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高级教师多不在一线,你那里有此情形吗?不在一线教书,他们在干嘛?

用户4059024612537


除非是担任了行政职务(校长,主任),无法兼课,学校一般都会把高级教师安排在高三或初三,因为能够评上高级职称,无论师德修养,业务能力,教学经验方面都是老师中很优秀的。在一些学校他们往往被称为“把关老师”,所以教学任务并不轻。所谓“高级教师不在教学一线”的说法,并不符合事实。提出这个问题要么是没去过学校,没有调查,想当然,或道听途说,或者想在这个问题上做什么文章。因为,经常关心头条的都知道,有关老师有寒暑假、有偿补课、课内不讲,补课讲,还有什么取消教师节,取消职称,等等问题,多了去了。所以对于这样的问题希望了解实情的先生女士客观公正有理有据地回答,以正视听,免得混淆是非,误导群众。


用户6849060179614


高级教师不是都在一线上课,即使上课,课程量也很少,现在每个学校都差不多,战斗在第一线的教师为此很抱怨,他们到底在干嘛呢?

我记得我们读初中时,校长、副校长都上主科,起好教育教学模范带头作用,我们的校长任教一个班的数学,上课时从不带教材和备课本,只带两支粉笔就进入课堂,一支粉笔书写新课的板书内容,另一只粉笔数学课后作业。校长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实在令人佩服,在每次考试中,校长所教班的数学成绩在片区也是数一数二的。


现在的校长或副校长,基本上没有上课,或者有的副校长上课也就一周两节,年度考核基本上是最高分。这哪里能让一线老师信服呢?又怎么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

至于那些高级教师在干什么,每个学校具体情况不一样,但绝大部分高级教师是学校领导,学校领导每天在干什么,本校老师最清楚。还有一部分高级教师是普通教师,虽然战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但由于大多数高级教师年龄偏大,也是学校照顾的对象,工作量相对很轻松。


目前学校一个普遍的现象,职称和岗位明显不匹配。有的教师评定的是高级数学职称,而任教的是历史或体育,这无形增加了一线老师的工作量,怎么能让老师没有抱怨呢?

呼吁学校老师职称和岗位要匹配,不要出现倒挂现象,这不利于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也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Lance课堂


不知道现在是评级难了还是新老师多了,一线任课的高级教师的确是很少,有的话也都是教重点班。资历、教龄和带班能力考评几样综合考量。能评上高级教师的基本上都是在四十岁以上的居多,工资及待遇也是有差别。我母亲九十年代退休的省重点的小学高教,现在的退休金是七千元,也有很多贵族学校和补习机构聘请她,更有很多朋友知道后想把孩子晚上交给她辅导,一律拒绝。她一直不愿意太辛苦,那么多年来只单独家教我女儿,然后是我弟的儿子,外人一律不教。我儿时住的学校单位楼住的全是已经退休的高级教师,几乎没有一个赚家教钱的,全部颐养天年。或许工资待遇不错,不差钱。而我母亲以前带过的两个徒弟也升到了高教,都是晚上到一些全托班辅导两个小时(晚6~9点),每月4~5千,轻轻松松无压力。


南国63695972


我现在用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说明一下,这是一个多么可笑的伪命题。

我眼里的高级教师

  • 我在一所省级示范初中,评上高级教师的人年龄一般都比较大,50岁左右,他们做事认真严谨,敬业奉献,做事踏实,从来不干面子活,在很多方面都值得年轻人学习。

  • 我们学校晋职称时,由于名额少,很多岁数大的班主任都晋得很困难,所以老师们都很努力,在工作上尽职尽责,因为晋职称拼的就是各项荣誉,包括各种政绩和业绩还有工作量。这些老师晋职高教后,依然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每天到校最早的还是那些老教师,每天利用课间时间与学生沟通的也是那些老教师。

在学校里,课堂就是教学一线,如果教师不在一线,能在哪里?在食堂吗?我们学校没有!管理宿舍吗?我们学校也没有!我们学校除了两个教师有病的不能上班,其他都在教学岗位,特别是高级教师,都在毕业班或者重要岗位,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学校的骨干力量。

我的体验

  1. 我也是一名高级教师,下面给大家汇报一下我这学期的工作量,本学期我承担九年级毕业班的教学任务,由于马上要中考了,还有90多天,所以工作非常的繁忙,我现在一周的课时量平均十八节,忙的连的去厕所都匆匆忙忙,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备课,然后批作业、研究考点,再接着就是把学生叫过来,把那些每天出现问题的学生或者知识有欠缺的学生叫过来,帮助他们查缺补漏。老师不努力,中考怎么能考好呢?任何一个教师,只要有责任感,都会全力以赴。

  2. 还有很多战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他们比我还要辛苦,例如,他们早早的来到了课堂给学生查缺补漏,或者讲数学题,还有的老师中午来的比较早考几个单词,还有的老师利用课间时间也要考几个化学方程式。

他们都是非常严谨认真的战斗在一线的高级教师!

谈谈高级教师课时量

  • 当然,高级教师也有老的时候,那么当他们老的时候,那必然工作量会减少,因为每个人都会有年老的时候,他们在年轻时已经做过很大贡献,岁数大了,工作量少了,人之常情,都可以理解。另外现在的年轻人在晋职的时候,也是需要多一些工作量的,而一个单位的工作量是固定的,这样有些年轻人为了晋职,就想增加自己的工作量,于是主动与高级老教师商量,让高级教师把工作让给他们一部分。作为高级教师,也愿意成人之美帮助年轻教师,这样就可能出现高级教师工作量少一些的情况。但是,绝不意味着高级教师不在一线。
  • 还有的高级教师,现在正在做名师工作室,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培养年轻人,帮助年轻人研课磨课,为年轻人的快速成长,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传给年轻人,促进年轻人成长,为新一代教师提供了良好活动的平台和展示平台。

我看见的高级教师就是这样,没有不在教学一线的。你觉得如果教师不上课,会去哪呢?


中考政治刘老师


高级教师首先是职称,也是职级,是与工资挂钩的,具体在教师职级中,为五、六、七级。换句话说,高级教师分为五、六、七级。同理,教授分为一、二、三、四级。

高级教师是在中学里任教的教师,包括初中和高中,大学里叫副教授。高级教师与副教授的职级和工资档次相同。

小学没有高级职称,小学”高级教师”等同中学一级教师,属于中级职称。小学一级等同中学二级教师。

公办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属于县区级财政,一个县区有多少有职称的教师,由县区人事局定指标,财政局根据人事局的指标划拨档案工资经费。换句话说,教师的档案工资是由县区人事局和财政局决定的,基层学校没有决定权。

一般来说,高级教师人数占教师人数的15%,这个比例由人事局掌控,一般不会超指标。但在具体学校,会有不同的比例。省级示范重点高中,比例最高的,可以达到25%左右。例如,武汉的华师一附中、外国语学校、武汉二战、武汉三中等等。普通高中通常只有10%左右。省级示范高中的办学规模通常在2000学额以上,教师人数超过200人,高级教师的人数也超过50人,基本上都是教学骨干,有的还会兼职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等,没有不上课的。这些学校的校长和副校长当然多半是高级教师,也要兼一点课。

事实上,省级示范高中里,合乎高级教师条件的教师很多,职数不够,每年评高级,校长头大。于是,出现了一种评聘分开的现象。

什么是评聘分开呢?就是学校职评小组评审通过了,并且上报市职评专家组通过,承认其高级职称。但是只能排队等待,既不上报人事局,档案工资也不能加。只有等待年纪大的高级教师退休之后,空出职数,才能依次上报人事局备案加薪。

还有一种情况,其它地区调入武汉的省级示范高中的优秀高级教师,受高级职数指标的限制,会降为一级使用。然后通过五年以上的实际使用,重新评高级。

综上所述,凡是说高级教师不上课的,必是不了解情况,睁着眼睛胡说八道!


华中小隐


高级老师大多数不在一线,在我们这里,这种情况是真实存在的!中小学职称合并以后,小学老师也能评高级职称了,这是个普大喜奔的好消息。但是,僧多粥少,我们学校一百几十个老师,高级指标每年只有区区一两个,符合晋升条件的也有六七十人,怎么评?



于是每个学校都出台自己的评聘细则,制定条条框框。以我们学校为例:省、市、区优秀老师加分别加分5分,四分,三分;论文发表视发表级别相应加三到五分不等;课题立项,结账按照级别不同加分;优质课,说课按照获奖等级加分;还有教龄和聘任一级资格年限加分……

这样的细则乍一看很公平,很能够体现出评聘老师们的业绩水平,但是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评上的都是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呢?其实,很多加分项对老师而言只是看上去很美罢了。



先说说这个优秀老师,是不是有“优秀称号”的老师就是优秀的老师呢?当然不是,优秀称号有几个能轮到一线老师?尤其是省市级别的荣誉称号,领导当然是要先评优秀的,所以这个加分,一线老师加不过领导,相差三到五分。

其次是论文发表,现在老师最反感的就是这个论文发表了,哪里能体现出什么真实水平?不过是花钱养活那些野鸡出版社罢了。只要交钱,你都不用亲自写文章,印上你的大名的论著就新鲜出炉,就能加分。一线老师消息不灵,细则出台以后才想着交钱,已经迟了,一篇论文发表相差三到五分,又差了十几分!

至于课题立项结项,都是先经过本校审批上办的,指标有限,所以老师们一般只能有个区一级的课题,市级的,省级的指标到领导那里就没了,轮不到老师们。这一块又要相差两三分!

自从优质课,说课成了评聘加分项以后,就成了香饽饽,以前不怎么受待见教研室也身价倍增,优质课的奖项也不是仅凭上课就能得奖了,还得有点人脉资源,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老师人脉自然没有领导强,因此基本上即便有幸参加,也不过二等奖,三等奖罢了!加分自然大打折扣甚至不加分。



所有加分项中,唯一公平的只怕就是教龄了,不过这一块加得很少,几十年教龄也就十几分,经过上面的加分项的稀释,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是评不过刚上任的年轻领导的。况且还有任一级职称年限加分呢,领导一级肯定比老师评得早,这样一来,妥妥的,领导先走。我们学校职称改革以来,共评五个高级老师,校级领导一人,副校级三人(我校共有校级,副校级4人),村级校长一人。普通老师要评聘,估计还要等待,花钱发表点论文,找点关系上堂优质课……路漫漫其修远兮,大家都要等待和求索!


周老师的工作室


十年以前,中学高级教师主要集中在高中,所以中学高级教师是不是在教学第一线要区别分析和认识。

在我们身边中学高级教师有两类,一是普通高中。我校220多位专技教师中高占35%,全校中高职称的82人。算不在教学岗位的校长1人,实验室3人,计算机中心主任不亲自上课也算1人,除此5人其余77人都在教学岗位。副校级领导4人分别一班语文(2人)、一班数学或2班化学。6名中层正职3名中高2名分别上一班数学1名上两班物理。进入高三所有课均只有1个班。全校48个教学班其中27个班由中高职称的老师任班主任。我校评优晋级的条例20年了没有大的调整,去年开始市下发了统一的量分标准教师的适应性有点差异。学校办公室下设了一个专事人社工作的副主任,教师年度考核和提级晋档就由他负责,得分老师自己清楚,不清楚的可当面核算。校长不会管这类事情。

另一类就是初中和小学。特别是乡镇中小学中高指标逐步增加是最近几年的事,如果指标如普高一样那矛盾不会突出,指标很少少得仅可数的一两个矛盾也不会突出。问题是要多不少的领导分了还分不来,更没有剩余的给一线的老师。实话说,我们周边的乡镇中小学三五或至多二十几人一校,和抗日战争敌后武工队一样,没有章程头头说了就是法律。而且这为头也不一定是走正道上来的,所以什么都一个“乱”字了得,职称更是如此。


楚天959


很多学校的高级教师基本上都是领导完成的。更有的学校有这样的一种领导,一旦基本上高级职称下面的普通老师千万不要忙着进,因为你根本没戏。

所以说在一线教学的老师有高级教师,但是非常少,我们这边也是这种情形。不在一线教学的高级教师他们在干什么呢?他们在寝室这学校的管理工作,在从事着学校的一些行政工作,有的是在后勤工作,反正就是不在一线工作。

这个现象非常普遍,由于没有数据的支持,我们只能从自己的身边来感受,在一个学校里面,大多数人晋升高级职称的基本上是领导。少有一部分。是普通老师在我们单位,百分百的都是领导或者领导家属。他们代课吗?他们代课,一星期两三节课。

情况就是这样,不管你服还是不服。


宜城老师


谁都会老,谁都有老的一天,说到底教师是专业技术职称,这是个技能,和修车,厨师,美容美发没本质的差别,我不反对高级教师不上课,我反对高级教师不仅不上课,连其他与上课有关的事也不做,更多学校的高级教师成了管理层,成了图书管理员,成了每天在学校里瞎逛的养生达人,反而年轻教师每天准备课件,写教案,论文,出试卷,研究教学教育,都说了是年轻教师,他们写的论文有多少意义,他们写的教案有多少参考价值,他们出的试卷能把握好考点吗?他们都才刚入行,都在学习,你却要他们去教别人怎么教书,靠靠靠!


头发勾卷


我们地区高级教师都在一线教学上课,教师人数是核定死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有人要退居后勤,可没人顶替你,临到退休前的一天还在上课。说高级教师不在一线上课的人,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他坚持说高级教师不在一线上课,可能他校人员富裕,如不退居后勤,其他教师无课上,连初级都评不上。所以该校为了两全其美,将马上要退休的老弱病残的高级教师安排到后勤或教辅上工作,或只上一个班的课,另外听听课指导指导青年教师。这些都是校内调剂。关键还是教师人数富裕(富裕可能是学生人数减少班级减少造成的,或有难言之隐,上级调来老师多造成的)。但有些怀才没评上中级或高级职称的人不了解实际情况,把个别当一般,放大了此情况,认为全国各个学校都如此,以偏概全。所以,对有些人的言论,不能听风就是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言的人一定要把问题讲具体,说话要讲分寸,定语状语或修饰语不可少。否则把全国的高级教师讲的一分不值,教育界一片漆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