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在库尔勒的老城里走一走,感觉邂逅了光阴。每一条街都有着过去的记忆,柔软而深刻。无论大道或者小巷都藏着过去的模样,记忆如倒带,一件件快乐与甜蜜的往事都涌上心头。青春没有烦恼,总是有大朵的烟花盛开在夜空,还有一群人无畏与狂欢。从不会觉得孤单,因为热恋的火焰一直是整个青春最痴迷的温度与颜色。我沉醉在这个季节的城市里,并不觉凉薄,因为她总是富有情长的情调。

时间会告诉我们什么都会变老,爱情也一样。无论春天怎样的艳丽过,总要在夏季的茂盛里积攒整个秋天的丰硕,冬天自然而然的到来,这是时光的痕迹

与轮回,一路走来,不知不觉就黄了光阴。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沿着库尔勒老城中心往南走,老玉泉的中心花园的马踏飞燕早已不在。电影院与新华书店还矗立在街心。走到老汇嘉时代想起了过去的塔里木饭店,以及红极一时的的“滚轴”旱冰场。还有塔里木旁边的西域冷饮厅里的蛋卷冰淇淋,真是那年月最浪漫的味道。九几年的时候最早的传呼台也设在塔里木,记得在二十岁的时候我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联系方式,就是一台黑色的BB机。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如今的电信大楼是曾经的邮政局,在那个什么都慢的年代里,这座棕黄色的小楼帮我传递过各种书信。邮局门口经常有一个乞讨的老头儿在那里过夜,我偶尔去邮局的时候,会给他带几个包子。这些年过去,也不知道他后来的行踪与生活。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人民西路的瑞丰与德丰商场,是那个年代最繁华的街道。位于街心的人民商场一直没有多么热闹过,杨氏凉皮却是给商场增添了许多年的兴隆场景,从中午到黄昏杨氏人都忙的踩到脚后跟。杨氏凉皮口感软糯,香菜与黄瓜丝上的辣椒红油里流淌着白色的芝麻,再搭配一个茶叶蛋真是极度满足了味蕾。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富士特珠宝现在的楼址是曾经的“三江商厦”。三江商厦是库尔勒最早的娱乐健身场馆。以往会在下班后陪男友玩几把桌球,然后散步去现在小康城所在的档案馆小吃街,在那条小吃街上集中了库尔勒的一些小吃老字号,比如:昭君抓饭,西贝牛肉面,塞外香,梁师傅手工面,还有公惠食府以及康兴饺子馆...记得,有一年情人节,因为我喜欢吃饺子,于是男友与我冒着大雪去了康兴饺子馆,当天晚上饺子馆里只有我们两位顾客,老板娘热心的招待我们并说情人节给我俩包场啦,我与男友心里乐呵极了。谁想这饺子一吃便是十六年,从恋爱吃到婚姻。如今的康兴饺子馆搬到了巴音西路,我们一家三口偶而还是会去光顾,曾经的老板娘仍然是慈祥与幸福的样子,就像她包的饺子,满足而香溢。

州医院的旧门诊楼,是最早的泰和宾馆。这栋楼在成为门诊楼之前叫“通元宾馆”。通元宾馆二楼的“苏大姐火锅”曾是自二零零零年以来最早,最火爆的火锅。从装修到味道都算是当时餐饮业的一次小革命。一直记得苏大姐火锅里的招牌“毛肚”,顾客们总是学着火锅领班的样子,从一数到七就要将毛肚即可入口,好像多数一秒毛肚就会变成顽石的恐惧,顾客们认真的样子如今想起来几乎失笑,因为我也曾是其中一位。

通元酒店的地下室是“一点迪吧”,70,80后应该都去过。说起迪吧,想起来自己年轻时候还真是爱玩儿,从641对面的“同志迪吧”到三江商厦的“红番区”,然后又到广安公寓的“红油桶”,再后来还有湘鹅庄楼上的“芭娜娜”。

其实说起老城记忆,最深刻的还是街头的那些个小吃餐点。要说火锅后来有崛起了好几家,比如“沸腾居”,滨河路的“北京涮”,现在大碗厨所在的“流浪汉”都是库尔勒火锅餐饮的领航者。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要说库尔勒人最铭记的味道就是“利福德辣子鸡”,那曾是多少人念念不忘的味道。那时候,冬天的周末大概有六成的顾客都坐在利福德辣子鸡店里,一个月不吃两次辣子鸡就好像没开过荤似的,每次都不忘加两份皮带面,5个花卷。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除了“利福德”就是六队的烤肉鸡蛋面,那时候的六队馕坑肉就是一串大排档,好几家店家争相吆喝。坐在小渠旁的柳树下,一份烤羊排,一份馕坑肉,一盘羊蝎子,在加一份凉皮,皮辣红。几杯啤酒过后,一人一碗鸡蛋面。晚餐闲散而满足。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要说老城的美食,只怕说到天亮也说不完。2001年左右的一些小吃店倒还是可以列举一些,毕竟有的尚在,有的已经被时光隐没。还是随着诗诺的记忆走一圈吧,回味过去的味道,总会有一些人,一些故事让我们感慨与感动。

人民东路的“伊布腊子”凊餐馆里的拌面与羊杂真是让人次次光顾的理由。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还有华誉大厦附近的“城隍庙汤包”,包子铺的生意说不上多么火热,但一直默然的存在在它所在的角落里,让人看一眼便有一眼的温暖。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州宾馆巷子里的小烤肉,烟熏火燎的消遣;青年路的小张刀削面外加椒麻鸡,记不清多少个夜宵都属于这里;五中巷道口的“榆树沟丸子汤”,里面赠送的油塔子和小酸菜,真是暖心暖胃,只可惜再也找不到它的踪迹。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萨依巴格市场后门的“三角砂锅”;还有阿尔金对面“红房子”的饺子,个大馅料种类繁多,楼上楼下的什么时候都爆满;不得不说的是设计院旁边的“馋私猫猪蹄”,最早5元一只。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库尔勒的凉皮真是家家都有特色,要说起米皮,还是“汉中大刀凉皮店”做的最

地道,大概是2002年开的,地址一直没变,在养路段工模具小区巷口旁边。还有在老体育馆阿尔金后院的“东站凉皮”也是当初经久不衰的老店面。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还有人民西路“博顿餐厅”里面的碎肉抓饭和拌面也非常有特色,尤其是餐厅的民族风味很浓郁,无论后厨与前厅的卫生状况都尤其的值得称赞。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青年路有一两家“鱼吃跳”,这道奇怪的菜名真的是女士们青睐的一道美食。宽粉魔芋,油麦菜豆腐皮都可以另加,配上馕饼无辣不欢。。。。。。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东站肉夹馍,凉皮是真的已成为记忆。在整规市场后,微信圈里的遗憾声,整整刷屏了几天。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还有二中对面的“方棱皮带面”,里面的油泼面和肉夹馍,是那时库尔勒唯一正宗的陕西味道,外加门口的烤羊肉串,生意真是通宵达旦的火热。以及在交通路上的马大嫂拌面,萨依巴格市场后门的虎皮鸡爪......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说的再多也还是没有夜市来的欢畅,最怀念的还是供销贸易大厦下面的夜市,集中了库尔勒所有的美食。小吃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更是一份乡浓。那些年的味道让诗诺用图片一一道来吧。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这张图片很有时代感了吧,久违的场景真让人留恋。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鸡蛋辣椒丝,土豆丝,豆角肉……各种菜类的卷饼。你还记得吗?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小张家的刀削面,味道曾经算得上独一家。还有庞氏刀削面和梁师傅手工面。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自制酸奶,一定少不了的。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没有凉皮,还能算得上是夜市吗?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你钟爱的卷饼。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胖大姐家的羊杂碎,从来都是夜市的主角。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东站老四家的胡辣羊蹄,打车去吃过的童鞋举手。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豆角蒸面年年都在夜市入口的位置,不知道你还有没有印象。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眼镜家的烤鱼,五道黑怎么能少得了。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椒麻鸡,库尔勒人绝不可能忽视掉的小吃,夏天真是每天半只的节奏哦。椒麻鸡里的大葱真是比鸡肉更吃香。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依米提胖子的烤全羊,还能用什么语言来形容呢.....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新疆人没有能抗拒得了的------烤包子。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一元一串的小烤肉曾经不知道撸过多少串。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烤羊腿,你懂得。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可爱的小企鹅,怎么能少得了你。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城市记忆:那座叫库尔勒的老城 你还好吗?

瓜果飘香的老城,具有美食诱惑的老城。

老城像一幅褪色的画,看不清原来的模样,但透露着厚重的浓情。这一路的回忆,像是在寻味,也像是在寻找小城的文化。食色美味不断更迭,但这些老味道非但没有黯然失色,反而使我们更加的怀念与欢喜。老城很安静,像一位久经风霜的老者,气定神闲的守着老味道,让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记得这里曾经我来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