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好不容易進入複試,為何有些學生卻選擇放棄?到底是什麼原因

2019年的研究生考試差不多告一段落了,而今年12月份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同學們,正處於緊張的複習階段。這場考試的難易程度和緊張性一直與高考相提並論,由此可見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高考只有一場筆試環節,而且考過了就是過了,除了選擇復讀之外,沒有第二次重來的機會。但是研究生考試就大不相同了,如果在筆試成績還不錯的情況下,雖然有一些同學排名比較靠後,其實還是有很大挽回的餘地的,比如說在複試環節表現特別出色,獲得了一定的加分,導致自己的排名有所上升,最終被成功錄取。


考研好不容易進入複試,為何有些學生卻選擇放棄?到底是什麼原因


但是排名靠後的學生心理壓力是比較大的,而且有一些同學對於複試環節把握不太好,表現整體沒有發揮極致的水平,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已經到了複試環節,卻最終選擇放棄。知道了他們放棄的原因之後,部分網友感到非常心酸。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網友一:


考研好不容易進入複試,為何有些學生卻選擇放棄?到底是什麼原因


雖然我已經接受到進入複試環節的通知,但是最終還是選擇放棄。這一個決定的過程是非常艱難的,從接到通知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在猶豫究竟該不該放手一搏?身邊很多親戚和朋友都勸我不要輕易放棄,說不定還有機會,但是隻有我自己知道這種機會是多麼渺茫的。因為我是排名倒數第幾名的那個學生,就按初試成績來看我是不可能進入到複試環節的,但是由於我所報考的學校為了招收到更好的生源,所以會放寬四個名額。但是在複試環節表現不佳的情況下,即使有名額也會成為炮灰。而且本身這個學校就有四個保研的名額,總的來說,我的希望並不大。


考研好不容易進入複試,為何有些學生卻選擇放棄?到底是什麼原因


我自認為我的英語口語不算太好,而且在大學期間也沒有努力學習,僅僅靠這半年時間用來考前突擊,勉勉強強初試的成績還算可以。但是隻有我自己知道,當我面對導師的時候,導師問出來的問題,有可能是我不知道的那個時候,我會覺得非常的尷尬。我還不如主動放棄複試環節,然後專心研究調劑的問題。這樣說不定還會提早得到穩定的結果。

網友二:


考研好不容易進入複試,為何有些學生卻選擇放棄?到底是什麼原因


複試環節對於一位考生的綜合素質考察的比較詳細,而且我本身是出自一個二本院校的學生,當初報考目標院校的時候,周圍的朋友都勸我把目標降低一點,但是我特別想去那所985高校,所以義無反顧地報考了。筆試成績出來之後我也很高興,我覺得我自己的分數和我的努力還算成正比。但是今年的分數普遍有所提高,在我看到了我的目標學校的分數線之後,我的心就徹底的涼了。大家的分數都特別高,導致我的排名是比較靠後的。在聯繫到一些同學之後,發現他們的本科院校不是985,就是211,有的甚至是本校的學生。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一個出自二本院校的學生,完全沒有競爭優勢。而且我自己受到周圍朋友的打擊,也變得不太自信。後來跟家人溝通之後,決定再考一年,因為我已經有了足夠的基礎,完全可以再複習一年,並且在這一年中好好學習英語,樹立足夠的自信心。


考研好不容易進入複試,為何有些學生卻選擇放棄?到底是什麼原因


在考研這一個過程中,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周圍可能有一些朋友並不理解你的做法,但是這個時候不要去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如果有了一個目標,那麼就為之努力,繼續前行。只要這個目標不太誇張不違法,那麼就不要讓別人成為你的絆腳石。努力過之後發現真的離實際太過遙遠,那麼就換條途徑。或者是重新組裝自己,讓自己變得更為強大。

對於主動放棄複試環節的同學,你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