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安全的“定海神針”!記者探班神祕“航空護林人”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航空護林人”是神秘的,好像是出世的隱者。在無盡的林海中,他們職責是什麼?在鮮有人知的背後,他們有怎樣驚心動魄的故事?近日,記者來到位於

延邊州敦化市郊的吉林省航空護林中心一探究竟。

守望、分析、部署,他們是森林火情的“先知者”

乘坐一個多小時高鐵動車,再搭乘汽車行駛了20餘分鐘,記者便抵達了位於敦化市郊區的“神秘”單位——吉林省航空護林中心。

“我們中心始建於1954年,肩負著吉林省東北部林區長白山山脈、張廣才嶺餘脈森林資源的航空消防任務。”省航空護林中心副主任方海濱告訴記者,該中心是我省唯一一處航空護林機構,其巡航區域覆蓋吉林、延邊、通化、白山4個市(州)和長白山管委會區域內27個縣(市、區),巡護面積9.228萬平方公里,巡護航線8條,航線總長度2862公里。

沒想到,那小小的庭院和樓宇中的人們,竟然肩負著如此重任!

在調度室內,52歲的調度員陳軍雙眼緊盯著電腦屏幕上的衛星熱點,分析著氣象條件。如遇緊急火情,他會迅速制定飛行任務並及時發佈,以及臨時火情的處置措施。

就在記者採訪時,調度室的地理信息系統收到2個衛星報警熱點,顯示有兩處火情出現。值班調度員陳軍立刻在地圖上標註好報警的座標位置,計算出報警位置距離省航空護林中心的距離。

“我們要根據距離選派機型,同時,預測出直升機要經過哪些管制單位,並根據前方情況設定撲救方案。”陳軍說。

中等身高、體型偏瘦的陳軍,面對火情時眼神中透露著“久經沙場”的淡定。他將發現的兩個衛星報警熱點,逐級進行上報,但當時沒有接到上級下達的撲救命令。

“可能因為這兩個報警點的火情比較小,暫時不需要我們進行增援。”陳軍說,他參加工作已經29年了,每年進入森林防火期,他們就開始實行24小時值班,春天80多天,秋天50多天,一直處於緊張的“備戰”狀態。

森林安全的“定海神針”!記者探班神秘“航空護林人”

巡護、觀察、定位,他們是航空護林的“千里眼”

隨著“清明節”的臨近,百姓掃墓祭祖活動增多,用火隱患增大,極易引發森林火災。為此,吉林省航空護林中心增加了多條臨時巡護航線。

當日上午,該中心有一次淺山區巡護計劃。隨機飛行觀察員叫梁井餘,今年33歲,2014年起從事飛行觀察工作。上午8點半,他來調度室領取巡護任務單,並與調度員進一步確認本次巡護任務。

梁井餘說,“這次巡護航線是從敦化市到和龍市西北方的八家子林業局,再到敦化市雁鳴湖鎮,最後回到敦化市。巡護過程中,將飛過多個淺山區和城市村屯,如果有火災發生,從空中可以及時發現。”

說完,梁井餘重新檢查了一遍他的飛行包。這個包中,有一個北斗航跡監測系統終端、一個GPRS定位終端、兩張地圖、一張火情偵查報告單、一個飛行記錄本,一把向量尺,還有幾隻紅藍鉛筆和碳素筆等。“這些東西可都是我的寶貝,在巡護中一旦發現火情,GPRS可以進行準確定位,北斗航跡監測系統終端可以將現場內容第一時間傳回中心。”梁井餘笑著說。

9點30分,伴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巡護直升機緩緩升空,隨後飛離吉林省航空護林中心。直升機上一共有4名工作人員:2名飛行員、1名空中機械師、1名飛行觀察員。

當直升機上升到海拔高度2100米時,機艙中的溫度下降到-6℃,而當時地面溫度是7℃。梁井餘通過機艙左右懸窗仔細觀察,“有的時候,我們需要迎著光飛,如果有霧就容易看不清煙點,所以必須仔細觀察。”

本次巡護歷時近1個半小時,航線總長度279公里,一路上,梁井餘時而目不轉睛地進行飛行觀察,時而在飛行記錄本上奮筆疾書,時而啟動北斗航跡監測系統終端進行拍照記錄,本次巡護沒有發現煙點。上午11時許,直升機飛回到吉林省航空護林中心。梁井餘走下直升機,重新回到調度室進行信息彙報。

據介紹,“清明節”“五一”期間,護林中心將加大巡護密度,預計組織80多架次的巡護飛行,在安排現有固定航線的同時,適當地進行選點飛行,增加現有航線的機動性和靈活性,力求觀察到最大的範圍,進一步提高火情發現率。

森林安全的“定海神針”!記者探班神秘“航空護林人”

調度、飛行、滅火,他們是遏制森林火災的“急先鋒”

除了預警巡邏,一旦發生火災,他們還是衝在最前沿的戰士。

2018年4月28日,通化縣西江鎮突發森林火災,因天氣乾燥、風勢較大,火災未得到有效控制,迅速蔓延形成大面積火場。

護林中心調度室接到命令,要求執行空中增援撲火。“我是當天的調度員,當日調度室首先向相關部門和崗位業務人員通報火災情況,隨後,該中心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應對突發的森林火災。中心領導親自組織調度員、觀察員、管制員、執行任務機組等相關人員在調度室進行會商。”劉宇欣回憶說,當時火場處於斷崖之上,地勢險要,人員上山撲救困難。

針對這一情況,中心制定了詳細的滅火方案。4月29日凌晨,AS-350型直升機率先起飛奔赴火場進行全面偵察。K-32型直升機飛赴三源浦機場進行航油補給後準備實施吊桶灑水滅火作業。AS-350型直升機到達火場上空後,根據山高坡陡、風助火勢,南線、東線火勢發展迅速、火場附近水源位置等相關信息與K-32直升機機組和觀察員通報後確定具體實施方案。

“當時,我們首先對火場南線、東南線火勢較大處實施灑水作業,壓制火勢向南、向東南發展;其次對火場東線灑水滅火,通過灑水作業後,有效遏制火勢發展,對後續地面快速合圍撲滅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劉宇欣說,經過4個多小時的航空撲救,火勢得到有效控制,隨後,地面人員將這次山火徹底撲滅。在這次行動中,該中心共出動直升機2架,共計飛行14小時44分鐘,累計灑水作業92桶,總灑水量340噸,撲打火頭7個,火線長度1.1公里

森林安全的“定海神針”!記者探班神秘“航空護林人”

改造、升級、拓展,他們將是我省無重大森林火災記錄的“堅守者”

目前,我省實現連續38年無重大森林火災,航空護林中心的工作人員們是當之無愧的幕後英雄。

“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去年我省冬季降雪極少,進入春季後,天乾物燥,森林火險形勢嚴峻。”方海濱居安思危,不敢有絲毫放鬆。他告訴記者,中心通過及早地維修、維護、改造設施設備,積極拓展航空應急救援工作的科目和手段,強化綜合預防措施,全力確保森林資源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3月15日至6月15日,我省進入春季森林防火期,省航空護林中心將租用4架直升機執行航空應急任務。

據方海濱介紹,目前,吉林省航空應急業務工作已由單一的巡邏報警,發展到載人巡護、機降、滑降、吊桶灑水、機腹水箱灑水、火場信息採集與處理、火場指揮、空投空運防火物資等多科目多手段。

多年來,森林航空消防在火情巡查中優勢越來越明顯,在緊急火情處置中多次出色完成任務。今年春季森林防火期,我省航空護林中心將有針對性開展各類綜合性救援科目訓練,以及“清明”、“五一”等重點時段重點區域的飛行計劃安排,切實提高航空應急綜合救援能力。

據瞭解,今年春季森林防火期,我省積極構建森林火災防範和隱患治理雙重機制,全面落實森林火災防範措施,實現森林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常態化、制度化,避免和減少森林火災的發生。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