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王爷们没有手机如何打发时间?

五月的田野


要说打发时间的“玩儿”,中国人称第二,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平头百姓,每个阶层都有各自的玩儿法。

笔者小时候,那会儿穷,根本就没见过电视,更勿论手机了。

那个时候是怎么玩儿的呢?一个村子里的几十个小孩儿,大的小的全扎堆在一起。大家一到晚上就会玩儿“机器灵砍大刀”,一玩儿就是一晚上。逢年过节还会用白萝卜做“萝卜灯”,那乐趣就更多了。

那是晚上看不见的时候,白天一切都暴露在日光下,凡是目光所及,都是玩物。

在没有“电”的时代,穷人的乐子不过是所见所处所闻罢了。那帮流着皇血的王爷们,有钱、有闲,又有皇室庇护着,他们玩儿起来,更是肆无忌惮无出其右。

看看古代的酒器就知道了,古人的闲暇生活是多么的惬意。为了喝酒,古人制作出了爵、角、觚、觯、斝、尊、壶、卣、枓、勺、禁等等器皿。每种酒器都有对应的用途,这才是王爷们的世界。

器皿只是生活的骨架罢了,为了让这些器皿更具血肉。古人还发明了飞花令、曲酒流觞等等喝酒的游戏,这些游戏玩一圈下来,也就是日暮西垂了。

这些个古人的“雅致游戏”,到了现代,可能就是电视里的一个小片段,亦或是手机游戏里的某个场景。

而现在手机里最流行的游戏,无非两种:一种是养成类游戏;另一种是对抗类游戏。这些东西都是古人玩剩下的,不过形制发生了变化罢了。

古人会养鸟、养狗、养猴子来打发时间;王爷们则会养更高级的东西,比如说狮子老虎、骆驼大象等等,以此彰显自己的身份。

每一种动物养“活”并不难,难的是养好。比方说养鸟,就有“文百灵、武画眉”的说法,一只百灵鸟能调教出13种不同的调调。两个养鸟的各自提着笼子出来,这个主儿的鸟叫声更好听,把那个比下去,这个就能乐一天啊!

所以啊,爸爸的快乐,当儿子的你理解不了。

当然了,王爷们的快乐都是拿钱堆的,这些钱又不需要他们自己去赚。他们每天所要做的,就是老老实实的玩儿,别给皇帝添麻烦就成,否则就得提前上路。

清朝的皇帝,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勤勉的皇帝了,他们每天都会上早朝。早朝又叫御门听政,每天早上7点就开始,所有的王公大臣都要到场。

皇帝的勤勉,跟着倒霉的自然是这些朝中大臣了,因为他们不能睡懒觉了呀。

由于王爷们大都住在紫禁城附近,所谓“事少活轻离家近”,王爷们每天就不需要起太早,6天起床梳洗一下就可以直接上早朝了。

早起的时候,会玩儿的王爷们,就会揣一直蝈蝈在怀里。又下人们抬着轿子,王爷在里边或者眯一会儿,或者把蝈蝈往怀里塞深一些,听蝈蝈叫,这就怡然自得了。

走进紫禁城之后,断然是不敢让蝈蝈叫的。于是呢,便把装蝈蝈的葫芦往外掏一些,蝈蝈受了冷,便不再发出叫声。

等到下了早朝,王爷们哼着小曲儿、盘着葫芦往家回,这一天才算是开始。花鸟虫鱼、骑马射箭、吹拉弹唱、八大胡同等等,这才是真正花钱的地方。

不过,王爷们玩儿的这些,就是为了玩儿个心气儿,真要让他们图个什么,倒是落了下乘被人看不起了。

因此,为了弄好这些小玩意儿,很多时候,王爷们都会亲自下手去做。比方说给自己的鸟压口啦,给蝈蝈暖翅子啦,给花剪枝啦等等。

这一天下来,哪有时间去逛窑子哦!手机有窑姐好玩儿吗?

王爷们的玩儿法,大抵可以用于谦于老师的一段话来形容:

“我们是只要到外地演出,当地有花鸟虫鱼市场,我们肯定扎一趟。不辞辛苦也得去玩。有时候一上午什么都没有,那也开心,关键是过程,到那儿看看当地玩儿的这个水平在什么地方,他们玩儿的路数是什么…”

穷有穷的玩儿法,富有富的玩儿法。王爷们有钱,自然玩儿的内容就多一些,能打发的时间也就广一些。


祗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快乐,虽然现在我们有电脑手机,随时都能上个网看个新闻打个游戏,吃鸡农药斗地主,没事还能三国杀,但是在古代没有这些东西的时候,不为生活发愁的达官贵人都在玩什么呢?今天就给大家说一下,在清朝,王爷们能玩什么?

吃,吃什么啊?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儿、烧子鹅、卤煮咸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什锦苏盘、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江米酿鸭子、罐儿野鸡、罐儿鹌鹑、卤什锦、卤子鹅、卤虾、烩虾、炝虾仁儿、山鸡、兔脯、菜蟒、银鱼、清蒸哈什蚂、烩鸭腰儿……

满汉全席那是皇帝吃的,王爷们随便吃个满汉五十席就行了吧!如果王爷作为一个美食家,那可就放开膀子吃吧,不光吃还得自己做,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嫖,逛青楼啊!

这世上还有什么比女人更能勾引起男人的兴趣吗?没有,俗话说,家中红旗飘飘,外面彩旗不倒!作为一个王爷,怎么可能没有三妻四妾加上几个暖被窝的,但是老话说得好,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到!几个纨绔王爷们聚在一起,吃吃喝喝,酒足饭饱思淫欲,这就得去京城八大胡同走一走,这才叫风流倜傥不是!

赌,抽

这俩可就是恶习了啊。必须是纨绔们必备的,但是不提倡,如果哪位朋友穿越了,这俩东西千万别粘。

骑射文娱

骑马射箭,诗词歌赋。做一个能文能武的翩翩佳公子,没事写写诗做作画,说不定还能火一把。没事还能去探索祖国大地的名山大川,做一个双脚丈量大地的行者岂不快哉。如果习得一身好功夫,还能像李白一样,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做一个侠客爽一爽。

遛狗逗猫玩蛐蛐

这是最简单的了吧。斗斗鸡,斗斗狗,斗斗蛐蛐。传说中三和刘葫芦,可一直是斗蛐蛐的爱好者眼中的神器啊。就像《黄金瞳》中那个一样,转手就是八十万人民币。

励精图治,发愤图强,征战沙场,手握重兵

那你只能等死了。最是无情帝王家,像你这样,多疑的皇帝肯定觉得你蓄谋已久,准备谋朝篡位,所以啊,还是先下手为强,干掉这个王爷算了,于是,王爷GAME OVER!

所以啊,王爷们就放心大胆的去玩就行了。没人会说你不务正业,因为这就是你的正业,只有这样才能让皇帝放心不是?


瀚海说史


文史工作坊,分享你身边的有趣历史。

提问者实在有意思。清朝王爷虽然没有手机,但人是皇亲贵胄啊,至少放今天也是个富二代啊。怎么可能没办法打发时间?清朝王爷那么多,笔者给你举个典型的例子。醇亲王奕譞,他是光绪皇帝的亲生父亲。

醇亲王经常被分配干的活是祈雨。被派到先帝庙宇或其他寺庙祈雨。清朝灾害特别多,旱灾水灾时有发生。那些人也不懂天气预报,就信这个。灾这么多,皇帝总不能老是去吧。这不就交给王爷干了。笔者阅读文献时,常常不禁笑道,这种碎碎念的活王爷负责。

<strong>

帮慈禧太后干干活,如颐和园修治工程。奕譞担任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大臣,修园子为乐,没事贪点小钱,钱不够没事挪用点海军经费给颐和园。要不自打修了园子,北洋舰队就变得可怜兮兮的,一个军舰都没添加,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了,哎。

王府之中城邦生活。一个王府虽然比不上紫禁城,但是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王爷有无数个宠妃,再说清代西洋各种奇奇怪怪的科学技术仪器都西学东渐来了,王爷没事玩玩望远镜,找人拍拍照。都是很习以为常的。再说王爷也可以出去玩啊,寻花问柳不说,打猎骑马最可以的吧。

闲聊宫廷趣闻或密谋。王爷也是有自己的朋友圈。遇到奇葩,或者棘手的事情,几个王爷会在一块对点子的。或者吐槽一些当今圣上。只不过悄悄的。给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皇帝清理坏王爷,怎么会一锅全端,端的都是王爷大臣团伙。

这位提问者,你就不要再操着王爷没有手机咋办的心了!


文史工作坊


现在的人,手机就是第二生命,永不相离!那清朝尊贵的王爷可没有手机,怎么过呢?

清朝的王爷和前朝不同,基本属于被“圈养”的状态,没什么权利,这也是皇帝为了避免把王爷“放养”出去形成藩镇割据的场面。所以清朝的王爷只能在京城老老实实待着!



但毕竟,王爷可都是皇上的亲兄弟,就算没有实权,那也是皇亲国戚,地位尊贵,过的不好那不是打皇上脸吗!

因此,在清朝,对于胸无大志,追求生活安逸的王爷来说那可是人间天堂,不用像皇上一样每日操劳国政,费心费力,只要享受好自己的生活就行!

通常,清朝的王爷都会有一个大宅子,那可是豪华至极,代表的是皇家的脸面。在大宅子里,里面有假山、池塘、花园等等美景,就是现在的一个度假胜地,每天王爷可以养养花、钓钓鱼,约上几个人溜溜鸟、逗逗蛐,家里孩子也多,陪陪孩子玩耍,兴趣来了找找妻妾,所以一般王爷的子孙普遍要比皇上多。



在大宅子里玩腻了,在邀上几个志同道友,携箭跨马,驰骋郊外,进行狩猎,这样的生活,岂不快哉!



王爷这样过的越安逸,皇上才能对其越放心,不然动不动冒出几个朱棣这样的王爷来,哪个皇上受的了!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过法,有每个时代的兴趣,王爷作为金字塔的顶层人员,生活尽显快活!


木子夏锦论史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离不开的东西,一个手机加上一根无线网和充电器,就能让人坐一天不动弹,但这样的生活并不能提倡。古代人没有那么多的休闲工具,贫寒人家为了养家糊口得忙着干活,那么大清的王爷没有这些生活的负担,又是怎样消遣度日的呢?

文玩



有言道“王爷手中三件宝,核桃扳指笼中鸟”。这只是北京城老百姓传唱的清朝贝勒爷的一些出门走动的行头,到了如今也是很接地气儿的走进了寻常百姓手中。关于文玩,清朝最有名的藏家应该就是乾隆皇帝了,一生收藏名家字画1300多副,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三希宝帖之一,书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乾隆还在此帖上提上“神”字(乾隆的字是真不值钱,糟蹋了王羲之的名帖)。



其实作为王爷,经济实力和资源优势都具备收藏古玩的能力,收藏个字画古玩是很随意的,小到鼻烟壶、手把件、玛瑙琉璃木头串子,大到青花瓷器、唐三彩等陶瓷瓶子。都是王爷们热衷的东西。有喜欢玩木头和石头的朋友也知道,这些东西是要盘的,那么王爷们盘文玩也是一个不错的消遣项目。养鸟当然不能算是文玩,但也确实是个消遣的方式,溜鸟更是个消磨时间的活,鸟儿美丽的羽毛和清脆的歌喉都是取悦于人的地方。

听曲儿

“自乾隆南巡之后,选江南伶工,召之入京,供奉内廷,名曰‘民籍学生’。此例迄于嘉庆末年,未尝或改。”——《清升平署存档事例漫抄》

清初的时候,京城盛行着昆曲、京腔,受到满洲贵族的热捧,常常会在皇宫里搭台唱曲儿,给权贵们解闷。后来秦腔入京,再一次受到了追捧,名角儿均受到王公贝勒们的喜爱,再后来四大徽班进京,掀起了京剧的热潮,时称“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清宫庭还专门设立了管理唱戏唱曲儿的专职机构“南府”,道光时改名“升平署”,每年都要选出一些名角儿进宫授官。


道光之前,清庭的戏曲台子还是相当繁荣,但道光时期,裁剪了大量戏子,很多戏份都由太监学了上台出演,观赏性也就大打折扣,清朝王爷热衷于听戏的会在府中设戏台,请戏班子到府上表演,偶尔也会到京城的戏楼听一听现场版,这叫与民同乐。末代皇帝溥仪的族兄溥侗就是一个铁杆戏迷,无奈清朝国势衰落,这位贝勒爷为乐听名角唱戏,不惜降低姿态,伺候名角儿谭鑫培抽大烟,王爷伺候戏子在当时也成为一段奇闻。但这里也体现了清朝王爷对于戏曲的追捧和热爱。

打猎

清朝每年都会组织一次皇家猎场的狩猎活动,基本上都是在秋季进行,史书称之为“行围”,这种皇家狩猎活动几乎会让所有的王公贝勒参与,陪着皇帝玩当然也是个好差事,这一行围可不是一天两天就结束了,基本上的周期都在20天左右,这二十天里,皇帝管着吃喝拉撒,王公贝勒们跟着活动筋骨,运气好了射头鹿还有重赏,虽不在乎钱财,但乐在其中也是甚秒。


不光是皇家狩猎的时候才能打猎,被分封的铁帽子王爷往往都有很大的一片“封邑”,自己设个方圆几公里的猎场也是很随意的,放一些兔子、狍子到猎场里,没事了叫几个随从就可以狩猎了。

清朝王爷们远远不止这些娱乐活动,作为清朝的王爷甚至比皇上还要舒服,不用太多政务缠身,每月都有高于一品大员很多的俸禄。有些王爷的府邸豪华奢靡,娱乐设施相当齐全,有些别致的池塘花园,有着戏台子、舞场子、棋牌室,闲暇时间里,听听戏,赏赏花,下下棋,再盘盘古玩,遛遛鸟,沏一杯好茶,饮一杯美酒,比现代人只顾着玩手机要丰富太多。


棍哥观史


去过山东蓬莱仙阁的游客,一定会对牌匾上的“蓬莱阁”印象深刻,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某个当地书法家所提,其实这提字人大有来头。

清入关两百多年,在汉人文化的熏陶下,清帝王中顺治、康熙、雍正都是作诗的个中好手,在帝王的带动下,亲王、郡王们也热爱这项高雅的活动。

在众多“王爷诗人”中,以铁保最为出名,铁属满洲正黄旗,乾隆三十七年(1772)进士,在山东当了近十年的巡抚,铁保能文能武,尤擅于书法,与成亲王永瑆、翁方纲、刘墉一起,并成为清四大书法家。山东蓬莱仙阁上的“蓬莱阁”就是他存世的作品之一。

铁保

传统中国画,书画不分家,众王爷中,高其佩独创的指头画法,作画时,毛笔、手指、手掌、手心都是他作画的工具。据《清史稿》的记载“尤善指画,尝画黄初平叱石成羊,或已成羊而起立,或将成而未起,或半起而未离石。”

还有些王爷喜好就比较特别:宁郡王弘皎喜好养菊,每到秋日雨后,府内数百株的菊花竞相盛开,五彩缤纷,宁王就带着美酒,和京城名士一起饮酒赋诗,彼此酬唱。宁郡王还擅长手作,纸扇一经宁王雕琢,则美其名曰:东园扇。一经推出,纷纷被士大夫争相购买收藏。


还有些嗜好,则为旗人所独有,沁王科尔具多,一到严冬时节,每天必吃蝎子十数只。


民国不晓生


清朝虽然科技底下,没有现在的娱乐多,但是,那是指平民。

那些王爷是站在国家最顶层的那一撮人,他们可玩的东西太多了,骑骑马、打打猎、养养豹子、斗斗鸡、看看戏、逗逗蛐蛐、斗斗狗等等……。

再不济,他们还可以在家中喂喂鱼、赏赏花、玩玩歌姬、吃吃鸭啥的。

不说清朝,就说现在,站在世界最顶峰的那一撮人,也不太可能以手机为乐,我都怀疑他们现在还用加密古董机。

因为对那些人来说,手机只是一个通话的工具,他们可玩、可忙的太多了,区区手机之乐我估计他们根本看不上眼,更不用说和我们一样做“低头族”了。


崖边钓鱼10086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别说清朝了,就是我们的爷爷辈们那个时代也是没有手机的,手机在中国的普及要算到进入新世纪以后。

那么,在没有手机的时代,清朝的王爷们都干啥来打发时光呢?

首选:看戏。

清军入主中原后,为了加强统治,需要八旗王公贵族们知道一些汉族的文化,戏剧变成了重要的一部分。为此,康熙皇帝专门设立了翻译汉人书籍的书房,翻译了《金瓶梅》、《西厢记》等。从此整天悠闲无事的王爷们爱上了看戏,其实不止是康熙朝,不止是王爷们,整个清代,宗室亲王们大多爱看戏,尤其是晚清的慈禧太后,当然,这是后话。有人曾观察到王爷爱新觉罗·弘晈的住处看戏真是热闹非凡:

笙歌鼎沸间,忽见波涛滚滚而来,仙人乘槎波上,复现空中楼阁,作海屋添筹状,真奇观也。

清人看戏图
晚清恭亲王奕䜣、醇亲王奕譞也是爱看戏的王爷。

其他:逛街、喝茶、侃大山、养宠物等等。如果大家去过醇亲王府就知道王爷的生活大致是什么样子了,王府面积非常大,里面花花草草众多,而且醇亲王还养了一只梅花鹿。

衣食无忧的清朝王爷们的确比较清闲,但是踏入政坛的他们可没那么悠闲了,比如恭亲王奕䜣,他要面临很复杂的政治局面,比如慈禧太后的打压、湘淮斗争、朝中军机处南北之争、外国列强的蛮横等等,其日子有时候甚至是焦头烂额。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清朝王爷虽然没有手机,也没有电影电视等高科技,但找乐子的事多得很。骑马打猎,弯弓射箭,这还算是有点出息的了。至于走鸡斗狗斗蛐蛐,提笼架鸟等爱好是八旗王爷贝勒们日常的正事。最败家的狂嫖烂赌,还有文雅点的,养个戏班子听戏唱曲。连咸丰听了程长庚的戏听过瘾了,还想给个四品官,被程长庚有自知之明的拒绝了!还有即败家又败身体的——吸鸦片。

一群野蛮人冲进了花花世界,眼花缭乱。吃的,穿的,住的,用的,玩的都要尝试遍,迅速腐化坠落。几百年的铁杆庄稼,再加上跑马圈地占来的,代代子孙岂不可着劲的造!


果然如此


王爷是身份,不是工作。有的王爷上班很忙。要早晨五点上班见皇帝汇报工作,然后开会,写报告(担任军机大臣的王爷),有的王爷还要上夜班三班倒(领侍卫内大臣),有的王爷要练站姿(御前大臣),有的甚至要喂马(管理上驷院)。总之有差事的王爷都很忙,但那个时候王爷们的休闲娱乐无非琴棋书画,骑马弯弓,看戏听曲。但不准私自出京不准出入茶楼酒肆。可以说绝非影视剧中的提笼架鸟走鸡斗狗,大部分是读书习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