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样妥善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

豆公阳光无限


农村是广阔的天地,是人间的天堂,有纯朴乡风民情,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灵魂和优良传统!



改革开放四十年了,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村通、互联网、新农村建设蒸蒸日上,绝大多数农村居民过上了幸福小康的日子,极少数贫困乡村户,国家好政策正在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搭上历史潮流最后一班车共同致富!

农村发展归发展,目前摆在社会面前的是那些以前没有养老金的,年龄偏大的、丧失劳动能力、独生子女(双女户)家庭父母养老的问题,如靠子女赡养老人,儿女有点力不从心;如靠社会救济也是杯水车薪。这就要靠执政党的制定好政策、好福利,让这些七、八十岁的老人,有尊严地享受晚年生活,能为子女减轻一点负担。

解放初期中国一穷二白,靠工人、农民及广大干群,冒严寒酷暑,省吃俭用,艰苦奋斗建设伟大的新中国。工人加班奉献,农民出义工交爱国粮(公粮);硬把一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可是城市老工人老了退休了,能享受退休金生活;而同时代的农村老人们虽在2009年也能领到一份国家基础养老金,刚开始每月55元,现在能领到115元每月;可这点养老金养活不了自己,还需子女赡养!

假如有一天,农村老人能领取养老金养活自己,减轻儿女经济负担?国家有什么好政策,好办法去解决呢?


建议如下:

①:国家先对高龄农村困难家庭老人,摸底登记造册,先贫困省份重点支持,发达省市地方财政优先支持安排。

②:国家应对一个历史阶段的农村老农民,有个时间阶段划分;先让这些为国家贡献过的、丧失劳动能力的、独生子女家庭(含双女户),家庭持别困难的群体,先以政策导向,国家收回老人承包地;让其土地流转,产生效益;国家给予当地养老平均水平的养老金,所在地财政、民政、建档按月发放;必须本人同意签字认可,儿女不得占有老人承包地。

③:鼓励后生代的农村居民,年轻时参加社保或城居保,按年龄段提高参保档次;明确其个人参保后退休养老金能保障老年生活开支。

④:提倡儿女赡养老人,减轻国家负担。

⑤:改善农村老人医疗问题,让他们同等享受医疗报销,使他们生病有医保,生大病不返贫;人人看得起病。

⑥:其他一些暖心政策……譬如军人家庭父母应优先照顾,他们送儿送女去参军,有的光荣了,可老人们孤独一生,应给予生活情感上照顾!


树下酒仙


提到农村6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我就一肚子气。我国的农民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就不说了。初期,我国的工业一穷二白,国家说农业要支援工业发展,等以后工业发展好了,再反哺农业。现在工业发展好了,说好的反哺农业呢?我一直没有看到什么实质性进展。

后来改革开放了,农村分田到户了。每年打出粮食先缴公粮,剩下的才是自己的,一直缴到2002年前后,期间持续20多年。现在那一代农民老了,国家给了什么呢?一个月60块钱养老金,我奶奶现在都快100岁了,也不到100块,期间工人的退休金涨了多少?

最近20年,物价上涨了多少我不说大家也知道,可是粮价才上涨了多少?我在另一个问答里说粮食价格也应该上涨,很多人居然说粮食价格上涨,会导致物价的全面上涨。问题是粮食价格不涨,其他的工业品价格难道少涨了吗?凭什么所有的委屈都让农民来承受?多少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还在种地,就指着那点粮食生活。

我本来写文章是讲道理的,可是我看到这个问题突然就不想讲大道理了,就想以我爷爷和父亲两代人的经历来让大家看看农民过的真实日子,现在是怎么养老的。


病虫防治and农业科普


老实巴交的农民一生辛勤在土地上默默耕耘,有些因生活压力、环境等原因而不得不离乡别井出外讨生活,随着现阶段上了年龄的农村老人越来越多,能否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农村养老也是农民朋友们向往的。


农村养老问题是社会和谐建设不可缺失的,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需包含进去的,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维护,,老年人生活水平和质量相应的提高,对于化解社会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是非常有利的,中华民族养老、敬老的优秀文化是需要大力弘扬。农村老龄工作的积极推进,农村老年人生活问题的妥善安排,个人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解决。

农村老龄宣传工作需要再加强,新闻媒体多为农村老龄人服务宣传,多角度去做农村老龄人生活的状况的报道,将我国优良传统敬老、爱老氛围主动积极的宣扬,令全社会都有一种养老敬老尊老的思想。


广大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现状可以说许多都是孤独,日子过得贫苦,生病后好多老年人都没人照料,正常60岁左右就该退休安享晚年,可生活状况不允许,被逼着一直做到没病倒还有口气那天,国家多引导社会慈善机构多向农村基层倾斜,创建农村老人养老机构,配匹专业的老年服务人员,政府加大力度解决贫困老年人的现状,让广大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农村老人医疗保险问题,现阶段的新农合医疗保险真的需要再改善,许多病种都被限制了,有些重病当地医疗条件有限,说句实话就是当地越医越严重,而去其它医院医治的话新农合又限制了报销限额,抓药问题,只能在指定的医院抓药,许多人都反映指定的医院抓药比外面的贵了许多,老人家本身行动就不太方便,却要拖着身体去指定的医院抓药而不能就近抓药,这是需要改善的地方。

国家政策要向农村养老事业倾斜,加大财政经费的投入及补贴,提高农村老人退休金,现时农村养老退休金可以说低得可怜,月退休金才一百几十元,当今社会这一百几十元能让人过活几天?老人退休金的提高让农村老年人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红利,使老年人经济上得到有效保障,晚年生活过得幸福美满。

分享到此结束,欢迎朋友们留言补充探讨农村老人养老问题,喜欢本内容的朋友请点击关注下南粤三农自媒体,你的随手关注点赞转发是我继续分享创作的源动力。


南粤三农自媒体


农村的养老问题确实是目前来说,我们国家项难题,因为现在我们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太严重了。


从民政部发布的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上得知,截止2017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尤其是在农村的养老问题更值得关注。如何更好的妥善处理好农村的养老问题,我个人认为得先解决好如下的几个问题:


一、农民老了干不动了,没用钱用。农民年轻的时候有力气,可以赚钱,养活自己没有什么问题,只要上了60岁,很多的农民的脸上都已经布满了皱纹,体力上也大大下降,这种情况很难在外面能够找到活干,就算自己在家种地,绝大多数也是力不从心,真的是不得不服老了。这个时候老人的口袋里的收入少了,可能自己买烟买酒的钱都没有了,这还是身体没有什么疾病的情况下!在农村的老人不像退休的人员有自己的退休金,农村的老人还是得靠自己才行!虽然现在每个月会领到几十元的养老钱,有的家里孩子会给些零用钱,但往往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日常的开支真的不够。也有很多的农村老人是属于独自生活,无儿无女,那样的生活就更加艰难了!


二、儿女不孝,不能赡养自己。生长在农村的我,经常听到父母和左邻右舍的聊天中,总是告诫现在的年轻人,对长辈要有孝心,要尊敬长辈。从这这话中也就表达了农村的老人担忧!

不论是平时看电视还是用手机看新闻时,总能看到儿女不孝的,有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对自己的父母进行毒打,多数都是因为老人不会做事而且还要吃饭,尤其在农村这种现象也是很多的,那么,农村的老人对于养老的担忧也是不无道理的!因为并不是每个年轻人,都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的,有很多的年轻人只顾着自己的享乐,对于自己年迈的父母都是不闻不问的,更不会给予相应的帮助,这就造成了很多的老人无依无靠!


三、不像市里人有养老保险。绝大多数的农村老人在年轻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养老的意识,一辈子都只为了家庭,耗光了精力和赚取的钱财,等到自己上了年纪,多数老人因为没有养老保险或者社保,也就不能得到相应的福利或者救助,如果家里的子女又不孝顺,不给钱花,这种日子让老人怎么生活!


四、养老院的缺失让老人无出去。很多的农村都是缺少养老院的,或者有的村子里或者乡里有养老院,但是没有老人在里面,养老院常年空着,可能是政策的落实不到位,也或者是一些人员在暗箱操作着。小闫认为,养老院这正是那些老无所依的人最终的也是最后的依靠了,如果这最后的依靠都没有了,那么这些老人又将怎么生命最后的这段时间呢!


总结:农民的养老问题,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的,而这些问题能不能及时得到解决,这就涉及到每一个需要赡养的老人。但是光指着社会解决养老问题也不现实,还是需要每一个有老人的家庭共同努力才行,社会风气良好,也在影响着每个家庭,对于那些没有孝心的人应该得到惩戒!农民辛辛苦苦劳作了一辈子,到老了却还要为自己的养老问题担忧,真的让人很心酸!


以上都是小闫的个人观点,大家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草根小闫




西门观点:国家已经出台很多政策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应该加大力度,特别要提高30、40后农民的养老待遇。

农村养老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个老大难问题。农民为国家解放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30、40后这代人。

其实,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很多政策都向农村倾斜,首先取消农业税,种地给补助,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最近,土地承包又延长三十年,土地三权分离,可以流转出租转让或入股,都为增加农民收入做了政策和制度保障。



还为农村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养老金,因为太少,又出台新农保,让农民也像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一样缴纳养老保险,到退休时发放养老金。

但是,这些措施对六十岁以下的农民确实有帮助,但30、40后农民最小的也六十多岁了,最大的已经八十多岁了,失去劳动能力,让他们缴纳养老保险很不现实也不合理。

所以,希望国家能考虑这些人的养老问题,提高他们的养老金,达到每月五百元左右,再加上土地流转收入,就可以度过晚年了。

谢谢您的关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门白甫


养老是社会三大保障系统之一,每个人将来都要面对,随着老年化的加快,这个问题日益突出,家庭,政府各自承担不同责任。

60后也快步入老年,由于农村人从事的是传统农耕或各种手艺,一直没有缴纳社保,大部分人忙碌了一辈子,攒下的钱没能留给自己,却要花销在儿子成家买房上,甚至还要帮着还房贷,自己生病了还不敢去大医院,为了不给子女压力,子女搬好,盼望着能享子孙共娱之乐,怎奈各种家庭矛盾又无法和子女共同生活,只好分开住,子女条件好点的,每个月可以给点生活费,过节再拿点礼钱,假如碰见子女不争气的,老人家还得自己继续挣钱养自己,真到了老到干不动那天,要不去养老院,要不请人打理,但缺失了亲情,老人们很无奈。

国家也在考虑农村养老问题,有的地方出台了政策,可以一次性补交养老保险,然后马上可以按月拿养老金,但这比巨大费用,又让许多农村贫困家庭望而却步,听说有的地方达到10万元,但这只是试点,不能全普及。还有的失地农民可以少补交养老金,以后甚至可以用土地,宅基地置换养老,不过这都是子女不愿赡养的最后选择,真正靠社会公益,政府拨款支持农村养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目前来讲,农村养老金普遍偏低,最低有200一个月,连基本生活吃饭都难保障,养老金多层分化严重,城镇居民高于农村,职工又更高点,再往上是事业单位,公务员,最顶层的干部比最底层农民高出几十倍,这个差距反映了社会养老保障的巨大问题。

现在许多农村也开始建设养老院,或许这是将来一个大的投资领域,政府鼓励有资质实力的私人企业进入,或许很多农村老人还接收不了,觉得这是一种遗弃,但现在年轻人大多在外面拼搏,也没时间来照顾老人,老人的孤独正好可以在养老院化解。

养老保障有待完善,怕老以及对老年生活的无法预知,致使越来越多的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每年也开始交些钱,等自己动不了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用。

农村养老迫在眉睫,让老人过得有尊重,有欢乐,幸福感才是我们最期盼的。





湘村九哥


农村养老是大问题,农村老人经济来源少,住社会养老院是不现实,没有能力负担高额的费用,靠国家养老也不确实际,靠子女养老,说实话,现在的子女多数都要在外打拼,房贷,车贷,子女上学,两地分居,父母又多不愿和子女住在一起,也就分身乏术,如何解决这些现实的养老问题,就实实在在摆在农村老人和子女面前。

我有个办法不知可行否,供大家参考,国家在农村建公益性养老院。首先,农村环境好,利于老人养老,再有就是农村老人不愿离开故土,解决了农村老人的思家之情。公益养老院对老人实行低价或微价政策,工作人员以入住的老人的家庭成员为主,要求就是凡是入住老人,家里要在该养老愿提供一定数量的义工服务,可利用节假日,轮流做义工,没有时间的自己出钱请义工也可,但尽力不要请,入住的条件就是要做义工,说是义工,实际也是让子女来这里看看父母尽孝,也算是开源节流。再有就是提倡入住的身体好的老年人互助,以提供适当的服务换取自己以后的入住费用,但还是要自己的子女来做义工,來做义工是入住条件。

总之来到这里,就是微利为主,以子女做义工为条件,国家出硬件设施,微利服务,不知这个想法可否,欢迎大家指正。


东72607259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规模和速度超乎我们的预计和想象。截止到2016年底的数据,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2.3亿人。占总人口16.7%。而且70%的老人都是来自于农村的农民。目前农村养老的问题确实摆在每个农村家庭的面前。并且据调查显示70%的老人是不愿意去城市和子女一起生活的,他们一辈子都在农村,到了城市是各种的不适应。

在农村,因为养老金制度建立比较晚,保障水平低,目前还主要是依靠子女养老。但现在的年轻人很大一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定居,并且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房贷车贷,以及还要花费更多的钱抚养子女。让年轻人给父母养老成为了很大的难题。目前国家也在积极的想办法出政策,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农村更多的还是需要自我解决。

第一、种地。

目前60岁以上老人66.4%能够生活完全自理,另外还有54.6%的农村老人还在从事职业劳动。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一辈子都在和土地打交道。年龄大了不能种太多的地,目前我家已经把大部分的地承包出去了。只留下一小块地父母在种,虽然不多,但父母二老吃菜什么的足够。另外老人们还可以养一些简单的鸡鸭鹅牛羊等来贴补家用,二来也有些事情做会比较好。所以,未来种地仍然是老人的重要收入来源。

二、农村养老金。

目前国家对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给予60元的养老补贴,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有所增加。虽然钱不多,但对于没有收入来源的农民来说也能减轻一点负担。

三、做些小工挣钱。

现在我回老家仍能看到六七十岁的老人仍然有体力在劳作,他们身体大多都还算健康。种地之余会到各处找一些零活来做。也算是增加一些收入来源。

四、养老院养老。

听起来很残酷,老人们把子女辛苦养大,到老了不是待在子女身边养老,而且去养老院。所以很多人接受不了。调研发现47.3%的农村老人不愿意进养老院。原因是觉得不光彩,经济也不能承受,另外更怕子女被人指责,在养老院也不自由。但是我今天过年回家听说国家正准备发现农村养老院的建设,每个村一个养老院。这是一个好事,在一个村大家都是互相认识的人,既不会孤单也不会尴尬。如果解决的好,农村以村为单位的集体养老方式应该会是一个趋势。

五、把父母接到身边养老。

之所以把这一条放最后是因为生活在农村的父母大多都是不适应城市生活的。身边有太多的朋友把父母接到城市三五天就要回老家,下次再接就不愿意来了。在城市,他们甚至东西南北都分不清,自己的家都找不到。而且和城市老太太们也没有共同语言。他们来了一次就不愿意来第二次了。做子女的也很无奈。但真到了父母老的不能生活自理了,只能把父母接到身边伺候父母才好。

其实,在农村我更多看到的是父母只想看到子女在城市过的好,甚至知道子女身上背负着房贷压力,父母还想尽力帮子女还一部分,让子女压力能够小一些。但他们从来不会对子女说自己的养老问题,从来不会开口对子女说你怎么养我的问题。他们一辈子都把心放在了子女身上,却很少顾及自己。这就是农村的父爱和母爱。他们话不多,不善言谈,但把能做的都做了。作为农村出来的孩子,我很庆幸生在农村。希望农村的父母们都能够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午时已到oo


中国养老问题我个人意见:

1.国家各镇修建养老院,养老院配套,医务室,棋牌室,食堂,学习室……等。这些全部免费。

2.全国人民工资5000以上纳税加入养老系列。

3.辛辛苦苦一辈子,晚年在家没人照顾中国农民一大难题。

4.中国农民看病问题,需要设定一下,多少岁看病所有费用免费。

5.服务于大众,晚年幸福一生。


中国农村365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