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穫希望的“韭菜姐”

憨厚質樸、幹活潑辣……是閆菊霞給記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見到閆菊霞時,她正和家人及村裡的十幾個姐妹忙著鏟溫室裡的韭菜。“這兩棚韭菜我們得3天鏟完,邊鏟邊裝車。”閆菊霞邊幹活邊對記者說。

收穫希望的“韭菜姐”

今年44歲的閆菊霞,是肅州區鏵尖鎮集泉村2組的村民,也是一名共產黨員,更是遠近聞名的韭菜種植戶,被村裡姐妹們親切地稱為“韭菜姐”。

韭菜試種成功

閆菊霞種韭菜有些年頭了。1997年,出生於鏵尖鎮鏵尖村的她嫁給了該鎮集泉村2組的周續德,當時他們僅靠14畝地的收入維持生活,夫妻倆就一門心思尋找致富路子。經多方打聽,閆菊霞得知溫室韭菜收益好,當下便決定和丈夫嘗試。利用自家耕地搭起了2座溫室,每天起早摸黑澆水、施肥,可是韭菜出苗率低,長勢差,看著自己的辛勤付出沒有得到回報,丈夫有些灰心了,但閆菊霞沒有放棄。她積極參加各類農業科技知識培訓,向韭菜種植“土專家”學習,終於瞭解到自家的韭菜效益不好是由於集泉當地的土壤鹽鹼化程度高,不適宜韭菜生長,種植韭菜必須改良土地。於是,她鼓勵丈夫振作起來,用土壤改良劑等在自家棚裡做土壤改良試驗,並且不斷學習韭菜防蟲、施肥等科技知識。經過一次次嘗試,終於換來了成功的喜悅,她家的溫室韭菜產量高,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致富帶頭人

溫室韭菜試種成功,讓閆菊霞夫妻倆看到了希望,接著又搭起了2座溫室。嚐到甜頭後,閆菊霞發動村裡的姐妹搞韭菜種植,並把自己幾年來積累的種植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大家,夫妻倆還義務到村民溫室裡講解韭菜種植技術。2015年,他們又搭建了2座鋼架大棚種植韭菜。隨著全村韭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閆菊霞夫婦將周邊群眾的韭菜收購下來,直接到酒泉春光市場批發。

在搞批發的過程中,閆菊霞發現了自己家的韭菜並不是最好的,於是更換了韭菜品種。並虛心向玉門赤金的韭菜種植戶請教,實地去觀摩,發現了赤金的韭菜苗都是移栽的。儘管比較費工費力,閆菊霞也採用韭菜移栽種植。

“只要種出來的韭菜品質好了,價格自然也就上去了。”閆菊霞說。

憑藉種韭菜,閆菊霞一家走上了致富路,每年收入15萬元。她家韭菜的收入供著兩個孩子上學,目前她女兒正在蘭州大學讀書,兒子在上中學。孩子懂事,丈夫體貼,婆媳關係融洽,一家人過得和和美美。

(記者高芸 通訊員李瑞)


分享到:


相關文章: