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种植香蕉10年后,总结出了这些经验……每句都是干货

他种植香蕉10年后,总结出了这些经验……每句都是干货

08年-09年,在东莞虎门市场,帮卖马铃薯,成本大概是八毛钱的成本,拉到档口,才卖四毛钱。去年的香蕉一样,地头的生产成本一块钱,地头只能卖到四五毛钱,每卖一次就会亏一次。想想十年来经历的这些“坑”,有的时候感觉特别委屈,很多青春年华都付给了种植业,但是到头来还在坚持做。

亏钱很多都是种植决策出现了问题,第一个就是跟风,没有独立的思考。第二个就是投机。大家不要有投机取巧的心理,因为通常这样会让我们交更多的学费。第三个就是贪便宜。贪便宜也容易吃亏。我在广西的龙舟曾经拿过一块地,地租的价格,相当于在南宁拿土地价格的1/5,结果那块地我们亏钱是亏的最多,因为那里的交通不便利,没有电、工人也不好请。卖香蕉的时候也非常的困难,没有人爱去那里装,所以说贪便宜也会吃大亏。

如果说在种植决策上出了状况,就相当于说我们打枪去瞄准在准星上,瞄的偏差了,后面就会跑偏。

种植决策的依据是什么?我们要了解作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趋势,需要科学决策,不能靠蒙。决策里面权重最大的就是供需关系。大田作物比如小麦玉米水稻,国家会有供需平衡表。有这张表,就会有一些预警。

他种植香蕉10年后,总结出了这些经验……每句都是干货

在经济作物中,尤其在水果蔬菜的种植过程中,我们没有一张供需平衡表。基本每年都会有出现某一种水果烂市。严重的供过于求,就导致了种植者的血本无归。种植决策里边最重要考察的一个因素,就是要判断清楚你所种的作物当前所处的供需关系是在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搞清楚供需关系,至少能给你打60分。

所以说在中国几乎每一年都在发生某一个水果或者某一款蔬菜烂市了,为什么呢?因为供需失衡。当一款农产品在某一个时间内出现了严重的供过于求,那么这个产品就会烂市。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供过于求?是因为在它种植决策的时候,并不知道和他同时种的人有多少。因为我们小农户,哪怕是一些农场主,他在获得种植情报的过程中间,这些数据它也没有比较全面的来源,往往都是基于去年某个作物赚钱了,那么它就顺其自然的就跟着去投。那这样的话我们对这件作物的明年的趋势判断,如果出了问题,那么我们就会亏钱。

也就是说在种植决策里面,我们第一件事情,如果能把作物的供需关系搞清楚,那么我们就至少能获得60分。供需关系在我看来,我个人给它的定义,用一款水果来打比方,比如说柑橘,当一款柑橘它的种植农场主有20%的净收益的时候,那么这个阶段我们把它定义成供需平衡的话,那么像去年包括今年之前的广西的沃柑,它的收益远远大于它投资的百收益的20%,有的甚至百分之百,100%多,他当年净收益。那么这种情况就属于供不应求的阶段。

也就是说它的超额利润期的阶段,当水果的收益低于20%,甚至低跌破它的成本线的时候,我们就判断这个作物就进入了供过于求的阶段。像去年的香蕉,广东的香蕉,广西的香蕉,广东的菠萝,采收价远远低于他的成本价。我们说它就形成了些严重的供供过于求,就导致了种植者的血本无归。所以说我们种植决策里边最重要考察的一个因素,就是要判断清楚你所种的作物当前所处的供需关系是在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比如说像在广西,沃柑的栽培面积已经超过100万亩,那么它就等到你到了采收期,到了丰产期的时候,那么它已经从供不应求到供需平衡,再到供过于求的阶段。那么即便是你种的还不错,到了供过于求的阶段的时候,仍然是亏本。

举个例子,去年我自己的香蕉地,最好的香蕉卖九毛钱。今年我们最差最差的香蕉,去年丢在地上没人要的香蕉,卖一块1。为什么会这样子?去年是香蕉一个供过于求的阶段,今年是因为大量的香蕉面积,因为黄叶病的因素减少了,供应减少了,今年的香蕉我们高峰期卖到3块5毛钱,这就是供需关系。能把握好就算及格了。

种地是一个最高科技的工作,它的不可控因素非常多。一个标准化的生产,你可能是一个单项冠军。想做得好,持续的能够盈利,就要成为一个全能冠军,每个环节都要做好,每一个部分都不能被忽略,不然的话,也会出现亏本。也就是说做农业亏本是极其正常的。赚钱是不正常的。因为难度系数非常大。

职业的专业的农场的做法,首先是应当有严谨的规划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我们在广西大概有700万亩左右的柑橘,里边真正能够做到高效的可持续的,有良好规划设计的不到10%。

中国的农场主要经历的一个必然阶段,一个从业余走向专业的这样一个阶段。在城里边建一座高楼,要先要进行规划设计,规划设计是要付出成本的。如果你想省那点钱,亏钱亏的最大的就是投资人。种植业的利润最大化的一般原理,能够用最经济的成本种出品相品质最佳的农产品,能够在农产品最供不应求的阶段,卖给出价最高的个人或者组织。

没有人,没有专业的技术,我们很难保证品质。好产品,或者说性价比高的产品,从来都不难买。

一亩田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或者说一个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营销的工具,但是所有这些包括更大一些的平台,京东天猫等等,这些都不属于决定性的因素。农产品能不能卖出去好不好卖,决定性的因素,是在我们自身。你选的品种,你种出来的品相,你的成本,这些因素来决定你是否能够盈利,或者说持续的盈利。

农业里边,实际上是存在产业方法论的。产业方法论就是说你在某一个细分的品类里边,你处在什么位置,我们好找。清楚这个状况,你是在种苗,在中间的生产资料,还是在种植技术,还是在纯粹的后面的农产品销售部分。

国家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结合移动端的农场管理软件,把可追溯做到可视化。

牛油果现在目前几乎百分之百全部依靠进口,量也特别大。在中国的亚热带区域,在中国的北回归线以南的区域是可以种植的。

中国现在在广西的火龙果产业发展应当是比较合理的,因为现在都是大的农场主在投,而且他们做的都比较往规范化去做。

想更好的把自己的农产品卖出去,更多的是要检讨自己,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找出来做一个改善。我只要大家能够真正的去反思我们自身,然后找到好的办法,职业化的去做。只有在这个行业里面能够做十年冷板凳的人,才能够留下来。

我们19年要尝试一下,我们做同城的本地化社区团购。我们还是要强调果品的品质和供应链这件事情。不能以次充好,不然口碑一坏,这个事就崩掉了。

了解基本的农药的半衰期,有哪些农药是不能用,就能够把控好农残。在有机肥的使用方面,用腐熟的清洁的有机肥,否则会造成土壤的盐化、抗生素重金属的问题。

重金属污染和防治,要停止继续往土壤里添加没有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重金属的吸附这个问题主要的办法还是通过微生物的,蚯蚓的数量的增加,也会吸附和钝化重金属。

从种植走向采购,都是基于一个初心,就是我们要做优质的安全的农产品。这条路到现在我觉得还有路还很漫长,仍然要继续做下去。

国家食品安全追溯平台有一款APP,是广东也有一家企业叫农博创新,承载可追溯的功能。可追溯我们现在主要在广西本地,我们的销售主要还是在同城,本地也有一部分是线上的电商,微商,我们有自己的微商城,卖货渠道我们主要还是以社区线下实体店还有微商为主。

有机蔬菜用良好农业规范的标准就可以了,因为纯粹有机这个事情可能就是一个伪概念,我们不可能完全拒绝。肥料,不用完全拒绝农药,它只要是安全的,它的限制在人体安全范畴内的,我觉得是可行的。

安全水果的定义,就是说它的农残是符合人体的健康的需求要求的,不管是欧洲美国还是日本,他们的水果也只是非常少量的是有机水果,他们也要用。肥料来提高他们的产量,也要用一些农药控制他们的病虫害。

通过统一管理,你的果品品质可控,建立统一的品控标准。

目前广西火龙果的品质很好,我们大部分都在广西。

我在一亩田这以后可能会经常来,今天是第一次来。非常感谢大家。欢迎大家来广西来南宁做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