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斋饭的讲究

在寺庙里吃斋饭,是一件很讲究的事情。一般而言,需要注意以下五点:

1、僧尼吃饭都要过堂,早晨、中午到"五观堂"或"斋堂"用食。所谓五观之意,意思是念食物来之不易,二是念自己德行有无亏缺,三是防止产生贪食美味的念头,四是对饭食只作为疗饥的药,五是为修道业而受此食。(关于第四条,老编无鬼在寺庙跟师傅吃饭时,常听得此语。而且,雇佣来烧饭的乡村老妇,做饭菜的水平确实不错,质朴无华,但很好吃。)

吃斋饭的讲究

饭食是充饥的药

2、在过堂时,住持和尚坐在堂中的法座上,僧众在两边就座。饮食之前,先要敲挂在寺庙走廊上的大木鱼(梆)和葫芦型铁板(云板)。梆是吃饭号令,又叫长鱼。鱼昼夜均不合眼,隐喻佛徒修行也应精勤不息,废寝忘食。

3、吃饭中间,如果需要添饭菜,应将空碗送到桌边,由斋堂服务员添,不可出声叫唤,碗筷应摆在桌边放齐。(大的寺庙大约如此,小庙门是没有这么多讲究的。)

吃斋饭的讲究

添饭菜不可出声叫唤

4、如住持和尚的筷子搁在碗边上,表示他要对大众讲话;筷子放平,即不准备讲话。

5、过去,大寺庙因僧众较多,多用过堂形式吃饭,并实行分食制。现在一般小庙,人数不多,多采用四菜一汤共食制。佛教主张过午不食,现已有改变,多数僧尼为了工作和学习,也吃晚饭,叫做吃放参。

吃斋饭的讲究

四菜一汤共食制

老编无鬼想再闲说几句,杭州上天竺的斋饭很不错,虽然全是素食,但饭蒸得好吃,而且菜也很不错。施主交上几十块即可去食堂吃。那里的豆干辣酱做得极好,令人难以忘怀。还有,寺庙里的青菜很新鲜,配饭很好。所以,有时想,真的在庙里修行的话,很多人也是“能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