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

现在,一说预防心血管病,就会提到降血脂,而降血脂最主要的是降胆固醇。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脑卒中(脑缺血、脑梗死、脑出血)、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等疾病,一直占据着我国城乡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一位,高于感染,高于恶性肿瘤,是“第一杀手”。

“坏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

而这“第一杀手”的“凶器”,就是高胆固醇血症。确切地说,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毕竟动脉粥样斑块中的粥样物质,最主要的成分就是胆固醇和吞噬(吃)了胆固醇而坏死的细胞。

“坏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

胆固醇原本在身体里是有用的

各种细胞的细胞膜里就含有丰富的胆固醇,细胞膜的合成需要胆固醇参与。缺少了胆固醇,细胞就容易损坏,修复也困难。我们身体里一些组织也含有丰富的胆固醇,比如脑组织。(所以四川火锅的“脑花”是高胆固醇食物呢!)

“坏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

我们身体里生产的很多激素,用的原料是合成胆固醇的原料,是合成胆固醇的前体,所以叫做“类固醇激素”,比如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坏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

生成胆汁。胆汁是消化脂肪的,经过胆汁消化的脂肪才容易吸收。而胆汁中是含有胆固醇的,胆汁中的胆酸就是胆固醇转化的。没有胆固醇,胆汁的合成也受影响,影响消化,那人也是不行的。

“坏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

所以,身体里的胆固醇是有用的。可是,有用归有用,多了、或者乱了就不好了。

血液中的胆固醇里是有分工的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里面主要是胆固醇,是负责把胆固醇往身体各处运送、供身体使用

的。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有磷脂、胆固醇,是把胆固醇从全身各处运回来运到肝脏再代谢把胆固醇转变为胆汁排泄出去

“坏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还有一些七七八八的胆固醇合在一起,就组成了血液的总胆固醇。因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胆固醇最高,所以,一旦总胆固醇增高,最主要的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

“坏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

正常情况下,运送到各处的胆固醇和回收回来的胆固醇应该是平衡的。可是如果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多了,或者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少了,或者“低密度”的增多加上“高密度”的减少,那身体各处的胆固醇就多了。血液中的胆固醇多了,就会沉积在血管壁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长大了,就把血管堵住了。

“坏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

所以,通俗地宣传中,就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叫做“坏胆固醇”,把高密度脂蛋白叫做“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迄今研究中惟一被证实的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发病相关的致病性因子。以致于有专家说,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里容不容易长斑块,除了和胆固醇增高有关系外,还和血管内膜的完整性有关。跟水管子容不容易挂水垢一样,完好的血管内膜(光滑的水管子)不容易长斑块(挂水垢),如果血管内膜被破坏了,有了损伤,有了破口,胆固醇就更容易钻进去。

“坏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

什么情况血管内膜容易损坏?

比如血管内膜有了炎症,或者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引起的炎性反应(哪怕是牙龈发炎)、自身免疫反应,过高的血压冲刷、过高的血糖浓度,或者缺氧吸烟引起的一氧化碳升高、缺氧)等,都会破坏血管内膜,过高的胆固醇本身就会引起炎性反应。

所以,当有这些危险因素共存时,血管壁的破坏就给了原本升高的胆固醇可乘之机,动脉粥样硬化就会加快、加重。

“坏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

这样,过高的胆固醇就从有用之材变成了“杀人凶器”。再加上其他危险因素帮凶,动脉粥样硬化就这样发生、形成了。

所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坏胆固醇”一定要降。

“坏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