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之二十一

《论语》学习之二十一

第三篇 八 佾(二十一)

子曰:"管仲1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2,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3,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4,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先认识一下春秋时期的管仲,他是经鲍叔牙推荐辅佐齐桓公创立霸业的齐相。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小呵!"见无人能知他的感慨,他人关注的一是管仲"俭"吗?孔子说:"管仲娶三女,三座府第,官事者不兼职,怎俭?"二是管仲知"礼"吗?孔子说:"国君立照壁,管仲也立照壁。国君在堂中设供祭祀、国宴时放礼器和酒具的土台,管仲也有。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孔子感叹的是,管仲用的是权术,是霸道,非是王者之道。富国强兵没有道德精神文明之引领,也是浮华之繁荣,人心不稳定,是没有根呢。另一面是管仲对自己无"俭"、无"礼"、无约束,流弊大。更不明礼乐可教化之,所以管仲之器小。

孔子长长之叹,一直会穿越时空,在人类生存的上空回旋。

1.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管仲先辅助公子纠,后辅助齐桓公(公子小白)。2.三归:娶三姓之女,三个府第。3.塞门:大门前的门屏。天子外屏,诸侯内屏,大夫以帘,士以帷。4.反坫(diàn音电):古代国君接待他国君主宴饮时,放置空酒杯的土台。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1如也;从之,纯2如也,皦3如也,绎4如也,以成。"

孔子对鲁国大乐师说:乐可知。孔子给它分四个状态:一用气:闭合(或深吸气)后放开声;二用音色,纯色本色。三用音质,明亮之声,四效果,连绵不绝,作品就完成了。无论声乐、乐器皆如此也。

1.翕:(xī音西)合也。2.纯:和也。3.皦:(jiǎo音皎)明也。4.绎:(yì音亿)连绵不绝。

这是《论语》中有限的乐理知识,但包含了《乐经》的智慧。想八音齐宣,音不相夺,和乐飘飘,雅音绕梁,可正心养性啊。

当时八音齐奏是有《诗》与之相匹配的,舞曲也是有《诗》相匹配的。所以当时《诗》很多,孔老夫子才删简了很多。删简其道也遵循"一以贯之"的原则:声始者高而远,音终者绕梁不绝。这就叫"金声玉振",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先生的《冰鉴·声音》就是读懂了"金声玉振"四个字的体会。

八音:指金、石、丝、竹、匏(páo音咆)、土、革、木八种材质做的乐器,金指编钟,石指磬(qìng音庆),丝指琴、瑟,竹指(萧管、箎〔chí音池〕),匏(páo音咆)指笙、竽,土指埙(xūn音勋),革指(鼗〔táo音桃〕、雷鼓),木指柷(zhù音住)、敔(yǔ音宇)。

八音:现在相当于交响乐,但交响乐仅有管弦乐曲,无有与《诗》相匹配。

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2。"

卫封疆之官请求见孔子。"君子至此,我没有不得见的。"学生引之。他出来后说:"你们何必担心、发愁?天下乱了这么久,上天降下夫子来用木铎警醒世人。"

1.仪:卫邑,封人:封疆之官,贤人。2.木铎(duó音夺):指文化兴盛。"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

《论语》学习之二十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