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凤阳立下两个石碑,为何一个泣血题文一个只字未写?

蓝颜刺骨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朱元璋作为凤阳人,似乎不太受凤阳老乡欢迎,因为他并没有让老家致富,所以说起朱元璋在凤阳立下的两个石碑,也很少有人知道。

朱元璋是一个有情有义的汉子,他少年孤贫,父母和兄嫂早早去世,但朱元璋在发达以后没有忘记让逝去的家人共享自己的荣耀,在凤阳老家给他们建立皇陵。

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早已消灭最大对手陈友谅,并积极准备灭掉最后一个强大的对手张士诚,彻底称霸整个江南。这个时候朱元璋还没有称帝,只是称吴王,但他的实力无疑是最强大的。

这一年,朱元璋又怀念起了自己早早去世的父母和兄嫂,他们不能看到自己今天的成就和辉煌,但他们若是知道,一定会含笑九泉,为自己骄傲的。

为了纪念自己的家人,朱元璋决定在凤阳老家为父母和兄嫂建一座大气的陵墓,位置就选在凤阳县城南七公里处,一处风水上佳的宝地。

这座陵墓从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始建,一开始规模并不很大,后来朱元璋称帝消灭元朝,统一了全国,陵墓规模也随之扩大,占地达到2万多亩,投入大量人财物力,一直到明朝洪武十二年(1379年),花了十多年功夫才建成,有皇城、砖城、土城三道城墙,殿宇、房舍千余间,各种石刻雕像数量巨大,为历代帝王陵之冠。

这座凤阳明皇陵中,有两块石碑最为引人注意。

一块是“大明皇陵之碑”,碑高6.87米,碑文由朱元璋亲自撰写,全文1105个字,写的是朱元璋建造皇陵的初衷,重点描述了自己不堪回首的苦难岁月,艰苦奋斗的创业之路,既表达了对父母兄嫂的深切思念,又介绍了个人自传,对后世子孙提出殷切训诫。

“洪武十一年夏四月,命江阴侯吴良督工新造皇堂,予时秉鉴窥形,但见苍颜皓首,忽思往日之艰辛。况皇陵碑记,皆儒臣粉饰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特述艰难,明昌运,俾世代见之。”

朱元璋对家人的感情是很真挚的,一边撰写碑文,一边怀念家人,一边流着热泪,不胜唏嘘感慨,所谓立碑作文“泪笔以述难,谕嗣以托昌”,用心良苦。

另一块是“无字碑”,高度和形制与“皇陵碑”相同,但整个碑刻光无一字,引发后世人的好奇和猜测。

中国历史上的无字碑并不罕见,现存的至少有6、7块,最著名的是武则天“无字碑”,后人普遍认为是取“功过是非留待后人评说”之意,但朱元璋给家人修的皇陵显然不会表达这层意思,那这块“无字碑”到底表达什么用意?

一种说法是,这是因为朱元璋对父母和兄嫂有意见,嫌他们早早去世,让自己变成孤儿,差点死于非命,因此给家人树一块“无字碑”。这种说法无疑十分搞笑,如果朱元璋对家人抱有怨言,何必多此一举修建皇陵?显然是说不通的。

另一种是说法是,朱元璋认为自己能成就一番伟业,除了个人努力,上天垂青,还有父母累善积德所助,父母对自己有养育之恩,却早早去世,自己对父母的感恩和思念之深切,无法用文字表达,“无字碑”就是朱元璋心境的表现。

作者认为,后一种“无法用文字表达对父母感恩之情”的说法显然更加合情合理,也更符合朱元璋的性格特点。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认为呢?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朱元璋在凤阳立下的这两块石碑位于凤阳明皇陵,凤阳的明皇陵是在朱元璋当上吴王之后,为他父母,大哥嫂子修建的陵墓,陵墓占地2万余亩,从1366年开始建立,到1379年完工,历时13年才完工。如果以单一帝王陵来算的话,凤阳明皇陵无论从占地面积还是陵墓装饰,都位于历代帝王陵墓之首。凤阳明皇陵像一座城池,里面不仅有城池的规模,光城墙就分为三道,分别是皇城,砖城,土城,还有殿堂寺庙,石碑石刻房屋等,且数量之多,光殿堂房屋就多达一千多间。

朱元璋立的两个石碑就在这明皇陵中众多石碑中。一个为皇陵碑。皇陵碑通高6.87米,碑高20余尺,宽约6尺,有碑文二十六行,每行五十六字。文为楷书,额篆“大明皇陵之碑”,全文1105字。


皇陵碑的建造背景是什么时候呢。1378年,朱元璋命令江阴侯吴良监工皇陵,在皇陵的建造过程中,朱元璋常去察看,在察看过程中,朱元璋触景生情,仿佛看到了当年父母白发苍苍的样子,于是想起了以前悲催的生活,联想到以前生活艰辛不易,看到现在的自己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便想让自己的后世子孙永不忘记先辈的艰苦困苦。而且以往的碑文,都是大臣们写的奉承话,朱元璋认为不写不足以教育后世子孙。于是朱元璋自己写一篇碑文,这篇碑文和以往的碑文不同,这篇碑文写的是有关朱元璋自己的家庭生活,记录了朱元璋过往艰苦的生活经历,这篇碑文更多像是一篇朱式家训,教育后世子女要不忘根本,信奉仁义道德。这篇碑文就是提主说的“泣血题文”


在皇陵碑的的东侧也有一座碑亭,亭中立有一块高大的石碑。然而,碑上却没有刻字,被称作“无字碑”。“无字碑”的形制与“皇陵碑”相同。立无字碑的用意,从美学角度讲,是为了布局对称的需要;从感情上讲,朱元璋认为自己成就的帝业,是父母累善积德所至,无上伟大,无法用文字表达。作为农民出身的父母,并无惊天动地的业绩可大书特书,这种寓意曲达,意味深长的匠心设计,起到了此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