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張炘煬,現在過得如何了?

倔強的函數


先以幾組數據說一下神通張炘煬的“昨天”,再說他的“今天”。

他的起點很普通,六歲進小學,隨即開啟了“神童模式”,一個月後升入二年級;接連跳級,一年後進入初中學習;初一初二正常上學,初三時出現波動,下學期回家學習;兩年半初中在校學習+半年在家自學,跳級到盤山縣高中,直接讀高三;2005年“超低齡”考生張炘煬,考入天津工程師範學院(此時,他的同齡人在過小學四年級暑假);2008年,考取北京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13歲);2011年,考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數學系博士(16歲)。

張炘煬在本、碩、博的學習過程中比較順利,其中在碩士學習階段,學校特意為他和他父親安排了兩人間宿舍,但他拒絕父親的陪讀,堅持自主自立。他的“叛逆期”也基本很平穩,不過中間也出現了不和諧的情況,比如在碩士論文答辯前,他提出讓父母給他在北京買房,否則不答辯,也不考博,在當時他的觀念中,“買北京的房子,擁有北京戶口、在北京找好工作”是“人上人”的標準(他對北京和天津非常鐘意,這也是他本、碩、博考取學校的標準)。這個有爭議的舉動和犀利的話題也讓他一度上了熱搜。很多媒體以《最小年齡博士談成功:北京戶口、買房、找工作》《長大未成人》之類的題目報道他,也著實讓他在另一面“火”了一把,同時也質疑他的父親“揠苗助長”,也引發了“成才、成功、成人”的大討論。

不過,平穩度過“叛逆期”的張炘煬還是很陽光的,儘管同學的年齡比自己大十幾歲,但是相處比較融洽,也經常拿自己“情商和智商不同步”自黑。課餘生活也比較豐富,喜歡玩具、動畫片(這點雖然幼稚,但和年齡相符),加入了羽毛球協會、檯球協會,愛好上網和朋友交流。目前,在年齡上已經成人的張炘煬在心理上也逐漸成熟,褪去了稚氣,將未來規劃鎖定在教學與研究上。祝福他能發揮自己的天賦和努力,也能守候內心的穩固和安寧。


Hello翻譯官


張炘煬,1995年生於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神童。

六歲進入小學,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讀完了小學。

初三下學期因不好好聽課在家自學半年,後直接跳級到盤山縣高中讀高三。

2005年,年僅10歲,僅上了一年高三的張炘煬參加了高考,以505分的成績被天津工程學院錄取。成為中國最小的大學生。但因他還是一個孩子,父母一直陪讀在身邊。

3年後(2008年),13歲的他考上了北京工業大學的研究生。成為中國最小的研究生。學校為了方便父母照顧他,安排了兩間宿舍,但是正處青春期的他要求不許父母陪伴,獨立求學。

2011年,他又順利考上北航數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成為全國最小的博士生。有些人總有疑問,為什麼神童,考不上清華,北大,其實考博時,他是在清華、北大,北航三所學校中選擇的北航,他認為北航更適合他想自由研究數學的理想。

然而,就是一個這樣智商超群的孩子卻在長期的異乎尋常人的生活經歷中,性格也悄悄發生著變化。

一、一連氣的跳級行為,讓他失去了同齡人的陪伴,長年在大他8-10歲的同學中生活學習,讓他比同齡人要成熟得多,而思想卻又比同學單純的多。這種內心的孤獨和渴望被認可的心理在大學期間流露得更加明顯。

二、進入青春期,渴望獨立自由的他,毅然選擇離開父母的陪讀生活,大學三年的自由生活讓他成為網絡達人,因為生活中缺少可傾訴的對象,張炘煬在網絡上頻繁發聲,表達自己略顯偏激的思想,其實這是一個青春期孩子最常犯的思想偏激的錯誤。

例如,他說,“北京亂象是因為湧入了太多的外地人所致,應該限制外地人”;“有錢不一定有素質,但沒錢一定沒素質”;“抓住對北京毫無建設,卻破壞嚴重,吞食著北京寶貴的資源和就業崗位”等等,這一系列的偏執,幼稚的言詞一出,引來無數人的拍磚。

其實,他當年才16歲,情商跟一個普遍高中生一樣,他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就會說什麼,絕不會像一個成熟的人那樣滴水不露。而正因為他是博士,是神童,人們無法接受一個“完美”的人會如此大言不慚。

三、16歲那年,他對成功的渴望以及來自生活和未來的焦慮使他渴望成功,渴望在北京立足,建功立業,於是,他提高要自己薪階層的父母給自己在北京全款買一套房,幫助他完成在北京立足的願望,不然他就不會參加答辯,也不考博士。

其實,當一個從小被奉為神童的孩子,一路走來,從僅限對探究科學文化知識的深厚興趣,到如今要面對畢業後的生活,要走上社會,用知識創造財富,此時,他神童的光環就會漸漸消去,一個16歲的未成年人,要承受一個二十七八歲的成年人的競爭和生活壓力,其孤獨和壓力可想而知,當這份焦慮大得超出自己的心智掌控範圍時,思想上有一些扭曲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也許,我們並不沒有給予“神童”應有的理解和空間,更不懂得如何去教育和保護他。

按張的想法是博士畢業後,再攻讀博士後,要麼當一名大學教授,要麼去博士流動站從事一個“思想自由、時間自由”的工作。

但是,一直到2018年,仍然沒有傳出張炘煬博士畢業的消息。這個曾經讓所有人羨慕的“神童”,卻因為心靈和思想上的一些糾結而陷入如今的困境。

但是,無論如何,神童就是神童,他的智商如果用於搞科研,做一項自己喜歡又能實現他人生價值的有意義的事情,相信他還會迴歸人們的視野,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

一個人一生得到多少讚譽,就會相應的經歷多少背棄。沒有人能一帆風順,不經歷挫折,不過是有些人經歷的早些,有些人經歷的晚些,相信張炘煬經過人生的挫折後,會慢慢變得成熟,找回自己人生真正的方向。


指尖教育帝國


關於張炘煬,之前回答過關於他的另一個問題,是他在16歲碩士研究生畢業的時候,要求工薪階層的父母在北京買房,不然就不準備畢業論文,不參加答辯,也不考博。雖然看上去負氣任性,但卻有好多網友說,如果父母聽他的,早年(當時是2011年,北京的房價大概在2-3萬左右)在北京買了房,現在已經翻了好幾番,所以天才就是有不一樣,有前瞻眼光。理論上來說,這沒有錯。


但對他的父母來說,這應當在他們的能力之外,當時為了照顧10歲的張炘煬上大學,父母有在陪讀,也就是說本就是工薪家庭,還至少有一個人沒有工作,要在北京購買房子談何容易。他因此以自己的前程相威脅,終是讓人覺得不能體諒父母。

但凡神童,都有開掛的人生:張炘煬,1995年出生於遼寧盤錦市盤山縣,兩歲半時,三個月內認識了一千多個漢字,兩年時間上完小學,10歲考上大學,被天津工程師範學院錄取,13歲考取研究生,16歲考上北航的博士。這一連串記錄前無古人。


天才多被捧殺。在查閱張炘煬資料的時候,無意中翻到了他博士研究生導師的一段採訪。他認為博士期間的張炘煬,優勢僅僅在於年齡,北航的每一位博士都很優秀,與其他博士相比,他並無優勢可言。社會上的媒體言論會成為束縛他的成長和進步同時也會迷失方向。而且他還注意到一個問題,張炘煬特別會考試,很適應應試教育,但在博士階段,會考試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對學術問題的創造性研究。

對於這個觀點,我深有感觸。目前在國內仍然開設少年班的尚有三所高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東南大學。即便媒體發達如斯,也很少見到有關在讀少年班學生的有關信息,很大程度上是學校和家長對孩子的一種保護。但總會有好事的媒體喜歡獵奇,找機會吹捧神童吸引眼球。媒體炒作給他們帶來的影響和壓力,破壞他們的成長環境,會讓他們不能專心於學習,甚至產生思維的偏激和性格的扭曲。


關於張炘煬的消息,他上博士之後已經很少,也沒有查到他寫的文章,有一篇文章說他博士期間也經歷了很多同齡人的情況—迷戀網絡遊戲,經過父親的耐心陪伴和耐心教導,最終擺脫了網癮。按照博士的最長年限計算,他應該已經博士畢業,或者已經有了別的去處。但終歸來說,除了之前的光環,目前在沒有別的成就,比起很多正常成長的孩子來說,也沒有任何優勢,還可能因為先前的光環揹負壓力。不能說揠苗助長,但至少已然改變了他的整個人生軌跡。


象牙塔裡講故事


從昨天開始,在網上查看了神童的資料。

看過之後,感覺真是神一樣的存在啊。

不過一直沒有找到近期的資料,據說是去年或今年博士畢業。但沒有查到確切的消息。


通過看神童張炘煬的發展過程,發現一個特點,就說神童張炘煬在學習階段非常好,等到了研究階段,就開始差了,而且隨著碩士博士的學習,相對來說越來越差。

由此,書生想到,小的時候,或者說在大學及之前,更多的接受知識,而神童張炘煬的神,其實也就主要表現在了接受能力比常人強;而等到了研究生階段,需要的不只是輸入,更多的是要展示他的輸出能力,而此時,神童張炘煬便和常人無異,這也就造成了神童張炘煬碩士畢業不順利,而博士的畢業就更不順利了。


換個說法,神童張炘煬其實就是一塊海綿,小的時候,他的吸水能力特別強大,速度快容量大,

所以他可以很快地在其他人上初中的時候,他卻已經大學畢業了;

而等到了碩士的時候,神童張炘煬這塊海綿,需要的不是吸水,而是要找到水源,這時,他的吸水能力便派不上用場了,找水困難重重,碩士畢業便不太順利;

而等到了他上博士的時候,可以說是要他造水,這個時候,他之前的吸水能力就更沒有什麼作用了,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響,他的博士畢業便變得比較麻煩了!


由此,就算是神童張炘煬去年或今年博士畢業,未來的研究之路,應該還是會走的比較辛苦,或者說,神童張炘煬的光環不再,他,已經是神仙下凡,變成普通人了。

給不了神童張炘煬助力,就少給神童張炘煬壓力,少關心神童張炘煬,才更有利他的未來發展。


一介書生945


厲害了,張炘煬,真正的神童!

張炘(xīn)煬(yáng)只用二年就讀完了小學,初中一年半(在家自學半年),高中只高三讀了一年。10歲參加高考以505分的成績被天津工程學院錄取,成為中國最小的大學生。

三年後(2008年),年僅13歲的他考上了北京工業大學的研究生,當之無愧地成為了中國最小的研究生。

2011年他才16歲,有的的學生或許正初中畢業,他又順利考上北航數學專業的博士生,仍是全國最小的博士生——因還是個孩子,父母一直在身邊陪讀。

大家或許會奇怪:這麼厲害,怎麼一直沒機會進清北?呵呵,我也是這麼想的。其實呀,他考博時也考慮過這個問題,但在清華、北大、北航三所名校中他最終卻選擇了北航,理由是:北航更適合他自由研究數學。

這樣的人生,尤其是學生時代,初中之後他遇見的同學全是比他大很多的,沒一個同年齡人——最大的可能超他10歲。這種青春,多多少少有點孤獨和單純;更主要的是他這麼小卻要承受一個二十七八歲的成年人的競爭和生活壓力,過早地“催熟”並進入成人的世界。

因為還只是個孩子,社會閱歷太少,說話很直白;還因為是博士、是神童,人們有的就無法接受一個這麼“完美”的人會說的某些話,比如:大言不慚、幼稚可笑、得意忘形等等。下面的結果可能更不能接受——

後來並沒更多的“傳奇”了,畢業也差點成了問題:讀博之後,學業遇到了風波,一度無法畢業,最後申請了延期畢業。是不是有點覺得可惜:凡人還不能太脫離自然規律、生長規律的。

目前他正面臨就業,真希望大家能以平常心看待他,更期待國家能給予重點扶植,避免走某些神童的老路——泯然眾人矣!如此則是浪費人才,徒費一路關愛他的人的滿腔熱情。

按他的設想,他還想讀博士後,然後到某所高校當教授、搞科研……但願他的理想能實現,能為人民、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種金易


看到這個題目,我有一個發現:但凡神童,其名字都很有個性,而且名字中出現生僻字的概率非常大,比如我上一篇寫到的張瑩嫇,很多人都不知道嫇(míng)字怎麼讀;再比如我們接下去要談到的張炘煬,有相當一部分人知道這神童姓張,但炘(xīn)煬(yáng)的讀音讓部分讀者抓狂。



神童張炘煬,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我拿我家的大寶和張炘煬相比:張炘煬在兩歲多的時候,能夠認識1000多個漢字,而我家的大寶在兩歲多的時候,每天都哭得像頭驢似的,讓她學拼音都會哭成淚人;張炘煬六歲的時候讀一年級,我家大寶在六週歲的時候也讀一年級;在一年級就讀六個月之後,張炘煬完成了從小學一年級到五年級的“四級跳”,在跳級方面的能力估計和傳說中的跳騷有的一比,而我家的大寶在一年級讀了6個月之後,就讀於一年級的下學期,雖然一年級的時候經常考雙百(語文100分,數學100分),但和神童張炘煬比起來,簡直是“弱爆”了……


可能是張炘煬的名字裡有兩個“火”的緣故,所以張炘煬在完成自己所有的學業過程中火到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小學階段張炘煬差不多用了兩年時間就搞定了,初中的前兩年張炘煬也是按部就班,但到了初三的時候,張炘煬開始不安分了,經常被他的老師“投訴”——老師告訴張炘煬的家長,這傢伙上課的時候如同猴子的屁股一樣坐不住。於是,張父把孩子帶回家自學。張炘煬在家潛心自學半年後,前往盤山縣高中,直接就讀高三,又開啟了他那火到燙手的人生。

10歲那年(你沒看錯,就是在張炘煬10歲那年),張炘煬參加高考,高考成績505分,以超過二本線近50分的成績考入天津工程師範學院,可以說,他是國內最年輕的大學生。我家大寶今年也是10歲,她就讀於四年級,和神童張炘煬比起來差了十萬八千里,但我覺得這樣的大寶更真實一些。當張炘煬13歲的時候,直接通過北工大的研究生複試;16歲那年,他又成為北航的博士生……張炘煬的整個學業就讀過程,如同開了掛一般,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學業奇蹟。當你想到他10歲成為全國年齡最小的大學生已經非常了不起的時候,誰又想到這傢伙在六年之後居然成為傳說中的博士生,位極學位“金字塔”的頂端。如此高逼格的“神童”,他的現狀如何?成為博士生之後,張炘煬的求學之路開始出現了“中梗阻”——由於在博士成果方面“難產”,所以他很難畢業。近年來,在導師的體諒和幫忙下,張炘煬在今年有希望會完成博士學業。


寫到這裡,我個人覺得像張炘煬這種款式的神童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存在,望女成鳳望子成龍的父母千萬不要因此而對孩子進行“催熟”,甚至“揠苗助長”,因為這種神童的求學之路我們是無法“複製”的:每個孩子成長的“花期”都是不一樣的,像張炘煬這樣的神童“花期”特別早,是福是禍誰都無法預料。
如今,張炘煬已經24歲了,當年的神童也到了風華正茂的年紀,在他過去24年的時光裡,幾乎沒有金色的童年,也沒有童年的愜意和樂趣,這種人生,真的值得提倡嗎?歡迎朋友們留言探討。


微雨潤苗


神童總是能引發大家的興趣!確實,神童之所以神,就在於ta遠超常人的智力發展水平。

張炘煬無疑是一位神童,2歲半開始顯現出天才的潛質,之後他在3個月內就認識1000多個漢字。等到他六歲上小學時,因為覺得學習太簡單,連續跳級。

張炘煬一年級讀了一個月,跳到二年級,結果二年級也是讀了一個月就升三年級。之後三年級用了四個月的時間,五年級讀了兩個月。最後,張炘煬總共只用了2年的時間完成小學的學習。

上了初中的張炘煬似乎變得安穩了一些,他正常地上了初一初二。結果到了初三的時候,老師反映他不愛聽課。於是他回到家自學了一段時間,結果初中畢業之後他又有一個讓人驚歎的舉動:直接上高三!你沒有看錯,初三畢業之後直接唸了高三!


2005年,這個連身份證都還沒有的超低齡考生,在高考中獲得了505分的成績,考取天津工程師範學院。如果單純從高考成績和錄取學校來說,實際上看不出太厲害的地方。但是你要知道,這個考生當年只有10歲。你要知道,和他同齡的學生,大部分還在上小學四五年級。

13歲那年,張炘煬考取北工大碩士,16歲,他考取北航博士。

他的學習過程,創造了多個年齡最小的記錄:年齡最小的大學生,年齡最小的碩士生,年齡最小的博士生。


如果單看這些事蹟,你一定會感嘆這隻能是“別人家的孩子”。

但是實際上,像這樣讀書順風順水的孩子,其實也會有讓父母煩惱的地方。

第一:因為年齡小,需要父母陪讀

天才兒童,主要是智力超常,但是其他方面的能力需要鍛鍊和經驗的積累,所以ta們實際上也有很多生活能力是嚴重不足的。


第二:16歲時,張炘煬要求父母給自己在北京買房,否則就不讀書了。也有網友笑稱:天才就是天才,如果當年父母給他買了房,現在真的可以大大的賺了一筆!

第三:以前太順利了,讀博遇到了困難。

因為前面的學習都太順利了,所以當真正遇到自己感到困難的學習時,張炘煬曾經一度想到退縮。這是在他讀博期間,到了第四年的時候,當他發現自己還沒達到畢業的標準時,曾經一度出現了很大的思想波動,甚至想到退學。

最後在導師的積極努力下才堅持下來,預計今年應該可以畢業。


相對於前面的順風順水,現在的張炘煬在做研究的時候似乎沒有太大的天才的光環。他表示自己的理想是繼續深造,我們也希望他能夠在未來繼續發揮自己的天才本色!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我是燕園博雅教育,我來回答。

張炘煬,不愧為神童,95後,兩歲半時,就曾在三個月內認識了一千多個漢字,六歲入小學,連續跳級,半年之內,從一年級跳級到五年級,最終,六年制的小學階段,他僅用兩年就完成了,順利升入初中。

而後,繼續在高中階段跳兩級,初中畢業後直接進入高三,並在10歲時參加高考,考取了505分的好成績,進入天津工程師範學院念大學,三年後,13歲的張炘煬順利考取北京工業大學的碩士,又三年後,年僅16歲的他進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數學專業。

張炘煬的求學之路,一直伴隨一個關鍵詞就是“最小”,10歲成為全國年齡最小的大學生,13歲成為全國年齡最小的研究生,16歲成為全國年齡最小的博士生。

這樣的求學速度,是普通人望塵莫及的,神童之稱,名不虛傳。

但,神童的另外一面是“幼稚”。因為一路“最小”,而且比周圍人小很多,使得這個孩子過早地進入了成人的世界。10歲上大學,周圍都是十七八歲的同學,13歲上研究生,周圍同學都是二十多歲的成人,甚至16歲念博士,依然只是一個孩子,卻面對的是博士同學、同門、導師這樣的相對於他而言“超級大齡”的人,讓他始終很難與環境合拍。

神童的智力可以因為出類拔萃而早熟,但心理卻不能如智力那樣早熟。一個過早進入成人世界的孩子,與周圍的世界會格格不入,感到的必然是內心的孤獨和不快樂,在現實中的某些行為,就會自然表現出來的是孩子的“任性”,而不會是成人的“成熟”。

早在13歲時,碩士畢業前夕,張炘煬就“任性”地要求父母必須在北京全款買房,否則就不參與碩士論文答辯。作為普通工薪家庭的張家,哪有能力在房價如此高昂的北京買房?最終,父親把租來的房子說成是買的,才“騙”得他去參與了碩士論文答辯,最終完成碩士學業。

由於過早進入成人世界,雖然他在學業上幾乎無可挑剔,但思想上卻存在很多問題。比如他在網上稱北京的亂象完全是外地人(尤其東北人)造成的,以及“有錢不一定有素質,但沒錢一定沒素質”等等,觀點幼稚而偏激,引起很多爭議。

多年來,由於父母總時完全以他為中心,沒有自我,造成了他自私的性格,很多時候,他會完全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父母及他人的感受,所以與周圍環境更加格格不入。

幸好他遇到了一個兢兢業業的好導師。

當他開始讀博後,由於對導師的研究方向缺乏興趣,其導師鼓勵他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但換了好幾個,都先後放棄,結果,四年下來,都沒能達到畢業的標準,只好延期。

在導師的幫助和鼓勵下,張炘煬曾經短期進入中科院信工所學習密碼函數,並繼續自己的研究課題。根據相關信息顯示,目前,他的研究已經產生成果,預計將於2019年完成博士學業,並很可能進行博士後的研究工作,因為他的理想就是做研究。

張炘煬的求學之路,先是快得讓人炫目,以至於一路打破記錄,但在博士階段開始遭遇真正的挫折,一直出不了成果,一直達不到畢業要求。這是前期揠苗助長式的教育方式的反噬,其家長急功近利的培養方式,不但讓他失去了快樂的童年,也沒有機會像正常孩子那樣,一步步地去體驗人生,這對於神童來說,真的就是好事?

幸好,他一路走來,遇到了很好的老師,遇到了很多關心他成長的人,讓這個神童最終能完成學業,開啟自己的研究之路。

對他的培養方式,你認同嗎?對於神童的培養,你怎麼看?


燕園博雅教育


💕💕您好,我是“佐佑de媽咪”。很高興可以回答您的問題。💕💕


張炘煬曾經是被媒體競相宣傳的“神童”,更是父母眼中的“天才”,而今卻有點銷聲匿跡的意思。


最近幾年聽到關於“張炘煬”的消息,最多的就是其逼工薪階層的父母在京買房,以彰顯自己“成功人士”的身份的故事。



除此以外,並沒有聽到這個10歲參加高考,高中天津工程師範學院;13歲又考取了北京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16歲則考上了博士,並因此成為了中國最小的博士的“神童”,這些年在學術上有什麼建樹。

從張炘煬的經歷來看,孩子小時候確實天賦異稟。尤其是在學習能力和應試能力方面,有著長於常人的能力。

如果父母在孩子飛速成長的時候,給與恰當的引導。或許,這個“天才”會有更好地發展。

當觀察力極其敏銳的張炘煬的父母,確定孩子具有非凡天賦後,便傾盡所有心血在培養“天才”身上。

當時,“天才”的主要精力在學習文化知識和應付考試上,其它事情他並不用操心,基本上由父母操勞。

最後在父母,尤其是父親的教育之下,張炘煬在應試能力上的超強表現,確實給與了父母和社會最積極的回應。

也因此,“神童張炘煬”的名號,一時間,名揚國內。“張炘煬”則成為了家長們“別人家的孩子”。成為了大家學習的榜樣。



然而,這種過分透支天賦,忽略兒童成長規律的教育方式,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往往是大於正面結果的。

可是,無論古代的《傷仲永》還是如今的“張炘煬”,給大家敲響過多次警鐘。急功近利的家長和被過早消耗的“天才”也時不時出現在大家視野裡。



於是,在最後,希望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可以在忙碌之餘,少看點手機,少玩會遊戲,多學習一下《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等。

以求在尊重孩子心理特點和成長規律的同時,能夠做一個合格的引領者。讓孩子在心裡健康的前提下,能力得到均衡發展。

只有這樣,“天才”才能夠適應社會節奏的同時,能獨立生活,也懂得人情世故,同時也能夠獲得快快樂樂。

而不是,完全忽略孩子的感受,將自己的夢想強於加於孩子身上,培養出一個個“高智商低情商零能力”的“巨嬰”。

💕💕我的回答結束了,歡迎一起來探討。💕💕

💕💕我是“佐佑de媽咪”,一個好語文、愛作文的媽咪。如果喜歡我的觀點,記得留言和關注哦!謝謝!💕💕

佐佑de媽咪


為什麼說他神呢?看一下他的成長經歷,你就會豎起大拇指了。當年,作為全國高考年齡最小的學生,張炘煬以510分的成績考進天津工程師範學院。2008年,13歲的張炘煬又通過北工大碩士研究生的複試,成為全國年齡最小的碩士研究生。2011年,16歲的他被北航數學專業錄取。又成為年齡最小的博士生。

很多家庭如果能出一個天才或神童,那是相當了不起的事情,雖然能生出一個神童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但是,神童是真實存在的,比如張炘煬,他就是一個這樣的神童。他走的每一步,都要比同齡的學生搶跑了很遠。神童一般具備這些特點:讀寫能力強、興趣廣泛、愛學習、記憶力好、能處理複雜的事情等等。

正是具備這些特性的張炘煬,在學習的道路上,一帆風順,連續地跳級,2000年,張炘煬進小學開始學習,六年制的小學義務教育,張炘煬只用了兩年。炘煬進入初中。初一初二正常的唸完了。直到初三下學期,老師開始向張會祥反映,炘煬不能好好聽課。炘煬的爸爸便把孩子帶回了家。在家自學半年後,張炘煬直接跳級到盤山縣高中讀高三。

這位16歲博士也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思維,在碩士論文答辯前,他突然提出,想讓父母給他在北京買房,否則他就不答辯,也不考博士。在16歲博士張炘煬眼裡,成功的標準就是"北京戶口,買房,找個好工作。他認為已替父母實現了夢想,那麼,父母應該為他留北京而努力,這種想法也是自私的,認為是一種天經地義吧。這種想法無可厚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的目標和追求,不管怎麼說,神童張炘煬已經基本完成了很多孩子想完成都完不成的“壯舉”。

神童也許能成才,但是不一定能成人,就是成為“心智成熟”的人。對於神童的教育,同樣,留給我們很多的思考。


我是月亮姐姐Nancy,感謝友友們的精彩評論、熱情點贊、溫馨關注!(文中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