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換房人:半年內,尋覓、等待、猶豫 、決斷

在北京國貿上班、家住北五環林萃橋北的齊若(化名),曾經一整個冬天的上下班路上都沒見過太陽。清晨奔向公交車站時,天色濃黑如墨;晚上走出地鐵站一抬頭,只餘月明星稀。山高路遠的通勤路日復一日奔波久了,“奔四”的齊若日感力不從心,她想到了換房。

2018年,齊若投身轟轟烈烈的京城換房大軍。然而換房並非易事,齊若與許許多多換房人一樣,經歷了尋覓、等待、猶豫、決斷……最終,齊若有條件的捨棄教育資源,遷就單位,替賣房人負擔了額外多出來的個稅,才得以完成了整個交易。每一個換房人,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箇中冷暖只有自知。

買房人的倨傲令她退卻

很多年裡,每個工作日,7:15這個時間點都是齊若心中緊繃的一根弦。如果7:15之前,她能在地鐵8號線林萃橋站成功擠上地鐵,這一天就不會遲到;反之,她可能就陷落在洶湧人潮裡了。為此,她經常蓬頭垢面,到了單位才洗臉。

單程接近兩個小時的通勤路太過艱辛。2018年5月,齊若終於下定決心換房,將100多平方米的房子掛到了中介。

齊若要脫手的房子附近有一所小學,因此擁有了一定“砝碼”。但第一個買房人就令齊若心生畏懼。第一個買房人一開口,就露出 “現金為王”的倨傲表情,一副“我能買你們房就不錯了”的態度。買房人約定在齊若家附近的中介門店見面,臨時又要求改成在自家附近的門店。雖然兩家門店的車程不過十多分鐘,齊若卻立刻萌生了“不能與這樣的人”交易的念頭。

在之後的半個月裡,齊若的房子都無人問津。她心裡有些著急,嘀咕說“自己的房子是不是賣不出去了?”

夏天來了,去奧森玩的人越來越多,看房的客戶也多了起來。幾乎每個雙休日,齊若和她老公都在家候著,等人上門看房。陸陸續續十幾撥人看過她的房後,終於“篩”出了一個靠譜的買家。

去年7月底,齊若林萃橋北的房子成交,雙方把交易週期定得比較長,過戶要等到年底了。利用這段時間,齊若開始物色新家。

個稅“暴漲”驚險

從林萃橋出發,齊若直奔東南去選房。距離國貿很近的二手房小區不少,齊若沒有“大撒網”,首先刨去了樓齡太老的老舊小區,繼而放棄了價格昂貴的熱門小區,目光集中在了幾個相對較新、價格也夠得上的小區。一番思量後,齊若最終鎖定的是雙井附近的蘋果社區。

原因挺有人情味兒。齊若有一個閨蜜家住蘋果社區,她經常來閨蜜家玩兒,對這個社區熟悉得彷彿自家庭院,小區各方面配套也都稱心。

在蘋果社區大約看了一個月,每週末都在社區裡轉悠,齊若終於挑中了一套合心意的房,面積60多平方米,雖說比原來的房子面積小,但齊若和她老公打算丁克,60多平方米對小兩口來說足夠居住和使用了。

不料,簽完合同後出了小波折。當時房主告訴齊若,這套房子原值87萬元,如此齊若只需負擔9萬多元的個稅,結果一查市住建委備案,房屋原值只有40萬元,個稅“嗖”一下暴漲了10萬元左右。好在買房時,“多出的個稅部分由賣方承擔”寫入了合同,儘管如此,賣家還是非常不情願承擔這部分個稅,“中間又談判了兩天,最後採取折中方案,我們還是多負擔了1萬元個稅。”齊若說。

“賣一買一”的換房需求是市場的主力需求,決定了市場起伏的幅度。根據貝殼研究院調研數據,北京的換房需求佔比達到六成。隨著像齊若這樣的剛需及剛改人群階段性入市,北京二手住宅市場開始企穩。

來自我愛我家集團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5月北京二手住宅單月網籤量超過了1.8萬套,為2018年北京二手住宅交易量的最高月。2018年6-9月,市場在這四個月保持平穩,單月網籤量穩定在1.5萬套左右。2018年10-12月,第四季度市場同樣平穩,但單月網籤量下降到了1.1萬套左右。

“買賣房子得找脾性相投的”

“買我北邊兒房子的人,是賣了上地的房子來換房的 ,看中的就是林萃橋北的那所小學。蘋果社區的房主換房也是為了孩子上學,出手這套房後,她還要‘轉戰’別的區域。”齊若向新京報記者描述她與上下游交易者之間環環相扣的聯繫。

尋覓、等待、猶豫、決斷……無數像齊若這樣的買房人、賣房人奔走於京城換房市場,箇中冷暖酸甜,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回首自己的換房歷程,齊若的結論是“順利”。她分析說,順利源於自己是換房群體中的“個例”——丁克家庭,有條件捨棄教育資源、遷就單位;“以大換小”則保證了不會增加購房資金壓力。

“買我房子的人和我一樣都是做技術的,有挺多共同語言。賣給我房子的人大大咧咧,也算聊得來。”經歷了大半年的房屋交易,從賣房人到買房人,現在,齊若舒舒服服坐在她雖不大卻溫馨的新房裡,與記者感慨,買賣房子都是緣分,無論賣房還是買房,一定得找一個脾性相投的買房人或賣房人,“因為你未來要跟他一起跑很多腿,辦很多手續。”

如今的她,每一個工作日清晨時光的開啟,不再籠罩在焦慮緊張之中,而是可以先遛個狗、澆個花、煮個粥,再選擇——是公交出行呢,還是趁著今兒天氣不錯騎個共享單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