中原軍區第五師十五旅政治委員,第十九軍副軍長。他四次轉戰陝南,曾被毛澤東同志譽為紅軍的“陝南王”。

5,徐立清——中將

徐立清1910年生於金寨,長期在紅四方面軍、八路軍中擔任政治部主任和政委等職位,參加了鄂豫皖反“圍剿”、川陝蘇區反“圍剿”、長征、轉戰河西走廊、冀南區反“掃蕩”、爺台山反擊戰、延安保衛戰和解放西北等戰役戰鬥。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過濟南軍區政委、成都軍區第一政治委員等。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6,滕海清——中將

滕海清1909年生於金寨縣,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師長兼政治委員、縱隊副司令員、縱隊司令員、軍長等職,率部參加了朝陽集、泗城、宿北、萊蕪、孟良崮、膠河、萊陽、魯南、淮海、渡江等戰鬥、戰役,為新中國的誕生創立了不朽的功績。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7,馬琮璜——少將。

馬琮璜,參加了土地革命、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解放戰爭初期,馬琮璜參加了上黨、平漢、湯陰、安陽等重大戰役。後來,他擔任第二野戰軍後勤部衛生部政治委員,收治大量傷兵,為前線打仗做出重要貢獻。


歷史知事


六安是個充滿傳奇的土地,歷代名家數不勝數,下面我們就一起盤點一下我們六安的歷史名人吧!

周瑜(175-210)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人。中國古代十大儒將,十七史百將傳,東漢末年東吳名將,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稱。周瑜精通軍事,又精於音律,江東向來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公元208年,孫、劉聯軍在周瑜的指揮下,於赤壁以火攻擊敗曹操的軍隊,此戰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僅36歲!

何佟之(449-502年),字士威,南朝梁廬江灊縣(今安徽霍山)人。祖父何劭之,仕宋為員外散騎常侍。父何歆,在齊為奉朝請。佟之自幼好學《三禮》、以堅韌不拔的毅力鑽研經籍,手不釋卷,所讀《禮》論三百篇,都能大致背出。深受長於校勘古籍的尚書令王儉所推重,起為揚州從事,升為尚書祠部郎。齊明帝建武中,“為鎮北記室參軍,侍皇太子講,領丹陽邑中正”。此時步兵校尉劉□、徵士吳苞已死,京都大儒,只有佟之而已。

朱邑(前61年)字仲卿,廬江舒人(今安徽舒城縣)。漢宣帝時任桐鄉(廬江西)嗇夫,管理地方訴訟和賦稅。他出身於農家,瞭解民間疾苦,為政廉平不苛,愛護平民百姓,體恤孤寡老人,受到吏、民的愛戴和崇敬。後被舉賢良,遷大名府農丞,繼而升遷北海太守。他在任期內,微服私訪,息訟平冤,為民作主;平時力勸農桑,興利除弊,獎掖後進。“治行第一”,政績顯著,北海民眾無不交口稱讚。後選拔入京,任職大司農,為朝廷掌管租稅錢穀鹽鐵等項,盡職盡責,為發展經濟作出貢獻。受到皇帝器重、廷臣尊敬,躍居卿位。


朱亮祖(1380年),六安(今安徽六安)人,明朝開國將領,永嘉侯。朱亮祖原是元朝義兵元帥,屢敗朱元璋,後被俘歸降,參與了明軍攻滅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明夏政權的戰役,並作為明軍主力平定兩廣,於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為永嘉侯。他在鎮守廣東期間,與當地豪強勾結,使朱元璋冤殺番禺縣令道同,最終被朱元璋察覺。

許繼慎(1901~1931),字謹生,原名許紹周,字旦如,六安縣人。共和國36位軍事家,童年入私塾,民國9 年(1920 年)考入安慶安徽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土木工程科,次年轉入省立第一師範。當時的安慶在“五四”運動的推動下,湧現了一批宣傳馬列主義及科學與民主思想的進步報刊,如《安慶評議報》、《安徽全省學生會週刊》、《新安徽》等。許繼慎如飢似渴地閱讀進步報刊,學習《共產黨宣言》、《唯物史觀》等馬列著作,思想發生深刻變化。民國9 年夏,許繼慎與王步文、蔡曉舟、舒傳賢等在菱湖茶社聚會,建立了安慶社會主義青年團,許繼慎成為安徽第一批青年團團員。

周祖培(1793~1867)字淑滋,號芝臺,河南商城牛食畈(今安徽金寨牛食畈)人。從乾隆五十八年至嘉慶二十四年的26年,是祖培自孩提到讀書與登科的時代。他幼而凝重,質敏好學,其父課之尤嚴。主要為儒官,由正七品升至正三品。先後由編修任順天府試同考官、雲南正考官、國史館協修、國子監司業、司局洗馬、文淵閣校理、日講起居注、翰林院侍講、右春坊右庶子(正五品)、協同內閣批本、漢書教習、陝甘學政、侍講學士(從四品)、詹事府詹事(正三品)、文淵閣直閣事。

何法倪(339—404),晉穆帝司馬聃的皇后,廬江灊縣(今霍山)人。父何準為散騎侍郎,伯父何充官驃騎將軍,族父何琦曾為太尉參軍,外祖父孔夷為侍中、關內侯。其父何準死後追贈金紫光祿大夫,爵晉興縣侯。昇平元年(357年)八月,法倪被立為皇后。

蔣光慈(1901~1931),原名光赤,又名俠僧,霍邱縣白塔畈人,中國現代革命文學的先驅者,無產階級文學的先驅者,革命作家、詩人。蔣光慈出身貧苦,從小養成了嫉惡如仇、磊落光明的品格。同時,自學成才、愛好詩文的父親,又培養了他對文學的愛好。

阮閱(約公元1126年前後在世)字閎休,自號散翁亦稱松菊道人,舒城(今屬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北宋末前後在世。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進士(榜名美成),做過錢塘幕官,自戶部郎官責知巢縣,宋徽宗宣和中任郴州知州。南宋建炎初,(公元1127年)以中奉大夫知袁州。致仕後定居宜春。初至,訟牒頗繁,乃大書“依本分”三字,印榜四城牆壁。郡民化之,謗四廳為無訟堂 。阮閱著作頗豐,他在宋代眾多詩詞名家中佔有一席之地,因擅長絕句,時有阮絕句之稱。他的詩詞語言俚俗潑辣,坦率直露、語淡情深、拭盡鉛華,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堪稱元曲的先聲 。


六安事兒


六安歷史上名人甚多,尤其從六安走出來的將軍達108人,六安的驕傲,要讓中國人都知道

六安十二位開國上將與中將

※洪學智上將※1913一2006


※皮定鈞中將※1914一1976

※楊國夫中將※1905一1982


※李 耀中將※1911一2003

※張賢約中將※1912一1988


※陳先瑞中將※1914一1996

※林維先中將※1912一1985


※徐立清中將※1910一1983

※陶 勇中將※1912一1967


※梁從學中將※1903一1973

※曾紹山中將※1914一1995


※滕海清中將※1909一1997


老夥計610322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2090a7d94e6c18422ad3ce53d3115035\

翟151925529


衛立煌將軍難道不是六安人的驕傲嗎?這麼多回答中怎麼就不見抗日英雄衛立煌將軍,難道就因為他是國民黨嗎?孫立仁將軍應該也是舒城人,清華土木工程專業、足球當時國家隊水平、籃球也是很高水平、最重要他是第一個被英國人認可的中國軍人


致合營銷策劃


1、皋陶是黃帝之子少昊之後,生於公元前21世紀,是中國司古聖賢——皋陶的鼻祖。皋陶與堯、舜、禹齊名,被後人尊為“上古四聖”。禹根據皋陶的品德和功勞而舉他為繼承人,並授政於他。但皋陶未繼位即去世,禹便把英、六一帶封給其後裔。唐玄宗以李氏始祖皋陶為榮,於天寶二年(公元743年)追封其為“德明皇帝”。

2、英布(?一公元前196年)六安人。秦朝末期農民起義領袖之一,西漢諸侯王。

3、劉慶(公元前113一公元前83年)西漢恭王,初代六安王。治下“六地平安”,深得武帝賞識。死後諡為共王,共即“恭“”正德美容,敬順事上曰恭”並享有漢朝最高的墓葬規格“黃腸題湊”。

4、李公麟(1049—1106年) 舒城縣人。北宋著名畫家,被推為“宋畫第一”。1961年,被中國畫院列為我國十大名畫家之一。

5、元亨兄弟(生卒年均不詳)喻仁,字本元;喻傑,字本亨。六安市人。元亨兄弟生活於明代末年,是我國曆史上最為著名的獸醫學家。兄弟倆所著《元亨療馬集》為我國流傳最廣的獸醫學鉅著。

6、孫家鼐(1827—1909年)壽縣人。清末名相。主持創辦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後官至太子太傅。

7、段祺瑞(1865—1936年),六安人。原名啟瑞,字芝泉,晚號正道老人,民國時期政治家,北洋三傑”之一,皖系軍閥首領。一手主持袁世凱死後北洋政府的內政外交,有“三造共和”的美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