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民到“小品王”

认识赵本山,具体忘了是哪一年,回想起来有很多关于他的经典片段,老式的“斜毡帽”,朴素的“中山装”,活脱脱的农民形象,很亲切,也很搞笑。

从农民到“小品王” /赵本山的曲艺之路

赵本山1957年出生在辽宁省铁岭市开原莲花乡石嘴沟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又去了北大荒“谋生”,他成了被人眼中的“孤儿”,吃“百家饭”,穿“百家衣”。

现如今谈起石嘴沟的生活,赵本山说的最多的就是“苦”,生活苦,自己苦。

从农民到“小品王” /赵本山的曲艺之路

那时候人们最常见的娱乐就是“二人转”,“第一次看到,就被迷住了”赵本山这样说。

一个没人管的小孩子,在吃饱肚子后,有太多的时间扑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无论刮风下雨,赵本山听遍了十里八村的“二人转”,有二人转的地方,就有他。

赵本山因为过去的原因很少提及自己的父母,谈到至亲,说的最多的是“盲人二叔”,那个教会自己拉二胡的瞎子二叔,因为看到赵本山喜欢二人转,自己又无儿无女,怜悯之下就对年幼的赵本山多加照拂,时间长了,也就将拉二胡的看家本事教给了赵本山。有了手艺,赵本山有了参与“二人转”的机会,拉着二胡,他看的如痴如醉,1982赵本山凭借二人转《摔三弦》火遍东三省。

从农民到“小品王” /赵本山的曲艺之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命中的“贵人”,整天混迹“二人转”界的赵本山遇到了自己的贵人,姜昆。1987年,姜昆在辽宁铁岭偶然地看到赵本山的一场演出,之后他极力向央视导演推荐赵本山,当时他说,辽宁有一名演员非常不错,他表演节目,现场观众有的笑昏过去、有的笑岔了气,还有的笑得犯了心脏病,他的舞台即兴和现场调动观众情绪都相当出色,相当有魅力,这个人叫赵本山。

从农民到“小品王” /赵本山的曲艺之路

1990年赵本山一走上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东北小品就在中央电视台生了根,21年,21届春晚,赵本山一年都没落下,连年被评选为“春晚最受欢迎语言节目一等奖”,自此,“小品王”实至名归。后来赵本山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创办了“本山传媒”集团,下属学校,舞台,影视多方面,成为输送“东北曲艺”的基地。

从农民到“小品王” /赵本山的曲艺之路

回顾赵本山从农民到“小品王”的蜕变,他自己说的最多的就是“乐观”,他坦言过去吃苦的日子是财富,因为那些年的“磨练”,才锻炼了自己忍耐,坚强的性格。就像他自己说的:“乐观点,日子好坏都要过下去。”

从农民到“小品王” /赵本山的曲艺之路

近几年赵本山因为身体的原因逐渐的退出了春晚的舞台,也许是因为他,也许是因为我们长大了,春晚日渐的失去了原来的滋味,但是赵本山给我们的印象还在,很久之后,我们还是会记得“赵老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