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生活比現在貧窮些,為什麼有些人反而覺得現在生活沒有以前幸福快樂?

天明來也


生活分兩部分。一是物質生活,一是精神生活。物質生活相對充裕,精神生活相對貧乏,物質生活忙於奔波,精神生活閒於迷茫。物質生活的作用抵消不了精神生活的反作用而導致了幸福感的存在!

物質生活的充裕也是相對的,這裡所說的充裕只能說是解決了溫飽,溫飽付出的代價也是殘酷的。假冒偽劣的食品和生活用品充斥市場,也擺上了人們的餐桌,物質生活的亂象無處不在,讓人沒有安全感和放心感。金錢至上無處不在,社會公益不見蹤影,有錢不要命、沒錢要你命的現象大量存在。

精神生活的匱乏那就更不用多說了。不論是城市人還是農村人,唯一的樂趣就是看電視、玩手機、打麻將!電視有趣的不多,無趣的太多。手機可玩兒的不多,收費的太多。打麻將老年人太多,年輕人不多。真正的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享受和演出、文藝節目基本沒有!加之社會亂象頻發,社會正義有失公平、社會道義有失公正、社會行為有失自覺、社會公德有失遵守!

所以。負能量佔了上風,就壓抑了正能量的存在,同時也壓抑了人們的幸福感。為什麼有些人總是眷顧60年代到80年代?那時人們雖然物質生活比較貧乏,精神生活比較充裕,貧富差距也是相對公平的,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真摯的。人人都有有安全感、有存在感、有知足感。那個年代真可以做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總之,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一個對立統一的矛盾,幸福感總是存在於對立統一的平衡點上,失去了平衡也就失去了幸福感!

僅為個人觀點,歡迎交流指正。‘


冷眼觀天下941


以下是個人觀點:

其實生活還是那個生活,只是人變了,思想變了。我覺得造成這種局面,有兩方面原因。第一是時代不同;二是過渡對比。

第一是時代不同。以前由於大環境所致。家家戶戶的日子都過得緊巴巴的。現在我們唾手可得的東西,在那個年代來說幾乎都是奢望。記得小時候聽姥姥說過,她們那個年代,能吃個飽飯都算是燒高香了。而我當時問她都吃些什麼東西的時候。她竟回答的是野菜、玉米瓤、白菜幫、高粱餅子之類的。而且有時候高粱餅子都吃不上,要吃糠!是的,我又問了好幾遍,是真的吃糠。當時我就大吃一驚,原來姥姥口中的飽飯都是些在我們看來並不是人吃的雜物。真是不敢相信!正因為如此,她們那個年代的人特別的淳樸、善良。因為過得苦,所以她們很懂得知足,也很懂得感恩!那個時候,有什麼事情,街坊四鄰都是一起幫忙,一起解決。大家沒有爭名逐利、勾心鬥角,彼此不分你我,其樂融融!

第二是過渡對比。曾經有那麼一句話,我們年輕人是現代社會的原住民,祖輩父輩是現代社會的移民。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老一輩的人是從以前那個艱苦的時代過渡到現在這個繁榮富強的時代的。現在和以前在他們心中形成了強烈對比,他們會感受到由心而發的幸福感。而年輕一代人,由於他們生下來看到的,接觸到的就是這個好的時代,什麼都不缺。他們沒有那個過渡和對比,所以對現在的生活並沒有過多的滿足感。再加上現在社會、家庭等各方面壓力比較大,所以現代人感受不到幸福。

最後我想說,無論我們身處什麼環境和時代。我們都應該時刻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對待周圍的人或物。畢竟人生短短几十載,要活的快樂,活的灑脫,才不負這一場人生旅行!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如果大家有什麼其他想法,歡迎留言,一起交流討論!


四度時光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叫做“幸福感”?大家都知道幸福不是靠金錢來衡量的,有了金錢,我們只是獲取社會資源變得輕易一些,但這並不能除卻我們內心的空虛。

想想70,60後吧,最美好的回憶還是兒時的快樂。哪怕穿的是帶補丁的,吃的是地裡找的,比如生蘿蔔、生紅薯、還有胡豆角。但是我們開心快樂啊。你看,夏天沒有風扇,熱得人只想往水裡跳,我們可以光著屁股跟在大姐姐後面,撲通一下就鑽進了小河裡,嘻哈打鬧,激起一片水花。

那時候天空格外藍,溝裡的水清澈見底,記得外婆家門對面的小河,岸邊草色青青,水都溢上岸了。小孩子們從家裡抱來了洗腳盆,放進河裡自個再跳進去,哈,小船悠悠!就差蕩起雙槳了。

想著以前,真的不想長大。看看現在的孩子們,一個個吃的是超市賣的垃圾食品,玩得是高檔玩具,可是新鮮感一過,還是孤鬼一個。沒完沒了的特長培訓,作業總寫不完。唉,一個字-累。發洩吧,就玩電腦手機遊戲,在一個個虛幻中,好像才找到了一絲絲做人的活力。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時代進步了,這是歷史發展的潮流,勢不可擋。可是為什麼我們卻快樂不起來呢?是人們太迷戀於追逐金錢而迷失了人性的本身。想想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仁義禮智信,我們堅持了嗎?我們心中最為樸實的東西,還在嗎?為了獲取高額利潤,我們吃的糧食,我們吃的水果,可以不計後果的大量噴施農藥,各類加工食品可以放入大量的添加劑。為了金錢,人類開始了慢性自殺。人情薄如紙,唯有金錢高。

世人,何時警醒?


月是鏡中明


談兩個體會或許更生動點。一個最深的回憶是“大白兔”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那時候生活條件沒有現在那麼好,所以最盼望的是逢年過節,一大家子人忙前跑後做好吃的,最後大家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的邊吃邊看春晚,家裡如果在有個彩色的電視應該可以讓街坊四鄰羨慕不已,而小孩呢總會落的個新衣服穿,口袋裡要是能裝上幾塊 “大白兔”就非常滿足了,其實這有著普遍性,那時候因為社會資源的匱乏,人們是很容易滿足的,從某種角度來說滿足感帶來的也是一定意義上的幸福感。

當下百姓的物質生活水平可以說到了一個以前從未有過的高度,中國的改革開放讓社會資源空前的豐富,社會資源的從新分配,所有在以前看來是奢侈品的生活物資,現在都變成了日常用品,也是這個時期,金錢的誘惑比任何時候都突出,這種誘惑讓我們越來不滿足於現狀。

另外一個感受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變的越來越冷漠,以前的那個年代親戚朋友,街坊鄰居有事沒事就走動,有個什麼事,是真心誠意的幫助,現在的社會早已變的功利,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危機已經顯現出來,所謂爾虞吾詐不就是真實的寫照麼,還有就是國人現在把各種工具都用到了極至,吃喝拉撒睡,各種娛樂逍遣通過手機就可以完成,並且體驗還不錯,慢慢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的缺失就顯現出來,越是追求情感方面的越是空虛,現在的孩子已經很少在去玩跳皮筋,打沙包這種戶外和夥伴玩的遊戲了,時間久了他們會習慣於這種獨處的生活方式,他們也會害怕與人交往。如我們一樣會感嘆世事炎涼,懷念過去那個熱情似火的年代,從此在無故人,有的只是孤獨一生!



澀兮兮


我常常懷念以前在家鄉的時光。

那時總是歡樂的。

春天,大家很忙。耕地、播種、撒肥。

早晨一排房子的鄰居,大家都是同一時間起床煮早飯,因為雞鳴是一起的。

一個村幾十戶人家的炊煙同時在朝陽下升起。

我們也是在同一時間出發去學校,大部分時候早飯,我小夥們都是拿著饅頭邊走邊吃。

有的饅頭裡夾著香腸臘肉,有的饅頭裡夾著豆豉,有的饅頭裡夾著青菜,有的饅頭裡什麼都沒夾。

而大人們都是在各自田間勞作,有時會在地頭抽支菸,休息閒聊。

到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大家都會一同扛著鋤頭或牽著耕牛推犁。慢悠悠的往家走。

晚飯時,大家會端著碗蹲在村口,家長裡短,鄉間傳聞。

那時家家都一樣,村村都差不多。

不攀比誰,不去羨慕誰。

現在,卻不同的。

你買車了,他買房了,誰的兒子讀高級幼兒園的。

無時不刻都在比較。

現在人們都太累了,總是不甘於比別人差。


不法大師


1 以前的生活沒那麼快,生活隨然苦,吃的也沒有現在這麼好,可是很快樂!

2 記得小時候吃塊一毛錢的冰棍都覺得很滿足,而現在就是吃著八寶,和路雪,都覺得沒什麼味道。

3因為現在生活節奏太快了,人的想法也多了,想吃的輕易就能吃到,想幹什麼就去,基本沒什麼阻礙。

4 記得我們小的時候,也沒有什麼玩具,幾個小夥伴兒在一起玩過家家,盆盆碗碗就能玩上一天。

5 幾個小夥伴兒一起去河邊玩水,摔泥巴,都覺得特別開心😊,而現在步入社會了,隨然有聚在一起的想法,有時侯都聚不到一起。

6 比如我現在的心情,剛從駕校考科目二回來的心❤️情,考試沒通過,想找個人說說心裡的鬱悶吧!可是大家都在工作,都在忙,不忍打擾,一個人走在路上不知道該去哪兒裡。

7 現在隨然很餓,可是一個人不知道吃什麼,感覺什麼都不想,什麼都沒有味道,也不知道該去找誰一起吃頓飯。

8 這就是當今的社會生活節奏快了,每個人都為了生活忙碌著,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奮鬥著。

9記得小時候夢想很簡單,能擁有十塊錢都很幸福啦!而現在感覺多少錢都不夠花,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想法遠比現有的能力超出好多,所以大家都在忙,沒有太多的時間停下來,快樂就隨著時間溜走了。

10 現在感覺吃的在好也沒有味道,好懷念小時候的自己,簡單的想法,快樂的過著。





相思雨9645


這個情況,可以分對比性。

先說說60年代到80年代吧!在那個時候,人是窮,可以說好多家庭都是吃上頓愁下頓。那時候人是窮,可人心齊,比如一個村的人,如果誰家有什麼事情了,大家都會去探望和問候,能幫的,大家都會伸手去幫上一把。如果在路上,遇見小孩摔倒或是老人摔倒了,誰見了都會去扶上一把,如果是有傷了,也會送醫院檢查,當家人知道後,家人事後還會買上禮物上門當面道謝!在那個時候,人人都把親情鄰居都看的很重,交朋結友的,也都很講義氣。

那麼我們在來看看現如今的社會呢?對於現在的人我想我也沒必要在多說了吧!


潘世衛


小編這是先入為主,先給你豎杆子,然後讓你順杆子向上爬。誰說現在比過去不幸福?我是60後,我體驗過那時的苦日子:說什麼教育免費、醫療免費,但那時學校、醫院都是啥條件?農村學校基本都是黑屋子土臺子,醫院連肺結核都治不好,闌尾炎經常死人,雖然物價很低,豬肉幾角錢一斤,但一月能吃上一頓水餃的寥寥無幾,大冬天的許多農家孩子連雙棉靴都穿上起…,就這樣的生活,小編你會留戀嗎?

不要再搬弄是非,挑起社會矛盾了,雖然現在社會還存在許多問題,但就我而然,是決不思念留戀改革開放前的那種貧窮生活的。


手機用戶憑欄聽雨


以前生活比現在貧窮些,為什麼有些人反而覺得現在生活沒有以前幸福快樂?

一個人幸不幸福、快不快樂,其實主要還是與心態有關。錦衣玉食的人,未見得幸福快樂;麻衣布履、粗茶淡飯的人,未見得不幸福快樂。乾渴已久,喝一口清洌的泉水,便是幸福;久臥病榻,恢復了健康,便是幸福……

記得小時候我們總盼望過年,因為過年有肉吃、有新衣裳穿,過年持別快活。過去與現在相比,就物質條件而言,現在我們每天都稱得上是“過年”,照理應該是過得更幸福快樂,而事實卻並非如此。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差,細想一下覺得還是以下原因所為。

先拿吃來說,過去,由於經濟條件差,物質匱乏,只能是有啥吃啥,吃飽為止。記得小時候,一碗香噴噴的油炒飯就能讓我嘴饞得流口水,所以我對油炒飯至今還念念不忘。那個年代,家裡來了客人煮上三個雞旦、一碗麵條就算是最好的招待。

而今,物質豐富了,生活也富裕了,想吃什麼基本都能滿足,但我們仍然還在為“吃”犯愁。當然我們愁的不是填不飽肚子,而是擔心吃出病來。因此要“擇物而食,食可而止”。

飯桌上,我們經常會碰到這樣的事,有的人血壓高,不吃脂肪多的;有的人血糖高,不吃甜的;有的人膽固醇高,不吃油膩的......為了健康,我們有時只能抵抗“食慾”。

但面對接踵而至的“問題食品事件”,如:地溝油、防腐劑,瘦肉精、三聚氰氨......我們真不知道對食物又該作何選擇?吃青菜擔心農藥殘留,吃豬肉怕捎帶瘦肉精,吃雞肉害怕激素超標,吃魚呢,又搞不清是從哪條臭溝裡撈上來的......

二是住。過去雖然大多人家住是是平房,但大家能夠相互往來,鄰里關係特別融洽,記得當年我住的小院內栽有一排梧桐樹,樹大葉茂,每到夏天,忙碌一天回到小院,大家都會把小飯桌擺在自家門前樹影下,一家人圍坐在小飯桌旁,邊吃邊談、又說又笑、其樂融融。

由於在一起相處久了,關係又十分融洽,大家都毫無顧忌,如果哪家桌上擺上了好菜,都會打個招呼,大家也就毫不客氣,都會過去品嚐。飯後,院子裡的人坐在一起,東西南北、天上人間地海聊,講故事,說笑話,一天的疲憊全都拋到了九霄雲外。

住在小院時,孩子尚小,長得活潑可愛,很討人喜歡,院子裡的大人都把他當自已小孩一樣看待,孩子也把小院這個大家,當成了小家,每天睡覺前,不是走東家,就是竄西家,小院成了他自由玩耍的空間,快樂成長的搖籃。那時大家雖然都生活在物質極為匱乏的日子裡,但人們都樂於相互幫助,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沒有前提的,感情是純潔的。住在小院內,感覺幸褔著、快樂著……小院就象一個大家庭,大家相處得就象一家人似的。

隨著經濟的發展、住房條件的改善、我早已從平房搬進了樓房,房子的面積是越變越大,活動的空間卻越來越小,常常是“躲進小樓成一統”,有時候一年半載都跟自己的鄰居說不上幾句話,有的則連自己的鄰居是誰都不知道。過去小院裡那種歡快、溫馨的畫卷已越來越少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似乎越來越遠、情誼似乎越來越淡。

如今交通方便了,通訊發達了,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距離拉近了,然而大家卻感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走遠了。記得小時候過年走親戚是讓我最開心的一件事,每年我都會樂此不疲地跟著大人走東家串西家。

走親戚的時間一般在正月十五之前,按照輩份大小的順序,從初二開始一字排開,所有親戚不論貴賤,都一視同仁,不會因為誰家庭條件好、誰家條件差而瞧不起哪個,而落下哪一家。如今,打個電話,發個短信,抑或發條微信,成了拜年的一種新時尚。


軍旅小故事


幸福感是多方面的不光吃喝。和共和國同岺人都清楚六,七十年代科學技術及社會主義國家西方封鎖。抗日,及解放戰爭後人口不足。國家人口增長很快,每家養五六個小孩是常事。不但管吃,管住,醫療,上學都管,農民只管種地,工人只管工作。不擔心社會治安。雖吃穿差點,大家收入差距不大,幹部級對應工人級工資還低點。所以大家心情舒暢,黨叫幹啥就幹啥。如果現在每個家庭養五,六個娃試試?養好一個都夠嗆,自已買房就不說了,孩子讀書,買房,聚媳婦那樣不存巨大壓力,孩子們的壓力也大,他們也得帶孩子,他們從孩子上幼兒園就開始操心,這種精神,經濟的壓力能幸福嗎?如果現在放開生育,如養三,四個對一般百姓而言生活水平還不如六,七十年。或根夲就不敢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