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守宫砂是怎么回事?

小说就是命


梁朝的名医陶宏景曾说:“将爬行的壁虎捉住,在喂朱砂给它吃,要喂够3斤朱砂,再将壁虎杀了磨成沫,最后涂在女子手臂上,这种红色印记只有行房之后才会消失。”

守宫砂,大部分人都是从影视剧中或者小说中得知,是指古代验证女子是否是处子的硬性条件,将这种红色的药物涂抹在女子手腕处,终年不可退去,唯独和男子云雨之后,立刻消失于无形,正是如此,所以古代人都以此束缚女子。

那么这种古代的守宫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从药理学方面讲,守宫砂性咸、寒,有安神明目解毒之效,因为属于寒凉类,所以羽评猜测应该是利用丹砂的凉性,将其置于手臂,使得经络通畅,涵养心神,可以去欲火;当然如果是从现代的医学角度来看,这就是一种心理暗示,女子手臂有这样一颗守宫砂,自然会产生敬畏廉耻之心。

事实上这种守宫砂验证处子一说是非常愚昧无知的,这种民间流传也多是在宋代的理学兴起之后才得以推广,我们先看看关于守宫砂的历史故事。

宋朝时期有个富豪叫林宓,家中有两天千顷,妻妾成群,后自己打通官道,前往汴京任职,林宓有5位侍妾,最小的叫何芳子,18岁,貌美如花,林宓整日和何芳子在一起,时常冷落其他女子,这也导致何芳子在这些女人中并不受待见,她原本想要找的是个如意郎君,现如今却嫁给了大自己十几岁的财主。

林宓在前去汴京时唯独最何芳子不放心,于是在城外的清风观中找到上乙真人,上乙真人不知从哪里找来了守宫砂,告知林宓用法,林宓在前往汴京的当天在侍妾们的手中涂了守宫砂,这些侍妾一个个都不敢洗涤,只有何芳子认为这是个污点,于是沐浴之时也从未在乎过。

没多久,守宫砂就消失了,这些女子知道之后便以此攻击和嘲讽她,说她偷人养汉,半年之后林宓将这些侍妾接到汴京,他第一时间就是查看守宫砂,显然何芳子已经没有,在严刑拷打之后,何芳子不堪拷打和侮辱,便留下遗书自尽。

这件事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官府得知后,为了澄清何芳子,官员先是将守宫砂点在几名女子手中,之后便将壁虎放在其他几名女子手上,没多久守宫砂就被舔得干干净净,这才发现,守宫砂只有数日不洗才会深入皮下,同房之后才会消失,然而对于已婚妇女自然是没有效果的。

何芳子便是如此,最后证明何芳子是清白的,林宓也被重判,后人同情何芳子的遭遇,便建立贞女庙,现如今一直在开封,人们都叫守宫庙。

也正是如此,守宫砂也一直流传下来,成了女子犯淫、犯戒的标志,在理学盛行之下,这种存天理、灭人欲的守宫砂也在民间以讹传讹,其实守宫砂和处子一说毫无瓜葛是古人愚昧无知的表现,只是对古代女子不公平的做法,为了防止女子偷情,之所以很多人相信,其实在古代,很多女子就算守宫砂消失,但是怕受到嘲笑,同样会重新涂抹,蛊惑他人,因为不这样做,就真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了。


羽评郡主


守宫砂是个神奇又不失神秘的传说,因其身影经常出现在各种古装剧和武侠小说中而为人们熟知,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同时其真实性也遭到质疑。



其实守宫砂并非武侠小说杜撰出来的,守宫砂在我国封建社会确实出现且被广泛使用过。

古代的守宫砂是用以验证女子贞洁的药物,将守宫砂涂在未经人事的少女手臂上,便会留下红色印记,经年不消,即使洗澡也不会洗掉,只有与男子阴阳调和后,这红色的朱砂印记方能慢慢褪去。而已婚妇人即使涂上守宫砂也不会出现朱砂印记。因为守宫砂有这个特别之处,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古人鉴别女子是否为处女的判定神器。



有如此神奇功效的守宫砂到底是用什么制成的呢?

“守宫”一词在古代有壁虎的意思,流传下来的许多文献也都记载了守宫砂的主要原材料就是壁虎,只是做法有所不同,比较具体的当属晋人的《博物志》。当中记载的是方法是用朱砂喂食壁虎,喂食到一定程度后,壁虎会全身变成红色,这时便将其捣烂,用壁虎的汁液点在未经人事的女童的胳膊上,便会出现红色的印记,始终不褪去,直到与男子交合后才会慢慢褪去。



也有些不同的声音认为:守宫砂是用“朱宫””与朱砂混合而成,而非“守宫”。所谓的朱宫,是一种中国本土的变色龙,且只可用雌性。在朱宫繁殖的季节里,雌性变色龙身体内的雌性激素达到峰值,将其与朱砂混合点在少女身上,可使朱砂颜色一直停留在皮肤上。女子行房过后,雌激素与雄性激素相中合,皮肤上的朱砂颜色便会慢慢消失了。




关于守宫砂的记载,在古代很多时期的文献中都曾出现过,讲述的栩栩如生,听上去都有几分道理似的。那么,守宫砂真的有鉴别处女的功效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阴阳调和又不是酸碱中和,守宫砂也不是高锰酸钾、碘伏这样的试剂,怎么可能出现那么神奇的化学反应? 那守宫砂出现并广为流传的意义在哪里? 有人从药理学角度提出了一种看法:守宫砂是碱性药物,性寒凉,富含维生素E,有活络化结、祛风抗癌的功效;而朱砂也是药性甘凉,有清热解毒、安神明目的的功效。将两者混合使用,涂在皮肤表面,其清凉的药性可通过皮肤入体,达到静心凝神、去除心火的作用。女子长期受到两种药物的混合作用,自然清心寡欲,修身养性,减少了私下苟合的概率。



其实守宫砂的药理作用是其次,主要还是从心理上对女子进行约束。守宫砂的盛行是伴随程朱理学的兴起,是对妇女压迫越来越甚的时代,所以守宫砂的意义就是更好的约束女子贞洁。不管守宫砂有效与否,一旦这种鉴别方式成为世人的共识并广泛应用,就会让闺阁女子迫于守宫砂的威力,约束自己的行为,紧守本分,不敢越雷池一步。男人可以妻妾成群,女子必须规矩的待字闺中,否则就会被点天灯、浸猪笼的。说到底,守宫砂就是封建社会剥削压迫妇女的一种手段罢了 !

纵横觉得也许是后人曲解了古人的意思,在古代守宫砂的用途并非是鉴别处女,老祖宗都是有智慧的,这法子好不好用,在实践中很快就会得到结果。我们不妨大胆猜想下,守宫砂可能是古代女子在意中人远走他乡时,像梳妆一样每天为自己点上朱砂痣,以此表明自己忠贞不二的决心,杜绝他人上门提亲,待情郎归来洞房花烛时便洗去这守宫砂了。


史论纵横


“守宫砂”在历史上出现时间较早。大致在魏晋时期,就有了。


(点守宫砂)

具体操作给出繁琐严格。用朱砂喂养雌性石龙子,就此,壁虎通体呈朱红色。然后将此石龙子用瓦片焙干,研沫;然再以此沫拌朱砂投喂石龙子,反复七次之后,将最终的的红色石龙子用药杵捣烂,敷之少女手臂而不褪色,只待少女变成少妇,有了性行为,红的朱砂痣则自然脱落。


(守宫砂的准确位置)

虽然这事情听起来就很悬,但是想想出现在魏晋时期 ,那时候社会风气十分开放,主要还是因为“炼丹术”大行其道,而产生的效果,而非社会需要而产生。

也就是说不是因为市场产生的结果,是技术发展的结果。



(传说中的“壁虎”)

这种据说现在医学从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概念里,已经证明了其科学性。但是因为工艺和选材,点的位置,经常不如人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朱砂)

随着宋明理学的发展,“存天理,灭人欲”的大行其道。社会对女性的贞洁要求直接上升到了道德层面上。此刻的“守宫砂”就开始有了市场需求。

但是历史还是跟我们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那就是当市场有需求的时候 技术却失传了。


(吃了朱砂后应该通体透红,这个显然不是)

所以因为技术不过关,造成了很多闹剧,有的妇女心胸坦荡,结果洗了把澡,结果洗掉了,因而逼死活人之事屡见不鲜;有的一辈子不敢洗那个位置,结果孩子都生了,那个“守宫砂”依然不脱。终而贻笑大方。

所幸的事,这类荒唐的事情早就绝迹了。但愿不复发生。


炒米视角


看过古装剧的人,或许会发现,未婚少女手臂有一个红点的东西,叫做守宫砂。传说是古代人用来验证女人贞洁的一个依据,至于有没有科学理论作为支撑,不言而喻啦 !在本人看来,凭借守宫砂来判断一个女孩是不是处女,真的非常不靠谱,可是古代的人却坚信了几百年。不妨一起来看看守宫砂的由来:

古代守宫砂的制作:古代守宫砂的制作相当奇葩,据历史记载是采用朱砂,然后喂养壁虎,直至壁虎变为红,然后弄到女孩的手臂中去的。而且据传这种守宫砂还是洗不掉的,除非你完成人生第一夜,才会自行消失,这种传闻是神乎其神,至于真想有待考究。不过在科学方面看来,好像也不是很靠谱的。

守宫砂是古代女人的禁锢。为什么这么说?在古时候,女人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如果是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的话,可能会有些许的感受。但是在古代封建时候,女人的存在就是繁衍后代,这也是作为女性的唯一作用。因此她们都不过是附属品而已。另外由于各种思想的禁锢,女性长期处于愚昧的状态,人家说是守宫砂也就是守宫砂了,这种以讹传讹的东西就这样禁锢了女性几百上千年。

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自然的发展,守宫砂的传说才慢慢消失。实际上守宫砂的作用是真是假,还真的没办法知道了,这也算是古代的一个谜吧。



追逐那一步之遥


守宫砂不仅仅是影视剧和武侠小说中的情节,而且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不过,守宫砂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除了束缚残害女性之外,更糟蹋了不少壁虎!

相信很多人都是通过影视剧或武侠小说才知道守宫砂的,并觉得不过是杜撰的情节而已。但是,历史上还真有守宫砂,并且将它的功能说的神乎其神。

当然了,光说有不行,毕竟得拿出证据。为了“研究”这一神奇的技能,我还真去专门查阅过资料。不过,要真想炼制守宫砂,却要残害不少壁虎。

据《淮南子》记载:“取守宫新舍阴阳者各一藏之瓮中,阴干百日,以饰女臂则生文章。与男子合阴阳,辄灭去。”

书中所提到的守宫,就是壁虎的别称。看来这条记载后,我也曾不禁感慨,原来守宫砂还这么恶心。因为,按照里面讲的操作方式,是需要把一只公壁虎和一只母壁虎装在翁罐中,阴干一百天后,碾碎涂抹在处女手臂上。此后,如果女子同男子发生关系,那么守宫砂就会褪去。

关于守宫砂的制作方式,在《博物志》中有更详细的说明:

“可用朱砂三斤加牛羊脂喂养壁虎,日久,壁虎腹部充血通体赤红。五月五日取其血涂妇人臂,做朱砂痣,揩拭不去,与人交合即消失。”

与《淮南子》的记载略有不同,晋人的做法要更为讲究,要用朱砂、牛羊油来喂养壁虎,日子久了,壁虎的身体就会变得赤红。到阴历的五月初五这一天,用壁虎的血涂抹在女子手臂上,就会形成一块“朱砂痣”。据说,这一朱砂痣难以抹去,但如果与男子交合便会自行褪去。

读到此处,不仅令人联想到金庸老爷子的《神雕侠侣》。尹志平占了便宜,将小龙女的守宫砂给霍霍没了,然后还让杨过背了黑锅。当然了,无论是影视剧还是武侠小说,亦或是古代的奇闻异志,都不过是过度夸大了守宫砂的作用。

由于古代科学文化还不发达,加之封建纲常的影响,流传着守宫砂这一残害女性同胞的传闻,成为一种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因此,关于守宫砂这一,大家了解即可,也无需深究。

参考资料:《淮南子》、《博物志》等。


史海烂柯人


其实守宫砂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功能,这是一种早期的刺青,只是女入道观修行的一种仪式,有点像和尚剃光头打戒疤一样。并没有那么神奇的说能够跟处女膜搭上关系,更不会因为有过性生活就会消失,这是小说里的骗局。

道家才是我们国内最正宗的本土宗教。包括我们经常参拜的三清,土地公,妈祖什么的全部都是道教中的人物。有道教自然就会有道观,道观里就会有道士,道姑。道姑会分为两种,一种是破瓜出家的道姑,指已婚妇女出家;而第二种是圣姑,也就是道教的圣女。这种圣女是从小被道观里的道姑收养的,或者是年纪轻轻被送到道观里出家的,这样的人才会被点上守宫砂,这守宫砂只是一种象征仪式,点上守宫砂可以视为一场宣誓仪式,就是由一个老道姑公开授徒,在授徒中宣读道教的教义与道观的道矩道规,然后点上守宫砂,有点类似于戒疤。

不过道士虽然鼓推禁欲的,但不会像佛教那么会用各种戒律来限制自己。在道家里只规定,来者自由去着自愿,如果想要结婚,完全可以自己选择还俗,而还俗的仪式也是有的,那就是让自己的师傅把自己的守宫砂去掉。可以这么理解,道家里是非常尊师重教的,道家圣女把自己的师傅当成再生父母,她们想要嫁人的时候是要带男友见家长的(见师傅),只有得到师傅的许可跟祝福才能跟男友双宿双飞。


优己


守宫砂的出现,是对女性最大的不尊重,同时也是对壁虎生命权的无情践踏。作为21世纪的新新人类,我们应当对这种愚蠢的东西予以抵制。

生而为人,大家都是平等的,在这种平等关系里,爱情、亲情、友情都是互相依托存在。可是守宫砂却打破了这种平衡,使得女性的尊严被人钳制。

在某种意义上,守宫砂更像是处女膜的桌面快捷方式。如果朱砂痣还在身上,就说明这个女子贞洁依旧;倘若红点消失,则说明这个女子已失了处子之身。

守宫砂到底是什么东西,竟然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可用朱砂三斤加牛羊脂喂养壁虎,日久,壁虎腹部充血通体赤红。五月五日取其血涂妇人臂,做朱砂痣,揩拭不去,与人交合即消失。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博物志》,在这本古代博物杂志里,记述了诸多走近科学的节目清单。关于守宫砂的制作方法,更是玄之又玄,书里是怎么讲的呢?

首先要捉一只耐操的壁虎,然后用朱砂搅拌动物油脂喂食它;你想啊,朱砂这种东西又硬又粗,壁虎小小的嘴巴,怎么口的下?按照正常情况,壁虎肯定是不会吃的,那就暴力塞进去呗!

这只连半两都不到的壁虎,再硬被塞了三斤朱砂之后,如果没死,那才算是大功告成!

如此狠毒恶毒歹毒的对付一只小小的壁虎,并不是仅仅为了让它变红,而是让它变红之后,再用暴力手段把它弄死。

人的命是命,壁虎的命就不是命了吗?一巴掌直接拍死不可以吗?非要如此虐待,方显得手段之狠辣吗?这种对壁虎生命的无情践踏,作为动保爱好者,我是坚决抵制的。

好吧,壁虎已死,有事烧纸吧。

壁虎身死之后,吃了三斤朱砂的肿大的身体,会像一只皮球那样在地上滚来滚去。炮制守宫砂的人就会把这只壁虎放在太阳底下暴晒,直到晒成壁虎干儿。再然后,将其放在缸里研磨成粉,如此,便得到一碗崭新的守宫砂。

刚出炉的守宫砂并不能直接涂抹,必须要用12岁少女的童子血和之,同时加入盐、香油、醋、辣椒、味精、鸡精等佐料搅拌均匀。完成这些之后,守宫砂已经可以发挥药效了。

使用的时候,必须用羊脂白玉做出的棒子,蘸上一滴守宫砂,点在童女的小臂内侧。十日不洗,待守宫砂之鲜红完全侵入肤下,该女子便会出现一枚朱砂痣。

这个朱砂痣水洗不掉、终身长在身上,唯有与人交合的时候,才会脱落。

这种守宫砂简直就是对女性自由的践踏!简直就是糊在脸上的处女膜!处女膜藏于体内,谁也看不出来,可守宫砂却是点在身上,让人一目了然。且不说这种东西的真假,单是这种行为就令人发指。

不过,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守宫砂并不现实。为什么呢?我就想问一下,你能十天之内吃一吨的朱砂吗?不过不能,为什么要让壁虎这么做呢?


祗树


中国历史上,奉行的是男权主义。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品,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可以随意三妻四妾。当然这里面的典型代表人物是拥有四海的皇帝老儿,作为九五至尊的皇帝,有着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说法。

显然,一个人占有众多的社会资源,这里面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这就是如何确保女性的贞操呢?确保娶进门来的女性必须完璧无瑕呢?在这样一个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相结合的过程中,守宫砂就应运而生。


守宫砂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无论是影视剧还是文学作品,都有对其生动形象的描述。说是一位保持处子之身的女子,在手臂上点上一颗守宫砂的印记之后,除非和男人发生交合的行为,否则这粒印记就一定会伴随女性的终身。所以“守宫砂”三个字,其中的“守宫”,自然是对女性完璧之身的形容,而所谓的“砂”,主要是指其主要原料朱砂。

至于守宫砂的获取,里面有着一系列复杂的操作。朱砂大家都知道,关键是配合朱砂的动物。在动物的选择上,古人的各类典籍记载中,一共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壁虎,另一个是变色龙。主材料选择好了之后,就用朱砂喂食它们。比如壁虎,在朱砂喂食了之后,全身会慢慢地变红,等到喂食了七斤朱砂之后,就会将壁虎杀死,然后捣烂制成守宫砂,将守宫砂点染在女性的手臂上之后,就可以成为验证女人贞操的利器。


守宫砂自从问世以来,由于社会需求的原因,很快便大行其道,尤其在宋朝,随着宋朝理学的兴起,守宫砂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那些为人父母者,为了所谓的贞洁观念,就会早早地在自家女儿的身上点上守宫砂,以此来证明姑娘是处子之身。

问题是,守宫砂究竟有没有效果呢?从历史记载来看,守宫砂还是有效果,因为男女交合之后,破了处子之身的守宫砂的印记,会很快消失不见。既然如此,这里面有没有科学的道理呢?如果非要解释的话,主要是因为制作守宫砂所选取的壁虎,属于雌性,当男女交合之时,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融合,阴阳共济,从而导致了守宫砂的消失。


守宫砂的出现和大行其道,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心理因素。可以想象的是,当一粒守宫砂被点染在女性的臂膀上之后,在社会氛围的影响下,女性的潜意识里面,便会形成一种自我约束的心理机制,既然一旦和男人有了关系,便会让自己失去了贞洁的身子,同时还会被大家所看不起。因此这粒守宫砂,就成为了约束女性私生活的一把利器,好似“达摩克里斯”神剑一般,高悬在女性头上,也使得那些热衷奉行男性主义的人们,为之沾沾自喜。


篱上青


许多人对守宫砂的认识,来自金庸的《天龙八部》,书上说,小龙女被尹志平那个以后,误以为是杨过所为,她把袖子卷了起来,雪白的胳膊上,一个红色的守宫砂已经没了踪影,此时小龙女羞涩的讲到:我们古墓派的武功都是处女传处女,我的师父证明我是处女给我点了这守宫砂,而昨晚上你那样子对我,我这手臂怎么还有呢?

这段情节的背后,是这样一种逻辑:有无守宫砂,意味着此女子是否贞洁。

这种逻辑,最早来自晋朝《博物志》,书上说:如果用朱砂喂养壁虎,壁虎全身会变赤。吃满七斤朱砂后,把壁虎捣烂并千捣万杵,然后用其点染处女的肢体,颜色不会消褪。只有在发生房事后,其颜色才会变淡消褪,是以称其为“守宫砂”。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类似记载。可见这种认识,是被中医药界广泛认可的。

而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守宫砂实际上并无任何依据,它只是一种心理暗示疗法而已。被点上守宫砂的女性,会在潜意识里产生敬畏廉耻之心,不敢越过道德的底线。

北宋初期,曾有这样一个案例。四川有个林大款,进京朝见皇帝,可是家里有五个年轻貌美的小妾,不放心啊?于是他的好朋友某道观的上乙真人便跟他说,你可以用守宫砂。林大款信以为真,立马把守宫砂点在五个小妾的胳膊上。

大款进京之后,女人们自然要小心看护胳膊上的守宫砂。却有个例外,那便是林大款最宠爱的小妾何芳子,她完全没把这个砂放在心上。

结果半年后,林大款当官了,他把妻妾都接到京城,检查妻妾的守宫砂。结果,别人都在,何芳子却痕迹全无。林大款严刑拷打,她也拒绝承认,最终自缢而死。

这是在大宋,虽然你家死的是一个妾,官府也是要查问的。开封府这就开棺验尸,发现何芳子浑身鞭打痕迹,于是提审林大款。林大款以守宫砂对白,开封府这就展开试验,发现守宫砂点在处女的手臂上,经过数日不加洗涤,或可深入皮下,再经擦拭或洗涤都不会消去,而且愈见鲜艳。就算传说中一经房事,颜色就自行褪去,可是对于已经有过婚史的女性来说,守宫砂就毫无用处——所以,何芳子是冤枉的。开封府立马判何芳子清白,林大款滥用私刑,免官重罚。

实际上,守宫砂一事,纯属瞎掰。宋慈便不信这个,如果在21世纪你还把这事当真,那可真是笑话了。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为什么古代女子要点「守宫砂」?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6672565105000951516,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73860004a0e2b612da7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