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民到“小品王”

認識趙本山,具體忘了是哪一年,回想起來有很多關於他的經典片段,老式的“斜氈帽”,樸素的“中山裝”,活脫脫的農民形象,很親切,也很搞笑。

從農民到“小品王” /趙本山的曲藝之路

趙本山1957年出生在遼寧省鐵嶺市開原蓮花鄉石嘴溝村,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又去了北大荒“謀生”,他成了被人眼中的“孤兒”,吃“百家飯”,穿“百家衣”。

現如今談起石嘴溝的生活,趙本山說的最多的就是“苦”,生活苦,自己苦。

從農民到“小品王” /趙本山的曲藝之路

那時候人們最常見的娛樂就是“二人轉”,“第一次看到,就被迷住了”趙本山這樣說。

一個沒人管的小孩子,在吃飽肚子後,有太多的時間撲向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無論颳風下雨,趙本山聽遍了十里八村的“二人轉”,有二人轉的地方,就有他。

趙本山因為過去的原因很少提及自己的父母,談到至親,說的最多的是“盲人二叔”,那個教會自己拉二胡的瞎子二叔,因為看到趙本山喜歡二人轉,自己又無兒無女,憐憫之下就對年幼的趙本山多加照拂,時間長了,也就將拉二胡的看家本事教給了趙本山。有了手藝,趙本山有了參與“二人轉”的機會,拉著二胡,他看的如痴如醉,1982趙本山憑藉二人轉《摔三絃》火遍東三省。

從農民到“小品王” /趙本山的曲藝之路

每個人都有自己命中的“貴人”,整天混跡“二人轉”界的趙本山遇到了自己的貴人,姜昆。1987年,姜昆在遼寧鐵嶺偶然地看到趙本山的一場演出,之後他極力向央視導演推薦趙本山,當時他說,遼寧有一名演員非常不錯,他表演節目,現場觀眾有的笑昏過去、有的笑岔了氣,還有的笑得犯了心臟病,他的舞臺即興和現場調動觀眾情緒都相當出色,相當有魅力,這個人叫趙本山。

從農民到“小品王” /趙本山的曲藝之路

1990年趙本山一走上中央電視臺的春節晚會,東北小品就在中央電視臺生了根,21年,21屆春晚,趙本山一年都沒落下,連年被評選為“春晚最受歡迎語言節目一等獎”,自此,“小品王”實至名歸。後來趙本山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創辦了“本山傳媒”集團,下屬學校,舞臺,影視多方面,成為輸送“東北曲藝”的基地。

從農民到“小品王” /趙本山的曲藝之路

回顧趙本山從農民到“小品王”的蛻變,他自己說的最多的就是“樂觀”,他坦言過去吃苦的日子是財富,因為那些年的“磨練”,才鍛鍊了自己忍耐,堅強的性格。就像他自己說的:“樂觀點,日子好壞都要過下去。”

從農民到“小品王” /趙本山的曲藝之路

近幾年趙本山因為身體的原因逐漸的退出了春晚的舞臺,也許是因為他,也許是因為我們長大了,春晚日漸的失去了原來的滋味,但是趙本山給我們的印象還在,很久之後,我們還是會記得“趙老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