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棲霞這個小山村的名字,為啥有很多種寫法?

通常而言,一個村莊都有一個固定的村名,即便有曾用名或者其他的稱謂,也並不影響現在這個固定村名的寫法。不過,有趣的是,煙臺棲霞一個小山村似乎是個例外。

煙臺棲霞這個小山村的名字,為啥有很多種寫法?

(過去的村名石碑)

如果開車從亭口鎮向廟後鎮行駛,在公路邊上,就會看到寫有這個村莊名字的石碑,在2018年6月之前,石碑上寫的是“獐爾夼”,而到了之後再從這裡經過,就發現上面的名字變成了“章爾夼”。而根據棲霞市地名資料的記載,這個村莊在地圖上的正式標註應該是“獐兒夼”。

煙臺棲霞這個小山村的名字,為啥有很多種寫法?

(現在的村名石碑)

以上這三個村名,雖然讀音相同,但用字並不一樣,這種不多見的現象,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這還要從獐兒夼的村莊歷史說起。

煙臺棲霞這個小山村的名字,為啥有很多種寫法?

(以下配圖均為獐兒夼村附近風光)

剛才看到的村名石碑的位置,其實距離村莊的實際位置還很遠,從這裡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走大概三四里左右的路程,就會來到大山深處的一個坳子裡,而那裡就是獐兒夼村。

按照棲霞地名資料記載的說法,因為這裡地處深山,古代獐子(一種動物,跟鹿有些相似)較多,附近有座山㞭的名字也叫做“獐兒㞭”,這個村莊以山命名,因此叫做獐兒夼。

不過,民間還有一種說法是,古代最早來此落戶的是張姓人家,建村時以姓命名,叫做“張夼”。但後來張姓人支不旺,村名跟實際有了區別。慢慢的,“張夼”這個名字就演變為“獐兒夼”。

這種說法跟地名資料關於該村姓氏的記載,有相互佐證之處,據地名資料記載,明萬曆年間,張姓從陡崖遷此居住,清乾隆年間,毛姓從掖縣遷到此處,逐漸繁衍成為村中的大姓。

煙臺棲霞這個小山村的名字,為啥有很多種寫法?

至於“張夼”為何演變為“獐兒夼”,根據推測,應該是經文人潤色,因為獐和鹿比較相似,按照過去的觀念,通常被視作瑞獸。

煙臺棲霞這個小山村的名字,為啥有很多種寫法?

既然如此,為何後來,村裡要把“獐兒”變成“獐而”,進而演變為現在的“章而”呢?

筆者認為,這應該與人們的觀念有關。變“兒”為“而”,是因為在當地人的觀念當中,“兒”指的是“兒子”,這個字出現在村名裡,潛意識裡有矮人一輩的感覺。另外,因為時代的變遷,獐這種在古代被視作“瑞獸”的動物,其現在的意義已經有些淡化,並且對於上了年紀的農民來說,這個字跟“章”相比,還是顯得複雜一些。這或許就是這個小山村不同村名寫法的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