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眼里,不结婚的年轻人大概都是怪物

在父母眼里,不结婚的年轻人大概都是怪物

在父母眼里,不结婚的年轻人大概都是怪物

网上看到一位网友和母亲的交流,印象深刻,给大家讲一讲:

姑娘离异,某次和父母打电话,她妈电话里叹气说,我谁都没说,别人问我,我就说你们好得很。

她不解,离婚又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而且现在的离婚率也算高,话还没说完就被她妈打算:

算了算了,这个不能说,我怎么能告诉别人我的姑娘离婚了

她问,离婚怎么了,自从分居以后,我自力更生,认真工作赚钱,不做亏心事,有什么不能说的?她妈仍是强硬地说,别人都羡慕我,说我女儿乖,乖是乖啊,可是你离婚了

此刻她才又惊又怒地发现,从分居到离婚这一年的时间里,她获得的所有成绩,在父母眼里都是不值一提的。本以为父母会以自己的努力为荣,没想到到头来,父母以她离婚为耻

所有的努力,在老一辈父母的眼中,都不如四个字——家庭美满。

父母这样的想法放在今天看,我们会嗤之以鼻,但是事实是,大多数家长,都抱着这样的想法。

在中国,多数未婚男女都逃不过“三十必婚”的魔咒。在他人眼里,三十岁不结婚,你就是怪物,你的父母就会被鄙视,出门的时候也抬不起头

在父母眼里,不结婚的年轻人大概都是怪物

这大概也是多数年轻人被逼婚的原因,因为觉得“抬不起头”,父母们往往会选择给孩子施压,轻则多叨唠,重则道德绑架,扣上不孝的帽子。

而每个节日,是他们催婚最好的时机。春节,是年轻人压力最大的一段时间,除了父母,每个和蔼可亲的“亲戚”都会问:

“多大了?老大不小了,该找对象了”

“结婚了吗?男孩子先成家再立业啊”

“女孩子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大概在以父母为代表的老一辈眼中,一个人只有结了婚、成了家、有了孩子,才算是成了一个正常的、被社会接纳的人

可是结婚,又不像市场上的买卖一锤子成交,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呢?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提到最近收到好几位朋友结婚的消息,震惊得我直哆嗦(主要是给礼金给的),问朋友,为什么身边人这么早就愿意跳入婚姻的坟墓?

朋友说,也有人不想啊,可架不住家里催得急啊,尤其是女生。老一辈眼里,女生一过25岁,身价就噌噌往下掉,那还不赶紧趁着大好年龄把自己嫁出去。

听起来很残酷是不是,在目前的婚姻市场,女性就像待价而沽的商品一样,贴满了标签,价值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直线下降

在父母眼里,不结婚的年轻人大概都是怪物

仔细想想,为什么女性在婚姻中显得尤为被动,因为在传统的文化价值观众,爱情并不是必须品,到了差不多的年龄,找个人组建完整的家庭,才算是完成作为正常人类的使命,反之,就是叛逆、失败、怪物……

但问题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初出茅庐,

连自己都没活明白,哪来的基础和勇气去开启下一代的人生

前几天,看到新闻说,2018年全国结婚率仅有7.2‰,为2013年以来的最低值。可能是宣传了这么多年的晚婚晚育,终于发挥了点作用,这一代年轻人都成功接收这一思想,并付出了实践。

这不禁让我联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微博:某找房平台对2018年全国的67724笔房产交易进行了分析,后发现,47.9%的买家是女性

当时看微博,朋友还跟我说,单身女性正在成为买房主力军,开发商应该多开发一点小户型的房子(请各位开发商们看到给我打钱)。

在多数女性看来,买房不仅是一种投资,也是为自己的未来加上一道安全锁,给自己一份保障和底气。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晚婚甚至不结婚?不结婚的年轻人都在想些什么?

这点我比较倾向于某专家的言论:经济条件比较发达的地区人们经济相对更为独立,很多人就会认为

婚姻是一种束缚,家庭更多的是责任,而带来的对个人享受的效益越来越少,结婚率就会下降。

可能是观念转变的原因,长期以来,老一辈奉行的思想都是为儿女奉献一生,只要儿女好,多苦多累无所谓。

而年轻一代的观念里,奉行为自己而活。只要自己经济独立生活自在舒服,婚姻有无真的无所谓,连自己都没活好,哪来的经济能力抚养好下一代?

在父母眼里,不结婚的年轻人大概都是怪物

对年轻人来说,婚姻就像股市里高风险的股票,如果不能确保自己的生活质量不下降,真的没必要冒着风险走入婚姻。

记得印象很深的一段话:你不应该为父母结婚,不应该听外面的那些风言风语听多了就想着要结婚,你应该想着跟自己喜欢的人,白头偕老的去结婚,昂首挺胸的,要特别硬气的,憧憬的,好像赢了一样。

况且,见多了悲剧的家庭组合,你应该明白,在没有弄清楚婚姻的意义之前,盲目地进入婚姻,都是对自己、对另一半、对双方家庭的不负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