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好多招聘单位都明确年龄不超过35岁?那超过这个年纪的人怎么办?

湘古子自媒体


能否客观、理性的看待此现象,决定了我们能否从现在开始就思考、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否为了未来的发展积蓄能力、资源、资本!因此,先为提问者点赞!

一、很多岗位,三十五岁以下的人都用不完!还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那自然会画下这个年龄标准了。(只能说部分岗位,并非所有岗位哦!!!)

企业是要结合人才市场现状、企业的岗位需求、不同年龄阶段求职者综合因素等等来确定招聘用人标准的。

1、很多岗位,35岁以下的人都用不完,随手可以招聘到;

2、很多岗位性质决定了,35岁之前其精力、行动力是最合适的。例如:做基层的销售工作很辛苦的,招聘销售新人时,对年龄做一些限制很正常。

3、很多岗位的薪酬标准决定了,超过了三十五岁,很难满足其需求。

过了三十五岁,各个方面的压力对于收入的要求会变高,而且非常迫切。很多岗位,薪酬待遇可能短时间内无法满足这个人群的需求。有些超过这个年龄的求职者,可能为了能够立刻有收入而选择了接受低薪,但不稳定性太强!企业不愿意冒那个风险。

4、随着人年龄的增长,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适应能力等等出现固化、弱化,企业不愿意冒险去招聘。

或许有些人超过三十五岁后,在参加面试时表现很好。但在实际的用人过程中,很多企业发现年龄偏大的人的适应能力、思维方式等等方面要弱于年轻人,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这里说的是“比例”!用人单位在随手可以招聘到年轻求职者的情况下,不会为了一个较小比例去冒险、这是在浪费成本!)

总体而言,很多岗位三十五岁之前的求职者都随手可以招聘到啊!

二、管理岗位、高能力、业绩要求的岗位,对于“三十五”这个要求会降低很多

越是高级的管理岗位,对于年龄的要求越会适当放宽的。这是很自然的规律。因为没有多年的从业经历,不可能有极强的管理能力。

另外部分销售工作,也对于求职者的年龄会适当放宽。特别是那些对于人脉、资源、背景等等要求权重较高的销售行业。可以放宽对于年龄的限制。

还有一些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岗位,也是可以放宽对求职者年龄限制的。

用人单位,是以业绩、效益、收益、目标为参考标准的!

三、中国就是人多!这就是个残酷且现实的问题!个人没本事,不去玩命提升自我、只是呼吁平等、自己郁闷顶个屁用?——原谅老鬼说话随性!面对现实,你才能有自我提升的动力!

中国就是人多!这就是最大的现实!

各个行业缺少有人的人才,这也是现实!很多时候不是企业不想招聘到优秀的人才,而是招聘不到!当然了,老鬼也不否认很多企业有问题,留不住人。

在说的残酷一点、冷血一点:反正多数人一辈子都会身处社会基层,二八法则就摆在那儿!自己不努力,别想着什么公平不公平!千百年了都是这个样子!现在的世界也是这个样子!

用么就认命,要么就从现在开始玩命的努力!反正这个社会各种因素掺杂在一块决定了你我这些草根一时半会儿改变不了,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牢骚、抱怨、愤青、狂喷,纯粹白浪费时间、脑细胞。只会让自己失去动力。

四、世事无绝对,“35岁”这个门槛卡不住积极向上的人!

换种说法:你管他35岁这个标准干什么?看上哪个企业,如果你采用投递简历的方式会被卡主,得不到面试的机会,你可以主动上门啊!

因为对方设置了“35岁”这个门槛,就不敢投递简历了,或者投递了简历也得不到面试的机会就心灰意冷.....别人帮不了的。

你先投出去试试!因为很可能对方看到你优秀的履历、能力,给你面试的机会。

当然,即使不给你面试的机会,你也可以像个销售人员一样走出去进行拜访,主动争取面试的机会!

五、你能否保持内驱力,能否放开自己的视野,能否保持求知探寻等等,决定了你的未来职业发展。

有的人做了一辈子会计直到退休。有的人利用业余时间给一些企业做账挣外快,比在单位挣的还都!还有人由原来的会计,逐渐走出来成立了自己的财务公司。

有的人修汽车,做了一辈子的修理工。有的人选择自己摆起了修车摊,逐渐的自己弄了一个汽修厂。

有的人做了很多年销售,直至跑不动了被淘汰。而有的人逐渐的升职为经理、总监、老总,甚至自己创业去了。

有的人做了一辈子人事专员,只是负责给企业做最基础的求职者打电话预约面试时间、做初次面试。而有的人,逐渐的在网络上开始讲授人才招聘的渠道、技能、方法、面试的技巧。甚至逐渐的一步步的成立了自己的培训公司、人力资源服务公司.....

有的人,做了一辈子的小学教师,有的人逐渐的成立了自己的培训机构。还有些人逐渐的成了网络教育的名人、网红。收入丰厚。

很多人一辈子做一个岗位,平平淡淡,有的人不断升值、加薪。有的人最终自己创业。

反正呢....成事儿的人一定是少数,看自己了.....


我们不要把时间浪费在“35岁”之类的问题上了,全凭我们个人的努力,才是正道。

欢迎【关注】老鬼,每天分享职场、销售、口才、人脉类实战内容。

<strong>越多分享,越多收获!


老鬼归来


35岁,在很多职场人眼里是个分水岭,在很多HR眼里,就是招聘的分界线。35岁不可招,35岁不可用。多少年以来,职场上就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不少企业也在实践着这样的信条。

我也曾经与一些HR聊过35岁现象,也问过他们关于这种信条的解读。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有说服力的回答。我只能认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企业不同,情况也不一样吧。

可是我们反思一下,35岁现象有多普遍?

1.一个企业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级,对人才阅历和年龄的要求是不同的。我们翻阅一下不同公司的招聘信息,会发现,35岁现象基本在中基层岗位上。高层岗位几乎没有35岁的限制。

2.不同行业对年龄要求的差异比较大。在一些相对前沿的公司,比如电商、比如研发、比如其他互联网相关的行业,企业对应聘员工的年龄要求比较高,年龄偏大是不受欢迎的;但在一些传统行业里,对于应聘者的年龄要求则没有固定限制,或者年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

3.另外,不同企业在不同阶段,基于其业务或者发展的需求,会要求或者不要求35岁的限制。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为了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从整理上来看,我们无论浏览招聘平台的信息,对接企业HR还是猎头公司,需求岗位对年龄有要求是普遍性的。

很多朋友可能比较关心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35岁现象的发生的?

1.传统的职场阅历解读。在以前的时候,一般认为一个职场人到了35岁,职场经验要在10年或者10年以上了。10年的积累丰富了他们的经验,但同时使得他们成为了职场“老兵”,对于亲团队建设,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活跃度和创新都起不到积极作用。

2.35岁面临的三大问题:

A.职场逻辑固化。35岁的人在长期的职场工作中,形成了成熟的职场工作习惯和职场价值观,在个人行为和团队相处上都会不自觉的遵循自己的一套方法论,很难有大的改变。

B.个人思维路径和理念固化。大量的职场人在10年以后都会普遍性的沿袭自己一直以来的经验,在问题处理和责任担当以及面对新课题的时候接受新的事物和理念速度较慢,甚至排斥。这种行为造成他们过度的以自我为中心,对己对人,都是不利的。

C.个人成长驱动力较差和工作精力逐步下滑。

如果是追求上进的企业,需要追求上进的员工,需要精力充沛能够承担重压而且全力以赴的员工。但人到35岁,很多人都没有了追求进步的劲头,随着年龄增长个人精力也慢慢的跟不上工作的节奏了。

3.人云亦云,道听途说。对于35岁的分界线划分,来源于官方的招聘限制和某些所谓社会学家的解读。社会企业和职场跟风而上,再加上社会上的一些所谓专家、学者、企业工作人员不辨是非的盲目接受与宣导,使得35岁现象蔚然成风。但实际上呢?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过深入研究,35岁的合理性在哪里?个人认为,这就是一种人云亦云的跟风现象。

站在企业角度来看,35岁现象是有利呢还是有弊呢?

有利之处:

1.团队年轻化,潮气蓬勃,活跃度高。

2.对于一些年轻化的团队来说,团队磨合成本小,容易塑造团队文化。

3.企业再快速发展过程中,敢施压敢调整,团队承压能力较强。

不利之处:

1.完全年轻化的团队,增加企业在执行层面规范化和执行效率的摸索期。

2.没有合理的年龄结构搭配,不利于企业员工整体的成长与发展。我们讲究梯队建设,除了所谓的职级梯队以外,年龄梯队也是很重要的。

3.限于企业中基层的执行或管理,高层关键时刻不给力。大家有时间了解一下歌尔电子的管理,就明白我说的道理了。

35岁现象到底合理否?

1.35岁现象是对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职场年龄,就如大家所说的现在新兴产业基本都年轻化一样,动不动就80后、70后OUT了,可是看看哪个互联网巨头的大佬不是70后或者80后?是不是现在前沿领头的公司,大佬基本上都是70后或者80后?是他们在引领行业,在引领大批的年轻人前行。你说马化腾的理念比哪个年轻人的理念落后了?马云作为60后,又比哪个35岁以下的年轻员工思想落后了?35分界线导致大量优秀的职场人被排斥在外,部分优质的人力资源被闲置或者荒废。

2.就像我在一开始说的那样,企业的需求不同,行业不同,招聘的岗位不同级别不同,应该在年龄阶段上实事求是,以满足自身发展和整体绩效需求为目标,在人力资源结构的划分上,35岁现象应该存在,但不能是一刀切。

作为个人应该如何看待或者对待35岁现象?

1.35岁现象虽然存在,但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优秀职场人被35岁所阻挡。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敢于拼搏,勇于担当。总是大有可为,总是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向你抛出橄榄枝。35岁现象存在,但挡不住你的优秀。

2.35岁危机,对于个人来讲,还是自我选择和暗示的结果。在社会或者市场35岁风气的影响下,很多职场人,早早的就开始担忧35岁的问题,到了临近35岁,不管市场如何选择,自己先打退堂鼓。对于35岁以后的岁月,在自己的职业生也规划中模糊不清或者出现空白。这种选择完全是自己心理暗示的结果。还没有面临这个问题,你先把自己打败了。怨谁呢?

有些朋友说,连华为这样的企业都有35岁的年龄限制,为什么不合理?我想说的的,第一你的企业不是华为,第二华为的35岁限制与其战略需求和实际的团队工作需要密切相关,华为要解决的问题与你所在的企业是截然不同的,其梯队打造也根本不一样。你信不信华为38岁的员工到你的公司很可能是一把好手,个人思维与能力远超你企业的员工?作为职场人,面对35岁现象,我们知道它存在就好,没有必要在心理过多计较,无形中给自己设立一道根本不存在的“魔障”。但反过来说,一个职场人35岁还在到处求职,也真的事比较失败了。


个人努力不足,不能脚踏实地,却用心抱怨运气不济,眼红别人成功,自己却原地踏步,茫然四顾。所有的人前风光,都必然是背后受伤,成功与跨越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唯有真正无畏拼搏,一路向前,才能走出希望和满足。能做到这些,你的35岁又怕什么呢?


回答不当之处请包涵。


指尖视野


深有体会,深受其害,深受其益!

37岁,辞去了做了十几年的企业管理工作,职位至总经理。因年龄关系,加上时代变革,出来后踏进了艰难的找工作之路,后来逼着自己自主创业。

所以,深有体会、深受其害、又深受其益!

十几年的管理工作经验,包括几百上千人的面试经历,谈谈为何35是个坎:

古人就有七、八坎,35刚好是一个人的第五个坎。该稳定的已经稳定,该成熟的已经成熟。

所以,没稳定的必有其因,而且是很难改变的原因,所以用人单位很谨慎。另外,该成熟的已经成熟,很难被改变,每个企业文化不同,用人单位当然会谨慎对待了!


亲子导师苏凡


35岁在很多人的眼里就是一道分界线,是南北区域的分水岭,是人生走过少年,走到中年,走向老年的一个界线,人们害怕35岁,但是也必须经过35岁。

35岁是一个男人拼搏出成绩,展示自我的时候;35岁是一个女人走过青春年华,孕育生命,懂的生命诚可贵的时候;35岁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在职场混迹,慢慢磨炼出剑刃的时候;35岁也是一个生命到了中点,走向衰老的时候。


耗不起的岁数,俗话说:你上有老,下有小,不好好努力,还在浪费生命,说的就是35岁的年纪。

其实到了我们这个时候,是一个很尴尬的年纪,孩子上学要钱,父母看病要钱,穿衣打扮要钱,工作好了还可以,工作不好吧你拿什么消费?

如果一毕业就在一家公司,那么这个时候你肯定是元老级别的人物了;如果你一直换工作,那么现在的你是否还在为了工作而发愁呢?那么现在的你是什么状态呢?是在一家公司稳定发展呢?还是到处流浪找工作为了生活奔波呢?


公司招聘很多都不愿意招聘35岁的人,因为35岁是一个不好管理的年纪,35岁的人要兼顾的事情太多了,单纯从上班来说,小孩感冒要请假,父母生病要请假,总之,家里事情很多,但是还不得不去!这就是为难之处!

为什么很多公司招聘毫无经验的毕业生,没经验可以,但是好管理就行,只要你听话,什么都可以好商量。

有人说,35岁之后,人们就会走下坡路,只要心怀理想和勇气,并给自己一份鼓励,为了心中的目标努力追求,只要你想要的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呢?这样坚强的人又有几个,或许你就是这样的人,但是大多数的人都会被岁月磨平棱角。

虽然这个年纪不招人待见,但也不是这个年纪的人找不到工作,其实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个年纪应该是最成功的年纪。

35岁,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事业和家庭都迎来全面开放期,走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面对生活赋予的各种角色,更应该活出自己的精气神,展现自己的魅力和骨气,人有骨气,才更有底气。

所以,不要怕35岁的年纪,活出自己的精彩,才能不畏年龄,不畏艰辛,不畏将来!

【职场温柔乡】,看职场,温柔乡,书卷共烛,天寒夜幽凉,一笔绘万象,每天分享职场趣事,欢迎【关注】!


职场初学者


看了这个问题觉得非常好笑,董明珠好像是35岁才出来闯天下的吧,她不是找到工作并干的很好么。其实我看了不少回答,有的很有积极的意义,比如不断学习等。我也认为:一、要不断学习,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二、要有不服输的精神。三、要有企图心和上进心。三、在自己的奋斗的路上要有激情。

我在30岁出头就害怕35岁找不到工作,但38岁跳槽成功。40岁一个月内换了三个工作并稳定下来。在42.5岁等小孩大了并能自理后离开家乡到外地闯荡,在43、45、46、47、48各年龄段里或长或短的换了10份左右的工作,现在才稳定下来,在5年多时间里工资也增长了7倍。我5年前同样起点的同事,在5年里干一份工作工资没加过,最后也给公司开掉。我劝他要有上进心,他在48岁也重新找到工作,收入增加3倍。

现在我也50了,真有点害怕50后找不到工作了,现在反而没有以前那种天不怕地不怕充满激情的心里。过一天算一天吧。!!!车到山前必有路!!


不负美景不负卿888


郎咸平曾经说过,中国企业招聘年龄限制在35岁以内是最不合理的了!

2018年中国新出生人口比2017年又少了200多万,历年最低,按照这个趋势,老龄化越来越近了。



一个不要35以上的,一个年轻人越来越少,不知道企业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或者本身就是人云亦云的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国有的企业很变态,以前企业招聘员工,要求28岁以下,28岁是很多读完硕士的毕业年龄,在中国硕士刚毕业就被淘汰了。企业后来自己也发现自己挺傻的,才提高到35岁的。



35岁也是实际上正值壮年,在国外正是最好的年龄,在中国就不要了。又是挖坑等死的节奏,加上90,95后对996,非双休的都很反感,以及独立性格的崛起,跳槽率很高,就形成这种高离职率,与企业的本来意愿相反。

一个理想的社会,就是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按照客观的需要,合理的安排到各个岗位上,就像日本一样,我去过日本,日本公交司机,出租,地铁保安,大厦导购员,甚至一次在过富士山收费站时,导游和我们说,这里有年龄最大的收费员,88岁见过几任天皇。



随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企业这样瞎搞,还能搞得成吗,能招的到人吗?

我是非著名自媒体人乔春雨,真实远比娱乐精彩,欢迎留言讨论。


每天一个真实的故事


前段时间的一则新闻:马化腾在架构调整前的香港战略会上曾向总办同事提问,腾讯一两千个总监级干部里,30岁以下的有多少?得到的答复是不到十人。于是,腾讯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组织变革裁撤中干、为年轻人腾位置。

作为一个30多岁,在职场打拼了十多年的人来说,看到这里我同样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翻看网络上的招聘广告,对于年龄要求越来越年轻化,大多都是要在25——35岁之间。虽然我离65岁的退休年龄尚且还早,但内心却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越来越短暂了。

回顾过去的十年职业生涯,曾经同样充满活力与激情、敢打敢拼。但如今却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还有迈入年老的双亲,这些都是牵挂都需要照顾。虽然说有了压力就会有动力,但同时也不得不分配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他们。

回归原生家庭,分担更多的家庭责任,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这些都是一种社会使命的召唤。而身处其中的我只能在这巨大的冲突中寄予谋得一席间歇。或许真正属于我的时间就是在上下班开车的路上。

我刚走进职场的时候,互联网发展并没有今天这般迅猛,虽然今天我同样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服务。可也要承认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很小就接触到了这个新时代的变化,并且他们是伴随这种变化一路成长起来的,骨子里就有对于新时代的理解和认识。

而且他们没有家庭的羁绊,至少在我身边就有很多95后还没有谈恋爱。在平均受教育水平上也远高于十年前的我们,当我还固守着早些年接受和掌握的方式方法在工作的时候,他们已经灵活地将潮流和工作结合作出了创新。

面对如此形势我自然不想在35岁的时候失业,所以我想要做出一些改变,来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以期在退休之前消灭失业的风险。

坚持终生学习

不仅仅是要去学习那些我未知的新知识,这些年一直潜心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还有很多区域没有涉足,还有很多知识在我脑中是一片空白。但我想对于现在的我更多是要在已知的知识领域中学会拓展。

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强化组织的管理能力,训练出更高的沟通水平。这些已知的知识领域需要更多的刻意练习,以发挥更为高效的工作能力。如果我的年龄输给年轻人可以被原谅,那么当我的认知也输了的时候,就只能被淘汰。

龟兔赛跑既是说明这个道理,不管你能够跑得有多快,只要你停下脚步,就一定会被后来者超越。所以保持不断学习才能占有一席之地。

保持“年轻态”

时间是公平的,年龄这个数字也是残酷的,它不能被改变的。但我仍然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身体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闲暇之余,散散步,锻炼一下身体,保持一个充满活力的身体才能拥有更好的精气神专注于工作。

另外一点年轻态就是心态,经常和身边的年轻人多交流互动,理解他们对于生活和工作的看法也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这个时代的节奏。我可以承认输掉了年龄,但不承认输掉未老的心。


行者昊一


这是社会问题,我个人觉得35岁以上失业可以有以下出路:

  1. 如果在管理和技术方面有专长的人,可以到一些小公司做顾问或业务骨干。
  2. 如果在管理上有专长,资金上有富余,可以找个小项目,或开个小店,自己当老板。
  3. 如果既无管理经验,无技术,又无资金,只能做保安、保洁、快递员、司机等体力型工作。
以上是个人见解,有不同意见可以与我交流。

我是壹壹,华夏文化守护者,想了解更多华夏传统文化可以关注我!


华夏文化挖掘者


好多招聘单位都明确年龄不超过35岁,其中一个原因应该是他们担心,很多人过了35岁,就没有学习力了。

1,有学习力的人,还是能在35岁后成功找到工作的。有两位做计算机系统维护的朋友,都是超过35岁后要找新工作的。较年轻的一位,至今还没找到工作一直在家。较年长的,40岁时找到了另一份计算机系统维护工作。工作之余他都在不断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相信他的学习力是有助于他找工作的。

2,超过35岁的人,若还在工作岗位上,就要努力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在《如何成为专家》一书里,作者讲很多人的工作,在达到任务的要求、领导的期望、绩效考核后,觉得自己可以完成任务、可以胜任了,就停止下来而没有再进一步,就不再努力了。但职场是很现实的,因为仅仅拥有胜任的能力会很快被超越甚至替代,这样个人在职场上就没有独特价值。若企业出问题,需要重新找工作,就会有难度。但如果你总是想搞清楚你所负责的事情,因为知其然难,知其所以然更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需要研究、交流、思考,再实践。这样在研究自己工作的过程中超越了很多人,就不担心重新找工作年龄超35岁了。

3,超过35岁的人,现在没有工作了,要找之前没经验的工作,从零开始应该是有难度的。或许可以自己创业,自我雇佣,但创业需要的条件和资源太多,不是每个人都能说做就能开始的。若想再应聘单位,要先做自我分析,列出自己的强项,大胆地去应聘。有些单位因找到不合适的人选时,也会请超龄应聘人参加面试的。有朋友说起他到现场招聘会上,即使招聘单位有明确只招聘35岁的,他也去排队尝试,争取面试机会。面试时。他告诉招聘单位:他有经验、在某个方面很厉害、请用人单位给他试用的机会,后来真能找到工作。


金鱼每天进步一点点


461

我本人已年逾不惑之年,远远超过问题中所说的“35岁大限”,但我自己尚认为自己并不老,也不在意某些单位招聘条件的所谓的要求“年龄35岁以下”之说。

个人观点认为单位之所以有要求“年龄35岁以下”,是因为他们招不起“年龄35岁以上”的那群人!😄

敢问题主得知这个要求“年龄35岁以下”的信息来源是哪里?猜猜看应该是从各招聘网站的职位信息中获知的罢。想说的是,这些网页上招聘的是什么类型的岗位呢?大概也都是普通一线工作人员罢。如果是这样,也就可以理解了,普通一线工作人员如果年龄超出35岁,那么的确不合适。而且如果年龄到了35岁还在投简历、不断地跳槽换工作,那么就应该好好反省自己了。

年龄35岁,基本上也正处于生命周期中最旺盛的阶段。35岁职场人本身的职业发展,由于管理岗位有限,能走上高阶管理层的毕竟只有少数,具备不可替代性技能的人也少,因此,35岁还在做基层工作的人占大多数。

年龄35岁,基本上也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工作正处于上升期但社会压力也是越来越重的紧要关头。由于社会大环境以及个人稳定性,这个年龄段以后的人可能更加珍惜当下的工作机会,除非万不得已,不会轻易放弃现在的职场;除非机会难得,否则也不会轻易冒险离职创业或更换新的工作环境。

一般来说,工作年限越高,往往工作能力也越高,担当的责任也就起重大。如果你违背了这种正向增长的关系,就会丧失掉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身在职场,如果超过35岁,也不是不可以继续挑战自我,继续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只是会更加有压力,年龄和现实的需求已经不再给你很多容错的机会。所以,35岁后的岁月,须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