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希特勒德国为何非要进攻苏联?不打不行吗?

普天行


从后来者的眼光来看,德国在1941年选择进攻苏联无疑是二战期间所犯的最致命的战略错误,它最终导致了德国的失败。相信如果再让希特勒选择一遍的话,他一定不会进攻苏联,至少在1941年不会,在没有打败英国前不会进攻苏联。除非苏联已经在1941年做好进攻德国的准备,军事形势迫使德国不得不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占据战争主动权。然而事实又并非如此,可以确定,苏联绝对不可能在1941年进攻德国,到1942年这一可能性也非常小,德国并不存在安全受到了极大威胁的情况,而导致其不得不使用武力消除这一威胁。



一个非常明显的证据就是,一直到1941年5月之前苏联都从来没有制定关于入侵德国的任何作战计划,所有的计划都是基于苏联受到别国入侵而进行战略防御的出发点而考虑的。只是在5月中旬,介于德国入侵苏联的迹象已经越大明显,苏军总参谋部才紧急制定了一个有限的进攻计划,旨在“先发制人”的进攻集结于波兰东部的德军,打乱进攻德军的战略展开,破坏德军的进攻计划,进攻规模和目标都局限在中欧附近,远算不上是针对德国的全面入侵计划。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大雷雨”计划。从军事角度来看,苏联要想对德国发起全面的进攻,至少也要等到苏军完成全面的战争总动员才能具备深远进攻的能力,而以当时苏军的动员速度来看,至少要到1942年以后才能完成,1941年是绝无可能发起全面进攻的。


另一个关键问题就涉及到政治因素,那就是即便苏联在1942年完成了全面的战争动员,它会选择进攻德国吗?我们假使即便德国不入侵苏联,日本也会照旧在远东进攻美国,从而导致英国和美国结成同盟。苏联要选择和英国和美国结盟并进攻德国实在是一件无利可图的选择,因为英美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1942年在欧洲开辟新的地面战线,这意味着只能靠苏联自己对付德国强大的陆军,甚至可能还要加上在远东的日本陆军,这相当于苏联军队完全是给英美当枪使了,精明的斯大林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做这样的选择。而且英美同样对苏联的苏维埃政权不抱好感,它们结成的同盟是不稳固的,斯大林不会为了英美的利益而流苏联人的血。


如果德国不在1941年进攻苏联,苏联也几乎不可能主动进攻德国,除非德国出现极为不利的处境,如英美盟军已经开辟了地面战线并重创德国陆军,那么苏联绝不会以一己之力单独对抗轴心国同盟。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苏联继续保持中立,看轴心国同盟和英美同盟之间展开对决,然后待其一方出现显著优势时,苏联及时的加入其同盟,从而赢得最终的胜利。这样苏联既可以取得战争胜利的利益,自身受损也较小,不用担心遭到全世界的反苏进攻,就像在波兰战役中那样。


战略论


希特勒为什么要攻打苏联,归纳起来无非有三点:

一、德国的战略是制霸欧洲,那么必须要清除苏联在欧洲的存在。

一山不容二虎,德国在欧洲大陆上我行我素,但打波兰还要和苏联平分土地。1941年德国占领卡廷森林时,还被苏联诬陷杀害战俘,其实最后史料都证明波兰的2万战俘都是被苏联坑杀的,这就是有名的“卡廷大屠杀”。德国要称霸欧洲,苏联就是一根眼中刺,肉中钉,不得不拨。


在历史上很多人强调是意识形态问题,其实不存在。德国进攻苏联,根本还是要直接或间接控制苏联,如果打胜也是会像法国那样建立一个傀儡政权,至于XX主义的,有谁在乎呢,只要听话就好。

二、德国在欧洲横扫千军的时刻,苏联也没有闲着,对德国形成了威胁。

我们看1938年-1941年期间,这两个国家都在忙什么呢?

德国的行动:

1938年3月,德国占领奥地利

1939年3月,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德国击溃波兰,占领波兰西部

1940年4月,德国攻占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

1940年6月,德国占领法国

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

苏联的行动:

1939年9月,苏联入侵波兰,占领波兰东部

1940年3月,苏联入侵芬兰,并强抢其1/10国土

1940年6月,苏联吞并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

1941年6月,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我们可以看到,到1940年底为止,欧洲基本被德国和苏联瓜分了,以波兰为界,双方的扩张都到了一个极限。如果说德国是在欧洲大陆上放火,苏联就是在趁火打劫摘桃子,这样德国人能高兴的起来么?

三、苏联在苏芬战争中表现出的水准,显示苏军战斗力不高,德国完全可以战而胜之。

1939年11月26日,苏联找借口对芬兰宣战,在两国边境发动全线进攻。苏军在战场上占据绝对优势,但战果却让人大吃一惊。苏军54万人VS芬兰20万人,结果苏军伤亡20万人,芬兰伤亡10万人,可以说是惨胜。在这场战争中暴露了苏联大清洗后上任的年轻指挥官严重缺少实战经验,特别是空军训练较差,作战效果惨不忍睹。这样希特勒对发动侵略苏联的企图更具信心,并开始着手联系芬兰加入其入侵苏联的计划。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德国和苏联的战争,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晚点打德军的胜率也未必更高,再加上德国的闪电战的巨大成功已经让希特勒冲昏了头脑,从而下定决心和苏联开战。


关注东西纵横弹,每天听一段东西方最前沿的发展趋势或一段最值得思考的历史。


东西纵横弹


德国是不打不行,因为不打苏联,德国没有支撑经济运转所需的资源和能源。德国虽然闪击西欧,占了很多国家,但是这些国家都是缺少资源和能源的,很难给德国工业和战争机器输血,相反还要消耗德国本来就不多的资源和能源。

击败英国,德国当时并没有特别大的心。击败法国就已经让德国意识到,占了法国本土还是无法拥有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戴高乐之所以能够坚持抵抗,就是有海外法属殖民地提供兵员和支持,即便是维希法国也不是将海外殖民地都拱手让给德国。
德国对英国作战,取得不了制空权,击败英国根本就没戏。而英国并不缺航空工业能力,也不缺油,飞行员的问题也不缺,因为还有其他盟友,特别是美国。如果英国真撑不下去,会有大量美国飞行员“自愿”到英国参战的。同样,就算拿下英国本土,也会遇到占领法国本土同样的问题,补充不了资源和能源。英国可以和法国一样将舰队和飞机转移到海外殖民地,德国人啥也捞不着,只会越打负担越重。
打苏联则不同,苏联有丰富的矿产、石油、粮食以及其他战略物资,是欧洲国家所不能比的。打下苏联,德国就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以苏联的资源和能源供养德国乃至整个占领区的工业和人口,这样德国就具备了与英美长期抗衡的能力。所以,打击苏联是德国必然要做而且拖不得的事情,所谓意识形态之争只是希特勒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S)


联合防务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希特勒攻打苏联,也是利益所然。

第一、欧洲绝大部分国家都被德军拿下了,希特勒要想称霸世界,那么必须要占领苏联才能和日军形成东线联盟,成为亚非欧三洲一体的超级联盟帝国,方能称霸世界。

第二、苏联石油丰富,如果打下苏联,德国的战略资源从此再无后顾之忧了,所以苏联这一战,不得不打。

第三、当时苏联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与德国彼此三观不合,希特勒当然是想除之而后快。

第四、苏联国力强大对德国产生了威胁,对于希特勒来说,家门有这样一座庞然大物,如果不解决这个祸害,对德国来说始终是个威胁。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希特勒认为苏联是纸老虎凭借德军的战斗力肯定能速胜苏军,可结果却赢来了惨重的失败,从此一蹶不振,让原本战无不胜的德军满盘皆输。





正步军旅


多方面的原因吧,希特勒当时对苏联的情况还是估计不足,才会轻易的发动这场战争,但是苏德之间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太大。

在当时的情况下,德国称霸了整个西欧,在中欧也占据了优势,但是苏联的影响也不得不考虑,苏联利用德国全力西进的机会,也进行了大举西进,先后占据了许多地方,包括:波罗的海三国以及波兰一部分,对罗马尼亚等国也索取了土地,在这一过程当中实际上与德国产生了不小的矛盾。

当时的背景之下,双方已经对对方形成了相当的警惕,两强相遇必有一争,很难想象双方可能和平相处下去,只是何时动手的问题了,苏联在当时的情况下不是对德国产生畏惧心态,而是不想过早的开战而已,苏联的想法拖到1942年,甚至1943年再打,这样的苏军才能完成真正的准备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德国早一点进攻,还是晚一点进攻,都不可能避免这场战争的发生。


麦田军事观察


这要说到德国一战时出现了国土被周边的国家来侵呑,历史上的波兰是一个妄自尊大的国家,对他国家周边国来进行他的侵占地堿来扩大他的国士,和英国一起瓜分别国的土地,实行他贵族的尊贵,一战德国败得一败塗地土地散失,这引起德国党派的不满,一战后德国在重视国家发展的能力上对过去那些被失去的土地上提出要回土地的要求,德国通过武力来实行他的目的,这就引发了二战,德国对那些一起来围攻德国的国家进行了以武力的方式来解决土地的分争,把周边的国家打过通遍,而那时的苏联也有对波兰领土的要求,也进行了对波兰的领土进行军事行动,这就引发了对德国的不满,德苏双方争夺波兰,德国横扫欧洲军力强大的情况下实行他单方面的侵占目的,容不下苏联的目的,认为苏联有霸占他的战果,以一鼓作气的力量来对苏联进攻,以达到全面的单一方的胜算,以除今后再有对德国的不利,德国被胜利的头脑充晕了,对着一个国土面积大,人口多的苏联,也没有多方面的对比情况下动手对苏作战,苏联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完全彻底地把德国打过稀巴烂


乐信257


从意识形态上说,纳粹德国将苏联视作死敌,这种敌视源自德国社会高层将一战战败的原因归结为“社会民主党和犹太人背后出卖”的论调。

从地缘上来说,德国在吞并波兰之后其东部边境与苏联相邻,德国在击垮法国之后又开始对英作战。但德国空军和海军并未获得登陆英国所必须的制空权和制海权,战局陷入僵持,这个时候德国就越发担心苏联在其背后发动袭击,于是决定先发制人。同时,德国考虑到,一旦打垮苏联,在欧洲大陆上就再没有足以对其构成威胁的国家,而苏联国内一系列政策失误让希特勒断定对苏作战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结束,用希特勒的话说就是“只要踹开门,整座房子就会自己倒塌”。 从经济上来说,德国整体资源储备量有限,重要战略资源只有煤能够满足自给,诸如有色金属、石油、粮食等都严重依赖进口,而苏联则是对德重要出口国。德国担心苏联会在这些战略资源上对其进行牵制,打算通过进攻苏联而夺取这些重要战略资源。

从战略思维上说,以战争作为解决一切潜在问题的第一选择是自腓特烈二世以来的普鲁士传统战略思维,德国统一战争后这一传统更是在德国国内被奉为金科玉律。一战的战败虽然使以德尔布吕克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开始对这一传统战略思维进行反思和指责,但德国军官团对这一战略传统进行了极为坚定且激烈的维护。

当然,这些因素更多的是以德国处在被动角度来分析的,实际上纳粹德国对于扩张有着极度的狂热,德国容克上层需要以扩张战争来转嫁国内矛盾,获得更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市场,一战战败重创了德国社会,却并没有消除容克贵族阶层对德国社会的控制,这也是为什么说二战是一战休战二十年后的继续。希特勒的上台不过是因为他的政策迎合了容克贵族的利益,又借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束缚煽动民众情绪满足了这种对于扩张的需求。


弹痕947





星野松鸣


称霸欧洲,苏联早晚要打。历史上有能力统治欧洲的伟人成吉思汗、拿破仑、希特勒,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打了十一次战争。只有成吉思汗打败和占领当时的住帐篷的俄罗斯。拿破仑攻入莫斯科,只得到被大火烧掉的空城(俄罗斯人自己放的火),拿破仑的衰败点就是攻打俄国。希特勒熟读拿破仑的典故,更知道攻打俄罗斯的厉害关系,但高加索的能源,欧亚大陆的连接点,广阔的战略纵深和丰富的战略资源,是希特勒称霸的必然组成部分。风险再大,攻打苏联只是个时间时机问题,没有打和不打的可能。


闪的梦想


德国在1941年发动对苏联的战争,是基于二点而不得不发动的战争。

第一点从欧洲过往历史来看,要想称霸欧洲就必须征服沙俄即苏联,一山不容二虎。第二点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先不论信仰和玫治角度,仅凭斯大林这个人来论德国都必须对苏发动战争,因为斯大林也是一个具有强大野心的领导者,加上斯拉夫民族对土地有着异常强烈的索取占有欲望,就算希特勒不发动对苏战争,苏联最迟也会在1941年下半年发动对德国的战争。这一点在德军发起闪电战攻入苏联吋就以明明白白。

为什么德军发动对苏作战初期取得如此罕见的战果,就是苏联当时以在苏德边境前沿地区集结了大量兵力,包括飞机等重型装备都大量布置在边境沿线机场,备战准备完成程度以达到80%,只是因为苏联高层主要是斯大林在战略预判上产生错判,其个人主观上认为德国至少在1941年夏季前无力发动对苏战争。至使其本先德国一步进行的战争准备反而慢了一拍让德国反超,从而使苏联在开战后短短数日即损失大量飞机,坦克等重装备以及大量前沿布置的武器弹药库被摧毁。与此同时就是上百万的苏军人员伤亡。而且因为大量武器弹药库被摧毁,战争中期一度让苏军处于无枪可使用的地步,从而间接的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战场上的被动,直到莫斯科保卫战胜利后才得以改变。

所以说德国发动对苏战争,是一场必须和必然的战争,1941年如果希特勒不抢先发动对苏联的闪电战,一举将苏联战争力量击溃,那么德国最早在1941年下半年,最迟不会超过1942年夏季必将陷入被东西二个方向夹击的境地,二战的过程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情形了,结局还是一样,只是犹太人不会被屠杀这么多,苏联不会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反之是德国将会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