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政角度看明朝滅亡

還是那個話題,明朝為什麼滅亡,只不過上一次是從財政角度解讀的,今天我們換一個角度,從軍政方面解讀一下。

第一,還是要說兩線作戰問題,這是一個巨大的禁忌,拿破崙、希特勒都亡於此。當然大明也一樣。明帝國同時和西邊的李自成,還有東北的後金政權作戰,其實不止三線,還有南方的白蓮教。

這樣一來,首先財政上受不了,打仗就是燒錢,問題是沒錢讓你燒。相反後金和農民軍的成本小得多。他們只要有人就行了,大明的軍隊不行。其次還有一個練兵問題,這裡面又引出兩個問題:1,沒那麼多人供你練。2,沒那麼前多前讓你練。這都是問題,而且都沒法解決。第三還牽扯到將領任用的問題,明末可用的將領本來就不多,再來個兩線作戰,人才消耗更是巨大,最終是顧首不顧尾。

第二,明末,確切的說從嘉靖朝開始,黨派鬥爭就從未斷絕。先是張聰和夏言、嚴嵩和夏言、徐玠和嚴嵩、然後是浙黨、閹黨、東林黨,亂七八糟。這些黨派之間相互爭鬥,為了自己、朋友、同鄉的利益,勾心鬥角,沒有人真正為國家著想。

皇帝利用黨爭來鞏固自己的統治,但這些皇帝並沒有想到這麼做對國家的壞處。兩個黨派不管是奸是忠,都是為皇帝服務的,他們的奸忠都是後人給定的性,所以無論忠奸,不管你是誰只要是黨派鬥爭最終永遠是禍國的。

第三,要說到皇帝,自嘉靖之後大明帝國基本上就沒有聖主了,要說萬曆年間的繁榮,也是前面幾代積攢的結果,等抗倭援朝後也就差不多用完了。而且萬曆三十幾年不上朝,這個國家若能發展也是怪事。泰昌皇帝當了一個月。天啟皇帝是個木匠,也是不上朝。光是這些皇帝就夠受得了。而且他們大多對朝政沒興趣。

好不容易出了個崇禎皇帝,一代明主,可惜生不逢時,沒遇到好時候,這個我在明朝滅亡的氣候原因裡再說。今天既然講軍政我就要說說崇禎這個人。

崇禎是天啟皇帝的弟弟,17歲即位,接手的是一個風雨飄搖的國家,這又是一個有想法有幹勁的年輕人。以上臺就除閹黨,抗後金。可惜時運不濟,天氣不好(這個後面講)。再加上此人性格多疑,在用人方面總是搖擺不定。我大概算了一下崇禎一共當了17年皇帝,國家換了52任內閣總理,平均三個月一個。而且他在執政後期幹了一件影響深遠的事——殺袁崇煥。

第四,崇禎皇帝自毀長城,雖然我個人一直反對宣揚一個個人對歷史的影響,但到了袁崇煥這裡,我不得不承認了。因為當時的明朝已經沒有幾個可用的大將了。在人才極度短缺的時候,殺掉自己的大將,不是犯病嗎?

毛成龍被殺,洪承疇投降,農民軍武裝有地方自己出兵解決,就是說朝廷已經顧不過來了,這個時候自毀長城實在是不應該。

其實明朝滅亡的軍政原因總結起來就是:內外交困,政治混亂,皇帝昏庸,自毀長城。

下一次,我從氣候的角度說一說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