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栖霞这个小山村的名字,为啥有很多种写法?

通常而言,一个村庄都有一个固定的村名,即便有曾用名或者其他的称谓,也并不影响现在这个固定村名的写法。不过,有趣的是,烟台栖霞一个小山村似乎是个例外。

烟台栖霞这个小山村的名字,为啥有很多种写法?

(过去的村名石碑)

如果开车从亭口镇向庙后镇行驶,在公路边上,就会看到写有这个村庄名字的石碑,在2018年6月之前,石碑上写的是“獐尔夼”,而到了之后再从这里经过,就发现上面的名字变成了“章尔夼”。而根据栖霞市地名资料的记载,这个村庄在地图上的正式标注应该是“獐儿夼”。

烟台栖霞这个小山村的名字,为啥有很多种写法?

(现在的村名石碑)

以上这三个村名,虽然读音相同,但用字并不一样,这种不多见的现象,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这还要从獐儿夼的村庄历史说起。

烟台栖霞这个小山村的名字,为啥有很多种写法?

(以下配图均为獐儿夼村附近风光)

刚才看到的村名石碑的位置,其实距离村庄的实际位置还很远,从这里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走大概三四里左右的路程,就会来到大山深处的一个坳子里,而那里就是獐儿夼村。

按照栖霞地名资料记载的说法,因为这里地处深山,古代獐子(一种动物,跟鹿有些相似)较多,附近有座山㞭的名字也叫做“獐儿㞭”,这个村庄以山命名,因此叫做獐儿夼。

不过,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代最早来此落户的是张姓人家,建村时以姓命名,叫做“张夼”。但后来张姓人支不旺,村名跟实际有了区别。慢慢的,“张夼”这个名字就演变为“獐儿夼”。

这种说法跟地名资料关于该村姓氏的记载,有相互佐证之处,据地名资料记载,明万历年间,张姓从陡崖迁此居住,清乾隆年间,毛姓从掖县迁到此处,逐渐繁衍成为村中的大姓。

烟台栖霞这个小山村的名字,为啥有很多种写法?

至于“张夼”为何演变为“獐儿夼”,根据推测,应该是经文人润色,因为獐和鹿比较相似,按照过去的观念,通常被视作瑞兽。

烟台栖霞这个小山村的名字,为啥有很多种写法?

既然如此,为何后来,村里要把“獐儿”变成“獐而”,进而演变为现在的“章而”呢?

笔者认为,这应该与人们的观念有关。变“儿”为“而”,是因为在当地人的观念当中,“儿”指的是“儿子”,这个字出现在村名里,潜意识里有矮人一辈的感觉。另外,因为时代的变迁,獐这种在古代被视作“瑞兽”的动物,其现在的意义已经有些淡化,并且对于上了年纪的农民来说,这个字跟“章”相比,还是显得复杂一些。这或许就是这个小山村不同村名写法的由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