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趙蓮仙等各色女子作催化劑,風流名士郁達夫難以成為文壇巨匠

“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這句詩膾炙人口,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郁達夫的名句,也是郁達夫個人氣質的體現。他作為創造社的骨幹成員,左聯作家的發起人之一,一直在用作品喚起人民的覺醒,民族的團結,批判政府及日本侵略者的惡行,堪稱英雄、名士。

郁達夫在文學創作上主張“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因此,他常常把個人的生活經歷作為小說和散文創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飾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個性和人生際遇。因此,我們研究郁達夫的不同時期的作品,就可以窺知他的情感世界,反之亦然。

沒有趙蓮仙等各色女子作催化劑,風流名士郁達夫難以成為文壇巨匠

民國風美女

真名士自風流,縱觀郁達夫的一生,他和女性有著不解之緣,或愛或恨,或親或疏,或近或遠,或聚或散,靈也好,肉也罷,始終都未能逾越這個核心半步。有女人在身邊或得到異性的愛戀時,他熱情洋溢,春風滿面,筆走龍蛇,口吐蓮花,許多名篇佳作如《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故都的秋》等就是在這種情形下一氣呵成的,字字句句都閃爍著時代的光芒和智慧的火花。如果無女人相伴或沒有獲得異性的溫存時,他便馬上陰鬱消沉,心灰意冷,叫苦不迭,借酒消愁,故作“頹廢”狀,可謂無女不歡。

沒有趙蓮仙等各色女子作催化劑,風流名士郁達夫難以成為文壇巨匠

郁達夫

在郁達夫正式結婚之前,他在家鄉還有一場刻骨銘心的初戀。郁達夫曾在自述詩中寫道,“一失足成千古恨,昔日詩句意何深。廣平自賦梅花後,碧海青天夜夜心。”此詩化自於李商隱的《嫦娥》,兩人寫的都是寂寞。不過郁達夫寫的是自己,他後悔自己膽量太小,沒有在這良辰佳宵,將自己對趙蓮仙的一片痴心痴情傾吐出來,因而覺得非常惆悵。

趙蓮仙何許人也?她是郁達夫少年時代的初戀對象,兩人都是富陽縣人。趙蓮仙容貌豔麗,氣質出眾,一向為男生所津津樂道。她父親在上海開店,富甲一方。在交通不便的20世紀初葉,大多數女孩子根本沒有離開過富陽縣城。而趙蓮仙卻在家人的帶領下去過杭州上海等大城市,見識多了,自然在言談舉止、裝束打扮或是待人接物方面,就跟那些終日不出閨閣半步的女孩完全不一樣。

沒有趙蓮仙等各色女子作催化劑,風流名士郁達夫難以成為文壇巨匠

民國女孩

這就是所謂的現代女性,具有一定的開放意識和浪漫情調,對於那些情竇初開的男生來說,自然會成為暗戀對象了。每當夜幕降臨或者月朗星稀的時候,趙蓮仙的門前,老有一個個的黑影在徘徊、遊蕩,這其中絕大部分就是郁達夫這樣的少年。他們渴望能看見趙蓮仙的身影,以此作為向同伴炫耀的資本。

 郁達夫與趙蓮仙次相遇的時間,應該是他從春江書院轉入富陽縣高等小學堂第三個學期的中間,時值1908年的陽春三月。那是三月中旬的一個午後,燦爛的陽光帶著溫柔和煦的東南風,輕輕地拂過綠波盪漾的富春江面,由微風激起的一朵朵歡快的小漣漪,不時地追逐著一隻只順流而下的帆船,江上兩岸的雜樹枝頭和樹下的泥沙地面都罩上一層嫩綠的絨衣,並且有一種清新的香味蒸吐出來,澄明的空氣裡波動著嗡嗡的蜂聲,絕似誘人入睡的慈母的歌唱……

沒有趙蓮仙等各色女子作催化劑,風流名士郁達夫難以成為文壇巨匠

民國女孩

放學歸來的郁達夫及其小夥伴們,完全被這如煙似夢的陽春景色給陶醉,有的向江中拋擲小石子,有的橫臥在青草茵茵的堤坡上閉目遐想,也有的在相互撩水嬉鬧……不知何時,江面上駛來的一艘打扮得五顏六色,鳴著長長汽笛的小客輪沖淡了這寧靜安謐的氣氛,喚醒了他們的好夢。小客輪還沒有完全靠岸,這群小少年便一窩蜂似的湧了上去。有的是忙著接親友,有的是忙著看熱鬧。正躺在堤坡上佯睡養神的郁達夫,也禁不住這熱鬧場面的誘惑,步履蹣跚地走進小客輪的停泊處。他剛站定,一位年紀與他相彷彿,頭上梳著兩隻小髻,皮膚細白得同水磨粉一樣的少女飄然朝他走來,路過他身邊時還嬌嗔地施了個微笑。

沒有趙蓮仙等各色女子作催化劑,風流名士郁達夫難以成為文壇巨匠

富春江

這少女飄然如仙的姿態和嬌嗔地微笑,使郁達夫像觸電著魔一般,心搖神移,情不自禁,同學們在邊上催他走,他也沒有聽到。下船的旅客全走盡,那位少女也不知飄向何處去時,他仍茫然不知所措地站立在那裡。這時,同學中間的一個,拉著他的手取笑說:“喂!廕生!你是不是看中了那個小姑娘了?要不要告訴你一個仔細?她就是住在你們家東邊的趙寡婦家的女兒蓮仙,新從上海她叔父那裡回來的。你想她麼?你想她,我就替你做媒。”聽到這一位淘氣同學的嘲笑,他才同醒夢似的恢復了常態,立刻漲紅臉,競和那位同學動手打了起來,弄得大夥十分掃興,都沒有再玩下去的意思,不歡而散。等同學們都走後,他一個人悵然若失地在江邊又呆了一會,才獨自回去。

沒有趙蓮仙等各色女子作催化劑,風流名士郁達夫難以成為文壇巨匠

民國學生

郁達夫曾經在《水樣的春愁》中寫道,“趙蓮仙皮色實在細白不過,臉形是瓜子臉;更因為她家裡有了幾個錢,而又時常在上海她叔父那裡去走動的緣故,衣服式樣的新異,自然可以不必說,就是做衣服的材料之類,也就是當時未開通的我們所不曾見過的。”少年的情懷就像那晶瑩剔透的冰塊,數九寒天時它堅硬如鐵,任憑風吹雨打,絲毫不為所動,而一旦聞到春的氣息,很快便從點點滴滴的融解,瞬間化成奔騰的河流。其實這都是正常的,哪個少年不多情呢。自從趙蓮仙進入郁達夫的心海里,那簡直就像貓抓似的,興奮、痛苦、難受,一起襲來,五味雜陳。

有時候,郁達夫想見趙蓮仙的慾望到了難以控制的地步,他就在昏黑無光、萬籟俱寂的夜間,“偷偷摸摸地從家裡出來,心裡頭一個人想了許多口實,路線繞之又繞,捏了幾把冷汗,鼓著勇氣,費許多顧慮,才敢過她的門口走過一次。這時候他的偷視的眼裡所看到的,只是一道灰白的圍牆,和幾口關閉上的門窗而已。”雖然郁達夫什麼也沒有看到,然而他的心裡卻很滿足。其他少年是否有類似想法,我們不得而知,因為他們不像郁達夫這樣,喜歡將自己的感受訴諸於文字。就算他們寫了,或許因為名氣太小,早就堙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沒有趙蓮仙等各色女子作催化劑,風流名士郁達夫難以成為文壇巨匠

暗戀

郁達夫暗戀趙蓮仙如痴如醉,他沒有想到,其實趙蓮仙也將其當成理想人物來仰慕,只不過囿於女性的羞澀,沒有捅破那層窗戶紙罷了。郁達夫在富陽縣城,早就因為“九歲題詩四座驚”而聞名於世,常常穿街走巷的自由女性趙蓮仙,不可能沒聽說過這個才子的名聲,何況郁達夫家境也算殷實。趙蓮仙對郁達夫,也正如郁達夫對她一樣,是早已當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來仰慕、來愛戀了。郁達夫雖然不是出身於豪門望族之家,也沒有萬貫資產,但因其父輩早年曾為私塾教師兼行中醫,再加上兩個哥哥,一個在日本留洋,一個在省城陸軍小學堂,在富陽縣城裡也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更何況在縣裡高等小學堂舉行首屆新生開學典禮的那天,她又曾親眼目睹過郁達夫的風采英姿,並且還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沒有趙蓮仙等各色女子作催化劑,風流名士郁達夫難以成為文壇巨匠

暗戀

洋學堂首屆新生開學典禮那天,方圓幾十裡的鄉親成群結隊,走進城來看新鮮,隔牆為鄰的蓮仙和她的母親,哪裡會錯過這樣千載難逢的盛典。出於少女本能的莊重和羞澀的心理,蓮仙並沒有像一般同齡的男孩子那樣擠破頭皮朝前去,而是站在母親和女僕的衣襟後面偷視斜望。當一隊學堂生步伐整齊地從她們的面前走過時,家中的女僕指著其中的一位約有十一二歲的少年說:“看鬱家的三公子多神氣!”母親聽了女僕的話也接著說到:“

是啊,別看人家年齡小,功課可學得挺好哩!聽她母親說,這孩子九歲就會吟詩作文,和他哥哥一樣,將來會有大出息!

言者無意,聽者有心。母親和女僕的這一番對話全被站在一旁的蓮仙給記住了,自此,郁達夫那矮小瘦弱的身影也牢牢地鏤刻在她的腦海裡。這之後,每當對面學堂裡放學的鐘聲敲響時,她總要放下手中的針線活,立在樓頭的窗口向外眺望,看是否有郁達夫的影子……去年的三月,她從上海叔父家回來,乘坐的小客輪剛在縣城近旁的碼頭靠岸,一眼便瞥見從堤坡上走來看熱鬧的郁達夫……

沒有趙蓮仙等各色女子作催化劑,風流名士郁達夫難以成為文壇巨匠

沉思

由於心心相印,兩人自然走到了一起,從而開啟了郁達夫長達三年的初戀,一直持續到他高小畢業,此時郁達夫也就十五歲左右。“少年的悲哀,畢竟是易消的春雪”,郁達夫離開富陽去杭州求學後,就再也沒有跟趙蓮仙聯繫過,無論是言語上,或是肢體間。一場濃情蜜意的初戀,就此化作了兩人晚來的些許回憶罷了。

郁達夫與第一任妻子孫荃的結合主要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促成的。孫荃知書達理,亦詩亦文,是富陽鄉間少見的才女。雖然他們也生兒育女了,但卻沒有多少愛的基礎可言,離異是必然的結果;

沒有趙蓮仙等各色女子作催化劑,風流名士郁達夫難以成為文壇巨匠

熱戀

第二次與王映霞的婚姻是新式的,是愛的結晶,情的碩果。王映霞是杭州女師的畢業生,滿肚子新思想、新文化、新觀念,但因為聚少離多及王映霞太過強勢等種種原因,兩人不能攜手終老,留下千古遺憾;第三次流亡南洋其間與何麗有的婚姻,則是為險惡的社會環境和孤獨的生活所迫,既不是情感的需要,也不是生理的渴望,完全是為應付外界的輿論和世俗的眼光所做出的無奈決定。

沒有趙蓮仙等各色女子作催化劑,風流名士郁達夫難以成為文壇巨匠

戀愛

除了這三任妻子外,與郁達夫有過感情糾葛的還有大量風塵女子及李莜英、白薇等。愛情和友情始終是郁達夫生活和創作的著力點,靈魂的重要依託。這些女子並不是郁達夫生命中的匆匆過客,而是深深嵌入郁達夫靈魂中的重要人物,是郁達夫一生創作的催化劑。在中國文學史上,將永遠鐫刻著郁達夫的名字。但如果沒有那些各色女子,估計郁達夫的文學成就將大打折扣。(彭忠富/整理;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