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德,不能享世福,但天报之

阴德,不能享世福,但天报之

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

什么是阴和阳呢?凡是做善事被人知道,叫作阳善;做善事而别人不知道,就是阴德。有阴德的人,上天自然会酬报他。人有阳善,会享受世上的美名。好名声也是一种福报,但名这个东西是为造物主所忌讳的。世上享有盛名而名不副实的人,常会遭遇料想不到的横祸;一个人没有过失差错,无故背上恶名,子孙往往会骤然发达。阴善和阳善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太微妙了。

反思曾经的自己,做一点好事就四处张扬,唯恐天下不知,甚至做一说十,放大炫耀。一点小善,仅有的一丁点德行早被自己的张扬与炫耀败得精光。之所以如此浅薄,是因为无知,不知道阳善和阴德。做善事被人知道为阳善,不被别人知道为阴德。阳善,会换来他人的称赞,会享受世上的美名。

好名声也是福报,但为天地所忌。名声不仅会抵消行善的功德,如果名过于实,还会遭遇横祸,原因就是名声的福报大过所行善事的功德。行为无过失而身背恶名的人,子孙常常突然发达。阴德和阳善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

中国传统文化是实践的学问,古人的许多观点是在修行实践之后总结出来的,我们如果仅仅从逻辑上推导是行不通的,比如说行善可以福佑子孙,比如说名过其实将会招灾。因果联系不是马上就直接呈现的,这是很多人不能对古人的学问生起信心的原因。

不能起信,总结一下,有几个原因,一是我们的教育没有从小打下修行实践的基础,几代人都没有这个基础,自然也就看不到学问的收效;二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人太功利了,只有实惠人们才相信,其他的都是虚妄;三是接触传统文化是一种福报,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古人说学习传统文化需要善根、福德、因缘,有的人业障太重、福报不够,接触传统文化会不舒服,有的人一听到这些理论就烦躁、不自在。常言道,“佛度有缘人”,世间事各有因果,强求不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改过行善,积累福报,否则再好的机缘也会擦身而过。

古语说“吃亏是福”。所谓吃亏,就是自身的利益受损,或财物减少,或被污被冤,或命运波折。财富、名声、地位是人的福报,为什么福报亏了还是福?财富、名声、地位是阳善,是为人所知的福报,这些福报不是无缘无故来的,一定是自己之前种了善因,有因必有果是铁律,不会被打破。该来的福报被外因改变了,没有来,就会换一种方式,还是你的福,但不为人知了,转化为阴德了。阴德,不能享世福,但天报之。“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无过而得恶名,就是该有的世福没有了,但阴德会福佑子孙。“骤发”,就是突然发达,就是表面看不太符合因果规律的发达,其背后是前辈阴德福佑的结果,也符合“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规律。这样看来,阴德与阳善之间的关系的确是很微妙的。

摘自《了凡四训学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