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戚家军的鸳鸯阵,可以几乎无伤击败武艺高强的倭寇?

地瓜水手


先说结论:能和倭寇打出冷兵器时代的一系列零伤亡的全胜战绩,一是靠戚家军的正规化建设,二是采用了科学的战术体系和训练体系,并非全是鸳鸯阵的功劳。

鸳鸯阵战术详解

从鸳鸯阵本身来分析,这种队列编制对倭寇确实是科学有效的。鸳鸯阵基本单位是11人制的小队,设藤牌手一人,长牌手一人,狼筅手2人,长枪手4人,镗钯手2人,火兵1人。

这种阵法的核心逻辑是:兵种相互掩护,追求火力密度。

长牌手则是手持巨大的一面盾牌,为长枪手抵挡矢石,并掩护藤牌手;整队火力输出的核心是4名长枪手。但因为长枪回手较慢,一击不中,容易给对面暴露空挡,需要牌手掩护;而狼筅则可以凭借繁多的枝丫扰乱敌人,掩护藤牌手,给藤牌手创造击杀的机会。后面的2名镗钯手用于防卫侧翼,防止有漏网之鱼绕侧;这样2列纵队的鸳鸯阵作战小组在正面的火力密度达到了6长1短或6长2短——这个火力密度达到了靠单兵武艺来逞能的倭寇的7倍或者8倍。什么样的武士能战胜这样的作战小队?宫本武藏来了也够呛。

鸳鸯阵的变阵同样非常灵活。可以根据不同场景变阵成“左右二伍”(两个小纵队),“小三才”和“三才”(纵队变横队)。这种变阵方法和近代西方非常类似,可以很好的满足战场需要,完成行军队列到作战队列的转变。

左右二伍(二列纵队)

小三才(二横队)

三才阵(纵队变大横队)

当然了,鸳鸯阵不是单独存在的,戚家军是按照4队一哨,4哨一官,4官一总;每个总设置信号旗和鼓手号手,完成队列行走、变阵和作战指挥。

戚家军的正规化建设

鸳鸯阵的使用要归功于戚继光将军的创造——一位具备科学思维的军事家。戚继光不迷信古代兵书成法,又敢于“崇洋媚外”(认为鸟铳远胜于土造火铳),都是他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这样的思维模式下不仅能否发现正确的军事建设方向,还能制定各种各样的战术细节,纵观才整个大明王朝,能达到这个层次的军事家是罕见的。他很早就知道军事正规化是提升战斗力的根本:“兵制完备,令行禁止,定标准,重四艺,严军纪,重赏罚,可长保虎狼之师也”——《备俺答策》。

而之所以说戚家军是正规化建设的军队,是因为它满足了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戚家军征兵的兵源做到了去身份化。兵员不再依赖军事贵族或军户,而是来源于社会各个阶层(主要还是平民阶层),士兵的出身只要满足一定门槛即可(避免鸡鸣狗盗之徒入伍),士兵服役领工资。戚继光建设戚家军时,果断排除了卫所兵和军户,而是从民风彪悍的义乌平民阶层中招收兵员,是典型的志愿兵。而对这些大头兵的军饷,能做到从来不拖欠,不吃空额。这个是北方连装备精良的九镇边军都做不到的。

二是对记军功进行了改革。明代是以敌军首级计算军功,但是戚继光严禁战场上割首代功:“长兵之数决不许带解首刀,只管当先杀去,不许立定顾恋首级”。因为战场上一旦队形崩溃,就会带来毁灭性的结局。因此采用集体记功法:“每颗首级以三十两论之,当先牌枪筅分二十两,当先牌枪筅分二十两,砍首兵二两,余兵无分者分一两,火兵虽不上阵,本队有功,亦分五钱;每颗本队鸟铳手亦分二两。”这样就极大激发了集体的能动性和凝聚力,并且避免了因为战场上挣功而导致的混乱。

三是很强的纪律性。《纪效新书》一共18卷,前9卷都是各种军法、条款、禁令、规范,戚继光事无巨细的全部记录,对触犯每一项的处罚都做了很详细的规定,如果看过这本书你会发现对违反军纪的惩罚是动不动就斩;能把处罚定的这么狠,说明戚家军的军纪已经相当严明,很少有违纪行为。

四是科学的战术体系和严格的训练。面对个人武艺高强的倭寇,戚继光详细的分析了他们的长处和短处;长处当然是单兵作战能力强悍,短处则是战场上每2个倭寇之间必须有足够的距离,这些倭寇的武艺才能发挥出来。针对这样的特点戚家军选择了密集混合编队的作战小组——鸳鸯阵。这种阵型非常灵活,在作战时可以结成密集阵,在索敌、侦查的时候,又可以以哨为单位进行拉网排查,非常好用;而在接敌时可以按照不同情况变阵为二伍、小三才,三才,这需要严格和频繁的进行队列行走和队列变换训练。能做到这一点的古典军队确实是非常不易的。

此外戚继光重视远程投射火力,弓、弩、鸟铳、弗朗机混用,满足不同射程上的打击,及时淘汰了不实用的各种火门枪和火箭。在训练上只要求士兵精确射击90步以内的目标,甚至要求士兵“长兵短用”:”至若弓箭火器,皆长兵也,力可至百步者,五十步而后发;力可至五十步者,二十五步而后发,此亦长兵短用之法也。”在近距离发射,既保证了精确性又保证了威力,但对士兵的心里素质要求非常高;英国人曾经在加拿大创造了30米距离上以3轮射击击溃法军的记录,但之前就是像一根树桩一样一动不动站在那里承受着巨大伤亡,这对士兵的纪律性和心理素质的要求可想而知。戚家军敢这么做,也是因为纪律强作为前提。


纸上的宣仔


由于倭冦大多是破落武士,是专业从事格斗的人员这些人单兵作战能力相当强!而此时明朝的军队,战斗力比较差,再加上普通士兵,作战能力远不如专门从事格斗训练的倭冦,就如同一个业余挙手对战专业拳手一样,因此屡剿不绝。而且倭冠人数越来越多!为患甚重,惊动中央!于是派戚继光南下平冦。

开始打了几次,戚继光也有损失,但戚毕竟是一代名将,他立刻发现了问题的根源!重新作了规划!

1、招慕新军,重新巡练。2、重新打造武器!自唐朝后期,经五代十国的混乱,再加上宋朝的重文抑武,使中国的武器-单刀,流于好看,实不堪一击。倭刀是学自唐刀,又加以改良,刀背厚,刀面窄而长,可以劈、刺。而且双手握刀,力道很大!当时明军的刀面宽而短、薄,且单手持刀,两刀相碰,明军的刀常常被砍断了!因此,戚准备重新用包钢法制刀。3、创建鸯鸳阵!由于东南沿海一带,阡陌遍地,河沟纵横,而倭冦又到处流窜,少则百十人,多则数千人,散布各处!很难采用大部队一次性决战解决问题!于是针对倭冦的特点创造出鸳鸯阵!下面着重介绍鸳鸯阵:

鸳鸯阵阵形以11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此二人一执长牌、一执滕牌,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箭矢、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枝丫,每支狼筅长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

狼筅

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两个手持“镗钯”的士兵担任警戒、支援等工作。如敌人迂回攻击,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各种兵器分工明确,每人只要精熟自己那一种的操作,有效杀敌关键在于整体配合,令行禁止!

而且这个阵法可以随时以11人一组叠加,变千人万人!又可以变少化减成5、6一组的两才阵和3、4人一组的三才阵,去对付单个的倭冦。在任何时候,都能保证自己的安全,而且有效的杀伤敌人!就这样通了一年多的时间,基本上用零伤亡的成本,肃清了倭寇!

戚继光的伟大之处,是亲临战场,勤于思考,基于实际,根据敌我双方的态势,具有针对性的创造出把敌我双方优劣之势颠覆性翻转的阵法!抗倭胜利后,戚继光后来又到北方驻防,他还创造出许多针对北方地势平坦广阔、骑兵纵横突击的许多阵法!

纵观中国整个军事史上,戚继光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军事家!可以与大破林胡的战国名将李牧媲美!


夜夜龙泉壁上鸣


戚家军的鸳鸯阵之所以能够无伤击败武艺高强,单兵格斗技术极高的倭寇,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针对倭寇的特点,开发了狼筅这种武器-倭刀虽快,也拿它没办法

倭寇的特点是武器厉害,单兵格斗技术优于明军士兵。

倭刀采用特殊工艺打制,极为锋利,可以轻易斩断明军的长枪、腰刀等武器。加上倭寇主要成员是无主的日本武士,俗称浪人,天天过着刀头舔血的日子。

针对这些特别,戚继光使用狼筅做为阻止倭寇进攻的主要武器,这货长成这样:


长度很长,布满了尖刺。用倭刀根本无法在一两招之内斩断,就算斩断了因为长度很长,也无法很快进入到倭刀的进攻范围。

最重要的,狼筅只是一个防守武器,它的目的是阻止倭寇的进攻,而真正的重点就是团队做战。

二、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鸳鸯阵是历史最早的特种兵作战小组

经常看国外大片的人都知道战斗力来自于作战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一个小组里面有善于远攻的,有负责防守的,有负责保护侧冀的,还有负责近身攻击的。

鸳鸯阵里面的狼筅也好,其他武器也好,单独拿出来都没办法有效遏制倭寇,但是团队一起作战就完全不一样了。

先是狼筅把倭寇挡在外面,让他不能有效发挥倭刀的长处。在他疲于应付狼筅上的尖刺时,后面的火枪手已经瞄准了他,两旁的刀手、盾牌手以后面的长枪手,轻松斩杀。

<strong>

鸳鸯阵这个特种兵战斗小组,始终是团队合作,各展所长,不和倭寇拼武力和武器,拼的是战术思想。

所以才能在很多场战役中,大比例无伤完败倭寇,成就了世界军事史上的一段神话。


欣星


其实鸳鸯阵能够打败武艺高强的浪人倭寇,正是应了那句“乱拳打死老师傅”的俗话。也就是团队合作集中攻击对方的单兵游勇,纵使对方人多,也可以创造出局部人数优势的局面,然后击溃对方。



事实上鸳鸯阵的使用,是中国陆军阵法从中古时代走向近代的第一步,在中古时期,除了个别军队外,大多数军队还是更多的仰仗个人战力的武勇。比如岳家军里面的扎马刀手,那都是千锤百炼出来的强军力士。而鸳鸯阵从选员到分配武器,都是经过了严格的标准审核,然后通过短期的高强度训练,让每个士兵在团队中发挥出最佳的实力,也就是说我自己一个人不是你的对手,但是我在团队中只要好好配合作战,绝对完爆了你。


在戚继光的鸳鸯阵里面,真正做到了近代战术要求的小团体高配合战斗模式,木牌手和藤牌手在前面掩护,两个狼宪手在后面阻断敌人进攻的节奏,四个长枪兵负责主要的杀伤,两个耥耙手在最外侧迂回掩护,火兵负责远程杀伤和近战替补,队长指挥和替补。可以说一套下来,真切做到了攻守皆备。也正是评价这么一套战法,戚继光可以在福建浙军对倭作战做到基本百战百胜,还大明一个太平江山。


火器工坊


戚家军的赫赫威名是靠打出来的,而且极其悬殊的伤亡比。

<strong>

比如宁温台大捷(宁波、台州、温岭),明军前后斩首胃口一千零二十四级,仅上界岭之战中,戚继光所部明军便阵斩三百四十四,而损兵不过三人。

当时戚家军以少打多,以一千五百人对倭寇二千人,先是在山区设伏,之后全为攻山、攻坚作战。

而那支倭寇也不是什么乌合之众。他们在被明军伏击之后,三战三败依旧不乱,突围而出的残兵依旧自发聚集一起,进入有坚固围墙的大宅死守,期间还曾组织过一次突围,其战术素养和战斗意志,以及面对挫折时的韧性,放在任何国家和时代,均可堪称一流水平的精锐军队。

然而,这么一支精锐轻易的就被戚家军给消灭了。他们在战场上被斩首三百四十四人,除被生擒若干,其余一千多人或被摔死或被烧死,而明军仅仅阵亡三人。其中陈四和陈七十二,死于围攻朱家大宅时放火烧屋,只有王华廾一人死于两阵交锋。

这种让人瞠目结舌的伤亡比是怎么打出来的?

就如《剑桥战争史》一书中特别提到的那样,戚继光是一个16世纪时,与西方莫里斯亲王交相辉映的军事改革天才。而他最伟大之处就在于创立当时最先进的冷热结合步兵战术。

通过对《纪效新书》十八卷本和十四卷本,以及《练兵实纪》的复原,我们可以还原一下,当倭寇遭遇戚家军时会遭遇到什么样的打击。

当倭寇距离戚家军112—128米时,在约每十五米的单位宽度上,倭寇要承受10名火绳枪兵的一次齐射;12名弓箭手的每人九次射击,共108支箭;镗钯手的一次齐射,共6支火箭,合计进行124次射击。

大家知道倭寇善于跳跃与使用倭刀,但倭刀这种大型双手刀,需要很大的挥舞空间。比如倭寇在前面打头阵的剑豪,需要大约宽度为3.5米的一个正面,这样才能施展剑术。

因此面对戚家军,那些打先锋的倭寇剑豪,每个人要承受24—31次的投射攻击后,才能与明军进行肉搏作战。而且为了防止倭寇以长枪列密集阵型来冲击鸳鸯阵。戚继光还在戚家军的每个哨中,配备有三门小炮——赛熕铳。这样倭寇如果使用密集队形,就会被糊一脸,如果是剑豪打头阵,也得是炮口余生后,才有机会‘享受’那24—31次的投射攻击。


其实,按这种火力配置,基本上倭寇打头阵的那些精锐剑豪,很难有机会冲到明军跟前。

而当倭寇顶着枪林弹雨、付出惨重伤亡冲到明军跟前时,会发现明军身体正面均被长牌手的盾牌遮蔽。当倭寇持长枪从上而下,刺入鸳鸯阵中时,牌手举起盾牌,将敌方长枪顶起,身后长枪手出枪直刺;当倭寇从下刺枪时,牌手下坐盾牌,将敌方长枪压住,身后长枪手出枪直刺。当倭寇将长枪从左右两侧刺入阵中时,左右两边狼筅手用狼筅将对方长枪绞拿,长枪手出枪直刺,镗钯手跟长枪手齐出,以保护长枪手。当倭寇人数较多,一拥而上之时,狼筅手护在牌手左右,左右方长枪手各跟狼筅手出枪,镗钯手护卫身后,藤牌手以藤牌遮蔽身体,用刀砍敌人下盘。


这样,鸳鸯阵一共十名战斗人员,正面只有两个身位宽度。每一个试图攻入的倭寇,都要在越过一面盾牌之后,被一支狼筅控制格架兵器,然后被两支长枪直刺。直刺的长枪手身边还有一名镗钯手保护,以防止长枪脱出狼筅的保护。这样无论倭寇从那个方向、怎样进攻,都要面对至少三、四件兵器,等于一个倭寇被四个明军围殴。为面对战术、火力上全面领先的戚家军,倭寇作战意志越是顽强,就越是将自己送到戚家军刀下被屠杀而已。

总体上,戚家军跟倭寇打仗,就是先是各种火器与弓箭,把冲在前面的精锐倭寇杀得七七七八八,然后各种冷兵器一起上,四个打一个,收割剩下的倭寇。

面对这样的敌人,就算是日本剑圣宫本武藏来了,也得跪……

靠这种战术和火力的优势,戚家军死三人和干掉一千倭寇这样极高的交换比,也就不足为奇了。

<strong>


冷兵器研究所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什么戚家军的鸳鸯阵,可以几乎无伤击败武艺高强的倭寇?我们首先就得从小日本的倭刀以及刀术谈起。

日本倭刀,源自中国唐刀,传入日本后,经改良形成狭长、刀身略带弧度的刀形。倭刀因刀身狭长,既适合砍劈(双手握刀可力劈),也适合刺(刀身细长可刺),刀法简单洗练,就是刀走直线,直入直出,刀势凶猛。

今天日本的剑道其实就是当年的倭刀术,看过日本剑道表现的读者一定会有深刻的印象。日本剑道最基本的技术动作主要有击面、击手、击腹、刺喉、摆震、击面切返、碰体等,其中击面、击手、击腹、刺喉四个动作是用得最多的。注意那个“击”字,可以说很好地概括了日本剑道的精髓所在。即挥剑时只求刀尖快速劈中对手要害即可,不求大面积的创伤。可以说,这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杀人技!这也是很符合日本人的脾性的。如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战术就是如此,快速出击,一击即退。

由于明朝侵入我海疆的倭寇,多是日本一些没落武士与浪人,他们从小练习倭刀,刀法闲熟。与人对战,瞅准机会常突然纵身一跃,利用刀长的优势,一刺或一击(劈),就能取人性命。因此,常将养尊处优、缺少训练的明军打得一塌糊涂的。如嘉靖三十一年(1553年),一股倭寇仅三百余人,侵犯嘉兴,打败守将卢镗,明军伤亡千余。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一股仅53人的倭寇,从浙江绍兴登陆,竟一路洗劫浙、皖、苏三省,攻掠杭、严、徽、宁、太平等州县二十余处,直逼留都南京城下,暴走数千里,杀死杀伤四五千官兵,历时八十余日,才被绝对优势的明军歼灭。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受张居正的推荐,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正式开始了剿灭倭寇的辉煌生涯。剿倭伊始,戚继光就已经注意到了倭寇的刀法奇特了。在他的兵书《纪效新书》里就指出日本刀法是一种“以双手执一刀”的刀法,又说“长刀,自倭犯中国始有之。彼以此跳舞内光而前,我兵已夺气矣。倭喜跃,一进足则丈余,(加之)刀长五尺,则丈五尺矣。我兵短器难接,长器不捷,遭之者身多两断。”正因为如此,戚继光全面改革了自己的军队。其中最见成效、战果最显的就是创造了“鸳鸯阵”,自始,横行一时的倭寇末日到了!

“鸳鸯阵”就是专门针对倭寇的战法、刀法创造的,“鸳鸯阵”一般由十一名士兵组成一个战斗小组,上阵时大家互相配合,互为羽翼,是一个战斗整体,就像一辆人肉坦克,威力无比。比如“鸳鸯阵”中专门设有士兵手握长长的狼筅,一种用长毛竹枝杈缀以金属尖物的武器,长达数丈。你倭寇不是“喜跃”、能进“丈五尺”余吗?我就用几丈长的狼筅扫你!不让你跃、不让你靠近。你单个倭寇的武艺不是很厉害吗?我就整阵人碾压你!直至将你“碾”成肉饼!这样,倭寇的长刀长优势,以及单兵作战能力强的优势一下子就没有了。

嘉靖四十年(1561年),戚继光在台州摆出“鸳鸯阵”,以1500人在山林中伏击倭寇2000多人,全歼倭寇,而戚家军几无伤亡!“鸳鸯阵”发挥出了无比的威力。可以说,“鸳鸯阵”是中国人根据实际情况、实战需要,勇于创新求变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很值得我们后辈学习发扬!


50后男人


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寇猖獗,长期进犯沿岸村庄,肆无忌惮地抢劫财物,掳我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倭寇过处,村毁人亡,瓦砾遍地,一片狼藉,大明百姓避之如瘟疫。

后来,明朝也曾组织军队征剿倭寇。但面对日本人锋利的倭刀和强悍的战力,明军鲜有胜绩,老百姓依然屡遭蹂躏。期间,也有勇敢的百姓奋起反抗,但在装备精炼和训练有素的倭寇面前,这种抵抗无异于羊入虎口,换来的只是倭寇更加残忍的报复和血腥的杀戮。

直到戚继光出现,这种局面才得以彻底扭转。他组织了一支戚家军,始终战斗在抗倭前线,有力地打击了倭寇的嚣张气焰,让倭寇闻风丧胆,望风而逃。

(戚继光剧照)

那么,戚家军是如何打得倭寇鬼哭狼嚎,彻底扭转了败局的呢?

这主要有赖于戚继光发明的一种阵法——鸳鸯阵。

戚家军对付倭寇的鸳鸯阵一般由11人组成,其中设队长一名,居中指挥调度,协调攻防时机。还负责观察敌情,为队员提供敌方攻击方向。同时还可根据战场情况,指挥鸳鸯阵的阵型变换。

鸳鸯阵的最前面,是手持盾牌的两个士兵。一人持长盾牌居左,负责遮挡倭寇的箭矢和长枪攻击,为其后的士兵提供防护。另一人持短藤牌和标枪以及腰刀居右,利用短盾牌的灵活轻便,除了防卫外,还可以用所佩腰刀和标枪攻击倭寇。

盾牌兵的后面,是两个手持狼筅的士兵分居左右。所谓“狼筅”,就是选择东南地区生长了多年的毛竹,留下前端的众多枝丫,经过高温处理,让这些枝丫形成规整的弯曲状。并在每根枝丫的尖端绑上锋利的箭矢,再在竹竿的末端缚上利刃。

这种造型奇特的武器,长约3米,对付倭寇的倭刀有一定的优势。纷乱的竹枝可以大大缓阻倭寇的凌厉攻势,为后面的长枪手,提供防护和赢得刺杀敌人时间。还可以利用狼筅上的利刃,伺机刺杀敌人。

而且狼筅制作简单,材质易于获取,成本低廉。

狼筅后面有四个持长枪的士兵,左右各两个,主要是进攻和负责侧翼的保护。在前面盾牌和狼筅的防护下,长枪手就可以利用距离优势放手击杀倭寇,不必担心倭寇的箭矢和倭刀的攻击。

最后两个士兵持“镗钯”,可以担任警戒任务,也可以击杀倭寇的漏网之鱼,为前面的士兵提供支援。

(影视中的鸳鸯阵)

这种11人组成的阵型,因为左右人数、武器都对称,长短兼具,攻防兼备,因此被冠以了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鸳鸯阵”。

当然,鸳鸯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变换队形。既可以将纵队变成横队,也可以将鸳鸯阵拆开,变成两个小阵。甚至还可以变成三小阵。

正是由于鸳鸯阵的灵活机动,发挥了团体协同作战的作用,才有效地抑制了倭寇强悍的单兵作战,弥补了明军武器上的劣势。

冯梦龙曾对这种阵法大加赞赏:“其法二牌平列,狼筅各跟随牌,每牌用长枪二枝夹之,短兵居后,戚继光每以鸳鸯阵取胜,痛歼倭寇。”

1561年5月,戚继光初次使用鸳鸯阵,便大展神威,在其他明军的配合下,一举斩杀倭寇3万余人。后来又利用此阵,在宁海全歼倭寇精锐。而戚家军只有一名士兵受伤。在台州保卫战中,戚家军以少胜多,用1500名士兵,击退倭寇2000余人,倭寇死伤大半,而戚家军只伤亡20余人。

光是在这一年,戚家军的鸳鸯阵,就取得了九战九捷的胜利,给予倭寇迎头痛击。让不可一世的倭寇,在戚家军的面前处于完败之势。以至于倭寇只要见到这种奇特的阵型就吓得肝胆俱裂,转身就跑。

(戚家军剧照)

除了鸳鸯阵外,戚家军还有着严明的纪律。

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对戚家军的各种军法、禁令、奖赏办法、处罚规定都有详细的记载,这让戚家军成为了一支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虎狼之师。

戚继光还对士兵的招募做了改革。

他打破常规,不再单一地从军户中招募,而是从义乌一带民风彪悍的老百姓中招收士兵。最初,他精选3000名农民和矿工,作为戚家军的班底。这些士兵出生底层,身体强壮,孔武有力。同时还能坚持训练,不畏艰苦,具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戚继光也从不克扣士兵粮饷,按月发饷,士兵的收入远超务农或挖矿。因此,戚家军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正是由于戚家军严谨治军,创新战法,才让明朝东南沿海免遭倭寇再次肆掠,力保大明海疆的平静。并让戚家军威名显赫,名垂青史。


张生全精彩历史


倭寇终结者——剿匪神阵鸳鸯阵为何这么强?此阵又为何会叫做鸳鸯阵?

看看鸳鸯阵的阵法组成,根据《绩效新书》记载,是这样的:内先择年力老大一人,付以长牌,长牌无甚花法,只欲有胆有力,赖之遮蔽其后兵前进耳。次将年少便捷、手足未硬一名为籐牌,籐牌如前说之谓也。

次将年力健大老成二人为狼筅,狼筅枝茂繁重,足以蔽身而壮胆,故用法明直易习,便於老成手足已硬之人。

次将有杀气、有精神、三十上下、长健好汉四人为长枪手;

又长枪之次者二人为短兵。长枪用法多习学,非身手眼俱活者不可用。此器又专主於刺,故选授又贵於精中取精。次老实有力、能肩负、甘为人下者一人,充为火兵,欲负锅裹之重,性下肯为同类所役。

鸳鸯阵的人员配置标准是12人,包括队长1名,战兵10名,火兵1名。战兵站成五行,第一行是长牌手1名、藤牌手1名,用来抵挡敌人的弓箭和长矛。第二行是狼筅手2名,狼筅是长达5米的毛竹制成,是鸳鸯阵特有的武器,克制倭寇的武器有奇效。第三第四行是长枪手4名,长枪手手持长达6米的长枪,长度与著名的马其顿长枪相同。第五行2名士兵持镗钯等短兵,火兵实际是负责全队后勤的人员,队长的位置相对灵活,有的突出于全队之前,有的在盾牌之后,根据敌情而定。

这样的阵型,通过图形来复原的话,就是大概这样子:

可以看到,全阵呈左右对称的布局,恰似一只鸳鸯,这是其得名的由来。

再简要介绍一下鸳鸯阵所使用的武器,前排的盾牌手持两种盾牌,长牌和藤牌,长牌是长方形的大盾牌,较为长大,为后排人员提供掩护,藤牌较为轻便,直径约1米,藤牌手还携带标枪,也可以作为近战突击力量使用。

最特殊的武器是狼筅,狼筅又称狼牙筅,长度达5米,有许多附枝,以带有枝丫的整根毛竹制成,顶部装有矛头。“凡狼筅,各要利刃在顶,长一尺;四面竹枝须坚直粗大者。”能有效克制倭寇的主要近战武器倭刀,倭刀虽然锋利,但难以一次劈开丫丫叉叉的毛竹,反而容易被狼筅克制住,这就给后排的士兵进行刺杀提供了机会。

长枪也用毛竹制成,“用毛竹之细者,长一丈、七、八尺,上用利刃,重不过四两,或如鸭嘴,或如细刀,或尖分两刃,造法亦自脊平铲至刃乃利。”由于居于阵中,长枪的长度是最长的,达到了6米。而镗钯手使用的镗钯虽被称为短兵,长度也达到了4米。

鸳鸯阵的战法及其严格,每名士兵的战术动作都有严格规范,基本的作战原则就是“牌前进,筅救牌,长枪救筅,短兵救长枪”,加上阵与阵之间的呼应,就做到了局部的绝对优势。这样一来,倭寇与戚家军作战就很尴尬了,倭寇惯用的武器是倭刀、弓箭、长枪,但在鸳鸯阵面前,倭刀难以近身,弓箭射不穿盾牌,长枪又没有明军的长,死活近不了身,倭寇单兵能力强的特点也就无从发挥。

客观来说,由于嘉靖年间武备松弛,大明的官兵在单兵作战能力上与倭寇不可同日而语,才会出现数十百来名倭寇就可以横行到内地的情况,而鸳鸯阵的出现,将明军个人能力的短板影响降到最低,讲究用阵型来克制对手,真倭武艺虽强,人数毕竟不多,也没有严格的阵型,多半是各自为战,面对为自己私人定制的鸳鸯阵,哪里还能讨得到好处?

由于鸳鸯阵的特点,在如今的公安特警队伍中也得到应用,对付手持利器的歹徒效果明显。

靠着严格的训练和周密的阵法,戚家军在抗倭前线无往不利,立下了赫赫功劳。不过一物降一物,鸳鸯阵面对倭寇占尽优势,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却毫无用处,这也是其在北方战线毫无发挥的原因。


小院之观


戚家军的鸳鸯阵,能够击败倭寇的原因,我看了所有的答案,大部分是抄的。

当时,日寇自海入寇,为害尤烈,沿海居民,深受其害。

未已,竟成大害。所以,剿灭倭寇势在必行。

就倭寇的成分而言,很多是落魄的武士等,论个人的悍勇及凶狡程度,大明的很多军队都比不上。所以多年围剿,不仅没有消灭倭寇,反而损失惨重。


甚至出现一触即溃的现象。


戚继光和倭寇刚刚接触的时候,也吃了不少亏。而他最后能够战胜倭寇,并不是他编练的新军有多猛,武技有多么出色,而是戚继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以阵法对抗武艺精熟的倭寇,之所以能够占上风,并且伤亡极微,是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的战争形态。


倭寇讲究的是个人勇武,他们无论刀技、悍勇、搏杀经验,均强于此时的戚家军。

如果是一对一单打独斗,戚家军基本上不是对手。但有了鸳鸯阵,就完全倒过来了!


戚家军的阵法,本质上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微型的军阵。

军阵前后左右策应,通过不同的兵种、武器装备,相互配合,就能够发挥出指数级的战斗力。


以倭寇的纪律及打斗方式,在规模以上的集团作战中,注重个人勇武的倭寇,面对结堂堂之阵的戚家军,根本没有任何用武之地。刀法再高超,也是炮灰。


以堂堂军阵对付散兵游勇,几乎是手到擒来。不要说是倭寇,换当时大明任何一支强军,也不是戚家军的对手。


在每个朝代,每个将门之家,排兵布阵,都是安身立命的不传之秘,是看家吃饭的本领!非心腹不得传授习之!外人更是无从得知。


如果仅仅着眼于技法的高下,所得出的结论肯定是错误的。


那么,难道当时没有别的将领想到这一点吗?


结阵对敌,不仅仅需要胆量,更需要纪律。当时的大明,卫所士兵很多都变成军官的佃农了,缺乏军事训练。想得到,未必做得到!所以戚帅才要重新编练新军!


遥想大明初建,不世将星多如繁星,明军席卷中原、远击塞外,何等强盛!可惜到了戚继光的时候,那支战无不胜的无双强军,早已不复当年风采。


不过,就戚继光本人来说,确实是个难得一见的军事天才。


脂肪故事


近日有网友提问:看电视剧中,戚继光用义乌兵训练出来的戚家军,面对倭寇时只要摆出鸳鸯阵,往往战无不胜。为什么鸳鸯阵这么厉害?为什么戚家军里有那么多的义乌兵?

1、鸳鸯阵是什么样子的

据传,鸳鸯阵是古代作战的名阵之一,兵书中并无此阵名的确切记载,正史上首次出现在《明史》中,而将此阵形发扬广大的无疑是戚继光的戚家军。现在先来看看戚家军的鸳鸯阵是什么样子的:

戚家军的鸳鸯阵是步战阵:2名盾兵在前,身后是2名狼筅(xiǎn)兵,两侧是2名长枪兵,之后是一排短刀兵。狼筅,是戚家军独有兵器,柄用南方产大毛竹制成,顶端有利刃。对于最后一排短刀兵是几人历来有争议,有5人说、6人说,还有10人说。

鸳鸯阵在作战时,盾兵听鼓声前进,抵挡倭寇冲击,狼筅兵负责保护盾兵,长枪兵负责保护狼筅兵,短刀兵负责保护长枪兵。这样,3个兵种同进退,三位一体,无往而不胜。而且戚继光规定,如果盾兵阵亡,狼筅兵和长枪兵、短刀兵全部处斩。

2、鸳鸯阵是最早的“联合作战部队”

鸳鸯阵的由来,是戚继光根据现实情况发明的。明朝末年“兵多不可用”,有大臣上书建议“练兵乡民”,名为“乡兵”。抗倭的乡兵多从浙江义乌招来,“善狼筅,间以叉槊。戚继光制鸳鸯阵以破倭,及守蓟门,最有名。”

义乌乡兵最为彪悍,擅长团队作战,这是鸳鸯阵得以成功的关键。同时,鸳鸯阵也是针对倭寇所使倭刀特点定制的。倭刀原产于唐朝,至明朝时其剑身更长,刀身更利,外形和重量更适合倭寇。而明军与倭寇时,传统的刀枪已无法克制倭刀。

史载,鸳鸯阵之前的明军与倭寇作战时,一度出现“长兵不捷,短兵不接,身多两断”的情况。鸳鸯阵长短结合,狼筅、叉槊这种民间械斗的武器大放异彩,父子兵、老乡兵为主的团队作战,配合娴熟,心力一致,鸳鸯阵堪称最早的“联合作战部队”。

3、为什么要用义乌兵

鸳鸯阵的成功,离不开热血兵士,这些兵士多来自浙江义乌。史载,戚继光招募兵士时,无意中发现义乌民众因挖矿纠纷,有着数百年的械斗史,民风极其彪悍,这种私斗的团结性、战斗力超群。因此进行有效引导,这些热血男儿成了戚家军的主要班底。

义乌兵组成的鸳鸯阵,在戚继光调教下成为灭倭主力,台州13战13捷,斩倭3000余人,扭转之前明军战倭十战九败的历史。平海卫之战斩倭2万多人,倭寇自此退出福建沿海。

另据考证,义乌兵还曾是明朝随后两次援朝抗倭的主力,涌现出吴惟忠、楼大有、叶邦荣等一众名将。

最后说个小段:明末除义乌兵外,川兵、辽兵也以作战勇猛著称。同时,“河南嵩县有人叫毛葫芦,擅长近身搏斗,山地作战尤强。河南灵宝、永宁等地盛产矿兵,又称打手。山东盛产长竿手;徐州盛产箭手;井陉盛产蚂螂手,擅长运石;福建漳州、泉州人擅长镖牌,水战最厉害……”

所谓高手在民间,正是各省各地有着保家卫国的热血男儿,历史上才诞生了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