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供奉死先人,不如孝敬活老人”清明烧万堆纸钱,不如在世端一碗饭!你赞同吗?

大西北小二哥


这几句话我不赞同,这明显带有功利思想的言论在“孝敬”的掩饰下竟然变得高尚起来,真是可笑!

人们供奉烧纸的目的,供奉烧纸的初衷都是好的,这点不用质疑。再说鬼神真的就不存在么?这一点谁都不能肯定,或许有,或许没有,那么万一有呢?这样供奉烧纸的意义就大了。


再者,长辈活着的时候也许不怎么孝顺,但是在死后才发现自己错了,痛改前非,因为自己的懊悔去殷勤的供奉这不是很好吗?浪子回头,金不换!

实际上真正不孝的人是那些对长辈活着不孝死了也不孝的人,我觉得那些长辈死了以后才开始认真的供奉也是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毕竟佛家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另外,就算你在长辈生前对他再好,在他死后忘的一干二净了,相比之下你觉得哪一个孝顺呢?


有心啦老铁


这个命题本来就是错的,这只是一种心理作用,而不是问题本质。我认为看待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

首先已逝的人可能是英雄,先烈,伟人,对社会和人民有过突出贡献和重大社会价值和意义之人,有可能是我们的至爱。因为他们的付出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凝聚了社会正能量,他们的逝去对社会来说是一种损失。对我们自己来说是终身无法忘却的痛。对他们来说必须要缅怀,必须要祭奠,必须要把他们的精神发扬光大!这是一种必须的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承!

其次,在世的人肯定是要多关心,多爱护,难道对父母,儿女,妻子不应该关心吗?这是生而为人之基本。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命题出现,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是因为太多现实的惨剧冲击着我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太多现实变故让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让我们无能为力。所以为寻求心理平衡和安慰才会对命题产生共鸣,当然这不是我们自己的错。

清明之际,愿逝者安息!愿生者有爱!



文化性格


清明节祭奠先灵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风俗,孝敬老人更是民族的美好,我相信我国国民在这俩项的传统上都能够做到文明传承。


用户杨修章


赞同,我们当地有句老话:活着不孝,死了胡闹。说的是在老人生前任何对老人所行的孝道都没有做,而在死后是大摆排场,哭的是黑天摸地的。在别人面前伪装极孝。这样的人如果碰到,最好远离。不知啥时黑你一刀。


忙乱的岁月


老人活着不不尽孝,死后鬼哭狼嚎,这样的人最缺德,家中有老人就是佛要好好孝敬才是做人的美德。但是清明节上坟墓是做给活人看的,老人死后乱叫,不如老人在世好好敬孝老人。老猫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有什么样的爹娘就有什么样的子孙,好的传统向着下辈传,不的子女跟着学。愿天下孝子们平安发大财,不孝子段子决孙。


姜润忠


这样的说法很好,我一万个拥护。然而,两样事做的都好,那应该是完美不过的好事了。


黄聚民


人活着孝顺爸妈是必须要做的第一件事,连爸妈都不孝顺的是不能交往的


进口葡萄酒哥


我认为烧纸是缅怀我思念的人,我没能力尽到孝的人,对活人做到无愧无悔就好


唯一的我84933001


生前一杯清水,胜死后哭断寸肠。


靠人不如靠自己48


活着也许都不会端一碗水,死了却记得要去祭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